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台灣十大企業家財富傳奇

第63章 8、有道德心的員工最吃香

在長榮集團好幾個辦公室裡都掛著“道德心”的匾額,“道德心是長榮非常重要的精神!”已經在長榮超過三十年資歷的聶國維說,道德心就是長榮的企業文化。 聶國維說了幾個小故事:長榮要求每位員工上完廁所,要把洗手台水漬擦乾淨,讓每個後用者都感到舒服。過去每到旺季,長榮海運的船都會“滿掉”,這時張榮發會要他們“想辦法讓中小企業的貨出去”,因為如果貨出不去,公司的信用就會出現問題。 聶國維說,張榮發好幾次說過,“我這輩子做事業賺錢也賺了很多,現在是做公益的時候了。” 張榮發看到台灣近年的社會問題與亂象時,很感慨,“怎會有失業父親自殺,還拖著妻子兒女一起死的呢?這種做法罪孽很重!”2007年,張榮發決定經由張榮發基金會發行《道德月刊》,並免費贈閱給民眾,他強調連郵資也免費,但讀者得自己來申請訂閱。

《道德月刊》從策劃、設定主題、編輯甚至封面,張榮發都“樣樣管”,還親自審閱每一篇創刊號的文章,退了不少稿。 創刊號封面是一幅名叫“快過年了”的畫,是一位60歲才開始執畫筆的畫家李涼的作品。不意外的是,封面也是張榮發挑的,張榮發不僅收藏了多幅李涼的作品,兩人更是知交。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說,李涼作品讓人回憶起台灣過去美好的年代。 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指出,原本只預定發行2萬份,但對外公佈發刊消息後,已有來自島內外13萬個讀者預訂,除島內一般民眾外,還有地方縣府、台軍部隊輔導中心、郵局、學校等單位,連監獄都來電申請,海外包括巴西、新西蘭、墨西哥、香港、南非、馬來西亞等,都有華僑爭相訂閱。

原本只准備發行2萬份,卻來了13萬張訂單,樂得台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直說“台灣還有救”,並保證每期至少要印20萬份。 有人看見《道德月刊》未演先轟動,打算在上面刊廣告贊助,但被張榮發拒絕,張榮發強調要辦一份純粹的道德雜誌,就是要徹底的清純,不要有商業在裡面。 目前台灣已有2417所學校以《道德月刊》為教材,這是張榮發對重建道德的一個期許,對社會的一種關心。 張榮發最近特地到泰國、馬來西亞檳城和新加坡推廣《道德月刊》。對出版了一年多的月刊,張榮發認為成功了,因為收到上千封台灣學生的信,使他覺得應該將這本月刊送到更多的地方去。他對讀者閱讀後的行為改善感到欣慰,“有個犯人寫信來,希望出獄後我們繼續將月刊寄給他。”

長榮集團在月刊出版上每年花費數千萬元新台幣,海外讀者以航空方式郵寄。張榮發感慨地說:“道德問題在全世界都存在,美國的花旗集團,虧損數百億美元,總裁還拿大花紅,沒道德。” 長榮集團業務橫跨海、陸、空領域,成為企業的典範,創辦人張榮發從事慈善文教公益活動、樂善好施的精神也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2008和2009年他連續兩年被《福布斯》評選為“亞洲慈善家”。 企業的經營與管理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的力量,領導者要創造一種被大家廣泛認同、能夠提升組織運作效率的組織文化,才能實現有效管理、創造商業價值。 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套公認的組織文化,以使整個團隊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競爭力。並且,不同的企業文化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樸實的、真誠的,沒有一絲矯揉造作,更來不得半點浮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埃德加·沙因博士說:“領導者要做的唯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創造和管理文化,領導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響文化的能力。” 缺乏企業文化的組織不能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領導人用心培育樸實的企業文化,會讓整個團隊獲得一種能夠得到廣泛認同的價值標準,使企業與員工、客戶、供應商分享成功經驗和利益,實現共贏。 當然,在所有組織文化里,“道德心”是一個基礎性的指標。有道德心的員工品質優秀,做事有原則和底線,會自動接受一種內心的信念指引,自動地完成任務,而不用上層的督促和監管。這正是企業最需要的人才。 公司不斷壯大發展,事業愈來愈大,領導人不可能事必躬親,當然也不應事必躬親,他不可能樣樣親自去管。這時,領導人就需要委託自己信得過的人來協助或代為自己去處理。然而,怎樣的人才算是靠得住、信得過呢?

這包含兩個內容:一是他是否勝任,是否有能力承擔這項任務,是否有能力代領導人處理這樣的事。二是這個人是否品德有保障,是否對領導人忠心耿耿,是否願意為企業出力、賣命,排憂解難。 當然,所有領導人都希望自己選擇的人能夠是德才兼備之人,畢竟誰都想“魚和熊掌”都能要,但萬一“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時,該如何做決斷呢? 領導人一般更重視“德”,尤其是其選擇心腹時,更加註重“德”,即看他是否忠誠;若是不忠,不管他有無能力,都不能給你幫什麼忙,甚至會幫倒忙。因此,注重“德”的因素,推崇“德為先”的文化理念,對企業長遠發展更有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