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47章 一塊錢起家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745 2018-03-16
段祺瑞與黎元洪的搭配是一段雙方都不太滿意的“政治婚姻”。段祺瑞有足夠的理由瞧不上黎元洪—— 講資歷,段在清末時就出任提督、軍統,還署理過地方上的總督,而黎原來不過是個小小的協統。以現代軍製而言,軍統相當於軍長,協統才不過是旅長,整整差了兩級。 論實力,袁世凱當政時期,段長期擔任陸軍總長,手中握有實權。黎雖然是副總統兼湖北都督,表面看上去很有地位,但在中央,他不過是總統府的一個政治花瓶;在地方,部下們居然都能挾之以為傀儡。 段祺瑞不僅在資歷、實力上遠勝於黎元洪,而且其魄力、意志方面亦有人所不及之處。這跟他少時的家境變化有很大關係。段祺瑞的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祖父是家裡的主要靠山,段祺瑞十五歲那年,祖父病死軍營,家道隨即中落。

段祺瑞將祖父的靈柩送至合肥歸葬後,仍舊回到他和祖父原在的宿遷軍營。這時他私塾也念不起了,只好暫時留營做了一段時間的雜役。 第二年,段祺瑞深感在兵營打雜並非長久之計,也違背祖父對自己的期望,於是告別宿遷,隻身跋涉兩千里,前往山東威海投奔在那裡任管帶的族叔。族叔見他有七年的私塾底子,便安排他在營中當了一名文書。 此後,更大的不幸接踵而至:段父在家鄉遇害。雖然後來案子破了,兇手也被擒伏法,但段母因哀痛過度,亦追隨段父而去。 段祺瑞是家中長子,以下尚有三個弟妹,在家庭迭遭變故之後,養家糊口的重擔完全落在了他一個人身上。為了解決收入微薄、進身無門的窘境,這位早熟的少年在二十歲時基本上靠步行去天津,並考取了武備學堂,從此命運得到改變。當時段祺瑞赴津,隨身僅帶一塊銀元,所以段家人常說,段家是“一塊錢起家”的。

少年時代家境的陡然中落,以及作為長子不得不過早挑起家庭重擔的艱難經歷,使得段祺瑞逐漸養成了冷峻、剛毅、敢任事的性格。 同為武人,黎元洪則要遜色許多。他有一個綽號叫“黎菩薩”,在湖北方言中,“黎”與“泥”同音,故也有人叫他“泥菩薩”。黎元洪有此綽號,固然是因為他脾氣好、待人寬厚,但也不經意間暴露出他性格中軟弱的一面。 事實上,在覺得形勢不利時,黎元洪確實常常露出怯意。當年辛亥革命,馮國璋攻下漢陽,第二天一名與黎元洪相熟的北洋軍將領隔江偷偷給他打電話,探聽其虛實。黎元洪人都哆嗦了,他說:“我是一個老實人,你是知道的。這哪裡是我搞的事,都是他們(指革命黨人)利用我們的名義瞎搞一通……我是一個完全的傀儡,今天你把這筆賬算在我頭上,那真是冤枉極了。”

到快當總統了,大抵還是如此。袁世凱去世那晚,得知北洋軍可能要鬧事時,黎元洪的表現近乎失態。忙於對軍官們進行勸說的段祺瑞也被弄得不勝其煩。當張國淦受黎元洪之命一再向他打聽情況時,他忍不住握起拳頭朝桌上敲了一下,狠狠地說:“他(指黎元洪)要管,就讓他管!” 張國淦當然沒有把這句話報告給黎元洪。其後段祺瑞平息了事端,又把一張已經擬好的通電出示給張國淦看,上面寫著:“黎公優柔寡斷,群小包圍。東海(徐世昌的號)頗孚人望,但'約法'(民四約法)規定大總統出缺時,應由副總統繼任。” 段祺瑞這封通電顯然是為了安撫北洋系,但“優柔寡斷”也未嘗不是段祺瑞對黎元洪的真實看法。 張國淦看過電報,趕緊勸段祺瑞:“這何苦來呢?做人情就索性做到底,總統都奉送了,何必讓受人情的人不痛快呢?”

段祺瑞想了一會兒,覺得有理,這才提筆刪去了這段難聽的話。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出於政治利益的考量,在許多重大問題上都與段祺瑞存在重大分歧。比如段一再找藉口推遲國會的重開,而黎則認識到國會可以限制段的勢力,擴大自身權限,所以對恢復國會持支持和促成的態度。又如在敲定帝制禍首的名單時,黎和段也都有各自的主張。 儘管瞧不上黎元洪的能力,又存在諸多分歧,但段祺瑞初期在表面上還是與黎元洪合作的。這主要是由於他們有互補的一面——段祺瑞需要用黎元洪來維持“中央是團結的”這樣的國家形象,以便對付南方的各黨各派,而黎元洪雖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可是手中無兵,缺了段祺瑞,場面也撐不下去。 就這樣,大家你讓一步,我讓一步,用利益交換的辦法解決了一些分歧。在此之後,他們又合作裁撤了帝制時期的機構和職官,取消了部分專制獨裁的法律條例,同時放開報禁,撤銷政治犯通緝案,使自“二次革命”失敗以來遭受重創的民主共和製度得到了局部的恢復和發展。

可惜好景不長,黎段配很快就出現了維持不住的跡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