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80章 攻湘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464 2018-03-16
雖然順利完成了重新出山前未完成的兩件大事,但段祺瑞也面臨著入主中樞以來從未遇到過的一件棘手難題,這就是南方勢力的挑戰。 張勛復辟前,強迫黎元洪解散了國會,失去飯碗的國民黨議員們即紛紛南下,以孫中山為中心發起護法運動。 孫氏“護法”,固然有捍衛民國、維護約法的政治追求,但亦有爭奪中央控制權的實際考慮。他的直接訴求是要求北京政府恢復“舊國會”(即被解散的這屆國會),因為“舊國會”中國民黨議員佔絕對優勢,控制國會也就控制了中央控制權中的相當一部分。 孫中山有政治聲望和影響力,也有國民黨作為政治支撐,但自“二次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就失去了自己的武裝,必須依賴於西南軍人。 這裡所說的西南主要包括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和廣西五省,其中勢力最大的是桂系陸榮廷和滇系唐繼堯。從袁世凱時代開始,西南軍人便與孫中山的國民黨系、長江下游的馮國璋系互通聲氣,形成了一種或明或暗的盟友關係,藉以增強本系在中央的分量。

在張勛復辟前後,西南各省一面參與“護法”,一面宣告獨立,其目的無非是鞏固和擴展自己的勢力。應該指出的是,這些西南諸侯不僅反對張勛,也同樣反對段祺瑞。當段祺瑞根據黎元洪的命令復任總理,準備舉旗討逆時,唐繼堯曾通電反對,其邏輯是複闢乃段祺瑞一手釀成,豈可再安居總理之位。 復辟被平定後,根據唐繼堯的這一邏輯,西南各省不僅仍然沒有取消獨立,而且指段為複闢的罪魁禍首,要予以堅持反對和討伐。段祺瑞早就看西南軍人不順眼,現在這幫人又要對他進行討伐,並實際形成了南北分立的局面,他當然不肯示弱。 西南各省的地理位置都較為偏遠,中央不宜用兵,這是連袁世凱當政時期都難以解決的一大難題。段祺瑞在總結袁世凱的一些策略辦法的基礎上,制訂全盤的戰略計劃,即“入川以進攻雲貴,攻湘以佔有兩廣”,也就是以四川、湖南為樞紐,逐步削平西南諸侯。

圍繞入川,段幕設計了一個周密的方案,即利用川、黔、滇三方面的矛盾,先使其互鬥,再尋機取而代之。 1917年8月初,川、黔、滇三軍果然發生大混戰,段祺瑞立即任命吳光新為長江上游總司令兼四川查辦使,率六個旅入川查辦四川問題,其目的是首先督促川軍驅逐滇黔軍,然後再拿下四川和控制滇黔。 與“入川”相比,“攻湘”更為困難和復雜。湖南省長兼督軍譚延闓本傾向於西南,對北京政府只是表面敷衍。段祺瑞就以吳光新代之,但譚延闓在湖南甚得民望,湖南人以“湘人治湘”為口號,反對北方勢力侵入湖南。 針對這一情勢,段祺瑞採取了一個將計就計的辦法,他決定派湖南籍的傅良佐去湖南,這樣既可以堵住湖南人的嘴,又可以執行自己的計劃。

可是段祺瑞的提議卻遭到了馮國璋的極力反對。 馮國璋剛來京時,曾經很大度地說現政府既實行責任內閣制,那麼他作為總統就應該“人事不參加”。比如陸軍次長出缺,幕僚們建議讓師景雲乾一下,他們對馮國璋說:“嵐峰(師景雲的字)伺候您這麼多年了,現在陸軍次長出了缺,是否可以提拔他一下?” 師景雲乃馮幕首席,深得馮國璋的信任,其地位相當於徐樹錚之於段祺瑞,但是馮國璋聽後不同意,他對其中的一個幕僚說:“嵐峰要去,我看還不如你去。可是我覺得你也不去的好,內閣裡,咱們還是不加入為是。” 如果馮國璋能夠始終如一地不過問人事和其他政府要務,馮段之間自然就不會有什麼不同意見,然而事實上他卻做不到這一點。 馮國璋後來追述他在北京當總統的這段經歷時,曾經說:“以我老大哥的地位,以段向來對我唯命是聽的那樣態度,為了北洋的大局,當時我認為,我是可以說服段,做到府院合作的。”

其實僅此一句話,就足以說明馮國璋和他的前任一樣,絕不甘心於只做一個責任內閣制下的“蓋印總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