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毛澤東與蔣介石

第9章 第八章毛澤東與斯大林會談,在莫斯科部署進攻海南島

毛澤東與蔣介石 陈敦德 6436 2018-03-14
毛澤東在與斯大林會談的同時,在莫斯科郊區的別墅裡部署進攻海南島。 (莫斯科—北京,1949年12月18日—1950年3月5日) 毛澤東的專列在寒冷的冬天隆隆行駛。 這是他一生中僅有的兩次出國旅行中的第一次,也是時間最久的一次出訪,連旅途在內用了近三個月時間。他是在新中國宣布成立後的第一個冬天出訪的。當時戰亂將止,百廢待興。解放軍發起的解放廣西及迂迴包圍四川國民黨軍解放大西南的戰役,已經接近尾聲。這是國共雙方在大陸上進行的最後一場大戰。蔣介石已被從重慶驅趕至成都。在他離開中南海登上專列時,已經得到戰報,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已由川北南下逼近成都,成都指日可下。國民黨軍在大陸只剩西昌一隅作為基地,覆沒也不過是彈指間事。

這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六日。毛澤東乘車離開北京到蘇聯去訪問,預計穿越漫長而橫貫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將於本月中旬未到達莫斯科。正好趕上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慶賀斯大林的生日。為準備毛澤東訪蘇會見斯大林,中共中央在十二月一日決定由楊尚昆負責操辦給斯大林祝壽的賀禮。當時為了保密,取了個代號叫做給“菲里波夫同志”的賀禮。江青在這年夏天剛去過莫斯科,受到過斯大林的禮遇,所以特別熱心地出主意。這些賀禮包括她主張備的山東的大白菜大蔥大梨、濰坊的大蘿蔔各五千斤;其次是湘繡的斯大林像、景德鎮的陶瓷、浙江的龍井茶和絲綢、江西的竹筍、福建的漆器等等。 當時新生的政權剛剛建立,而國民黨特務及土匪,還在各處破壞、搗亂。毛澤東這次出門遠行,在我國境內鐵路沿線,都採取了特別的安全措施,佈置全線的警戒以確保安全。從北京到滿洲里鐵路沿線,每隔一段距離放一個哨兵,一共動員了數以萬計的部隊戰士、公安人員和鐵路員工。據當時跟隨毛澤東作翻譯的師哲回憶,“專列經過天津時,因在鐵路線上發現了一顆手榴彈(實際已破舊了),公安部長羅瑞卿在此下車去調查。”“路經瀋陽時,高崗等上車護送毛主席至邊境站滿洲里。”高崗是當時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毛澤東這次出訪蘇聯,萬里迢迢而去當然並非專為給斯大林祝壽;毛澤東出於對當時政治、軍事、經濟的考慮,出於對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考慮,想去蘇聯簽一個兩國友好同盟條約。毛澤東考慮,蘇聯過去同國民黨政府在抗戰勝利後訂立了一個友好條約,現在新中國成立了,蘇聯應該廢止那個條約,同新中國簽訂一個新的更進一步的同盟條約。 毛澤東在為了這個條約而長途奔波時,沒有忘記國內的急事要事難事。在專列駛出我國國境的滿洲里進入蘇聯境內時,他已經得到新消息,這兩天,十二月八日,國民黨的政府遷往台灣;十二月十日,蔣介石也從成都乘飛機逃往台灣。在大陸上的國民黨軍隊主力被殲滅後,解放軍面臨的任務主要是剿滅土匪、進軍西藏、解放台灣及東南沿海島嶼,其中難度最大和最重要的作戰任務則是越海攻島作戰。

