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大智大勇·周恩來在1946年

第40章 四、拖住馬歇爾

進入8月以後,全面內戰逐步升級。 8月2日,國民黨空軍的飛機在內戰期間首次在延安上空,投彈11枚,發射子彈萬餘發,歷時20分鐘。 8月4日,中共中央就延安被炸事件發出指示:“國民黨所用飛機、炸藥均係美國貨,冀東美軍又直接挑起流血衝突,各地應展開有力運動,要求美國撤軍和停止援蔣。” 周恩來致函蔣介石和馬歇爾,嚴重抗議國民黨空軍轟炸延安。南京局領導的《群眾》、《新華日報》也相繼發表社論,揭露國民黨飛機轟炸延安是美國支持國民黨擴大內戰的又一鐵證。 周恩來的尖銳批評,使馬歇爾感到坐不住了。 頂著烈日,馬歇爾第三次上了廬山,他希望與蔣介石進行一次長談,下定決心通過這次無拘束坦白的談話,使蔣介石接受他的調處。

8月8日,廬山仙人洞旁,在場的只有他和蔣介石及宋美齡。 馬歇爾首先與蔣交換了對局勢的估計。馬歇爾說:“華北衝突不久就會完全失去控制,一旦蔓延到熱河省,就會波及滿州,擴展到全國。”他重申了自己的調處目標:我的目標是促成一個統一的民主的中國。不是與蔣委員長的某些顧問所想像的那樣——使共產黨就範,而是完全相反。 在談到中國內戰的前景時,馬歇爾警告說:目前的做法可能導致共產黨控制中國,正在發展中的混亂狀況不僅將削弱國民黨,而且將共產黨提供一個破壞政府的絕好良機。 在談到國內民主人士被害問題時,馬歇爾指出:國民黨近兩個月來的措施,是與德國法西斯同樣做法,已使世界憤怒,發展下去,只會對中共有利。談話的中心,依然是勸蔣介石停戰,並修改談判的前提條件。

但是,蔣介石已被國民黨軍隊佔領一個個新城池,虛假的勝利沖昏了頭只是:“唔、唔”和“好的,好的”敷衍塞責,偶爾也說:“請馬大帥直接與俞大維商談”。 馬歇爾也不知他究竟是什麼態度,好在廬山美麗的風景和宋美齡恰到好處的翻譯,使他有火也發不出,只得悻悻又下山了。 當日,國民黨軍政工作會議在廬山結束,蔣介石在閉幕會上宣布:“今後剿匪的方式,是不下明令的討伐,各級地方政府和前方軍隊應該負起責任,斷然加以製裁和肅清,用不著中央明令。” 調處一籌莫展。 8月10日,馬歇爾與司徒雷登在南京對報界發表了一項聯合聲明,指出:目前“雙方似乎無法就可以允許頒發一項總停戰令的那些問題達成協議;其中的若干問題與軍隊的重新配置有關,使談判陷於僵局的根本問題是所撤出地區的地方政府的性質問題”。

當晚,周恩來電告中共中央:馬想藉此不管,留司徒雷登敷衍,維持現狀,這是蔣最歡迎的辦法。為此,我們對策的總方針是,第一步,採取多種措施,繼續逼美,或積極制止內戰,或全面撤軍,停止一切援助,動員輿論清算美對華政策; 第二步,訴諸國際力量,直到去聯合國聲訴。 毛澤東從延安復電同意周恩來的意見,並指示在談判中對馬、司個人仍取保留態度。 8月11日,延安觀察家就馬歇爾、司徒雷登《聯合聲明》發表評論,指出:馬、司調解失敗的原因,是美蔣的錯誤政策所致。 12日,《解放日報》社論在《七月的總結——評馬、司聯合聲明》中指出:問題的癥結在於美國有兩個政策,援蔣政策是與馬歇爾的和平活動不相容的,是必然造成馬歇爾的失敗。並指出,造成目前狀況,馬歇爾本人也有一定責任,因為他在促蔣和談的同時干了援蔣內戰的事情。沒有美國邊“調”邊“援”,中國早就可獲得獨立、和平、民主,中國人有力量解決自己的問題。

