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炫風·中國明星城市發展史

第14章 第四章一“龍”十二“虎”,中國迎來新首富

從2005年起的“全國百強縣”前十位的榜上可以看到,蘇州六縣(市)均在其中,而當年的“小八子”崑山則雄居榜首,成為中國縣級單位中的首富。 中國縣級單位的“首富”是個什麼概念?當然是錢多財力強唄!怎麼個強法?崑山市委書記張國華給我介紹時講了幾個全國“第一”:2007年,崑山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200億元,這是全國縣級單位中第一個突破這個數目的縣(市);崑山近五年的經濟發展總量是蘇州大市(含六個縣級市及蘇州城區)前五年的水平,毫無疑問崑山這樣的發展速度和質量是全江蘇中的第一塊“金牌子”。李源潮任江蘇省委書記時,正值全黨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初始階段和重要時期,有半年裡他跑崑山多達6次。 黨的十七大在京召開期間,胡錦濤總書記有一天參加江蘇省代表團座談會,省委書記梁保華髮言後,輪到崑山市委書記張國華髮言,當他講到城市化時,胡錦鑄馬上“逮”住他問:“國華,你們崑山的城市化程度到底多少?”張國華當時除了列舉一串數據之外,說了一句:“在我們崑山,城市與鄉村已經不容易分出來了,城鄉之間已經看不見'刀影'。”這個比喻讓胡錦濤總書記很是讚賞,說:“現在一些城市發展很快,但城鄉之間明顯有'刀影',生活水平與環境建設完全兩重天,崑山的城鄉沒有了'刀影',證明了崑山的城鄉之間基本消滅了差距,這是一種標誌,一種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景象。”

歷史發展從來不會按“事後諸葛亮”的如意算盤前進的,因此也有了各個地區、各個國家在同一時代中的差別,這種差別通常是天壤之別。可是當那些有心以崑山為師的人深入走進這片沸騰的熱土時發現:崑山能高速地持續性發展,靠的不僅僅是搞好了一個開發區。 毫無疑問,崑山的開發區是崑山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龍頭,當這個龍頭舞動起來的時候,崑山呈現的是一片勃勃生機和光芒四射的活力。然而隨著一波又一波投資熱湧進開發區之後,崑山人清醒地意識到光有龍頭的舞動並非一台最完美和激動人心的戲,只有龍騰虎躍時,崑山經濟發展的這場“大戲”才能精彩紛呈。 這個思路在吳克銓任書記時就已經意識到,並且開始實施新的戰略:以開發區為龍頭,向開發區周邊的鄉鎮全面輻射,以推進整個崑山區域經濟的全面提升。而這樣的思路被擺到決策和規劃過程時,有人曾經懷疑是否可行。依據的理由是:不管是當年的自費開發區,還是現在已經批准的“國”字號開發區,它的起點是依托上海,面向全球進行招商和規劃,這樣的“巢”才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諸多海內外企業來崑山投資創業。如今要在“農田”裡開唱與全球化接軌的“大戲”,恐難再成好事(當時崑山開發區周邊多數仍是“雞鴨成群”、“稻穀飄香”的農耕狀態,有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雖然經過七八年苦心經營,老縣城玉山鎮與新城差不多美麗了,“鄉下人”也開始洋了起來,可那些穿著西裝的開發區幹部們常常一不小心總是發現自己的褲腿上沾著泥土,難怪上海人有時譏諷崑山人說:你們的開發區是搞得不錯,但有些龍困沙灘的味道,周邊的水不浮動起來,這龍早晚會渴死的。

