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言情小說 我在輪迴中等你

第48章 第七節

我在輪迴中等你 鄢晓丹 3259 2018-03-16
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一九四八年秋,當年的紅軍又回到平安縣城。但此時他們不叫紅軍,叫解放軍。更確切地說,回到平安縣城的僅僅是西北野戰軍的幾個小分隊,與剛成立的縣府新政權一起,開始了改變社會秩序的龐大工程。縣城居民將他們籠統地稱為工作團或工作組。西北野戰軍的大部隊則按照上級指令繼續西進,投入到了新疆戰區。 此時,退縮到隍城一帶的馬家軍殘部以及土匪又活躍起來,更加頻繁地騷擾四周的百姓,還有一些新政權的反對派趁機活動,平安縣城面臨了一個紛亂複雜的局面。這一時期,工作團首先對縣城裡的居民身份、個人財產、就業狀況、公共設施等等進行摸底登記,預示著新政權將對每一個居民重新定位。這定位就像標籤,對他們的影響深不可測。他們在時代變換的滔天巨浪中沉浮,有的人被吞沒,有的人搭上了另一條船。

第一個到縣政府登記的是開瓷器店的麥先生的太太。麥先生作為平安縣城曾經的商會會長,在解放軍進城的前幾天突然失踪,很多事務便由麥太太代勞。麥太太在登記簿上詳盡地填寫了她的家庭狀況,當寫到籍貫一欄時,她猶豫了好一會兒才寫下“大秦”兩個字。 負責登記的工作人員疑惑地問:“大秦在哪裡?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 麥太太說:“大秦是古地名,具體在哪裡我也不清楚。” 工作人員看著麥太太走遠的背影,在她的登記欄後面打了個大大的問號,並寫下兩個字:調查。 在平安縣城,麥先生的來歷一直是個謎。有人說麥家的先祖世代經商,曾經數代人行走在唐高僧玄奘走過的西域古道上,還涉足過歐洲,由於近百年來戰亂不斷,麥先生的父親才選擇了祁連山下偏僻的平安縣城定居。也有人說,麥先生的父親是黑道上的人物,發了財,金盆洗手,遷徙到平安縣過起了隱居生活。還有人說,麥先生的祖上原本是歐洲商人,喜歡上了東方人的生活方式,又娶了東方女子為妻,他們的後人來平安縣尋根,定居下來。後一種說法倒有些根據。據見過麥先生父親的人說,麥先生的父親在外貌上與本地居民存在明顯差異,影影綽綽有一點歐洲人的特徵。而且,從前的歐洲商人沿絲綢之路的城鎮或村寨定居也是常有的事。但上述言論都屬猜測,從來沒有得到過證實。

人們的印像中,麥先生是一個言行謹慎的人,他從父親手裡接過生意後就把瓷器店從鬧市區搬到城東,在背靠大街的一個旮旯裡,店鋪不大,門面也不惹眼,一塊黑色牌匾上題著“麥記瓷器”幾個字。然而,只要顧客走進店內,貨架上擺放的各種精品瓷器美輪美奐,令人滿眼生輝。這樣的瓷器對大多數普通居民來說是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奢侈品,且位置偏僻,麥記瓷器店一年也難得做成幾樁買賣。倒是有南來北往的客商特意前來造訪。街坊們疑惑,省城有很多瓷器店,客商何以要來這偏僻之地?麥先生好好的生意不做,為什麼要把店鋪搬到街背後?心裡總該是有鬼的……疑惑歸疑惑,越是隱秘的行當居民們越不敢深究,麥記瓷器店就那樣神秘地矗立在縣城一隅。 有一年,縣城的鐘鼓樓要修葺,按以前的規矩,所需資費由全城居民分攤。但是,這麥先生卻提供了修葺鐘鼓樓的全部費用,又另外花錢鑄了一口銅鐘和八隻雕花鍍金銅風鈴,將原來缺損的鐵鐘替換下來。當新銅鐘和八角樓上的銅風鈴被西部的勁風搖響,悠揚綿長的叮噹聲傳遍縣城的每一個角落,居民們從漫漫塵沙的荒蕪中感受到了一絲安詳,這才記起麥先生平時對大家的種種好處。麥先生因此贏得了街坊的敬重,他那間位置偏僻的店鋪也人氣漸旺,雖然到店舖裡來的一些人與他並無生意上的交集,麥先生都一視同仁,叫小伙計給進店的人沏一碗茶,他過來陪著說幾句話,再去做他的生意。人氣給麥記瓷器店帶來了好口碑,麥先生也被推舉做了縣城的商會會長。等到工作團來調查時,出於居民們對麥先生的評價,而且縣政府也沒有察覺出麥記瓷器店有什麼不妥,當時掌管家業的麥太太仍舊安安生生做她的瓷器生意。只不過麥太太經營的店舖一改往日的氣派,把精品瓷器都收起來,開始經營普通人家用的粗瓷碗盞,生意倒也說得過去。

