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中華高歌·走近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第47章 四六孝感天地——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譚之平

悠悠楚風懷古韻,荊楚代代出賢才。湖北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可謂人傑地靈,而孝感又是中華孝文化中一塊具有坐標性質的熱土。五千年來,中華民族“二十四孝”中,就有三大孝子董永、黃香、孟宗出自這裡,孝感被譽為“中華孝都”! 俱往矣,古代的孝子已成歷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華孝都”——孝感卻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孝文化,滋生著一代又一代無數個孝子。譚之平,就是其中的一個—— 16歲,為了苦難的家,含淚藏起了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做了山溝裡的農家“主婦”;18歲,為改變貧困輟學的命運,外出打工,並從打工妹拼搏成為一家小超市店主;22歲,棄商求學成為一名大學生。 從初中畢業到升入大學,同齡人需要3年,可她用了漫長的6年。這期間,她輟學,當農民、打工妹、小店主,讀書,開餐館創業。她承受著喪母之痛、重建著面臨破敗的家園、帶著患病的繼母和體弱的父親重圓大學之夢。

她用打工、創業、自學這把寶貴的金鑰匙,打開了通往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的求學之門。在孝感這座孝文化名城,她一次又一次地把感恩的旋律奏響,由感恩演繹大孝,讓一株獨木蔓生出一片森林,將孝文化傳承、延伸、創新…… 挑戰命運:打工創業撐起風雨飄搖的家 人生無常,弱者當自強。 今年27歲的譚之平出生在一個土家族農民家庭,在她16歲那年,母親因病離開了她。 譚之平永遠忘不了那一幕—— 母親臨去時,拉著她的手,顫抖地說:“平兒,媽媽的病連累了這個家,媽媽過的是生不如死的日子,以後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去學醫!”母親的遺囑深深地刻在了譚之平的心上,上大學當醫生成了她人生美好的願望。 然而,譚之平的求學之路,艱難而漫長。從譚之平兩歲起,母親因工傷患間歇性精神病,父親長年在煤礦拉煤,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家裡已債台高築,她從10歲開始就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

1999年7月,譚之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然而,當她手捧錄取通知書趕回家報喜時,卻赫然發現因山體滑坡,家已變成了一片廢墟!失去家園,譚之平一家只好藉宿在鄰居家。 屋漏偏逢連陰雨!沒過幾天,更大的不幸降臨了!譚之平的母親失踪了。 譚之平四處哭喊著尋找母親。兩天后,村民在離家30多里的一個深潭里發現了母親的遺體。譚之平永遠忘記不了,父親請人把母親抬回來時,母親的遺體只是用薄膜簡單地裹著綁在竹擔架上。那情景讓人心碎! 就在譚之平還沒有從喪失家園、母親永別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際,父親病倒了!而此時,她11歲的妹妹要離家到鎮上中學讀初中。面對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和妹妹那充滿求知欲、可憐巴巴的眼神,譚之平強忍淚水,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決擇——輟學務農。

譚之平擦乾眼淚,告誡自己要更加堅強,“我垮了,這個家就完了。”她要用瘦弱的身體撐起這個殘缺不全的家!在打理田地的同時,她一口氣餵養了4頭豬,忙完這頭忙那頭,17歲的她儼然成了一個含辛茹苦的農婦。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譚之平終於在原來的廢墟上建起了一棟簡易的平房。 2000年,為了維持生計,為了給父親治病,18歲的譚之平來到長陽縣318國道邊的一個百貨店裡打工。打工一年多,譚之平摸索出了一些經營之道。年底回到家,譚之平與父親商量:“爸,我想自己當老闆,到武漢開個小超市。” 2002年正月初八,積雪滿山,寒風刺骨。譚之平揣著兩年多省吃儉用的積蓄,加上父親為她借來的共2萬元錢,扶著父親,走出山村,來到省城武漢,在漢口火車站附近開了一家小超市。 19歲的譚之平開始了小店主的創業生涯。

創業難,但難不倒一個堅韌的自強女孩。 譚之平全身心撲在超市經營上,靠薄利多銷、周到服務打開局面,到2005年,超市資產達9萬多元。中學畢業的妹妹在她的資助下,在武漢學習醫學美容。 2005年3月,超市的房子因道路改造被拆遷。 2005年4月,譚之平回到了山村,帶著不菲的積蓄和伴了她六年的一箱書。六年時間,新書被翻看成了舊本,見證了她在燈光下苦讀的日日夜夜。 每天清晨和黃昏,在村頭的山坡上,她在眺望前方。前方的路在哪裡?初中同學大多結婚了,可譚之平一直不忘母親生前說的話:“你以後要回學校讀書,能學醫最好”。 22歲的譚之平作出了一個令親友吃驚的選擇:上學。她想學醫,為像她母親、父親那樣患病的人帶來健康和歡樂。