上海人的玩笑話倒是提醒了崑山人:要使開發區這條“龍”真正活起來,還得讓它成長在波濤洶湧的大水之中。這“大水”就是整個崑山的發展環境氛圍…… 有人問吳克銓:“到底怎麼個搞法?” “老辦法。當年我們辦自費開發區時不也從水稻田的中央圈了一塊地嘛!關鍵是看你有沒有誠心,把起點較高的規劃與配套的設施跟上去。”這時的吳克銓,已像身經百戰的元帥一樣,指揮一場游擊戰從容自如。 “兵希不是搞出一些名堂了嗎?去總結總結他們的經驗。”他指示有關部門。 李全林後來接任崑山市委書記,他在請教吳克銓老書記時也提出了關於如何在開發區之上繼續拓展崑山經濟空間,吳克銓再次提到了“兵希模式”。 兵希是崑山下面的一個小鎮,與開發區近鄰。那天宣炳龍帶著新任書記李全林到開發區轉了一圈,倆人站在背面是生機勃勃的開發區和前面是一片寬闊的兵希之地,談得很多,而且越談思路越聚集到了一起:崑山發展不能僅僅在開發區之內,應當延伸到周邊的“大崑山”。

“這步走好,我跟你都有飯吃了。”新書記李全林這一天特別高興,說晚上一頓飯就由他請宣炳龍這個“大老闆”。 是聞到了“風聲”還是自覺意識在催化?反正那一年春節剛過,兵希鎮黨委一班人就坐在一起展開了一場空前的大討論。鎮黨委書記胡壽萱把一個特別尖銳的問題擺到了全體黨委委員面前:“兵希和開發區交錯銜接,為何開發區能夠轟轟烈烈'地上長出黃金',兵希卻平平淡淡'不見半點水聲',我們還是不是崑山了?” 討論會上據說乾部們先是沉默和臉紅,繼而是“出汗”,“要跟宣炳龍一拼!” “好啊,你們有心跟我拼,崑山希望更大了!”宣炳龍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陸家開發王”了,他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崑山開發王”了,見有“小弟”跟他較勁,不僅不生氣,反而喜氣洋洋。當兵希的黨委書記胡壽萱跟他來談“合作”時,他很是高興。宣炳龍想:我剛同李全林書記談過,你們兵希現在有“自覺意願”,這事有點“不謀而合”。

“怎麼幹?”胡壽萱討教宣炳龍。 宣炳龍想了一想,說:“我們兩家成立一個公司。” “太好了。”胡壽萱拍手同意。他心想:你老宣的開發區是條大船,我們傍著你大船前進風險會小,成功把握更大。 宣炳龍心笑:你胡書記的兵希有廣闊空間,我的開發區現在不缺項目,就缺地盤。 公司成立了。兵希派了鎮工業公司經理黃欽兼任這個合作公司的經理。 “他宣大人的開發區走的是自費開發的崑山之路,我們這個公司也這麼幹,所以我們公司不向鎮要一分錢!” “好嘛!”鎮領導和宣炳龍都非常讚賞。 第一個項目引進的是珠海的一家企業。兵希只負責給人家蓋廠房,再把這廠房租給人家,淨賺了15萬元。雖說小打小鬧,但對一個鄉鎮來說,是第一次嚐到了甜頭。

“一百畝地小了一點。劃你一千畝地吧!”胡壽萱代表鎮黨委把新規劃的一個決定告訴了黃欽。年輕人異常興奮,說我一定要把宣炳龍的經驗學到手,讓兵希也走出一條“小崑山之路”。 市裡的李全林書記知道此事後,對兵希給予全力支持,結果又把兵希的規劃改了一下:兩平方公里。 年輕人簡直激動得要哭了,保證道:“不干好,我就是陽澄湖里的烏龜!” “小黃,你的指揮部設在哪兒呀?”李全林書記有一天來看兵希的小開發區,問黃欽。 “不好意思,書記,現在指揮部就我一個光桿司令,所以沒有半間房子。” 市委書記笑了,內心在說:我現在有點像吳克銓老書記看當年的宣炳龍一樣了…… 黃欽真的拿宣炳龍當榜樣,先把賺來的錢用於批租土地的資金來築路,偏偏遇上了大雨,那路基被沖裂了,農民們看在眼裡,議論是必然的,但心裡還是很支持黃欽。鎮黨委書記胡壽萱知道後也帶著幹部群眾來幫忙,搶修的戰鬥一直幹到凌晨一點四十分……

