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台灣十大企業家財富傳奇

第27章 3、台灣知識管理的典範

有一年,英特爾來台灣找工廠代工生產晶圓。到台積發現台積有266個缺點,就說台積不能當英特爾的代工廠。 半年後,台積努力將缺點降為66個;再半年後,只剩下6個。這是非常大的改進。這令人驚奇的數字背後,顯示出在張忠謀光環的覆蓋之下,台積的核心優勢——優異的知識管理能力。 知識管理是組織內的經驗、知識可以有效記錄、分類、儲存、擴散以及更新的過程。未來的企業一定要有效管理組織內的各種專業知識,而不能像過去那樣只將經營的目光放在有效管理資金、設備、產品、人員等上。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指出:台積是台灣唯一做好知識管理的企業。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朱博湧說:台積內部一定有一套非常嚴密的更新流程。而這正是台積知識管理的一個良好典範。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朱博湧曾在1995年問張忠謀:“台積的獲利有40%,一定會吸引競爭者投入,你如何應付?”張忠謀回答:“市場是大家的,你不能限制別人不能做,你要反過來自己要求自己。”張忠謀看的都是世界最好的企業,不斷地向標竿學習,不斷要激盪出最好的知識。 台積每人每天由工作中、書本中挖掘出最好的工作方式以及專業知識。台積人最感覺痛快的是:可以隨時把學到的新技術用在工作當中。 “上面很容易接受新技術,也一直push我們要這樣做。”台積信息科技處處長林錦富說。 在工廠內,管工廠的副總經理陳建邦,一讀完什麼新書,就叫同仁趕快讀。這種分享知識的風氣散佈在台積每個樓層。最高領導者張忠謀一看到什麼好文章,隨時都會拿出來與同仁共享。台積發言人黃彥群也常在午餐時間與同仁分享他新學習到的新知,即使是出國,也不忘吸取最新的知識。

台積公司內部的相互學習也很頻繁。這個工廠操作這個機器達到的最好效能,一定供台積別的工廠學習。跨部門的溝通也十分積極。信息部門也會盡量去滿足生產部門的需求。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溝通。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企業管理都離不開溝通。 台積信息科技處處長林錦富說:“台積就是要做到more communication,no complain,要多溝通,把一些歧見化解。” 知識不能共享通常是隱性的,給公司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新人上手的時間相當長;公司經常犯已經犯過的錯誤;公司文化形象進程緩慢;各類成本居高不下;知識不能傳遞;信息混亂。

信息混亂、知識不能共享必然弱化員工的信息溝通力,削弱團隊的競爭力,也給公司經理人的領導、管理工作帶來麻煩。在“向管理要效益”的時代,做好企業內部的溝通工作,讓人才的“知識”與“技術”發揮最大效力,提升其附加價值,團隊才會更有戰鬥力,企業才會更有競爭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