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台灣十大企業家財富傳奇

第34章 10、大策略看市場,小策略看對手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能克敵制勝、贏得世界第一,靠的是正確的策略。在幾十年的領導生涯中,張忠謀非常注重策略。他認為:大策略看市場,小策略看對手。 通常,大策略要靠領導人的洞見,是由多年讀書、觀察、談話、思考而來。擬訂策略更是要著眼未來。領導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未來、規劃未來,董事長應該花75%的時間想未來,總經理應該花50%的時間想,副總經理應該花25%的時間想。領導人應該不斷給經理人出問題,逼他們想公司的未來。 在德州儀器25年的時間裡,張忠謀打過無數場戰役,其中最著名的策略之戰就是其發動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市場之爭,最終英特爾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在1972年,德州儀器準備發展存儲器,當時市場主力產品是1K(目前為16M,即當初容量的16,000倍),最大競爭者就是英特爾。張忠謀決定,要做就做4K才能競爭得過。 “他不但有策略,而且策略要超越今天。”他在德州儀器的部屬羅夫評價說。

在威勢逼人的國際大企業裡,經理人一旦出手,就必須能席捲全球。張忠謀擬訂策略後,快速行動、主動出擊,總是push、push、push,絲毫不留情,直到達到他要的為止。 張忠謀另一個策略神話就是通過定時降價奪取市場。今天看來這並不稀奇,而在當時這是“撼動產業界,改寫遊戲規則的”。德州儀器開發出新產品後,張忠謀就和客戶協定,每季降價10%,而且他說到做到,即使成本一時無法降低,他也信守承諾,導致顧客紛紛轉向德州儀器。競爭對手如摩托羅拉,不但疲於應付,更無招架之力。 定期降價策略,後來被電子業廣泛採用。但10多年前,當張忠謀與英特爾總裁格魯夫(他比張忠謀晚進半導體行業甚久)會晤時,英特爾仍堅持微處理器不降價。張忠謀就斷言,如果不降價,英特爾就不可能奪取高市場佔有率。幾年後,英特爾開始調降微處理器的價格。 “要嚇退競爭者,這是唯一的辦法。”

大策略下,還要有一連串小策略。小策略要看競爭對手,要充分打擊競爭者的弱點。當時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的競爭者是日本企業,如東芝、日立,這些日本企業的合格率和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差不多。要找到他們的弱點,加以打擊。日本企業以代工為副業,可有可無,只有在工廠閒置時才願意幫別人代工,而且還要求客戶技術授權,到時還在市場上跟客戶競爭。 因此,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樹立了兩個小策略:對外,不和客戶競爭;對內要有彈性,盡量配合客戶需求。小策略下,還要有更小的策略,例如強調彈性,就要說到做到,日本企業要6個星期才能交貨,他們就降低一半,3個星期就交貨,日本企業不願意為客戶修改製程,他們願意改,客戶拿什麼設計圖來他們都願意配合。只要願意試,客戶都很滿意。因此開工兩年,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就做了20億台幣的營業額。

張忠謀認為,大策略最好是逆向思考,才容易有生存空間,台灣很多企業的策略,卻都是順向思考,比較沒有創意,因此只能從節省成本,加強生產力著手,賺管理的錢。策略訂得正確,只保證60%的成功希望,其他40%是靠執行力,尤其逆向思考的策略,領導人要花很多時間去說服部屬,才真正能激發他們的執行力。 當初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做專業代工,只有一兩個高層主管真正信服,直到做出成績後,公司上下才覺得是值得追隨。張忠謀說:“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在專業代工領域原本只此一家,現在諸多競爭者加入,就面臨策略轉折點,就要考慮如何把競爭障礙越築越高。例如技術是一項障礙,如何建立一個堅強的技術團隊、技術上領先對手呢?那就是:沒有人,就得去找人。既然決定這是項策略,就得貫徹。”

做市場,做到最後就是拼毅力、拼決心,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是贏家。執行力並不在於把規定定得密密麻麻,而在於它的精神、團隊工作和執行紀律。說穿了,執行力就是你一心想把它做好。 高效的執行力無疑是企業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好的執行力;換句話說,意願和決心是執行力的必要條件,出色的執行力離不開堅定的決心。有沒有執行力,先看決心是否強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