民盟宣傳部長羅隆基也發表評論說,馬歇爾、司徒雷登《聯合聲明》證明其自認調處失敗,美國應重新考慮對華政策。在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所屬行動委員會上書杜魯門總統,要求美軍自中國全部撤退,並譴責美國政府在馬歇爾調處之際,加強軍事及財政援蔣,鼓勵中國內戰。 那位與馬歇爾鬧了彆扭,回到美國的魏德邁也在這時拋出了一份他個人的白皮書,批評馬歇爾和國務院置國民黨於不顧,聽任赤色分子接管中國。 馬歇爾受到兩面夾攻,情緒顯得煩躁不安,易於激動。他平時是很有涵養的,也不愛發火,可能是身處號稱四大火爐之稱的南京,使馬歇爾越來越容易發火。這使得他的夫人凱瑟琳也感到詫異:“啊,我的上帝,喬治近來怎麼了?” 在他的公館,馬歇爾直言不諱地對俞大維陳述了自己的意見:除非立即在停戰方面取得達成協議的基礎,否則我將請求結束在中國的使命。

他又以同樣的坦率告訴周恩來:除非中共在報紙和宣傳中不再對我進行攻擊,否則我將放棄這個調停工作。 這天,馬歇爾從駐華大使館回到寓所,把一尊瓷做的笑模笑樣的大肚彌勒佛摔得粉碎。 回國的念頭欲加強烈起來,他暗暗地加緊為自己鋪平回歸的道路。 8月14日,蔣介石收到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轉來的一封密件。在這封美國總統杜魯門以自己的名義發出的信函中,杜魯門對馬歇爾調處失敗表示遺憾,譴責中國的軍閥和一小撮反對分子企圖採取強權、軍隊或秘密警察來解決問題,提醒蔣介石要顧及美國輿論,用和平方式解決中國問題,並指出“馬歇爾將軍在與你會談之中,曾正確地反映了美國政府的整個態度和政策”。 宋美齡念了信後對蔣介石說:“馬歇爾在總統面前告你的狀了。”

值得注意的是,杜魯門在給蔣介石的密信中,只是要求蔣介石停止戰爭和給予人民以民主,連停止美援的警告也沒敢在信中明確指出。 蔣介石是深諳此道的。他知道,不管杜魯門怎麼說,杜魯門還會給他美援的。因而,蔣介石不想改變他既定方針。他一方面給杜魯門复信解釋,推卸責任,一方面要求馬歇爾前去廬山見他,以便安撫,他知道杜魯門密信的根源還在於馬歇爾。 8月15日,馬歇爾應蔣介石邀請再次登上廬山,這是他第4次上廬山。 4上廬山,他的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次日,蔣介石與馬歇爾在牯嶺又作了一次長談。這次會談,一反上一次會談,馬歇爾說的少,蔣介石說的多。蔣介石閉口不談杜魯門給他的信件,大談他打內戰的理由。說什麼中共領導的軍隊在蘇北、大同及隴海鐵路沿線發動進攻,共產黨的目標是要推翻國民黨政權。

馬歇爾對蔣的這一套說辭屢聽不鮮,他不厭其煩地再次向蔣提出忠告:中國漫長的交通線和邊境山地,有利於共產黨運用游擊戰術,戰爭大打起來,將導致國家經濟崩潰和政府跨台。 “餘從不相信,政府發布停戰令後,中共會停戰!”蔣介石說。 一向把人民力量估計過低,把自己力量估計過高的蔣介石,雖然聽不進馬歇爾的諍言,但又怕斷了美國政府的援助,他向馬歇爾試探性地說出一個他早已醞釀的想法:“如果中國政府加以擴大,包括少數黨的代表和其他有名望人士參加,但不包括共產黨的代表,美國是否會把這看作是走向聯合政府的真誠行動?” 老謀深算的馬歇爾看出蔣介石想撇開中共,把第三方面的某些人拉入政府的企圖。而馬歇爾清楚地看到,在當時撇開中共建立穩定的政府根本是不可想像的。他說:“必須召開五人會議,且要在國府委員包括中共代表。”