十月二十六日,金門作戰失利後不到十天,十一月五日,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攻占舟山群島的登布島作戰亦受挫。十一月三日夜間,第七兵團第六十一師以四個營的兵力利用天降大雨敵機不能起飛的機會渡海向登布島發起攻擊。木船隊起航後,風向逆轉,潮水漸退,船隊在海浪中被吹散,導致第一梯隊九個連中才有七個半連一千多人登陸。這支部隊到底是打慣硬仗的勁旅,雖然在數量上少於守島的國民黨軍,卻能持輕武器,連續突破守軍陣地,經幾小時戰鬥,至天亮前已經佔領了全島的四分之三,殲滅國民黨軍八個連,俘虜五百餘人。十一月四日清晨,登布島上的形勢已對解放軍十分有利。可是,後續部隊卻因風向和潮汐的變化而無法起航;而第一梯隊因佔據過多的陣地需分兵把守,減弱了突擊力。加上未能按原計劃奪取島北部的渡口,以阻截國民黨軍海上援兵,國民黨軍四個團的援兵乘軍艦於四日上午抵達,得以順利上岸,島上形勢馬上逆轉而有利於國民黨軍。國民黨援軍上岸後,馬上在海軍空軍炮火掩護下進行反撲,形成島上解放軍七個半連的登陸部隊與國民黨四個整團對陣。解放軍頑強作戰,堅持到天黑,第二梯隊又有七個半連在夜幕掩護下登上登布島。島上解放軍部隊數量增至兩千餘人,仍然少於島上的國民黨軍。解放軍登陸部隊在國民黨軍海、陸、空三方面的優勢下,又經歷了五日白天的苦戰,守住了登布島南端的陣地。解放軍第六十一師領導考慮到無法再增援,決定撤出戰鬥。五日入夜後,解放軍以一部向流水岩發起佯攻,使國民黨軍轉入防禦。這時,登布島上的解放軍一千多人攜帶傷員上船,安全地撤回。

解放軍攻擊登布島作戰打得英勇頑強,部隊損失不大,傷亡、失踪1490人。解放軍給予國民黨守軍以重大殺傷。據二十多年後,台灣方面公佈的國民黨軍傷亡官兵2825人。但,第七兵團並未完成作戰任務,登布島作戰仍然算是一次失利。金門、登布的連續失利,揭示了渡海作戰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引起解放軍高層領導的重新思考。登布受挫一個星期之後,十一月十四日,在北京的毛澤東根據金門、登布島作戰的教訓致電三野,指出:舟山作戰必須集中足夠兵力,充分準備,如果準備不周,寧可推遲發起攻擊的時間。這樣,解放軍在東南沿海的渡海作戰暫時停頓下來,部隊轉入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探索渡海攻島作戰的新規律。解放軍準備進行的渡海攻島作戰有四個目標,也就是四個島域區——三點六萬平方公里的台灣島,三點二萬平方公里的海南島,一百四十平方公里的大小金門島,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舟山群島。國民黨軍守島部隊兵力分佈是:台灣為二十多萬人,海南島為十萬人,金門為六萬人,舟山群島為十二萬人。

在毛澤東的專列正在穿過西伯利亞皚皚雪原的時候,第四野戰軍遵照毛澤東關於遠距離迂迴跟白崇槽作戰的部署,兜大圈子佔領了白崇禧的後方,逼白不得不與解放軍作戰。四野部隊在廣西境內殲滅白崇禧集團十六萬多人。解放軍於十二月十四日占領中越邊境鎮南關(今友誼關),白崇禧殘部兩萬多人逃入越南境內。白崇禧也逃至海南島。林彪立即請示中央軍委,準備汲過瓊州海峽攻擊海南島。第三野戰軍經過總結經驗教訓,亦準備集中兵力先攻占舟山群島再攻金門。 十二月十六日,毛澤東到達莫斯科後,即得到四野解放全廣西的捷報及四野的請示電報,準備以韓先楚的第四十軍和李作鵬的第四十三軍,共十萬人的兵力組成渡海兵團,由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統一指揮,開赴雷州半島,進行一次規模空前的渡海作戰,毛澤東對四野攻擊海南島的戰役極為關切。

