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國家行動·三峽大移民

第15章 引子

生活中有一樣東西,像是一道無聲的命令,又如擂起的戰鼓和起航的汽笛,看到它,你心中便會產生緊張感、緊迫感。那就是不知是誰發明的“倒計時”牌。 偉大的長江三峽工程,從孫中山最初設想的宏願,到後來關於上與不上的問題爭論了近半個世紀,再後來在技術問題上又論證了一二十年,當決定上馬三峽工程時,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給予這個偉大工程的施工時間是17年。 17年的工程時間可以列為“超長工期”了。但真正了解三峽工程實施的全過程,你會發現17年對具體的工程執行者來說,簡直就是彈指一揮間的工夫。 17年已經夠漫長了,國人不願用更長的時間等待那期盼已久的“高峽出平湖”的時刻,我們的第三代領導人同樣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那雄偉的“世界第一庫”建成。

於是,17年的三峽工程“倒計時”,從全國人大通過決議的那一天起,就像高懸在所有三峽建設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這個時間對百萬三峽移民的概念又是什麼呢?那是催馬的鞭,那是出弓的箭—— 根據工程設計,三峽水庫必須在2009年之前全部完工,在這之前的三峽工程建設有幾個大階段:1994年正式施工,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第一次蓄水、首次發電及永久性船閘開通,2009年大壩建成,發電機組全部安裝完畢和全面發電。這是工程技術的進度表。百萬移民是與之緊密相關的另一項工程,同時又是完全不同的人文工程。對任何一個水庫來說,引水是它的終極目標。移民工程則不同,它雖然也必須有時間表,可它不可能有終極目標。移民之所以被稱為“世界級難題”,其根本意義也在於此。

移民的時間表必須跟著工程建設的時間表走,然而它又必須有自己更超前的時間概念。歷史上有多少教訓已經讓決策者吃過“水趕人走”的苦頭。人必須遠遠地將水甩在後面,才是成功的水利工程,才是成功的移民事業。 可17年的三峽工程並沒有給百萬移民工作留下多少空隙時間。 1992年年初人大的決議剛剛通過,人民大會堂裡的掌聲尚在神州大地迴盪,年底三鬥坪的百姓突然看到家門口來瞭望不見尾的施工大軍…… 移民外遷,家搬人走,是一夜間的事。 庫區人民有些措手不及,至少心理準備遠遠不夠。更何況,還有許多事情沒有想通想透,結婚的日子是選在移民之前還是移民之後?生孩子是選在搬家之前還是等移民後再說?年輕人想的是這些。老人想得更多:兒子的婚事到底早辦好還是等安好新家再辦?死了後是埋在自己的故土還是到新的家鄉去火葬?

然而,村前門口有塊長江三峽移民的“倒計時”牌在告訴大家:時間已經一天比一天少了,你想好了得走,你沒有想好也得走。三峽建設,國家決策,全民必須服從!舍小家,顧大家,當個移民很光榮!那些聽起來像口號,可對庫區百萬移民來說,卻又是實實在在的戰鬥動員令,又是緊緊張張的離家遠遷的限時令。 不走不行。晚走也不行。賴著拖著更不行。 不行也得容我想一想嘛!你問為啥要容我想一想?因為我還有好多好多的事想不通,還有好多好多的事想跟政府說一說、算一算。 移民提出的理由和想法,比決策者和專家們考慮與謀劃的要多出十倍百倍。 “倒計時”卻並沒有將這些問題和因素考慮在其中。 它,每天照樣快速地走著自己的步伐。

一切的任務和問題,統統留給了我們的干部和移民們。 於是三峽工程的“倒計時”有瞭如此復雜、如此豐富、如此多彩的內容和實質——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