麥太太這樣的婦道人家能拋頭露面做生意,也是迫於無奈。因為麥先生突然離家,最後不知所終。麥太太辭退了店裡的伙計,自己將店鋪接過手,撫養著三個兒子。又平靜地過了幾年,某年秋天,已經長成半大小伙子的麥太太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扛著獵槍出城,說是打黃羊,卻好幾天沒有回來。麥太太急不過,好心的街坊幫著尋找,只在離縣城十幾里外的駱駝峰下找到幾片碎布和幾根骨頭。碎布片麥太太認得,是與兒子的衣裳同一個顏色、同樣的質地,那幾根骨頭就沒有人能說得上是人骨頭還是幼畜的骨頭了。但大家都相信,兩個年輕人是遭遇了狼群。總而言之,麥太太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就此音訊全無,她只剩下了最小的兒子麥三。 麥家兩個兒子的遭遇讓縣城居民議論了很久。街坊們據此私下里傳言,說麥家經商肯定是個幌子,他們乾了見不得人的營生,損了陰德,才禍及後人。否則,麥先生為啥在解放前夕要逃跑?他逃到台灣去了也說不定呢!說到“台灣”這個詞時,說的人和聽的人都緊張地把眼睛翻了翻。當時的國際、國內局勢還極不穩定,縣廣播站的大喇叭里天天叫喚,說要收復寶島,要防止殘餘匪軍反攻大陸。戰爭好像一觸即發。不必諱言,那個寶島就是台灣了。不過,平安縣城的許多人並不知道台灣在哪裡,離他們居住的小土院有多遠,要坐幾天的馬車或牛車才可以走到。然而在當時,有關台灣的問題畢竟是敏感事件,是國家大事,某種程度的無知使縣城居民感到無比自卑且極不甘心,於是有人去請教了剛成立的縣立中學的地理老師。地理老師很熱情,他拿出一張剛出版的嶄新的中國地圖,用粘滿粉筆灰的食指往“大公雞”肚子下點一點:喏,這隻雞蛋就是台灣了。有人想不通,麥先生在縣城好好的生意不做,跑到雞蛋大的彈丸之地去幹什麼?他必定是特務,要到台灣去邀功,要和麥太太一起裡應外合搞策反!最後還是地理老師制止了這樣的荒唐言論,他說,一個小小的麥先生哪裡有膽量趕著馬車、牛車往台灣跑?即使殘匪需要潛伏特務也還輪不到他啊!據地理老師猜測,麥先生要么是欠了別人的錢出去躲債,要么是和麥太太發生了家庭矛盾。總之,他是因為自己在縣城混不下去才離家出走的。大家覺得地理老師的措辭相當有文化、有見地,於是半信半疑地默認了此事。

請教過地理老師的人雖然不再說什麼,但麥先生當初積下的善行基本上又被居民們那些奇奇怪怪的猜測所演繹,導致麥太太后來的遭遇有點像祥林嫂的故事。不過此時的政府不提倡封建迷信,那些人對麥太太的家庭以及他們家庭的晦氣雖然不放心,卻不便做什麼出格的舉動,於是,除了私下里言傳麥家的隱秘家族史,就是用不與麥太太交往來表示對麥家的警惕和藐視。後來,與麥家聯姻的在麵粉廠做工的老張頭都把臉面往口袋一抹,反悔了定下娃娃親的自家閨女與麥三的婚約,把女兒嫁到了外縣。在這種形勢下,麥太太的瓷器店注定撐不下去,她關了店門,到街邊支起一個賣涼粉的小攤度日。 不久,平安縣成立文化館,擴建的時候佔去了麥太太家的一多半院子。麥太太覺得有些東西是留不住的,就向文化館捐獻了幾件珍貴瓷器,麥三也藉此機會被聘請到文化館當了管理員,跟現在的公務員差不多,算是政府的人了。自此,麥太太的日子無憂無喜地過下去,她唯一的盼頭就是麥三能順利娶妻生子,活出個人樣來。當然,自打縣文化館成立佔了麥家的院子,或者更早一些時候,從麥太太將瓷器店關張的那天起,已經標誌著麥記瓷器的徹底沒落。

許多年後,一個叫羅揚的年輕人從麥太太的孫女那裡得知,當年失踪了的麥先生從未離開縣城。麥先生結識了許多南來北往的生意上的朋友,消息靈通,他對中國當前的革命形勢有了比較準確的把握。麥先生憂慮的是,遠在歐洲的俄國也發生過革命,新誕生的俄國政權對舊式地主和商人毫不留情地施行過非常政策。即將誕生的中國新政權作為蘇俄的政治聯盟,麥先生拿不准他這樣的商人會有怎樣的待遇。經過深思熟慮,他連同他的珍貴瓷器都躲進了後院偏房的一道夾牆裡,由麥太太給他送水送飯。後來麥太太告訴麥先生,他的躲藏沒有必要,新政府正在與有影響力的工商界人士合作,商舖和企業都要公私合營了,他身為商會會長或許還能有一番作為。但麥先生卻怎麼也不肯走出來,直到他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深夜病死在夾牆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