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台灣十大企業家財富傳奇

第28章 4、創新的不僅是技術,更是理念

高科技產品成功的關鍵,往往取決上市時機。機遇轉瞬即逝,唯有不斷的創新才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立於不敗之地。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不斷研究開發新製程,全能生產,同步作業,以縮短交貨時間。從平均8個星期,降到6個星期,再到4個星期,等於將客戶上市時間提前1倍。 “他(張忠謀)從來不會滿足,合格率80%的,就要達到90%;90%時,要達到95%。獲利20%時,要達30%;達30%,就要40%;40%後,還要50%。”跟隨張忠謀做事10餘年的一位資深主管說。 創新既是公司的策略,也是文化,更是命脈。 “沒有創新,就等於死亡,”張忠謀說。張忠謀不僅僅要求在產品上不斷創新,保持技術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創新自己的商業理念。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台灣集成電路公司便以創新迎接挑戰者,當競爭者從四面八方來時,張忠謀首先提出,台灣集成電路公司要做客戶的虛擬晶圓廠(VirtualFab),即公司就是客戶的工廠。 客戶在自己的辦公室,用電腦上網,就可以看到委託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做的晶園到什麼程度。如有問題,就可以馬上打電話要求公司修改。將來,甚至可以把成本都公佈給客戶。 “既然像自己的工廠,客戶當然可以知道成本多少,我們賺多少加工費。”張忠謀說。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善於挑選客戶,目前全美前十大設計公司幾乎都是它的客戶。公司鎖定領先地位的客戶,也是最先進、要求最嚴格的客戶,例如初成立時的英特爾,現在的Analogue Device及Altera營業額都是超過10億美元,每年增長20%。 “只有如此,才能擴大市場佔有率。”麥肯錫諮詢公司說。

“客戶是夥伴,台灣集成電路公司與客戶資源共享、資訊共用。每年,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會把自己公司未來5年的技術藍圖(即未來會發展什麼技術)提供客戶,讓客戶知道自己設計的產品在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有什麼技術可配合。以此與客戶對話,發掘他們的潛在需求,以攻進新市場。” 每天傍晚,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將當天客戶產品的進度,輸入電腦,傳到客戶那裡。第二天早上,客戶上班打開電腦,就一目了然。有問題,立即和當地業務代表聯絡,及時解決,免得重做。因為“一次重做,耽誤上市時間,客戶就會失去1/4市場佔有率。” 1991年,哈佛商業評論發表著名文章,“沒有電腦的電腦公司,沒有芯片的芯片公司”,他們已趁此風勢揚帆4年。 1996年,麥肯錫諮詢公司發表“先開發客戶,再開發產品”的戰略,說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採用此策略已經有了5年的時間。

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說過:“創新應當是企業家的主要特徵,企業家不是投機商,也不是只知道賺錢、存錢的守財奴,而應該是一個大膽創新、敢於冒險、善於開拓的創造型人才。”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普西曾經深刻地指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間的分水嶺”。同樣的道理,考察一個公司的競爭力,也要以“創新精神”、“創新力”作為依據。 在市場越來越成熟、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已經成為公司的一種戰略資源。誰的創新能力越強,誰就能在變革迅速的市場中適應新環境,並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取得成功。特別是對技術性、文化性公司來說,創新已經成為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 提到創新,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技術的創新。誠然,在信息技術時代,技術的創新能力直接決定著高科技企業的生存,但是技術創新是遠遠不夠的,現代企業所提倡的創新是一種全面的創新,既包括技術的革命也包括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只有企業的各個方面與時俱進,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元慶說:“做創新企業是聯想對員工做出的最好承諾,聯想一直在創新路上奔跑。”目前聯想擁有接近兩千人的研發隊伍,每年研發投入達25億元。而且聯想已經搭建了新的全球技術支撐體系,為願意做研發、擅長做研發的技術人員提供發展平台,保證他們有很好的待遇。比如:聯想設立有首席科學家,由CEO直接任命。 事實上,理念的創新對高科技企業來說,比技術創新更重要。高科技企業都面對著多方位、多層次的競爭,時機的把握無疑是企業成敗的關鍵。稍有不慎就會落後,落後就意味著死亡。而這個時候只有不斷創新自己的技術、理念,才能夠在戰略上領先對手,在戰術上戰胜對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