“崑山之路”的成功就在於有路,有路的崑山才有黃金。黃欽這麼自豪地說。有人調侃道:不是黃金,是你黃欽吧! 黃欽樂道:能把“黃欽”變成“黃金”是我的夢。 機會來了:1993年5月,新加坡家具工業與理事會投資考察團一行從中國的北方一直轉到南方,最後到了崑山。這些新加坡人竟然事先並不知道有崑山這麼個地方,是聽了有人說崑山有個國家開發區才來的。那是一個下雨天,新加坡人在崑山的某個地方被泥濘小路困得有些搖頭。說崑山是個農村,怎麼可能是投資的好地方呢? 黃欽得知了,非常著急,好像丟了他面子似的。趕緊把客人請到了兵希。 這裡不錯嘛!新加坡客人走在兵希的那條嶄新的公路上非常開心。 “這裡跟你們的崑山開發區基本差不多。”客人雖然說了不少讚賞兵希的話,但對於是否投資他們並沒有表示。黃欽火速請出書記胡壽萱:“你得出面,不能讓新加坡人跑了!”

胡壽萱其實心裡比黃欽還緊張,他知道有宣炳龍的“大船”在旁邊擺著,他的兵希小船能不能載上新加坡人其實是個非常大的問題,於是他趕到黃欽那兒,整整接待了客人兩個多小時,然後是一頓午宴。令新加坡人大大吃驚的是:每桌飯菜才150元。比起其它地方一桌幾千元上萬元的“盛宴”,兵希人顯得太小氣了。然而這真是讓新加坡感到了兵希人的一種實在。 “我們願意在你們這兒投個項目。”新加坡人臨走時這麼說。 兩個月後,新加坡19家公司聯合在兵希辦了一個“家具城”。 兵希初戰獲大勝。鎮黨委重重地表揚了黃欽一番。 “家具城”開張那天,市委書記、市長都來了,兵希從此成為崑山開發區的一個延伸區域…… “同志們,兵希借開發區的優勢,他們的建設上來了,我們城北鎮怎麼辦?當年老書記王金華同志給我們這裡最先搞起一個鄉級開發區,現在七八年過去了,我們該有上個台階的時候吧!”這個時候的城北鎮委書記是高雪坤,他向自己的屬下提出這樣的嚴峻問題。

“城北不能讓人家笑話,必須迎頭趕上!”討論的結果是城北要赶超兵希。 相比之下,城北搞開發的基礎最好,因為“崑山開發王”之一的王金華當年就是從這裡起家的,他在80年代中期被縣上派到這里當書記時,就率先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在一塊“鍋底窪地”上建起了江蘇省第一個鄉級“火炬開發區”,5.5平方公里,氣勢大著呢!僅次於吳克銓最初搞的崑山縣的那個自費開發區。也因為王金華的超人開發力度,他後來被吳克銓調到縣上的開發區,1992年的王金華已經被調到了蘇州市去搞大開發區了。城北人的“先發優勢”一旦被重新利用起來,肯定必勝無疑。 1993年,台灣鴻海工業股份公司董事長郭台銘大老闆來到城北一看:此處風水太好了! “我就要這個地方!”郭台銘欣然說道。

