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一個人的京劇史·張正芳評傳

第32章 四、離別丹東

再次回到闊別12年的舞台,她帶來一出新編近代戲《紅燈照》,盛況空前。 張正芳扮演大師姐“林黑娘”;編劇高君林也同台演出,這是一位非常有才華,戲曲界不多見的藝術家。李佐扮演二師哥,他的父親李春元是瀋陽京劇院的演員,當年曾陪張正芳在瀋陽演出焦贊,李佐的愛人張淑敏也是張正芳的得意高徒,進步飛快,由她擔任《林黑娘》的B組,後來成了丹東市的挑樑主演。 就在一部《紅燈照》再次引發觀眾熱情時,張正芳卻要離開丹東了。

1978年,張正芳回到闊別12年的舞台演出《紅燈照》。

在《紅燈照》中,張正芳飾演林黑娘劇照。
1979年,張正芳接到中國戲曲學院的調令。 離開丹東,張正芳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雖然是逃離是非之地,可又有著萬般不捨。畢竟這裡成就她一生京劇事業的最高峰,萬般榮耀;但這裡也讓她體會到磨難的最低谷,萬般屈辱。她說:“當我登上南去的列車,看到肥沃的黑土地正孕育著生意傲然的綠色莊稼,真是千絲留戀、萬種滋味湧上心頭,匯出一句話,'唉,我在丹東這25年啊'……”

1954年,張正芳第一次來到丹東。那時,丹東在她的眼裡,只是像煙台、大連一樣,會短暫停留、暫時演出的地方而已。沒想到,她在這裡一待就是25年,人生最美好的歲月和最晦暗的日子,都在此地度過。 幾十年後,回憶起丹東,她總是更願意感恩,也更願意向人提起丹東人對她的好。 “無論如何,從1954年到1966年,丹東給了我的藝術人生,整整12年輝煌的平台。”是的,在丹東的藝術成就是她人生中重要的一筆。 “我至今還記得在丹東劇團演第一齣戲《春香傳》時,團裡專門為我請了朝鮮族老師教舞蹈……那時候,只要北京有好戲上演,就讓我到北京來學,學會了回去演。無論我排什麼戲,丹東都為我安排最好的班底。觀眾對我多熱情啊,不管演什麼,都是滿堂彩。如果說,我現在有一點成就的話,那就是這個平台給了我反复實踐的機會,是這個平台讓我實踐出來的真知。”


1978年朱軍、李玉銘等在農村演出《楊排風》,張正芳再次為她們輔導。
不僅在藝術上她感謝丹東,丹東人對她的真情實意,也讓她記了一輩子。 “我剛從農村回來那會兒,就住在辦公室。後來單位給我分了一間很小的房子,不足十平方米,說是一室一廚。” 這樣的屋子根本不夠張正芳和他的孩子們居住,人住進去後,連放東西的地方都沒有,她只能把儲物的箱子寄存在別人家裡。這時,有一個當地纖維廠的工人為張正芳提供了幫助。此人原是張正芳在丹東京劇團時所教的團帶班學員,由於唱戲的天資並不是很好,後來就被介紹去了纖維廠工作。這次他以纖維廠工人的身份(“工、農、兵”佔領舞台)回到劇團,參加文藝工作。按照分房政策,他祖孫三代同住,所以可以享受二室一廳的住房待遇。這個工人看到張正芳沒地方住,就把自己原來在纖維廠的房子悄悄私下里讓出來了。這間屋子有15平方米,只是路途有些遠,需要坐好多站公交車才能到達。那時,張正芳每天要上班,而菜市場往往在她下班後就關門了。於是只能上班前買好菜,下班再拎著菜趕公交車回家。她大包小包地走在冰天雪地裡,公交車司機看見了,雖然沒到站,也會讓車在她面前停下來,請她上車。還連連說著“張團長,你辛苦了”。車上的乘客也大半認識張正芳,紛紛給她讓座,還有人安慰她“張團長,你受委屈了”。


