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44章 第四章我說了就不改變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827 2018-03-16
即便沒有名冊,身為副總統的黎元洪在繼任總統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優勢。除了“臨時約法”和“民三約法”所提供的法律依據外,由於黎元洪被認為是一個與南方有一定關係的人,所以他還得到了南方的擁戴和支持。早在護國軍要求袁世凱退位時,“以黎代袁”的主張在南方就頗盛行。 徐世昌、段祺瑞等人隨後在中南海春耦齋內開會,討論究竟由誰出任總統。徐世昌明確表示:“最好是請黎副總統出來。現在南方獨立,收拾時局是一件極其艱難的工作,黎副總統的聲望有助於推動南北統一等問題,他做總統比較合適。” 段祺瑞起先默不作聲,思考了幾分鐘後才說:“既然相國這樣說,就這樣辦吧!” 徐世昌、段祺瑞也是袁世凱指定的“法定”候選人,他們退出競爭,是因為各有各的顧慮。徐世昌資格最老,但他不是軍人,和雖是軍人出身,手中卻無一兵一卒的黎元洪境遇相仿,而且南北支持他的人都不多,因此在競爭力方面,他尚不及得到南方支持的黎元洪。

三人之中,競爭力最強的其實是段祺瑞。袁世凱死後,軍權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段祺瑞手中,而且他的學生、同僚和舊部遍布軍政界——令段祺瑞自己都感到得意的是,當時全國的督軍、師、旅長,半數以上皆為其門生故吏。 在重建共和方面,三個候選人應該說都無可挑剔,但段祺瑞更為引人注目:作為清廷大吏,毅然發出共和通電,“一造共和”;作為袁世凱的得力干將,敢於抵制袁世凱復辟帝制,“二造共和”。 無論自身擁有的實力還是社會輿論的接受程度,段祺瑞要擠掉黎元洪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他也不是真的不想繼承老袁的衣缽,猶豫的那幾分鐘已足以說明問題。 可是作為一個經驗豐富、務實老練的政治家,光有獲得權力的慾望還不行,他還得考慮到現實的可操作性。

正如徐世昌所言,南北統一是新一屆政府即將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南方的護國軍已多次表態擁護黎元洪繼任總統,並且將此視為阻止北洋系繼續獨霸中央政權的一個重要舉措。換句話說,只要新總統不是黎元洪,他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自“庚子事變”以後,凡中國的執政者要主持政局,無一不希望取得國際社會對其執政地位的認可。各國從其在華利益出發,都希望中國政局能夠保持穩定,而保持穩定的最佳途徑無疑就是按照法律程序,由副總統繼任總統,這樣可以減少許多紛爭,猶如是中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即便日本也不例外,其政府也在竭力勸說南北勢力支持黎元洪。 1916年6月6日下午1點,各國駐京公使一致表態歡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並聲明將給予黎“道義上的支持”。

面對國內外的壓力,段祺瑞不得不做出妥協,在公開場合一再表示支持黎元洪。早在袁世凱病重在床、命在旦夕之際,就派曾毓雋奔赴南京,與馮國璋商量“袁死黎繼”的事。馮國璋認為黎元洪本為副總統,繼任總統順理成章,非其莫屬,很快就復電贊成。 馮國璋雖是北方政要,但他在護國運動中較為接近南方,相對而言,工作要好做一些,別人就未必了。實際上,大多數北洋軍人都反對南方人出任總統,而黎元洪就包括在所謂的南方人之中。與此同時,打算攀龍附鳳、擁段登基者也不在少數,一些人甚至主張在袁世凱還沒死的時候就動手,通過“一切由內閣代攝”的方式,讓段祺瑞搶班奪權,只是因為段祺瑞本人“力持不可”,才勉強作罷。 袁世凱去世當天晚上,北京城內的空氣陡然緊張起來。一批在京的北洋將領湧入國務院總理辦公室,提出要舉徐世昌或段祺瑞為總統,並堅決反對北洋係以外的人當總統。黎元洪在家中也不斷得到報告,說城外北洋軍正在調動,行踪殊為可疑。

黎元洪非常不安,特地把自己的湖北同鄉張國淦找來商量。張國淦安慰他說:“段總理已經表了態,我看不會出什麼亂子。” 在黎元洪的要求下,張國淦打電話到總理辦公室,接電話的是段祺瑞的副官,對方稱段祺瑞太忙,沒有工夫聽電話。 黎元洪愈加焦躁,又催促張國淦赴國務院和段祺瑞當面交談,還說:“你快去告訴他們,我不要做總統,我不要做,這樣總可以了吧!” 張國淦驅車趕到國務院的時候已是午夜,國務院卻是燈火通明,尤其總理辦公室更是擠得水洩不通,裡面全是身穿軍裝的高級軍官。段祺瑞身著陸軍上將服裝,站在軍官們中間正忙得氣喘吁籲。 得知張國淦的來意,段祺瑞面色異常冷峻地說:“他(黎元洪)擔心什麼?我姓段的主張姓黎的干,我說了就不改變。不管有什麼天大的事情,我姓段的可以一力承擔,與姓黎的不相干。”

張國淦走後,段祺瑞繼續向軍官們曉以利害,終於成功地說服了他們,化解了這場令黎元洪為之心驚肉跳的風波。 可以這樣說,黎元洪的總統其實就是被段祺瑞一手“提拔”起來的,如果段祺瑞不支持,黎元洪根本登不上總統的寶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