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百世豐碑

第19章 “周恩來墨跡碑廊”書法藝術

百世豐碑 李祥 3719 2018-03-16
書法藝術的精髓是以書言志,以法載道,故書法又稱之為“書道”。書法——由技法而綜合表現出的藝術性,其本質是為了體現道。 近讀淮安周恩來故居新落成的周恩來墨跡碑廊二十餘方書法墨寶,筆者強烈地感受到了一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之美,受到一次“磁力”巨大的共產主義人生觀、世界觀的洗禮和熏陶。 道是書法藝術的哲學,周恩來總理深諳其道。他幼年時天分極高又勤奮好學,在家塾館裡讀書時就酷愛書法,常在正方型“羅地磚”上,懸肘練習大楷。他重法度,有悟性,寒暑不輟,下過一番很深的功夫。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真正的功夫,放在書法之外。除了“邃密群科”,探求淵深的學識修養外,他為了“濟世窮”而“破壁”,一生從事艱辛的革命活動與和平建設,因而具有廣博的生活閱歷、深刻的宇宙觀和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因此,對於周恩來這樣一位一代偉人來說,無論題詩、題詞、題聯,定然會下筆不凡,其書法更近乎道,並能使之載道。 “書如其人,道如其書”。

周恩來是舉世公認的道德楷模。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以社稷為重,道義當先,所創書法風格亦為行楷典範,無不閃爍其人格的力和美。欣賞周恩來的墨跡碑刻,足以窺見一斑。 早在一九一零年春,十二歲的周恩來遠離故鄉淮安,隨伯父到東北鐵嶺,秋天進入奉天東關模範學校讀書。當時,少年周恩來已對讀書的目的性有了一個明晰的認識。有一次,該校兼教修身課的魏校長,在課堂上問學生讀書是為了什麼?有的學生回答:“是為了家父而讀書。”有的回答:“為明禮而讀書。”也有的回答:“為光耀門楣而讀書。”當魏校長問到周恩來時,他莊重地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由於少年周恩來的南方江淮口音很重,魏校長一時沒有聽清楚,要周恩來再說一遍,於是他又大聲地重複了一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少年周恩來這如雷貫耳的聲音,越過歷史的時空,如今凝固在故居的碑石上,成為千萬名莘莘學子來到周恩來故居這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德育教育的教材。此幅集字書法行筆沉著,氣息順暢,愛國之情溢於字表,催人奮勉。 一九一七年秋,周恩來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真理,東渡日本留學。出國前,曾從天津去瀋陽看望伯父以及母校的師友,並於八月三十日,奮筆疾書,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臨別贈言“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這則簡短的題贈留言,生動地表達了他立志獻身於祖國解放事業的宏大理想和堅定信心。當人們在周恩來故居墨跡碑廊看到迎面撲來的大幅石刻時,這極具時空透視感的“預言”,也驀然攫住了人們的心扉。它那端莊雄偉、用筆揮灑自如的開闊氣勢和書法功底,似將乾坤把握於股掌之中。

當今在黨的“十五大”精神和鄧小平理論旗幟的光照下,“中華騰飛世界時”已為期不遠,週總理若泉下有知,為其“預言”的初步實現,定會含笑於九泉。 周恩來去日本留學離開祖國前夕,曾寫下一首感奮人心的七絕:“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一九一九年三月,周恩來由日本回國前夕,他的同學好友張鴻誥為他餞行,他當即揮毫書贈了這首詩。張鴻誥將這幅墨寶珍藏了五十八年之久,直到黨中央粉碎了萬惡的“四人幫”後,才讓它和廣大人民群眾見面。此詩格調高昂,感情豪放,章法謹嚴,運筆道勁,字裡行間躍然沸騰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獻身精神。如今,這首詩壯美的書法,亦載入了他人生的詩碑叢中,成為鼓舞青少年為民族“奮鬥”、為祖國獻身的原動力。誠然,朗誦這首氣勢磅礴、意境雄闊的詩篇,誰能不為之聞雞起舞;欣賞這幅豐腴雄健、蒼勁有力的書法,誰能不為之壯懷激烈呢? !