1979年張正芳在丹東舉辦告別演出《百花贈劍》,飾演百花公主。

張正芳飾演百花公主,宋志勇飾演海俊。

圖為《遼寧日報》1979年4月中旬報導張正芳傳藝班的剪報。
張正芳還記得,剛回丹東時,由於需要重新置辦很多日用品,就跑去商店購買。物資緊缺的年代,攥著票證,還要里三層外三層地排隊,售貨員看到了隊伍最外頭的她,就說“閃開閃開,給張團長讓個道”。當地的民眾也都認識這位飽受磨難的大姐,也都給行了方便。售貨員又格外熱情:“張團長,你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沒有的我到後面去找。” 離開之前,遼寧省文化廳作出決定,成立“張正芳傳藝學習班”。這個以演員命名的傳藝班在遼寧省歷史上只開設過一次,省裡的文藝界希望張正芳把她的藝術留下。

也是從這一刻起,張正芳的人生基本告別了舞台,全身心投入到“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工作中去。第一批傳藝班的學生都是遼寧省各地劇團的青年主演。 “傳習班”主要解決的是形式和內容統一的問題,表現手段和內心支撐的協調問題,新戲人物的藝術創作問題……學習班上,張正芳用半個月的時間,早、中、晚三班授課,主教《紅娘》《楊排風》等劇目,培養了李靜文、李萍、李玉棠、智秀玲、童敏等一批後來蜚聲藝壇的優秀演員。

在傳藝班教王蘭、李淑敏等全體女生《百花贈劍》。

1979年張正芳即將離開丹東,遼寧省文化廳決定成立“張正芳傳藝學習班”,召集全省各市青年主演向張正芳學習《紅娘》《楊排風》等劇目。圖為張正芳在學習班上教授李靜文、李萍、李玉棠、智秀玲等演《楊排風》身段。

此後,張正芳離開了丹東。但是,張正芳一輩子都記得丹東,丹東也一直沒有忘了她。 1998年,丹東市委宣傳部、丹東市電視台受各界委託,邀請張正芳回丹東看看。離開19年後,她第一次回去這個“第二故鄉”,可謂百感交集。她受到了原丹東市市委書記宋克難、劉仲文等熱情接待;參加了丹東市社會各界的歡迎會;在老幹部局座談,為幾百名老觀眾、老同志、老領導清唱、演出;那年的春節,她還在丹東市的春節聯歡晚會中現場直播《紅娘》獻給觀眾。她說:“我想用這樣的方法,來謝謝丹東市的廣大觀眾。”

在傳藝班教童敏等《紅娘》。

在傳藝班教《打焦贊》身段。

“張正芳傳藝學習班”師生合影。後排:趙璐群(左二)、李萍(左三)、李玉棠(左五)、童敏(左六)、孫桂雯(左七)、荊彤(左八)、孟桂榮(左九);前排左起:鍾瑞、張秀菁、許克休、張正芳、智秀玲、曲惠敏、李經文。


1998年2月離開丹東時,丹東市文藝界赴車站為張正芳送行。後排右起第七位為張正芳。
2000年,她再一次回到丹東,市委宣傳部提出,蒐集張正芳一生的劇照,做一本藝術生涯相冊,存進丹東市檔案館。 2002年,這本由歐陽中石封面題詞,名為《梅珍張正芳》的相冊問世,張正芳再次赴丹東參加相冊的首發式。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關於張正芳的各種圖片資料,都被囊括其中,也多虧了這批珍藏的檔案,才使那段歲月的珍貴記憶,被保存了下來。 1998年,因為時間緊張張正芳就沒去海洋紅公社。但不久老鄉知道情況後給她寫信,問她,既然回到丹東為什麼不來看看我們老鄉呢?思念之意,盡含信中。 2002年,張正芳再回丹東時,就特別要求去海洋紅公社看看。

整整30年,滄海桑田。 她激動地說:“那可真是熱情接待啊,整個海洋紅都沸騰了。” 她還特意準備了紅包,分發給大家。不為了錢,只為找一種方式表達她的情感。張正芳說:“錢這東西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且我跟他們確實有感情,在我人生最困難的時候,他們幫了我一把,只能這樣來實實在在表達我的感謝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