批租500畝地,第一期投資3500萬美元的富士康電腦插件有限公司就這麼定了下來。 “好好為台商服務!”城北鎮的干部和群眾明著暗著都在使勁,結果第二年郭台銘又批租了1000畝地,在城北的“火炬開發區”裡建起了亞洲最大的電腦插件生產基地。之後又有成批的外資企業隨郭台銘在周邊紛紛落戶…… 城北又一次掀起開發浪潮。 1994年,被國家正式批准為國家級星火技術開發區,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親自到城北視察。 城北成為崑山開發區近鄰的又一隻躍躍欲試、不斷創造奇蹟的“崑山虎”。 兵希、城北“小虎”的崛起,令崑山其他鄉鎮震動極大,環抱陽澄湖的正儀鎮自然不服,這個佔盡天時地利的小鎮幹部群眾明著說:“兵希、城北做得成的事,我們正儀一定也能做得到。”正儀鎮雖小,但有滬寧鐵路、312國道和滬寧高速公路平行橫穿而過,加上陽澄湖美麗的風光,用作家楊守鬆的話說——正儀如待字閨中的黃花女。

“黃花女”嫁給誰,如何嫁法卻是個大學問。鎮黨委書記算是鄉鎮書記中少有懂得天文地理、國家與世界歷史的文化人,他說正儀要發展是肯定的,但正儀的發展之路不能模仿其他地方,更不能盲目走別人的“蓋廠之路”,這樣等於給一位漂亮的“黃花閨女”穿上一件弄髒了的衣服。正儀要走“時尚之路”。 嘿,怎麼個時尚法?有人弄不懂汪國楨書記的想法。 機會來了。這個機會是在新加坡樂意集團黃裕典先生到正儀後出現的。 那天汪國楨帶黃裕典到陽澄湖邊散步。倆人根本不談“項目”,而是一起欣賞湖景。 “很美,你們不是有出樣板戲叫《沙家浜》嗎?那歌詞裡好像有句'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我看真是名不虛傳。”黃裕典先生迎著微微吹拂的輕風,有些陶醉地說道。 “黃先生如果喜歡這兒,不妨在此蓋個別墅?”汪國楨試探道。 黃裕典笑笑,沒有正面回答,則是說:“我獨占這麼個好地方,太可惜了。” “這個地方大,你蓋一棟別墅並不影響這裡的開發。”汪國楨誠心實意地說。 “那——我先買50畝地可以嗎?” “完全可以。” “哈哈……”鎮黨委書記和新加坡大資本家就這樣在陽澄湖邊上握手定了這樁事。 黃裕典走後,有人就嘀咕起汪國楨:你這個黨委書記到底會不會談生意嘛!人家甚麼都沒投資到我們正儀,卻將一塊好端端的湖邊好地給了人家。 “別急嘛,好戲還在後頭嘛!”汪國楨胸有成竹地說。 果不其然,幾個月後黃裕典又來了。這回黃裕典來的頭一句話就告訴汪國楨,“這個地方太美了,我自己的別墅就不造了,我想在這裡搞個度假村。” 戲來了。汪國楨心想:項目不是來了嘛!他問黃裕典要多少地。 “500畝。先試試,因為你們這裡畢竟是農村小城鎮,搞度假村還是有些風險,如果我預計準確的話,第二、三期再劃地也不晚。”黃裕典說。 “好吧,先生就先搞一個度假村吧。”汪國楨答應道。 500畝地批租出去,有人在此建崑山第一個度假村,商業和投資意義不會小。正儀人看到這一點,於是也充滿著對黃裕典先生的期待。 “希望你們把路橋等基礎設施也相應配套起來。”黃裕典第一次向正儀人提出建議。 “請黃先生放心,我們一定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汪國楨保證道。 後來正儀的路橋建設和其他基礎設施開始迅速動起來,而且請了專家設計,又用一流的施工隊建設。 “好。一流的基礎設施,一流的自然風景,我又要改變一下投資意向了!”黃裕典真是個多變之人,第三回來正儀時,他又把自己的投資意向改了,不過是往好的和更大的目標改——他要建一個大上海高爾夫球場。 “這裡距上海那麼近,是真正的上海後花園。建大上海高爾夫球場是絕對名正言順!”