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逃離北上廣Ⅲ·廣東太競爭

第21章 3、珠三角的機遇

“我不知道將來的工資能否足夠支撐起日常開支,更不知道將來的日子能否有足夠好的心態去面對成為房奴蟻族或者蜂族亂七八糟的境況。假若生存的意念將升職、加薪、遇上伯樂等等願望和誘惑通通扼殺掉,我想我會逃到二線城市去。”廣東商學院廣告專業大四學生葉素筠說。 新華網記者凌廣志說,2009年1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就是珠三角的“尚方寶劍”。而嗅覺靈敏的內資和港資銀行,也已在珠三角的二線城市拉開戰線,貼身火拼。 外面已然風生水起,而你還在廣深“城中村”的小黑屋裡,裹足不前嗎? 儘管中國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尚未達到真正的“逆城市化”,但是,一線城市的生活工作壓力已經讓生活其中的人紛紛有“出走”的意願,也有一些人實行了“撤離”。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在《一線城市“蟻族”開始逃離》的文章中所說,網上調查顯示,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國一線城市工作的白領,59%有離開打算,另有11%已展開離開行動。對一些人而言,逃離北上廣是解脫或創造機會。

2010年5月Job88招聘網站上發布的2010年深圳人才吸引力調查報告中,接近83%的受訪者不滿意自己在深圳的發展現狀,60%的受訪者未知是否會呆在深圳繼續發展。 《南方都市報》關於《二線城市搶走深圳人才》的文章中提到:化工公司HR經理冷望東表示,“以往的傾斜只是人才來了會流走,現在的狀態是人們直接選擇二線城市作為就業生活的地方。”而白領芳子的諧趣說法也正是現在大城市白領的心理寫照,“大城市裡職場人定義白領二字不同以往,以前隨便混混都是個白領,現在如果不是牛氣轟轟的,學歷高,收入高,有房有車,誰敢說自己是白領,只敢說工資'白領'!”曾有網站調查顯示,目前僅有不到20%的職場人認為辦公室員工是白領,他們都認為白領應該是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而不是供不起房、買不起車的“窮光蛋”。職場人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在職業發展上有更長遠的考慮成為他們“出走”深圳的主要原因。

當初前赴後繼來到深圳的大學生們正是看到了深圳的年輕、開放和較高的福利待遇,而隨著深圳的房價居高不下,各類生活成本的不斷攀升,大城市浮躁氣氛讓人形成的攀比心理,“白忙族”收入支出比低,不得不一有機會就另謀高就。 房價過高、交通擁堵、生活壓力巨大漸漸掩蓋了深圳原本的光芒。調查報告中,月支出3000-5000元的受訪者高達40%,所以60%受訪者對未來3-5年繼續留在深圳發展持不確定態度,甚至有13%的人選擇不會繼續留在深圳。只有25%的受訪者願意推薦自己的親戚朋友來深發展。 HR冷望東說,“為了謀取企業的利益最大化,赤裸裸的職場生存法則就是優勝劣汰,公司肯定是用強調物質激勵配合嚴苛管理的。相比之下,二線城市的企業氛圍更溫柔,更有人情味,歸屬感也更強。而一些人剛來深打拼,不僅得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而且經常要面臨職業瓶頸和被隨時淘汰的危險,這種狀況,對自己的前途都充滿未知,怎麼會推薦朋友過來一起打拼。那麼,人才的吸引力又會進一步降低了。”

2009年10月,萬寶盛華對全球將近71000家企業,包括中國大陸地區4317家企業開展了僱傭前景調查,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地區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就業前景繼續向好,其中重慶、西安、青島、武漢、蘇州等城市的僱傭前景超過北京、廣州和上海,預示著二線城市將為求職者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 在珠三角,除了廣州、深圳不乏具備實力、發展後勁的二線城市。可以說,這些城市的居住條件更好、生活成本也低、工作競爭壓力相比較輕,而且城市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比較大,更加宜居宜業。 2010年8月26日,和深圳共同度過30歲生日的,還有珠海經濟特區。面對珠海30年來的發展,珠海市委書記甘霖說,“可以用兩個'翻天覆地'和三個'歷史性貢獻'來概括。兩個'翻天覆地',指的是珠海從一個落後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GDP增長了210倍,年均增長20.3%;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均GDP突破了1萬美元,居民生活質量居珠三角城市前列,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同時,珠海選擇在而立之年轉變發展方式,通過錯位發展填補經濟結構的缺陷,推動“上天入海”的項目,從而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上天”即建立珠海航空產業園區。自2006年,珠海舉辦第一節國際航空航天展覽後,已逐漸建成亞洲最大規模的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和國內最大的飛行員培訓基地,與航空產業相關的航空電池、電子等產業發展迅速,在珠海與香港機場合作管理珠海機場之後,珠海發展“臨空經濟”具有了良好的基礎,使珠海具有發展航空產業必備了得天獨厚的資源。 產業園計劃通過5到10年的努力,使航空產業成為珠海經濟的重要支柱,形成一個體系完整的產業集群。 (《中國證券網》) “入海”即打造珠江口西岸未來的新引擎:高欄港區。高欄港經濟區包括中海油、中船在內的港區在建、籌建的重大產業項目現已有15個。其中,在建的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LNG接收站、寶塔石化、成城瀝青、宏昌電子項目等,總投資為245億元,預計建成後年產值可達683億元。另外,10個正在籌建的項目,包括中船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中海油南海天然氣陸上終端、中海油天然氣發電、珠海電廠5號6號機組等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1050億元,預計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324億元。這意味著,一個在廣東乃至在全國都排得上號的新興裝備製造基地正在加速崛起。