蔣介石順著馬歇爾的話,又拋出一個要馬歇爾勸周恩來提供參加國民黨政府的花招,他說:“共產黨拒絕提出國府委員名單。”言下之意,共產黨如能提出參加政府的名單,就可以召集五人會議。 馬歇爾一不留神又上了蔣介石的圈套,自辱其名的在廬山就迫不及待通知司徒雷登派員就此問題詢問周恩來。 周恩來一眼看出蔣介石的詭計,當天復電給馬歇爾,重申因國民黨政府尚未接受中共所提關於改組政府的條件,故無意提出名單。並指出:國民黨能否放棄8月6日提出的5條,能否保證立即停戰?如無保證,談判僅僅有利於國民黨拖延和擴大內戰。 蔣介石頑固堅持獨裁、內戰的立場以及美國政府堅持援蔣內戰的態度,逐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也迫使中國共產黨適時調整自己的策略和政策。

早在當年6月,也就是蔣介石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的前夕,毛澤東對國內形勢作瞭如下分析: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大打後,估計6個月內外時間,如我軍大勝,必可議和;如勝負相當,亦可能議和;如蔣軍大勝,則不能議和。 7月20日,毛澤東《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一文中指出:“只有在自衛戰爭中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進攻之後,中國人民才能恢復和平。”由此看出,直到這時,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仍在力爭實現國內和平的局面,進行自衛戰爭的目的仍是為了恢復國內和平。 怎麼樣去爭取自衛戰爭的勝利呢?怎樣戰勝蔣介石? 毛澤東充分分析了國民黨和共產黨在軍事、經濟力量方面所佔有的優勢,他說:我黨我軍正準備一切,粉碎蔣介石的進攻,藉以爭取和平。蔣介石雖有美國援助,但是人心不順,士氣不高,經濟困難。我們雖無外國援助,但人心歸向,士氣高漲。因此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在軍事上,他強調兩個要點:一是“戰勝蔣介石的作戰方法,一般是運動戰”。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二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法。

