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我的天堂·蘇州改革開放30年全紀錄

第20章 引言

 中國官方經濟部門有一個權威性的全國“百強縣(市)”排名,已經搞了十幾年。它是以全國縣級單位的生產總值作為參考依據而進行的一種非常顯而易見的標誌性實力排序。這個名單中,全國人民都習慣性地聽到有這麼幾個縣(市)總在前十名,它們是:崑山、張家港、常熟、吳江、太倉…… 我經常在全國各地採訪,也經常聽到一些省、區領導格外重視自己的區域經濟實力在全國的排名位置。雖說現在有人對把地區生產總值作為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實力的標準提出疑義,但誰也無法迴避生產總值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具有的重要意義。 “發展是硬道理”,在科學發展的前提下,GDP仍然是我們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基本的經濟發展指標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對於許多省、市、自治區來說,能夠在“百強縣(市)”上掛個名是件了不得的事,能夠在“百強縣(市)”前十名中掛上名就更是中頭彩的大事。蘇州太“牛”,一個地區就有5個縣(市)進入了前十名!而蘇州其實總共才管轄5個縣(市)。

“五子登科”!這種驕傲只有蘇州才有。 新中國成立後,蘇州的行政區劃曾經有過多次更動。 1983年前的蘇州地區除了上述5縣(市)外,還有吳縣、無錫縣、江陰縣,這三個縣也是了不得的經濟強縣。後來無錫縣和江陰縣劃歸了無錫市。吳縣也在2001年一分為二劃入了蘇州城區。我記憶中的吳縣,一直是全蘇州各縣中的“老大”。這不僅因為它獨占與姑蘇老城唇齒相依的特殊地理優勢,而且吳縣是“吳文化”的中心地帶,自古人傑地靈,物產富庶,始終為兄弟各縣之榜樣。吳縣納入蘇州城區後,對蘇州城區的拓展和繁榮起著歷史性的作用,而由吳縣一分為二的吳中、相城兩區也發展得十分迅猛和健康,甚至可以用如詩如畫來形容。相城區北靠無錫、常熟,東挾大半個美麗富足的陽澄湖,東南毗鄰崑山和蘇州工業園區,形成了勢不可擋的經濟態勢。吳中區上有蘇州高新園區的科技颶風攜帶、後有靈山、光福等諸多姑甦的歷史與文化的天屏支撐,更有風景迷人的東山、西山“雙足”傲立太湖,正歌唱著一曲曲醉人的“蘇州美、太湖美”……

在我們敘述和歌頌蘇州“五虎”風威時,不應忘卻吳縣在蘇州改革開放30年中的歷史地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