孝感天地:帶著患病繼母和父親上大學 “苦難是掛在脖子上的一把鑰匙,當生活關上一扇門時,總會有另一扇門打開。”譚之平在日記中寫道。 為了追尋夢想,譚之平報考了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被該院五年學制的臨床醫學專業錄取。接到錄取通知書那天,譚之平哭了!她跪倒在母親的墓前,將錄取通知書放在墓碑下,嘴裡喃喃地說:“媽媽,女兒終於圓了您的夢!” 其實,譚之平選擇報考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是有理由的。此前,她以多種途徑了解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辦學、育人情況: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為:湖北職院)是一所在全國享有良好聲譽的全日制高等學校。湖北職院地處“中華孝都”——孝感,位於有著五百年曆史的文昌閣舊址,從這裡走出了一代名儒熊賜履、國畫大師湯文選、政治家郭述申、教育家胡錫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年來,從湖北職院走出了幾名先進典型人物,湖北職院中華孝文化研究與實踐在全國頗有影響。湖北職院把弘揚中華孝文化作為加強文明創建、增強文化軟實力、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系統工程來抓。發掘中華孝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新價值,探索出了以“親情友好”為起點、以“義工工作”為載體、以“職場成功”為路徑、以“社會和諧”為歸宿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湖北職院獨特的教學模式和豐厚的人文底蘊深深地吸引了譚之平。鑑於此,譚之平更堅定了選擇湖北職院求學深造的信心。 2005年8月28日,湖北職院的槐蔭清涼、桂花正香。譚之平來到湖北職院,辦完入學手續後,便迫不及待地來到她嚮往已久的董永公園。 董永公園是孝感城區的中華孝文化主題公園之一。近年來,中共孝感市委提出並實施打造“中華孝文化名城”的發展戰略。在中共孝感市委書記黃關春的倡導下,弘揚中華孝文化的工作邁入新階段:舉辦孝文化藝術節;建中華敬老園;開發“24孝”故事的旅遊景點;建“孝星大道”、“孝心廣場”、“感恩堂”、孝文化公園、博物館、街頭雕塑、藝術館、孝文化紀念館等,發展孝文化產業,讓人們受到孝文化的熏陶,讓孝文化煥發出時代活力。

站在董永和七仙女的塑像前,譚之平心潮起伏,她要尋覓千古孝子董永、黃香和孟宗的孝文化軌跡。她在思索和品味,孝感這座中華孝文化名城的靈魂和魅力所在。 9月1日,譚之平被編入湖北職院醫學院助產二班。班裡有64名學生,她的年齡最大。 譚之平在班級第一次班會上感慨:“來到孝感,到湖北職院求學,是我人生最有意義的選擇和機遇。” 譚之平對孝感這座城市十分認同,她在心裡早已接受了這個民風純樸、孝子輩出的地方。因脫離學校學習的時間太長,譚之平起初感覺學習很吃力。為了能盡快跟上課,她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最後一個離開自習室。她是班上最勤奮、最刻苦的學生。她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生活十分儉樸。她的勤奮,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讚譽。經過一年的努力,譚之平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生活總是在變化著人生的軌跡。就在譚之平專心學業之際,父親打來電話,說自己太孤獨,想找個伴,已有了目標,徵求女兒的意見。 聽到電話裡父親蒼老的聲音,譚之平既心酸又高興,“那我不就有媽了?!”對於父親的再婚她十分理解,她決定主動為父親張羅這件事。於是她請假回了一次老家,把比自己大14歲的繼母接進了家門。然而,令她擔憂的是,繼母雖然非常善良、賢惠,但她身體不太好,患有乳腺增生病。 “親生母親是因為疾病離開我的,我再也不能讓另一位媽媽也受疾病的折磨。”譚之平開始四處為繼母求醫問藥。 在湖北職院就讀期間,譚之平是生活上最儉樸的一個,每次班上評助學金時,同學們都推薦她,但作為團支書的譚之平每次都放棄了這個機會,把助學金讓給其他家庭困難的同學。週飛是譚之平的室友,兩人睡上下舖。週飛回憶說:“譚之平與我談心時常講,沒有國家的好政策,就不可能來到湖北職院深造。助學金、獎學金是政府給的,有什麼困難自己扛,不要給政府添麻煩。”