珠海高欄港經濟區管委會主任盧曉鳳認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珠海要加快建設“三區一基地”,這一區一基地就是高欄港工業區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這就意味著高欄港在2020年前的10年,將面臨高發展要求。圍繞高欄港區的建設,珠海臨港產業帶也會相應延伸到斗門等地,這將有助珠海形成重要的現金製造業基地。 珠海的錯位發展理念,不僅體現產業選擇上,還體現在產業區域佈局等諸多方面。除了“上天入海”,珠海還有一句口號就是“東軟西硬”,其具體內容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服務業和高品質生活服務產業;經濟基礎較弱但發展空間大的西部地區,則側重發展加工和製造業,“上天入海”等大項目,大都集中在這一地區。這樣佈局,既有利於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又可以使不同區域集中培育幾個特色產業,增強競爭優勢。 (《經濟日報》)

在深圳的發展進入穩定期,並且面臨著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的困境可能帶來的產業空心時,珠海正在迎頭趕上。 作為珠海第一大島、與澳門三島隔河相望的橫琴島在2009年6月正式被納入珠海經濟特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橫琴島將逐步建設成“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促進珠江口西岸產業升級的新平台。 據《南方日報》2010年5月報導,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介紹,橫琴開發建設總投資達700多億元,現5大重點項目已陸續啟動: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總投資超過60億元,於200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10週年之際正式奠基;作為珠海經濟特區的新亮點和新地標,十字門商務區在未來5到10年裡總投資將達380多億元;投資達100億元的長隆海洋公園已經啟動;橫琴島基礎設施配套的BT項目由中冶集團承建,項目涉及金額超過100億元;中電投的多聯共燃氣發電項目,投資120億元。

在5大重點項目中,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項目頗為引人注目。該項目一旦建成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集會展、遊樂、酒店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海洋樂園,年接待遊客能力將達1000萬至1500萬人次。 隨著橫琴新區的開發,港珠澳大橋的動工建設,珠海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珠海試圖在未來的30年裡實現“彎道超車”。 自經濟特區成立以來,珠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直堅守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條底線。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鍾世堅在接受《中國城市面面觀·書記市長系列訪談》之邀做客人民網介紹說:“從建特區的初期,我們市委市政府就清醒地認識到,環境保護對珠海這個城市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那個時候,對粗放型的項目,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高耗能的、效益低的一些項目,我們不讓它進入珠海,因為到了珠海,確實帶來社會的管理問題,帶來我們的環境破壞問題等等一些問題,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在這些方面還是嚴格把關。”因此,珠海才能在這些年裡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稱號。這讓珠海在如今的新一輪發展中擁有了重要“底牌”,吸引著眾多高端產業項目來此落戶。

眾所周知,經濟的發展將促進就業。珠海對於人才引進也有它的見解。 2010年7月7日,珠海市市長鍾世堅在接受中國經濟網“百城調研”欄目的訪談時表示,“人才是珠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最關鍵因素,如何吸引人才來珠海、留在珠海,珠海有自己的做法,在過去的發展當中,珠海市採取了一系列很有影響的措施。珠海通過採取靈活的措施,引進一些尖端性的人才,並為其創業創造良好條件。同時根據珠海的發展需要,引進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對來珠海就業的大學生提供百分之百就業機會。這些都為珠海未來的發展來提供人才的支撐。光引進人才是不夠的,珠海市通過創造良好的就業、居住環境來留住人才。把珠海打造成為生態水平更高、更富有特色、幸福感最高的城市就成了'留人良方',要讓人才覺得在這個城市確實是能給他實實在在得到,比別的地方更多的優惠。”