海南島是中國的第二大島。它和廣東省的雷州半島隔著寬度有二十至五十公里的瓊州海峽相望。瓊州海峽是世界上海流流速最高的海峽之一。海南島在當時國民黨軍所佔據的四個主要島嶼之中,比金門、舟山距大陸都要遠。它的面積和戰略意義,僅次於台灣。從木船隊渡海航行的難度看,比攻擊金門、舟山還要困難得多。金門,舟山距大陸的渡海距離都沒有超過十公里,攻擊部隊可以在海岸炮火掩護下航渡和登陸,國民黨軍艦不敢駛入海岸炮火射程內截攔。攻擊海南島則情況不同,儘管第四野戰軍在解放軍中是裝備最好,擁有遠射程火砲,由於海峽過寬,航渡距離太遠,登陸地點也在解放軍炮火射程之外,無法進行火力掩護。國民黨的海軍可以派軍艦到海峽截攔。在海南島上還駐有國民黨空軍,有完整的機場,空軍可以隨時支援國民黨陸軍守島作戰。四野還完全沒有海空軍掩護,是用木帆船面對國民黨軍的陸海空三軍的立體防禦進行的規模空前的渡海戰役。是一次比攻擊廈門、金門規模大得多的渡海作戰。不能夠重蹈金門覆轍喲!

十二月十六日下午六時,毛澤東和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的小會見廳舉行了第一次會見。 斯大林緊緊地握著毛澤東的手,端詳著說: “你很年輕,紅光滿面,容光煥發,很了不起!” 毛澤東說:“我是長期受打擊排擠的人,有話無處說。” 不等毛澤東講完,斯大林立即插話:“勝利者是不受審的,不能譴責勝利者,這是一般的公理。” 斯大林的這句話使毛澤東沒有把內心的話講出來。然後,雙方的談話海闊天空,從前線的軍事情況到鄉下的收穫、土地改革、工業建設以及群眾工作等。當時唯一的翻譯師哲感到,斯大林在揣摩毛澤東此行的意圖和願望。談話歷時兩個多鐘頭。斯大林問:“你這次遠道而來,不能空手回去,我們要不要搞個什麼東西?”

斯大林的話是指搞一個條約,但又不願先提出來,以免日後有人說其強加於人;也可能斯大林過去對中國革命出了一些不正確的主意,因而表現得很謹慎。 毛澤東也不肯明說,他認為蘇聯應該主動提出幫助中國,不提是不誠懇的。他以東方人的智慧,幽默地說:“恐怕是要經過雙方協商搞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應該是既好看,又好吃。” 斯大林及在場的蘇共領導們不能理解,全都目瞪口呆。貝利亞竟然失聲笑起來。 雙方首次會談,遇到了難題。毛澤東和斯大林都沒有猜透對方的心理和意圖,產生了隔閡和不愉快。會談後,斯大林再不露面,所有的正式會談即告停止。莫斯科的新聞媒介對毛澤東的活動不再報導。 在毛澤東受到冷落的時候,他並沒有閒著。毛澤東住在莫斯科郊區姐妹河的斯大林第二別墅。這是斯大林在二次大戰時的住所。有一個很大的地下指揮部。毛澤東就在莫斯科郊區這座斯大林指揮別墅裡用電話電報指揮國內事務。

十二月十八日,在毛澤東抵達莫斯科的第三天,毛澤東自己動筆起草了對四野林彪司令員關於進攻海南島的指示電報:“渡海作戰,完全與過去我軍所有作戰的經驗不相同,即必須注意潮水與風向,必須集中能一次運載至少一個軍(四五萬人)的全部兵力,攜帶三天以上糧食,於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頭陣地,隨即獨立攻進而不要依靠後援。”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於佔領廈門後,不明上述情況,以三個半團九千人進攻金門島上之敵三萬人,無援無糧,被敵圍攻,全軍覆滅。你們必須研究這一教訓。”同時,毛澤東還要林彪向三野粟裕調查了解渡海作戰的全部經驗,以免重蹈金門覆轍。毛澤東這封電報被有的戰史書稱為“是人民解放軍統帥機關第一次對於渡海作戰規律的系統總結”。

