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逃離北上廣Ⅱ·上海太昂貴

第9章 5、養兒觸霉頭

截至2009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1921.32萬人。常住出生人口16.46萬人,其中戶籍出生人口為9.23萬人;常住人口出生率為8.64‰,戶籍人口出生率為6.62‰;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其中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2‰。上海戶籍人口自然變動自1993年以來連續17年呈負增長態勢。 上海針對生育問題做了一個調研,調研結果顯示,上海市戶籍人口中表示不願生育的比重佔7.93%,與2003年相比上升3.37個百分點。來滬流動人口中不願生育的比重佔2.49%,與2004年相比上升1.1個百分點。 在上海,沉重的養育費用是年輕夫婦不願意生育的主要原因,生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生“貴”子。有人因此戲稱自己“被丁克”。所以不得不說,對於經濟基礎薄弱的家庭而言,在上海生養孩子就是觸霉頭。

觸霉頭,亦作“觸楣頭”。上海方言,意指“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倒霉。 為什麼說在上海生養孩子就是“觸霉頭”呢?原因還是那一個:太貴。俗話說“養兒防老”,但在上海,生養一個孩子,你可能老得更快。 在上海一家網絡遊戲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的孫徹於浦東東方醫院剖腹產下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嬰。 5天的住院生產費用約6000元,加上產檢的5000元錢,她共用了1萬多元。孫女士的花費雖然不菲,但是在生育消費節節高的上海,還算不上高消費。 2004年,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路上的和睦家醫院開始運轉,這是一幢藍白相間的四層小樓,外表並不出眾,價格卻令絕大多數人咋舌。醫院代理總經理盤仲瑩說:“我們醫院順產生個孩子套價是6000多美元,剖腹產為11000美元。”

實際上,在10萬元“天價”生育費用出現以前,上海大型綜合性醫療機構和婦幼保健院堪稱“奢侈”的生育收費早已屢見不鮮: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VIP產科一天的住院費為5000元人民幣,產前檢查的掛號費為300元;位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的美華婦產科報出的順產價格為2.5萬元,剖腹產為4.5萬元,後者限住4天,超出一天的費用為3000元…… 孫徹的婆婆說,在過去“大力生產”的年代,生個孩子就像買棵白菜,便宜得很:“20多年前,我生孩子不過花了50多元,也就一個月工資。現在工資漲了30倍,生孩子的費用卻漲了100多倍!” 如今,生育一個孩子動輒就需四五千元,甚至上萬元不等。孫徹的婆婆掰著指頭算了起來:住院前在醫院花了2000多元;住院後,無痛分娩、藥費、床位費、治療費、嬰兒游泳等加在一起,打出的單子是7213元,再加上各種補品花銷有近萬元。

從50元到1萬元,這中間的費用落差可以發電了。 “孩奴”現象困擾“80後”群體,超過八成以上的年輕家長感到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太大,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的比例持續上升,“丁克族”越來越多。 “吃進去的奶粉進口的一百多塊錢,拉出來要用尿不濕,名牌的又一百多塊錢,進出都要錢,整個兒一雙向收費!”中的這句台詞幽默地概括了“孩奴”們的生存境況。 在上海市針對生育問題的專項調查中,養育費用太高是人們不願生育的首要因素,佔52.99%;長期享受二人世界和怕影響事業發展也是導致人們不願生育的重要因素,分別佔48.28%和35.10%。可見,養育成本的增加和競爭壓力的加大,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要孩子或推遲生育。

另外,生育意願與收入水平呈明顯的正比關係。上海市戶籍人口中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平均生育意願為1.00個,月收入在2001-6000元的為1.12個,月收入在6001-10000元的為1.16個,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為1.32個。 身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上海市政協委員、知名舞蹈家黃豆豆,對“孩奴”問題深有感受。他表示,對於獨生子女家庭而言,到底是要小孩還是要事業,有孩子之後如何更好地兼顧照料老人,已經成了一道“三難命題”。 “我們這代獨生子女已步入'4+2+1'模式。要贍養4位老人,如果夫妻倆再養一個孩子,有時不得不'被丁克'。”黃豆豆用數字打了個比方,一旦4位老人中有一位生病,光照料、陪護都會讓夫妻倆忙不過來,更何況多添一個孩子?而且孩子的事情不比老人少,他的每一步成長,都需要父母花費精力。這樣一來,“簡直就是老人和孩子難以兩全。”