採訪中,班主任晏雲霞告訴筆者,在譚之平的影響下,他們班申報助學金的同學少了,同學們學會了依靠自己、勤工儉學,不再向政府“伸手要錢”了,班上助人為樂、做好事的同學也越來越多。 其實,譚之平為父親和繼母治病的費用較高,家庭壓力非常大,但她從不吭聲,她利用課餘時間在食堂打工,當家教,勤工儉學賺來的錢除了支付自己的開銷外,大部分都寄回了家。 譚之平的高風亮節和勤奮勤勞成了學院裡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2006年5月,譚之平父親的風濕病又犯了,繼母的乳腺增生病也日趨嚴重!他們急需有人照顧。 百善孝為先。飽嚐人生艱辛的譚之平十分看重親情。生母已逝,父親病弱,妹妹還小。對於繼母,譚之平把她當生母一樣對待。每到週末,譚之平就給家裡打電話,對繼母噓寒問暖,向繼母詳細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一聲親切的“媽媽”,將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女的距離拉近了,濃濃的親情沖淡了父母的病痛。譚之平以一種對長輩的敬重、關愛和孝道,抹平了代際的溝痕,促進了家庭的和諧。

孝感與長陽相距很遠,回去一次很不方便,為了給父母治病,譚之平定期買藥寄回家。然而,遠水不解近渴。譚之平知道,父母現在最需要的是有人在身邊照料。她決定把父母接到孝感,帶著父母上學。 2006年暑假到了,譚之平趕回老家,把父母接到了孝感。 人生在面對現實生活時,就要學會如何選擇生活,改變現狀。為了籌錢給父母治病,譚之平萌生了在孝感開一家餐館的念頭。她把這個想法向班主任作了匯報,得到了學院領導的支持。於是,譚之平開始了自主創業。 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譚之平在學校附近選了一間鋪面,稍作裝修,添置了桌椅,別具特色的“土家女餐廳”就這樣誕生了!在譚之平的安排下,繼母在醫院治病,父親幫她料理餐廳。 知識是一種神奇的動力。譚之平對知識的渴求,使她一直保持每科90分以上的好成績,並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且獲得了獎學金。譚之平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當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時,我的信心就累計起來了,對未來的恐懼就減少了,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中專畢業,要不要升大專?積蓄已經花得差不多,父母又體弱多病。但想起近10年來的讀書夢,譚之平無法放棄! 在平衡學業與工作關係上,譚之平做得很好。 “永遠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因為學生的要務是學習。但是綜合能力的鍛煉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利用時間,做好時間管理可以二者兼得。” 那段時間,是譚之平最艱苦的時期。每天凌晨3點多她就得起床,儘管躺下還不到幾個小時,一個人去孝感市孝南區新華街沙溝蔬菜批發市場採購蔬菜。出門時她總是輕輕地開門關門,以免吵醒父母親。白天六節課,譚之平從不曠課。中午12點至下午2點,下午5點至晚上7點,她都在餐廳幫忙打理,端菜、洗碗、打掃衛生等等,下晚自習後,她在餐廳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累得患了痔瘡也不請假,還堅持側著身子坐著聽課。 譚之平在醫學分院時的班主任王靈芝感慨地說:“當時她餐廳生意雖很好,但是兩三塊錢一份的菜,根本就掙不了錢,她還常常讓貧困生免費吃飯。” 命運喜歡與譚之平開玩笑。繼母的病情突然惡化,譚之平背著繼母跑遍了各大醫院,而“土家女餐廳”的生意也漸漸蕭條。三個月後,譚之平只好將餐廳作了轉讓。 值得慶幸的是,繼母的病情終於得到控制。為了讓繼母有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她又專程護送父母返回長陽,安頓好家中一切後,再返回學校…… 儘管經歷了許多磨難,但,譚之平仍然充滿了陽光與自信,正如她所說:“每把鎖都有對應的鑰匙,每個困難都有解決的辦法。只要我們努力尋找方法,困難終究可解決,心裡也就陽光自信起來。” 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女孩譚之平終以全班總分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了考試,成為了湖北職院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生。 譚之平在日記本中寫道:在湖北職院,學到了紮實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湖北職院以中華孝文化為坐標開展感恩教育,我受到了中華孝文化的熏陶,是中華孝文化在我心中植下感恩的種子。 譚之平,這個較多地承擔起生活重擔的女孩,這個勤奮好學、成績優異的大學生,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垮。