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台灣十大企業家財富傳奇

第33章 9、企業“成長”就是美

風光的台灣集成電路公司,讓人很難想像1987年到1990年的艱難歷程:總經理難產,銷路打不開。當時廠長曾繁城還記得1990年,董事長張忠謀在聖誕節帶著兩位部屬,在冷清清的辦公室裡,做下年度經營計劃,三人相對苦著臉,不知道下年度的客戶從何而來。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在美國辦事處更是捉襟見肘。今天在矽谷,擁有40人的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美國辦事處,當時只有一位業務代表。他家住東岸佛羅里達州,星期一從佛羅里達坐6個鐘頭飛機到西岸矽谷,週末回家,拜訪客戶,介紹台灣集成電路公司。 “一年多,沒有帶進什麼客戶,只有每次來台灣,向我舉起大拇指說,我的方向正確。”張忠謀說。 意志雖然堅強,現實依然殘酷,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掛牌營業後,原來3家設計公司或是生意欠佳,或是已找到韓國、日本廠商代工,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只能靠著少量訂單苟延殘喘。通常客戶都等需要時再訂,貨源很不穩定,“吃飽了這頓,不知道下頓在那裡。”一位工作人員說。

對於41歲就領導世界第一大半導體部門的張忠謀來說,真的很釋然嗎? “有挫折、有失望。”他說。 遇到此刻,他會把過去的成就拿出來重新評估,“產生新的勇氣、新的信心,就能重新衝刺。” 他更認為有挫折才能自我更新,每個人都應該設定目標,達到了,再設一個更高的目標,逼迫自己達到。 走過1990年半導體的不景氣(張忠謀掌管的3家企業都出現虧損),台灣集成電路從1991年開始邁入高速成長期。一年增長1億美元到2億美元。 “才寫他們要挑戰下個一億美元時,年底就已達到了。”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梭羅說,在未來無疆界經濟中,企業就是要追求成長。規模不重要,不是“大”是美、“小”是美,而是“成長”就是美。 “否則,你就會成為恐龍。”

儘管台灣集成電路公司這幾年很風光,但工作人員仍然安靜、井然有序地忙碌著,作業員、工程師、經理,接待客戶、發展製程依舊。他們不擅與新聞界打交道,也不擅長自我推銷,連自己公司成功的因素都分析得支離破碎,難以想像是他們創造的世界第一。 “還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張忠謀說。 但是從工作人員的態度,可以看出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的精神——專注。 10年來,他們專注建立世界級企業、專注本業、專注技術、專注開發客戶。在這裡,張忠謀的個性表露無遺,對組織文化和團隊成員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代工雖然是專注領域,但成長空間卻廣大。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每年業績增長30%,兩年半就增長一倍,但目前仍只佔全球代工量的25%。即使今天,很多半導體公司還在爭相投入代工業務。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在謹慎抗敵之餘,對未來卻高度樂觀,“正是逼自己往更大圈子走的時候。”張忠謀認為。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從不改變專業代工策略,不論在景氣或困難中,都堅持此策略。在1994、1995年,當半導體市場炙手可熱,台灣集成電路公司仍然初衷未改,孜孜為客戶生產他們的產品。一位同業分析,如果當時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生產自己的產品,利潤會更高,但他們不為所動。 甚至在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的經營理念裡,也確立了只做代工、不與客戶競爭的永續原則。這很符合波特的最新競爭理論,企業為了長久保持競爭優勢,在復雜的競爭活動中必須明確地取捨與選擇,以深化策略定位。 人們都有好逸惡勞的毛病,這也許正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庸人的原因。做生意,即使你有雄厚的資本也難免會有失意的時候,艱苦的條件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匱乏,生意場上的不得意與失敗都是艱苦的條件。

面對艱苦的條件,是退縮還是前進,這不單是一個決策的問題,還是一個與人性的鬥爭、懶惰的鬥爭,走不出這道坎,成功只能是奢談。 自古以來就有商場如戰場的說法,商場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這裡沒有真刀真槍的廝殺,沒有血肉橫飛的恐怖,但是這裡有“唇槍舌劍”的交鋒,有你死我活的明爭暗鬥,有成王敗寇這永恆的真理! 張忠謀國外事業上已經取得了令人艷羨的成績,但是他毅然選擇了重新走一條道路。從一開始誘惑就伴隨其左右。而當自己在半導體代工事業取得成績的時候,各種新的誘惑紛沓而至。一失足成千古恨,張忠謀始終堅持自己的戰略理念,這既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魄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