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84章 戰而不宣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406 2018-03-16
馮段之間越鬧越僵,馮國璋也開始像他的前任黎元洪那樣,頻頻對院方動用否決權。 劉建藩等人宣布獨立後,段祺瑞以國務院的名義下令予以討伐。可是命令送到總統府蓋印時,馮國璋卻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為由拒絕蓋印。 馮國璋不蓋印,段祺瑞也沒辦法,結果湖南那邊已經打得昏天黑地,這邊北京政府的討伐令仍未頒布,段內閣也因此被外界譏刺為“對外宣而不戰,對內戰而不宣”。 及至南北戰爭爆發,段內閣下令罷免以兩廣巡閱使陸榮廷為首的西南三軍頭,馮國璋又拒絕蓋印,理由還是原來大事化小的那一套。 馮國璋鬧起彆扭,比黎元洪更麻煩,因為“泥菩薩”其實沒有什麼強硬資本,馮國璋卻有著不小的本錢,這就是從北洋系中逐漸分化出來的直系。

北洋系形成於小站練兵時期,還在其發展擴張過程中,內部就因權力之爭而初步形成派系,只是在袁世凱的統馭下,派系現象受到了壓制。後來袁氏稱帝,儘管北洋系中的相當一部分軍人已不完全聽命於袁,但仍不至於公開分裂。 北洋系的加速分化是從袁世凱暴斃以後開始的,最終形成了直皖兩大系統——馮國璋出生於直隸省(今河北省),以他為首的北洋軍人集團稱為直系;段祺瑞出生於安徽省,以他為首的北洋軍人集團便稱為皖系。 當時的江蘇督軍李純、江西督軍陳光遠、湖北督軍王占元號稱“長江三督”,三人皆為直系的骨幹分子,他們在長江下游聯成一氣,成為馮國璋在京的有力後盾。 南方聯軍誓師出征的當天,“長江三督”就聯合提出解決南北問題的四項意見,不僅主張停止湖南戰爭、撤換傅良佐,而且還要求改組內閣、整理皖系倪嗣衝等部。

“長江三督”的意見一發表,即遭到皖系的強烈反彈。一部分皖系激進派以硬對硬,甚至醞釀要發動政變,以對付站在幕後的馮國璋。從1917年10月下旬起,北京謠言四起,都說在京的北洋軍人要軟禁總統。 畢竟自己身處京城,這樣的跡象和謠言不免令馮國璋感到害怕。他這才做出讓步,勉強同意罷免廣東督軍陳炳焜,但仍將罷免陸榮廷等其他二人的命令留下不發。 罷免陸榮廷本是段內閣罷免令的重點,馮國璋卻來了個避重就輕,段祺瑞對此很不滿。他又重新擬令,將陸榮廷調職來京,並催促馮國璋蓋印。 見段祺瑞緊盯不放,馮國璋只好將命令交印鑄局蓋印後予以發表。可是到了晚上,他又後悔做出了這一決定,派人把命令從印鑄局追了回來。

第二天,段祺瑞未見到總統命令發表,一問才知道馮國璋居然將命令追了回去,不由大為光火,當即聲色俱厲地對馮國璋進行質問:為什麼講好發表的命令還要變卦?總統豈能出爾反爾? 馮國璋被問得理屈詞窮,啞口無言,待段祺瑞走後,就無可奈何地把命令重新送至印鑄局。 此時南北兩軍正在湘南交戰,北軍略佔優勢,已先後攻下衡山等地;而在四川境內,川軍劉存厚部也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擊敗了入川的黔軍、滇軍。段祺瑞不斷收到捷報,自認為拿下西南已指日可待,於是便決定接受梁啟超的建議,援引“臨時約法”中的有關條例成立臨時參議院。 臨時參議院為代立法機關,有權修改“國會組織法”及“兩院議員選舉法”,並根據新法召集新國會。馮國璋是舊國會選舉出來的總統,如果是新國會進行選舉,變數就增大了許多。

親段勢力本身也有要推倒馮國璋的意圖,他們內部有兩種意見,“政變倒馮”是其中之一,但段祺瑞並不同意這麼做。除了“政變倒馮”,另一種意見就是“合法驅馮”,成立臨時參議院無疑為“合法驅馮”提供了一條便捷之路,這讓馮國璋大感威脅。 俗語說得好,狗急了就要跳牆。馮國璋在北洋三傑中又被喻為“狗”,在此內外交困之際,他也想到了一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