而一位名為“綠色思想者”的網民先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拼10多年,最終還是選擇了珠海作為“落腳點”。他說,自己沿著中國東部的海岸線一路南下“考察”,從大連、青島,到三亞、海口、湛江,並最終選擇珠海,因為“珠海是中國最適合我的城市”。他認為珠海好在“出世入世,進退從容”。 珠海自經濟特區建設城里以來,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直堅守“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條底線。 《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社會環境競爭力因此,如“綠色思想者”所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摸爬滾打過的中產階層人士,在漸漸對大城市的喧囂產生厭惡後,會開始鍾情於像珠海這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樂活'之地。”

與長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實力並不是十分均衡。但是,目前珠三角除了廣州與深圳還有很多正在“崛起”的二線城市,這些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會進一步增大對人才的需求,並且,對於人才而言,這些城市的競爭自然也小於廣州與深圳。 就像一位業內人士所分析的,隨著一線城市的職場競爭愈發激烈,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斷上漲,二線城市的引才魅力正在日趨增強,“不可否認,對於一些中高層管理人員,一線城市薪資水平仍具有絕對優勢。但這種優勢會隨著職位層級降低而逐漸減弱”,像技工和文員類崗位,二線城市的薪資水平已與一線城市差距在逐步縮小。隨著部分二級城市的產業結構由製造導向轉型為科研與研發導向,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必然增加,這有可能會引發人才在一、二級城市間的流動。 數據也證明了這個趨勢,據廣州銳旗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希宏所言,2010年初,原本南下廣州求職的內地大學生群體,正在日益向東莞、佛山、中山等周邊中小城市分流。東莞智通人才大市場副總經理李綱領認為,“東莞之所以勢頭直逼廣州、深圳,迅速成為最受全國各地大學生青睞的珠三角城市,主要是由於廣州、深圳的就業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的門檻月越來越高、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並且東莞中心人才市場副總經理鐘核心表示,東莞在2010年“至少將接納3萬-5萬名大學生就業”。這個數字,已經遠遠地超過廣州、深圳這兩座華南地區中心城市對應屆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東莞當地有1.6萬家外資企業、16萬家民營企業。因此,在大學畢業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以東莞為代表的珠三角二線城市,已逐漸成為一座就業容量巨大的“大學生就業基地”。 除了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與未來發展前景外,住房也是影響人才流動的重要因素。其中,住房也涉及到房價與戶口。 珠三角城市中,曾有一些城市實行過購房入戶政策,比如:廣州曾實行購房入戶,但於2004年1月1日將一這政策取消;深圳市曾在寶安、龍崗兩個特區外的行政區執行過購房入戶政策,於2004年4月30日取消;中山、東莞市分別於2004年7月1日、2008年1月1日取消購房入戶政;佛山市於2008年1月1日正式取消。以上城市均根據本地實際,對取消購房入戶新政策的執行預留了一定時間的緩衝期。珠三角的江門、惠州市仍在執行購房入戶政策。同時,也包括泛珠三角的南寧。 已滿而立之年的陳同稱2010年是他的焦慮之年,去年他剛從美國讀完碩士回到深圳,雖然順利地應聘進一家美資企業擔任項目經理,月薪也已輕鬆過萬,然而他遲遲不敢向女友求婚。 “房子還沒有落定,沒給人家一個安心之處,怎麼提?”陳同2003年出國時,深圳住宅的價格均價是5785元/平方米,而現在簡直就是“翻天覆地”了,陳同戲謔“早知道出國前先把房子買了”。 2009年陳同躊躇了一年,房價並沒有跟著他踟躕不前,而是繼續飛漲。 “而現在深圳也已經沒有購房入戶的政策了,我覺得很不划算。” 巨大的壓力讓陳同萌生了跟著女友到南寧發展的念頭,並且日漸強烈。 “南寧只要買房就可以入戶了,而且城市環境非常好,房價也很合理”,目前,陳同已經在南寧首付20萬並貸款買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他打算今年找到工作後,就和女友撤離深圳。 在南寧市購買商品住房,購房人可另外指定“2人”申請辦理南寧市城鎮常住戶口。對這“2人”不要求其與購房人之間為“直系親屬”或“親屬”等關係,由購房人指定。比如說其他的親戚,或者是朋友等人員都可以(符合條件遷入的“2人”,如再按夫妻投靠、子女與父母相互投靠等符合相關規定的條件申請遷入其直系親屬的,申請人自己必須在南寧市城鎮有合法固定住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