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85章 幸災樂禍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538 2018-03-16
1917年11月14日,正在湖南指揮作戰的兩位北洋軍師長王汝賢、范國璋突然在前線發出主張停戰議和的通電,提出他們不願為“政客利用”。通電發出的當天,二人即率部撤出戰鬥,由衡山嚮長沙方向退卻。 王汝賢、范國璋是直隸人,其所部官兵也多出於直隸,他們雖沒有正式歸入直系,但和直系淵源很深,王、範平時也多看馮國璋臉色行事。二人做此驚人之舉,當然不像通電中所說的那麼簡單,事實上,他們恰恰樂於被“政客利用”,只不過利用他們的“政客”不是段,而是馮罷了——秘密指使他們停戰的,正是馮國璋的女婿陳之驥。 傅良佐是個缺乏應變能力的人,一看到前線通電便手足無措,當晚就和新任湖南省長攜帶印信,乘坐輪船一同倉皇逃出了長沙。在此之前,段祺瑞為了支持傅良佐督湘,還從山西調來商震一個混成旅赴湘作戰。由於商震和王、範沒有直接聯絡,傅良佐又不通知,所以導致晉軍要撤的時候都撤不下來,最後近乎全軍覆沒。

王、範通電到京後,馮國璋表現得幸災樂禍,連聲說:“快快送院,快快送院。”別人問他:“湖南問題鬧大了怎麼辦?”馮國璋沒好氣地答道:“我有什麼辦法?有責任內閣。”又有人問:“王汝賢、范國璋擅自通電停戰,此風殊不可長,總統以為如何?”馮國璋仍然是那句話:“問責任內閣。” 這些話傳到段祺瑞耳朵裡,他氣呼呼地說:“問我,我只有一個辦法,辭職!” 段祺瑞說到做到,當即遞上辭呈。第二天,他又發出了一份言辭痛切的電報,稱為“銑電”。在“銑電”中,段祺瑞認為北洋係是如今中國的正統勢力,無北洋即無中國,與此同時,他責備直系軍人不顧大局,“啟鬩牆之爭”,使西南“收漁人之利”,而西南卻正好施離間計來破壞北洋團結,即“始以北方攻北方,繼以南方攻北方,終至於滅國亡種而後快”。

對於“銑電”,馮國璋倒也沒什麼感覺,按他本意,最好是立馬批准辭呈,讓對方滾蛋了事。可就在段祺瑞發出“銑電”的當天,總統府的日籍軍事顧問青木宣純即奉命來訪,轉達寺內內閣的意向,說:“歐戰在緊張進行,中國內閣不宜有所變更。”日本駐華公使林權助也警告說:“倘因中國內閣變動引起糾紛,日本難以坐視。” 即便在北洋系內部,馮國璋也面臨著不小阻力。身處北洋元老地位的徐世昌就認為,“銑電”說的不是沒有道理,段祺瑞於此時辭職,一定會引起北洋分裂,切不可行。 處於內外壓力之下,馮國璋只得暫時放棄立即罷免段祺瑞的念頭。他一面對段祺瑞進行再三挽留,一面裝模作樣地通電申斥王汝賢、范國璋,說這兩個人“不顧羞恥”,把“軍人面皮喪盡”。

段祺瑞隨後收回辭呈,通電各省督軍錶示願意繼續任事。正當眾人都以為府院之爭已暫告平息時,在馮國璋的秘示下,“長江三督”又掀起更大風浪,他們聯名要求撤兵停戰,與西南方面和平解決問題,並聲明願做調停人。 “長江三督”的聯名通電對段祺瑞的政治主張和威望造成了很大打擊。為爭取主動,段祺瑞立即下令免除傅良佐督軍一職,其職務由王汝賢代行,所有長沙地方治安也均由王汝賢、范國璋完全負責。 王、範擅自在前線撤兵停戰,不僅沒有受到軍紀國法的處分,反而還要加官晉爵,這在段祺瑞的帶兵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可是為了穩定湖南局勢,他又不得不做出違心之舉。 儘管如此,馮國璋還是沒有要善罷甘休的意思。他除了趁機解除段祺瑞陸軍總長的兼職,由王士珍繼任其遺缺外,還要求嚴懲傅良佐。段祺瑞雖然有意袒護傅良佐,但在自己也深陷困境的情況下,也不敢公開包庇,只得同意將傅良佐交付軍法會審。

不過段祺瑞隨後又提出一項意見,指出傅良佐名義上是湖南督軍,其實只是個光桿司令,軍權操於王汝賢、范國璋之手——王、範公然發表通電主張議和,又擅自撤兵,傅良佐赤手空拳,焉能在長沙繼續坐鎮下去,除了逃走還能有什麼辦法? 段祺瑞的結論是,傅良佐擅離職守,固然應當懲辦;但追根溯源,王、範應負更大的責任,必須徹底追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