毛澤東在莫斯科的別墅裡,還決定了海軍建設的兩個重要問題。十二月初毛澤東離京前夕,又一次召見被內定為海軍司令員的四野十二兵團司令肖勁光。毛澤東征求了肖勁光對解決海軍裝備的意見。肖勁光懂俄語,又在蘇聯學習過,毛澤東還向其詢問了蘇聯的一些情況。肖勁光在毛澤東赴蘇後,受命組織海軍領導機關,首先碰到了兩個問題:一是海軍領導機關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是一個戰略決策單位,還是軍委總參的一個業務部門?是一個軍種,還是一個兵種?二是海軍領導機關設在哪裡?是設在北京,還是設在沿海的某一個城市?這是關係到新中國海軍前途的問題。肖勁光聯想到蘇聯和美國兩大國海軍都各有自己的獨立系統和領導機構。中國也是個大國,有如此漫長的海岸線和遼闊的海域,海軍的建設必須從長遠著眼,而不能只顧眼前,因此,從一開始,肖勁光就堅持海軍應該是一個獨立的軍種,而不能是一個兵種,更不是一個業務部門。海軍領導機關應該設在北京,這樣才能同黨中央和軍委保持密切的聯繫,及時得到中央和軍委的指示,亦便於與中央政府各部門溝通洽商。但是,當時,有的高級領導卻認為,海軍可以作為總參的一個業務部門,不必成立獨立的領導機關;有的主張,海軍領導機關不設在北京,可設在天津、青島或別的沿海城市。於是產生了矛盾,肖勁光向代總參謀長聶榮臻陳述了自己的意見。聶總覺得事關重大,要讓毛澤東決策;於是,往莫斯科給毛澤東掛了長途電話。毛澤東很明確地回話說,海軍應該是一個戰略決策機構,是一個軍種,應單獨成立司令部。海軍領導機關應設在北京。這樣才把兩個重要問題確定了下來。 毛澤東還在這兒指揮國內,解決了與緬甸建交問題,防止國民黨軍殘部退入緬甸、越南問題,與越南建交等問題。 由於毛澤東到達莫斯科後,新聞界有過報導;此後,報端再也不見披露毛澤東的活動。以致一家英國通訊社邊猜度邊造謠說,“斯大林已經將毛澤東軟禁起來了。”消息傳開後,蘇方確實有些著慌。一個相鄰大國的開國元首到莫斯科住下後,十多天來沒有消息,這也確實顯得不正常。這難免引起世人的種種猜測。 雙方都很著急。在中國駐蘇大使王稼祥的提議下,搞一個以毛澤東答塔斯社記者問的形式,在報上公佈毛澤東到蘇聯的目的。 記者問:“毛澤東先生,您在蘇聯將逗留多久?” 毛澤東的回答堅定而明確,“我打算住幾個星期。我逗留蘇聯時間的長短,部分地決定於解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各項問題所需的時間。”話語中十分明顯地包涵著“不達目的不返回”的意義。 此後,蘇聯方面才開始安排毛澤東參觀列寧格勒。蘇聯對毛澤東此行,沒有按國家首腦禮賓規格,沒有政府高級官員陪同,只由列寧格勒地方領導接待,回到莫斯科時,也只有副外長葛羅米柯迎接。斯大林似乎在設置難題,考驗與琢磨一下毛澤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物。 據一九九一年最新發表的《莫洛托夫回憶錄》披露:當時,斯大林吩咐部長會議副主席莫洛托夫:“你去看看他,他是什麼樣的人,摸摸底。” 莫洛托夫奉命來到別墅看望毛澤東。毛澤東向莫洛托夫海闊天空地談中國革命的歷史,談黨內的鬥爭,說的時間很長。但莫洛托夫一直沉默,不提問題,不表態,只是點頭聽著,表現一副不感興趣的樣子。 莫洛托夫回去對斯大林說:“毛澤東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很有頭腦。他是一個農民領袖。是中國的普加喬夫。” 普加喬夫是沙俄時代率領農民起義的英雄。