在上海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白領張艷,就認為一旦懷孕,自己就會從富裕白領變成超級“負翁”。 張艷說:“我是80後,剛剛結婚,小有積蓄。除去每月的房貸,跟老公的日子過得還算滋潤,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是出國旅遊、血拼也還是一樣不少。可是,如果生孩子的話,不說現在這點錢肯定會捉襟見肘,而且我自己的自由時間也沒有了。” 張艷自己和老公每個月的收入加起來有8000多元,除去每月的房貸2500元以及每月的水電煤生活費等固定開銷3000元之外,還剩下的2500元基本就是兩人一個月的“娛樂費用”,“雖然不算多,但是至少很滋潤吧。” “可是2500元'零花錢',要生個孩子的話就真是不夠了。”張艷說,自己今年已經快30歲了,確實是到了要生兒育女的年齡,她自己也曾在各大論壇與其他準媽媽交流經驗。 “但是跟準媽媽們一聊,我想要生孩子的念頭就完全動搖了。”劉小姐說:“論壇裡的媽媽們有的專門從美國購買了昂貴的胎教儀和胎心儀,有的則是花幾千元報名參加孕婦瑜伽班、音樂胎教班。且不說懷孕階段要吃的補品等價格,就說全套的胎教、胎心儀這些目前的'孕婦基本配置'就要2000多元。”

“如果我生孩子的話,我跟老公的零花錢將全部歸零,平時的生活水準也必須下降,這樣才能負擔起一個孩子的費用,真的成了'孩奴'了。”張艷說,正是因為害怕失去現在的生活,所以即便老人催促他們趕快生孩子,小夫妻還是堅持著“二人世界”。 “一想到有了孩子之後的生活,我只想做'丁克'。” 除了懷孕階段的“早教”費用,更讓張艷頭疼的還是網上的媽媽們曬出的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每月花費。 “懷孕的成本接近我跟老公承受範圍的極限了,如果再算上生完孩子之後的費用,我簡直不敢想像,每個月除了還房貸、養孩子,我自己還剩下什麼。” 在滬上許多論壇,不少“80後”網友曬寶寶這一年消費的帖子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請月嫂,一個月4500元”,“寶寶一個月要喝掉1500元的奶粉”,“女兒上好的幼兒園兩個月5000元”等等。各類帖子各有看頭,但共同點都表達了一個意思:“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

網友“寶媽”說,自己和老公的月薪都是過萬的,然而,除去每個月房貸5000多元之外,兒子的每月開銷就要7000元,“除去家裡的吃用開銷,剩下不多的錢必須得全部存起來做兒子的教育基金,我跟老公現在基本上就已經只賺不花了。” 帖子中寫道:“兩家老人年紀都大了,為了帶孩子家裡只能請育嬰嫂,每個月保姆的工資是2000元。兒子現在上的是音樂幼兒園,每個月幼兒園的學費和伙食費就是3000元,再加上小孩子的服裝費、奶粉錢、保險費,週末的英語興趣班和鋼琴補習班,7000元還是保守估算的。” 到了孩子上學的年齡,教育的費用才是重頭戲。家長孫先生稱,兒子小升初,大人就像扒了一層皮,從一個月5000多元的衝刺考級班、口語集訓班,到托關係走人情的“交際費”,到最後的擇校費,為了上重點中學花了將近10萬元,這還僅僅是義務教育階段。這也難怪更多的人選擇不要孩子,實在太貴。

2009年6月末,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和某育兒網站聯合公佈了《中國家庭育兒方式研究報告(0-6歲)》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上海市民把小孩養育到6歲需花費11.8萬餘元。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生個孩子只要幾元錢,80年代四五十元,而現在已上漲到四五千元。所以我和太太打算攢夠了錢再說孩子的事情。”已經結了婚但一直處於二人世界的郭先生感慨道,“我不存夠100萬元是不會要孩子的,因為周邊朋友家的孩子都在國際學校唸書,孩子的性格發展很好,所以我也打算讓孩子在國際學校這種環境下長大。為了這個環境,我就必須先賺出足夠的錢,否則今年這個危機,明年那個危機,會讓家人很不安心。” 黃女士的小孩剛上小學,為讓孩子讀上好學校,黃女士在靜安區買了一套二手房。黃女士說:“確實是咬著牙買的房子,把全家積蓄都花了,原來住的新房也租給別人了。”而為了孩子讀書方便購買“學區房”的現象,在上海市區很普遍。

2006年1月,有專家計算出在一座大城市養大一個孩子的花銷在50萬元左右,然而根據家長們所說的各項育兒花費計算,目前應該已經遠超這個數字。在如此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有些家長自嘲道:“生孩子就像股票被套牢,但股票可以解套,而這隻股卻永遠也解不了。” “養兒防老,但現在養個孩子,只能讓人越來越老,生活壓力太大。”黃女士坦陳。 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諮詢機構“ECA國際”於2010年7月出台了最新的全球生活費用指數排名,日本東京躍居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上海排名第46位,也是全球240座城市中,生活成本最高的中國城市。 上海的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已經和正在逼走相當數量的人才。有人早就清晰地看到了這一事實。因此,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秘書長屠啟宇稱,“人和”是上海最欠缺的。

“上海需要一場'文藝復興'。”屠啟宇舉例說,李顯龍就任新加坡總理之後,提出新加坡不僅要整潔、美麗,還要加上X元素,就是人們到了那里之後就會莫名興奮,有乾事的衝動,“這種感覺在海南有,甚至在廣西北海也有,今天卻在上海蕩然無存。” 那麼,你對這座城市,還能指望什麼?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