鑑於蔣介石已經發動全面內戰,毛澤東決心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在南線和北線分別組織幾次強大的攻勢,大量殲滅敵人,擴大解放區,以此逼使蔣介石知難而退,恢復國內和平。南線以晉冀魯豫野戰軍、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主力分別出擊津浦路徐州、蚌埠及其兩側區域,在野戰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北線以晉冀魯豫野戰軍和晉綏野戰軍主力協同作戰,逐一佔領平漢、正太、同蒲三路和保定、石門(石家莊)、太原、大同四城;關於關外和東北,毛澤東要求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本著“一心一意準備以長期艱苦奮鬥去取得和平的總方針”,通過軍事、政治、群眾工作多方面準備,自力更生,著眼持久,以“增加革命力量,減少反動力量,使雙方力量對比發生於有利於我的變化。” 8月初,毛澤東接連收到華中野戰軍在蘇中解放區痛擊國民黨軍的捷報。 蘇中是指長江以北,鹽城以南,運河以東,直至海邊的江蘇中部地區。這裡物產豐富,是靠近國民黨政府統治的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重要地區。也是蔣介石在國共談判期間,多次夢想中共退出的地區。 國民黨軍第一綏靖區部隊約12萬人,自7月中旬由南通至泰州一線,開始了多路向蘇中解放區大舉進犯的軍事行動,妄想將人民軍隊一舉殲滅於蘇中地區。 7月12日,周恩來在致中共中央及北平葉劍英電報中就指出:蘇北大戰即將開始,國民黨軍隊由徐州向南、津浦線向東、江北向北,三面同時開始以武裝難民作先鋒,先求解決蘇北後再打通津浦、平漢等。接到周恩來電報後,毛澤東於13日為中央軍委起草致陳毅、張雲逸、黎玉等電指出?待我向蘇中、蘇北各部先在內線打起來,最好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的弱點,然後,我魯南、豫北主力加入戰鬥,最為有利。 在蘇中大戰的嚴峻關頭,華中野戰軍司令粟裕來到蘇中前線。 華中野戰軍是抗日戰爭期間新四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儘管華中野戰軍只有2個師和4個縱隊19個團3萬多人,兵力、裝備也處於劣勢。但是,這裡是抗戰時期的老根據地,群眾擁護,地形熟悉,補給方便。因而,粟裕和譚震林信心百倍。他們深知,喪失人心和驕傲狂妄是敵人的致命弱點。 戰幕尚未拉開,便顯示出了粟裕運籌帷幄的能力。他把初戰的戰場選擇在蘇中解放區的南部地區,採取了迎頭痛擊進犯之敵的戰略。 宣(家堡)泰(興)之戰,是蘇中戰役的第一仗。戰鬥於7月13日打響。在此之前,我軍獲悉,敵整編第83師、第49師和第99旅、第25師分三路向華野大本營海安而來,拉開架勢和我軍拼消耗。華中野戰軍在粟裕的指揮下,避開敵人優勢爭取先機,以第1、第6師向進至宣家堡、泰興的國民黨軍第83師第19旅主動進攻,經兩天戰鬥,殲滅該旅兩個團和山砲營共3000人。 國民黨軍除以第65師由江陰、第69第99旅由靖江向泰興增援外,又以第49師由平潮向華中野戰軍後方的如皋進攻。 華中野戰軍隨即調整部署,以少部兵力繼續圍攻泰興,主力隱蔽東移,粟裕利用敵人的錯誤判斷,令主力部隊強行軍100多里,長途奔襲敵第49師,再戰如(皋)南(通)。 18日晚,又一次出敵不意地將第49師包圍於如皋以南的鬼頭街等地,經兩天激戰,殲滅該師師部、第26旅全部、第79旅大部共1萬多人,爾後轉移到海安東北休整。一次殲敵如此之眾,解放戰爭開始以來還是第一次。戰鬥結束當天,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就從延安發來電報:“慶祝你們打了大勝仗!” 敵人兩戰兩敗,自不甘心。國民黨總參謀長陳誠由南京到南通,給受挫蔣軍打氣;湯恩伯坐鎮南通指揮,白崇禧也趕到徐州督戰,並調集第二梯隊共6個旅的兵力分路合擊我蘇中重鎮海安。 7月30日,國民黨軍又集中5個旅向海安進攻,華中野戰軍以一部兵力採取運動防禦,節節抗擊,掩護主力繼續休整;幾天后,又主動放棄海安,給對方造成錯覺。 8月10日夜,已休整兩週的華中野戰軍乘國民黨軍新7旅和第105旅在海安以東的李堡換防的機會,突然發動進攻,於11日下午殲滅該兩旅旅部和3個團。殺傷敵3000多人,而我傷亡僅200餘人。創造了敵我雙方傷亡15:1的新紀錄。 8月21和22日,華中野戰軍四戰李堡,五戰丁堰、林梓,殲滅國民黨軍5個交通警察大隊。 23日六戰邵伯,26日七戰如(皋)黃(橋),再殲滅國民黨軍2個旅,蘇中戰役勝利結束。國民黨損兵折將共達6個旅和5個交警大隊,計5.3萬人。 華中野戰軍連打七仗,七戰七捷,創下了解放戰爭大規模殲敵新紀錄,挫敗了國民黨軍進攻的氣焰,遲滯了國民黨軍隊對蘇皖和山東解放區的進攻,取得了內線殲敵的豐富經驗。七戰七捷的偉大勝利,增強了解放區軍民的勝利信心,對處於困難階段的各解放區軍民是巨大的鼓舞。 毛澤東接到捷報後,通令嘉獎華中野戰軍,並將此次戰役列為模範戰役供其他部隊學習。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