在蘇聯是個家喻戶曉、聲譽很高的人物。 斯大林讓步了! 斯大林主動派人來徵詢毛澤東對於簽訂中蘇條約等事宜的意見。毛澤東也具體安排周恩來率領政府代表團到莫斯科進行具體談判。 在此期間,毛澤東還思考著在遙遠的祖國南端四野部隊進攻海南島的準備工作。他在前一封電報中向林彪強調了金門失利的教訓;他覺得亦應該看到海南島作戰與金門相比的有利條件,使部隊建立信心。於是,一九五零年元月十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又給林彪打電報,“爭取於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同時分析了海南島作戰與金門作戰的區別。 “海南島與金門島情況不同的地方,一是有馮白駒配合,二是敵軍戰鬥力較差,只要能一次運兩萬人登陸,又有軍級指揮機構隨同登陸,就能建立立足點,以待後續部隊的繼進。”“請要十五兵團與馮白駒建立直接電台聯繫,並令馮白駒受鄧賴洪指揮。”鄧、賴、洪是指十五兵團主要領導人鄧華、賴傳珠、洪學智。馮白駒是海南島上中共領導的一支武裝力量瓊崖縱隊的司令員兼政委。這支部隊在島上已有二十多年的武裝鬥爭歷史,井建立了五指山根據地,當時縱隊的兵力已發展至一萬五千人。有瓊崖縱隊作內應,是海南島作戰一個最有利的條件。海南島上的國民黨軍兵力雖然比金門多,由於島嶼大,海岸線長,守備分散,可登陸的空隙也多。金門守軍胡班部隊在國民黨軍中堪稱戰鬥力最強,而海南島上國民黨軍的五個軍十萬人雖說多是老粵軍的部隊,但都是在被殲滅以後剛剛重建的,訓練及裝備都不如胡玻部隊。 毛澤東在莫斯科的後期,還收到第四野戰軍前委關於海南島作戰戰役指導方針報告。二月上旬,華南分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葉劍英主持召開了海南島作戰的廣州會議。渡海兵團、第四十軍、第四十三軍和瓊崖縱隊的指揮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結合海南島的敵情、海情及地形等情況,經綜合分析,認為如何乘木帆船渡過海峽,突破國民黨海空軍的海上封鎖,這是海南島戰役的成敗關鍵。會議覺得“如一次以一個軍登陸,則船隻問題極難解決,同時又無法對付敵之海空擾亂”,因此決定採取“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役指導方針,即首先以小部隊分批偷渡,加強島上力量,為大規模強渡作有力策應;爾後以主力在瓊崖縱隊及先期登陸部隊接應下強行登陸。這封電報實際上沒有贊同毛澤東上封電報所說“一次運兩萬人登陸”的方法,而提出更切合實際的辦法。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二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十分高興地給林彪復電指出:“此種辦法如有效,即可能提早解放海南島。” 二月十七日,即結束訪問蘇聯的同一天,毛澤東在登上專列之前還根據四野渡海兵團的報告發出電報指示:“以運輸準備確有把握而後動作為原則,避免倉促莽撞,造成過失。” 三月四日晚間,毛澤東乘坐的專列安全回到北京。臨近拂曉,毛澤東和林彪接通了長途電話。 三月五日十九時傍晚時分,第一支渡海先遣營,分乘十三條木帆船,從雷州半島西南端的燈樓角起渡,開始了進攻海南島戰役的偷渡行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