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105章 打仗第一名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328 2018-03-16
在段祺瑞辭職下野前,他派出了一支部隊遠赴西伯利亞作戰。 此時“一戰”已進入尾聲,但鑑於俄國爆發革命並與德國單獨媾和,協約國方面仍認為東線戰場有重新恢復的必要。由於英法兩國本身都深陷於西線戰場,抽不出足夠的兵力前往東線,於是它們便號召其他成員國盡量派遣軍隊前往遠東,以對白俄軍隊進行支援,這一出兵行動在歷史上被稱為“西伯利亞干涉”。 儘管赴歐華工無論在前線還是後方都奮勇當先,早已成為協約國作戰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可是一些協約國成員仍然心理上不平衡,認為中國參戰較晚,犧牲和貢獻較小,然而卻同樣可以參與戰後的利益分配,屬於“投機取巧撿了個大便宜”。 此次干涉行動發生於遠東,自然不能繼續讓中國“白撿便宜”。英國駐華公使、日本駐華公使先後出面對中國外交部進行勸說:“中國雖加入協約國對德、奧宣戰,但並未出兵參戰,恐在和會中難以取得與其他戰勝國同樣的條件。應出兵海參崴,會同協約國圍攻俄國革命黨,藉以取得和會中有利地位。”

一方面是考慮以後在和會上討價還價;另一方面也考慮到“西伯利亞干涉”對協約國最終取勝所具有的意義,段祺瑞深感確有出兵的必要。可是如果讓各省督軍派兵吧,還在對德宣戰之前,他們就都表現出了怕到歐洲打仗送命的態度,特別是非嫡系的直系、奉系,更別指望。一旦向他們提出派兵的要求,準是又要編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加以拒絕或推遲出征,而在軍餉方面照例還會獅子大開口。 求人不如求己。段祺瑞當時可以直接控制的北洋正規軍不多,駐防南苑的陸軍第九師為其中之一。他於是下令從第九師中抽出第三十三混成團,以該混成團為主組建中國陸軍第一支隊(以下簡稱中國支隊),立即開赴海參崴作戰,同時前往海參崴的還有包括“海容艦”在內的兩艘軍艦。

中國支隊以第三十三混成團的三個步兵營為主,外加一個騎兵連、一個機關槍連和兩個砲兵連等特種部隊。組編完成後,官兵由支隊司令、原第三十三混成團團長宋煥章率領,從北京出發,經瀋陽、哈爾濱進入俄境。 協約國派往西伯利亞的部隊數量不一。英法以聯合軍的形式參與,在海參崴也不過只駐了一個營,另外配土耳其的一個旅供其指揮,才不至於顯得過於寒酸。出兵最多的是日本,據說出動了七個師團,僅在伯利就有兩個師團。相比之下,中國派出的兵力不算多,但也不是最少。 “西伯利亞干涉”期間,蘇俄正忙於內戰,無心和協約國發生大規模正面衝突。在遠東對乾涉軍進行牽制的主要是蘇俄游擊隊,當時稱為“窮黨”。 這些穿便衣持槍的“窮黨”晝伏夜出,出沒無常,而且幾乎到處都是。與他們作戰,各國干涉軍並不如想像的那樣佔有優勢,但中國支隊卻表現優良,居然被評為“打仗第一名”。時隔一年,當第九師師長魏宗翰等人前往海參崴慰問官兵時,英法聯軍某上校司令還特地發表講話,盛讚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並希望合作到底。

第九師係由袁世凱時期的模範團擴編而成,在北洋軍中本就屬於第一流精銳部隊。中國人在近代總被老外欺負,為了能夠在此次國外軍事行動中不辱國格,陸軍部又對中國支隊進行了精心組編和訓練,所以無論武器裝備還是人員素質都已是優中選優——裝備在干涉軍中被評列為第二名,軍紀方面則高居榜首。 中國軍隊的軍紀能保持得這麼好,以至於連“窮黨”都引為“好朋友”,除了支隊官兵本身素質較高外,與後勤充足也有著莫大關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