這回是黃裕典激動地跟汪國楨說。 崑山建“大上海高爾夫球場”?太妙了!太有商業頭腦了!汪國楨的內心裡湧起一股強烈的敬佩之情。 3000畝批租一次性簽約就這樣敲定!正儀有一個“大上海高爾夫球場度假村”項目就等於別人十個二十個外資企業落戶。 這就叫大手筆。 汪國楨和正儀人不緊不慢的“湖上風格”越發顯示魅力,而黃裕典的大手筆更是沒有停止。聽說正儀人為了給他騰出一片“秀麗明媚”的湖光水色之靈地,不惜辭退了一個客商的5000萬投資,後來又見正儀為“大上海高爾夫球場度假村”建設專門要建一個全部由管道處理的污水處理廠,感動了,“我再要3000畝地!”黃裕典第四次改善投資意向。 一共6000畝地,黃裕典一個人的集團公司在正儀購置了這麼多地,絕對的大手筆、大製作!後來“大上海高爾夫球場度假村”很快建了起來,還連帶建了一所高爾夫學校和一座別緻的湖濱俱樂部,還有一座五星級酒店等等。 正儀突然“洋”到了家!原來的“黃花閨女”也一下子成了豪門貴小姐。 高爾夫球場開球那天,李全林書記等崑山領導都出席了。 “正儀的球開得好,是崑山發展史上的畫龍點睛之筆!”市委書記這樣評論。 崑山再生一隻“小虎”。 張浦鎮人看了鄰鎮大項目、大手筆頻頻得手,心裡著急。這一天,鎮長親自駕車到上海虹橋機場去接八十歲的台灣商人、“台玻”董事長林玉嘉老先生。 “一小時就可以到張浦。”林玉嘉去張浦之前張浦人這樣告訴他。現在悄悄看著手錶,想考驗一下張浦人說的話是真是假。 鎮長開車很穩,而且不時非常到位地介紹張浦及崑山的一些事,令林玉嘉先生很滿意、很賞識。 一小時還早5分鐘到達張浦。林玉嘉踏上張浦的土地,尤其看到正打著吊針的鎮黨委書記在現場迎接他的情景,頓時感動了,把投資的決心一起交給了張浦…… 第一期9000萬美元投資的“中國長江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就這樣落戶此地。 張浦鎮因為一個“台玻”巨無霸的出現而開始成為崑山的另一隻“小虎”。 後來隨著台灣“工業之父”王永慶的“台塑”、台灣的寶成集團的蔡氏四兄弟和日本的“豐田”等等落戶,像巴城、週市、玉山和淀山湖等鎮都一個個成了“崑山小虎”。 “國”字號開發區,加12只“小虎”——崑山給這些“小虎”起名為“崑山開發區配套工業區”,如此一來,崑山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和本世紀初時,已真正呈現龍騰虎躍之勢。 有兩則“民間傳說”很有意思: 一則說的是現任市委書記張衛國那年去台灣拜會王永慶,這一老一少都是龍年出生的“中國龍”,歲數相差48歲,竟然談得那麼和諧親切。王永慶後來就是衝著張衛國這年輕有為的“崑山小龍”而決定把“台塑”落戶到崑山的。 “你我兩條龍在一起,崑山就會有'雙龍起舞'的好戲呵!”王永慶老先生握著年輕的張衛國的手,好是一番欣慰。 第二則講的是寶成集團的蔡氏四兄弟的故事。這蔡氏四兄弟一直在東莞創業,後移師崑山成立了“龍騰公司”。公司成立那晚,四兄弟在一起打牌,第一副牌摸下來,四兄弟驚異萬分,也驚喜萬分:四個人手上的十三張牌,竟然全是從A到老K整整齊齊排好了的一條“龍”!崑山有龍!崑山長龍!崑山也能讓蟲變成龍呵!蔡氏四兄弟目瞪口呆地這樣齊聲高呼道。 崑山真的成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跑在最前面的一條中國龍,這龍讓十三億中國人,尤其是九億中國農民看到了真正的中國特色現代化是什麼樣子,真正的中國小康社會是什麼樣子。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