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5章 等等再看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622 2018-03-16
蔭昌受命之後,有人向他表示祝賀,他卻不滿地說:“我一個人馬也沒有,讓我到湖北督師。我倒是去用拳打呀,還是用腳踢呀?” 蔭昌所說倒也是實話。罷免袁世凱後,載灃即著手組建了由皇族直接控制的禁衛軍,這支部隊被載灃寄予厚望,待遇全國最優,裝備全國最精,可惜卻毫無作戰經驗。更主要的是禁衛軍將領大多由皇族子弟擔任,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公子哥兒全都嬌生慣養,誰也不願意去前方打仗,都以拱衛京師為由反對出戰。 禁衛軍上不了場,只能仍然抽調北洋老六鎮的人馬。這時北洋軍正奉命參加即將舉行的灤州秋操,有的正在途中,有的已經到達目的地。內閣會議上,有人便提出,灤州離湖北較遠,不如就近從京畿、河南、江蘇抽調部隊。

一聽這話,內閣總理大臣奕劻立刻犯起了心病。他是個貪腐成性的庸才,一生唯知要錢,對獨攬兵權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只是他與載灃、載濤兄弟素來不合,非常擔心後者會藉調動軍隊之機來對付自己。於是內閣會議一結束,他就趕緊把親信部隊調入北京城內,駐紮於九門要衝及自己的王府周圍。 讓奕劻這麼一攪和,京畿部隊就沒法動了,載灃、載濤只得從灤州和保定抽調了一鎮兩協,臨時編成第一軍,歸蔭昌指揮。 蔭昌有了第一軍,可是卻調度不靈——各部隊亂哄哄地南下,毫無秩序可言,有的軍官到了,士兵沒到,有的士兵到了,軍官又沒到。 蔭昌急得手忙腳亂,無奈之下,只好向朝廷求救。載灃聞言也著了慌,不得不再次召開內閣緊急會議,讓奕劻等人拿出解決之策。

奕劻聲稱:“此種非常局面,本人年老,絕對不能承當。”他轉而向載灃進言,要求重新起用袁世凱,並強調:“袁有氣魄,北洋軍隊都是他一手編練的,若令其赴鄂剿辦,必操勝券,否則畏葸遷延,不堪設想。” 奕劻一力保舉袁世凱的另一個論據,是袁世凱在老外心目中地位很高,“東交民巷(即使館區)亦盛傳非袁不能收拾”。 朝廷表面上對金發碧眼的外國人不屑一顧,實際經過鴉片戰爭以來的屢次敲打,心理上已對對方十分畏懼,同時也很把他們的言論當回事,有時老外們的態度甚至比國人的議論還更令朝廷在乎。 見連東交民巷都呼籲讓袁世凱出山,載灃別無他策,只得皺著眉頭答應下來:“你們既然這樣主張,姑且照你們的辦。” 1911年10月14日,朝廷旨意下達,袁世凱被任命為湖廣總督兼剿撫事宜,其職責相當於蔭昌的助手。

受了你們那麼大的侮辱,好不容易出山了,還得給人做下手,袁世凱如何甘心?他藉口“足疾未痊”,拒絕回京履任,同時又暗中給段祺瑞、馮國璋等老部下發去電報,召他們到彰德來開秘密會議。 當時政府有規定,在職官吏不得擅離職守,高級官員凡出郭三里者,就必須預先奏明,奉旨允許後方可起身。段祺瑞自然不會遵守這一規定,但為了不暴露行程,他騎馬秘密經小道走了七天,才從清江趕到彰德。 早在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范蠡就留下了一句名言:“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在秘密會議上,袁世凱引用了這句名言,表示他出山的時機尚不成熟,還得等等再看,不過他要求部下們從現在開始就針對武漢戰事著手準備。 在袁世凱拒絕赴任的情況下,蔭昌只得率已編配就緒的第一軍獨自前往湖北前線。

由於跟袁世凱的私人關係尚可,蔭昌在發現調度不靈,向朝廷叫苦求援之前,曾順道去彰德看望過袁世凱。當袁世凱問及南下有無把握時,蔭昌自信心爆棚,說:“武昌的事好辦,那裡不過是一些烏合之眾,又沒什麼人物,成不了氣候。” 袁世凱雖在家中,但對外面的形勢瞭如指掌。他提醒蔭昌:“也不能這麼說吧,黎元洪不就是一個嗎?” 武昌起義前,黎元洪是駐軍湖北的混成協協統,獲悉起義爆發的消息後,他匆匆忙忙換上便衣躲了起來,但是起義軍卻主動找上門來,不是要殺他,而是邀請他出任革命軍都督。 黎元洪能有此奇遇,實在也是形勢使然——參加武昌首義的起義軍士兵不過才三千人,而且大多數尚未加入革命黨,可以說是群龍無首。有人因此提議:“黎元洪現在城內,且資望高而得軍心,可當重任。”

黎元洪為人忠厚,在官兵中的人緣極好,其資歷和名望也足以號召各省響應。眾人一拍即合,當下便來了個滿城搜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