一九三九年正值抗戰時期。三月下旬,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身份赴浙江視察,同時回紹興探親。為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周恩來於三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分別為親友題詞留念:“努力學習,精益求精”、“青年是黃金時代,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勿忘鑑湖女俠之遺風,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其書法蒼老勁挺,力透紙背,負載著濃重的民族憂患意識,喚醒人們奮勇投身抗日救國的前沿,大有“筆鋒犀利風捲席,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戎馬氣勢。 一九四一年元月,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頑固派策劃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為了公開抗議國民黨反動派的暴行,周恩來親自給《新華日報》撰寫了社論。 《新華日報》還為皖南事變準備了一篇系統的報導。由於報導和社論被國民黨新聞檢查機關扣壓,報上就留下了一塊半版的大空白。周恩來因此悲憤地在《新華日報》上題詞:“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併題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首四言詩寫於皖南事變剛發生、國民黨“反誣”之時。周恩來急於將國民黨的罪惡陰謀昭告國人,所以劈頭第一句,就異常悲憤地寫下了“千古奇冤”這四個聲討性的大字。點點落墨,筆筆千鈞,聲聲血淚,震撼人心。周恩來以詩填補報紙新聞“天窗”的特殊形式,向全世界揭露了蔣介石“同室操戈”、破壞團結抗戰的猙獰面目,像匕首,似投槍,迫使國民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失敗而告終。如今,這首詩的“墨寶”已被勒石成碑,將隨著周恩來的不可磨滅的功績而永銘青史。

周恩來墨跡碑廊鐫刻的書法力作,多為周恩來總理生前指導工作時的題詞。譬如:一九四零年五月九日為林卓午題詞:“傳郵萬里,國脈所繫!”一九五二年五月為慶祝荊江分洪工程竣工而向工程指揮部贈送的錦旗上的題詞:“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又為河北抗洪搶險鬥爭展覽會題詞:“馴服海河,為民造福。”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為祝賀成渝鐵路全線通車題詞:“修建鐵路,鞏固國防,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為慶祝中醫研究院成立題詞:“發揚祖國醫藥遺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五日為《外國文學》月刊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為勞動人民服務,為世界和平服務。”一九六五年四月五日為影片《東方紅》題詞:“精益求精,後來居上。”一九六五年九月九日為發展人民體育運動題詞:“高舉毛澤東思想紅旗,發展人民體育,增強人民體質,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祖國增光。”

此外,碑廊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墨跡,系周恩來總理鼓勵性的賀詞。如:一九五零年六月一日,為六一國際兒童節題詞:“為孩子們的健康祝福。”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八日為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題詞:“艱苦奮鬥,不怕困難。”一九五七年五月二日為《天津青年報》題詞:“紀念五四,新中國的青年人,要努力學習,積極勞動,熱愛祖國,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樹立艱苦樸素作風,準備做一個有文化、有技術的工人和農民,準備做一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的知識分子。”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五日為慶祝中國福利會成立二十週年題詞:“慶祝中國福利會二十週年紀念!祝中國福利會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大躍進的高潮中,響應黨的關於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的號召,發揚中國人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為增進中國婦女兒童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為培養新的勞動一代,作出更大的貢獻。”等等。碑廊精選的上述題詞墨跡,其內容寓含言志、勉勵、倡導,外延涉及諸多行業並超越行業特徵,具有共性,內涵深邃凝煉,實為後人追尋之目標,從書法的角度看,實乃臨摹的極佳範本。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還值得一提的是,周恩來生前曾大力提倡學習社會主義建設年代湧現出的雷鋒、王杰式的英雄人物。這在他的題詞和書法作品中也有著較重的分量。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人民日報》曾發表了周恩來的題詞:“雷鋒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士。”第二天,《解放軍報》又刊登了周恩來第二次為學習雷鋒活動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一九六四年十月十日,周恩來又手書《雷鋒日記》選句:“對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像秋風掃落葉一般,對待敵人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五日,為學習雷鋒式的共產主義戰士王杰題詞:“一定要學習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並抄錄王杰詩句:“座座高山聳入雲,我們施工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願把青春獻人民。”給這兩人的題詞,碑廊各自選了一則勒石成碑。其書風清妍純正,法度森嚴,氣息開張;德育教育的力度極強,對培養跨世紀一代新人必將發揮特殊的宣教功能。

“字如其人”。周恩來的書法清朗豐潤,雄渾樸茂,功力渾厚,行筆沉著,熔顏體魏碑於一爐,於平穩規範出險峻,章法開朗,運筆端莊。周恩來善於博採諸家之法,形成自家風貌。尤其他晚年的書法達到雄逸蒼厚的境界,於規整中萌動著活變的靈氣。從他曾寫過千百遍的行書籤名式的“周恩來”三個字的體態可見,已擺脫了方塊漢字的形體束縛,造型奇特,動感極強,結構多取縱勢,求新求變。有人評價周恩來的書法藝術說:“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有極強的藝術生命力。這評價是極其恰當中肯的。再從周恩來書法題詞所表現的內容來看,思想性強,政策性強,教育性強,感情色彩濃郁,放之四海而皆準,超越時空而永恆,確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寶庫中一宗不可多得的瑰寶。周恩來的墨跡,集思想教育、文物宣傳、藝術鑑賞等價值於一身,理所當然應該勒石刻碑,傳之萬世的。

衷心祝愿這塊新闢的“益於當代、功系千秋”的“精神文明碑廊”,隨周恩來精神而永垂不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