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八十年代訪談錄之劉索拉
八十年代訪談錄之劉索拉

八十年代訪談錄之劉索拉

查建英

  • 紀實報告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20526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第一章

Liusuola 作曲家、人聲表演家、作家,音樂製作。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早期作品包括小說(獲全國中篇小說獎),《藍天綠海》,《尋找歌王》等。早期音樂創作包括搖滾歌劇《藍天綠海》及交響詩《劉志丹》等。在英美移居期間創作小說、《大繼家的小故事》(),錄音樂專輯《藍調在東方》(英美世界音樂排行榜前十名)、《中國拼貼》等。回國後創辦了圖文音響出版物《劉索拉藝術工廠系列》(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成立了“劉索拉與朋友們”現代民族室內樂隊。目前正創作大型室內樂歌劇,此歌劇將由歐洲“現代室內樂團”與“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自二○○六年起聯合在歐洲巡演。 【主持人手記】 和索拉是熟得不能再熟了。訪談是半躺在她在“七九八工廠”loft臥室裡那張特大號的床上做的,床上置一木製長托盤,擺滿各色瓜果、小吃和飲料。還沒開說,忽然發現我上午出門忘了帶錄音機,於是索拉打電話叫來平常給她開車的陝北人趙師傅,自己也陪我坐上那輛黑色“紅旗”一起回家拿錄音機,又兜風回她家,又爬上大床,拉開架勢說,說到一半,忽然發現磁帶有毛病,全沒錄上。索拉氣得罵道:“你丫居然這麼不專業,我伺候了你大半天連根話毛兒都沒錄上!”說完兩人大笑,只好換了磁帶從頭再來。

我和索拉初次見面是在一九九○年春天的一次會議上,那個會散散漫漫從挪威開到瑞典,好像就為了讓從各個國家遠道飛來的新朋舊友們聊個夠。多年後我給索拉的小說《大繼家的小故事》(大陸版改名)寫的序中回憶到當時情景: “那個會上只有我們兩個女的,住一個旅館房間,一下子就熟了。白天開一天會,眾人講的是現在、未來、為什麼以及怎麼辦,索拉坐在那兒挺蔫。晚上我們一人靠一個大枕頭,對著說,說來說去全是過去。她精神來了,各種手勢、表情、妙語、針砭,接不暇接。 說到後半夜,眼睛越發大而且光彩照人。次日起來臉有點綠。那場沒有睡眠的會開了十天,我得出兩個結論:一是這人極念舊,二是這人能把陳年往事說出花兒來。 ” 如今回想,那是我們倆第一次長談,談得最多的其實也是八十年代。

這次談,索拉對包括她自己在內的中國藝術家的種種心態和中國教育的種種問題有極為敏銳的反省與針砭。幾年前讀到她在《樂》上寫的一組樂評,在不長的篇幅裡品味西方音樂流變,集專業知識、直觀洞見與洗練文字於一體,那真是字字見功夫的干貨,像一碟碟辣蘿蔔干那麼有嚼頭。八十年代出門遠行,歸來的索拉“段數”確實更高了。 時間:2004年7月14日地點:北京,大山子,酒仙橋路2號查建英:你剛才說八十年代是個“弄潮兒的年代”,仔細說說。 劉索拉:其實想想,八十年代的中國有點兒像歐洲的十八、十九世紀——信息不發達,哪個國家發生點兒什麼藝術上的事也就進入史冊了,是吧?那麼在中國, “文革”咣啷一下把信息全斬斷了,“文革”一完,馬上出了第一批各類文化潮流人物,馬上就成了事兒,因為國門其實還是關著的。就像以前歐洲,每個國門都關著,他們覺得就這麼幾個人,也不知道外邊發生了什麼事,所以西方在二十世紀前也一直以為就他們有音樂。八十年代的中國現代派,其實就是靠著進來的那一點兒信息,加上膽儿大,敢把那點兒信息玎玲桄榔地攢巴出來一點兒東西,其實也就是因為在這個國家從來沒發生過,於是乎大家就覺得:哇!整個國家就衝著這幾個人去了,把他們的成果誇大,誇張了多少多少倍,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東西了。這些人一不小心就會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紀少有的天才,因為被這麼大一個國家給誇張到這般地步了,不是人物是什麼呢。

緊接著,國外對這些各類潮流人物的邀請來了,國外的各種獎勵也來了。這下子就要出人命了,因為命運的轉變馬上帶來了很多的心理學問題。比如:如果你出國接著當藝術家,一跨出國門,面臨那個大世界,馬上突然發現你其實什麼都不是;再者,如果你不出國,就在這兒藏著,乾脆閉眼,接著享受你的人物感覺,但這感覺也長不了,因為五年十年以後呢,出去的那些人又回來了,說外國其實是這麼這麼回事,馬上就會給你帶來了另外一種不平衡感。話又說回來,凡是在這兒混得人五人六的人物都有出國的機會,一出去,就算你是中國政府代表,也保不准要失落。除非你老跟大使館的人在一塊兒,跟接待和導遊的人在一起混,只要你真正跟外邊的人一接觸,把自己當成其中一分子,一下子失落感就能出來。

查建英:小池塘里的大魚到了大海裡,突然發現自己是個小蝦米。 劉索拉:對,越把自己當事兒, 就越是特別的失落! 查建英:看到別的大魚會感到恐怖,不舒服。 劉索拉:對。這會造成兩種反應:第一種反應是比較積極的,會乾脆把架子放下,把八十年代那點兒成就感給忘了,當孫子就當孫子,從頭來。這個過程很長,因為國外的文明文化系統是多少輩子傳下來的,人說四代培養一個紳士嘛。在國外,任何一個學者、藝術家的成熟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工作積累,哪怕就是流行文化中的明星,也在一種長期的濃郁文化氣氛中成長,從小就面臨審美的選擇和訓練、以及娛樂文化的專業訓練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時間和環境來決定的,所以從中國出去的藝術家們面臨的從零開始當孫子的路程就很艱苦很漫長。第二種反應呢,就是:乾脆我不看、不認,反正我也晚了,不認這個賬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