相反,她感激生命,感謝苦難,感恩生活,總是以陽光般的感恩心態和最樸素的善良對待身邊的人。同學有什麼困難,她能慷慨解囊;同學學業上有什麼問題,她樂於釋疑解惑。譚之平知道,付出,才是生命的意義;善良,才是生命的本色。 夢想在延伸,譚之平的學習勁頭更足了。她並不滿足於課本知識,一到週末、寒暑假就爭取機會去醫院實習。她想做一位合格的醫生,為像她父母那樣患病的人帶來健康和幸福!現在,令她最驕傲的是,靠自己親手開的藥方,將父親的風濕病治好了! 繼母和父親是譚之平的精神支柱,當我們撥通電話時,譚之平一聲甜甜的“媽——”,將遠在長陽的繼母拉到了面前,“平兒,你還好嗎?媽想你!你爸爸也想你!” 當得知筆者要採訪時,這位樸實的繼母忙謙虛地說:“我們沒有什麼值得採訪的。是孝感人民培養了她,我和她爸爸希望她感恩孝感,回報社會!” 大愛無痕:感恩社會奉獻拳拳赤子之心 孝的本義是“善事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仁孝的涵義。中華孝文化在當代的形態之一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心態,一種品格,一種能力,譚之平以感恩之心譜寫著仁孝之歌。 譚之平的感恩之心與仁孝大愛之情,來自於湖北職院長期開展的孝文化活動和感恩教育。 從1999年起,湖北職院發掘中華孝文化資源,以中華孝文化育人,以中華孝文化為坐標開展感恩教育,培育青少年的感恩品質、陽光心態、生命意識、責任理念、奉獻情懷。中華孝文化研究專家、湖北省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北職院院長助理田壽永有七項中華孝文化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分別榮獲湖北省構建和楷高校優秀成果獎、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貢獻獎、湖北省高校校園文化成果二等獎、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成果二等獎、湖北省人民政府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孝老愛親優秀成果獎。全國50多所高校來湖北職院考察孝文化和感恩教育工作,並建立長效合作交流機制。 讓感恩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是譚之平的座右銘。 2007年中秋佳節,譚之平用節省下來的錢,買了70塊月餅和70根香蕉,與湖北職院義工社的同學們一道去看望孝感市福利院、孝感市康復醫院的孤寡老人。從一樓到三樓,他們一間間房訪問,把月餅和香蕉,連同一顆顆仁愛之心,送到每一位老人的手中。 她的行為也感動、影響了她周圍的同學,周圍的同學學習更加刻苦起來,生活更加儉樸起來。譚之平和她的同學們經常到孝感市福利院、孝感市康復醫院履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感恩諾言。 現年83歲的王淑蕊奶奶逢人就誇:“譚之平是我的好孫女!”其實,稱譚之平和義工社的同學們為“孫子”、“孫女”的大爺大媽有七十多人,他們是孝感市福利院、孝感市康復醫院的老人們。 王奶奶告訴筆者,每逢譚之平到市內外、省內外作報告,不能到孝感市康復醫院、孝感市福利院時,她就拿出那張譚之平攙扶她的照片端詳許久。看著照片,她的心裡有種溫暖和幸福感。譚之平每次到福利院,都會給王奶奶帶來一份驚喜,不但從醫學的角度,根據她身體狀況買來各種水果和食品,還為她唱歌、講故事、拉家常。這令王奶奶非常感動,每次當譚之平離開福利院時,王奶奶總要站在走道的窗戶前,目送譚之平的背影消失在她的視野。 譚之平幾年如一日,經常組織同學到孝感市福利院、孝感市精神病康復醫院等地,打掃衛生,清洗衣物,幫老人、病人洗頭、洗腳、剪指甲,並讓班上的文藝骨幹還給老人們送上精彩的文藝節目和歡樂。 看到自己辛勤勞動換來了老人們的笑容,譚之平心念一動: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把同學們組織起來都來做社會公益活動,力量就大了。 譚之平萌生了把同學們組織起來做社會公益的想法,得到了學院領導與老師的大力支持。 2006年12月,譚之平整合義工資源,在師生們的幫助下,以弘揚中華孝文化為主題的湖北職院義工社成立了。根據義工不同的專業背景,義工社開展了結對幫扶空巢老人、老人護理、志願助殘、義務家教、電器維修、科技下鄉等活動,吸引了更多大學生的加入。 譚之平把孝感市政府獎給她的1000元孝子獎金捐出來,發起成立了湖北職院感恩文化基金。目前,湖北職院義工社註冊會員達8566人,工作的領域和內容拓展到“結對幫扶空巢老人”、“結對幫扶殘疾家庭”、“科普宣傳”、“科技下鄉”、“老年護理”、“健康體檢”、“義務家教”、“家電維修”、“節約資源”、“環境保護”、“心理諮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理財”、“義務導遊”、“無償獻血”、“文化進社區”、“為烈士掃墓”、“法律維權”等。她還發起成立了武漢城市圈志願者聯盟,任秘書長,吸收了武漢城市圈十萬三千名志願者積極參加。 女嬰小惠是湖北職院“感恩文化基金”的受益者之一,她患有先天性上顎開裂,幸運的她被一對靠撿垃圾為生的老夫婦收養。一次偶然的機會,譚之平找到了住在垃圾中轉站的老夫妻,見到這對善良、充滿愛心的老夫婦,譚之平心裡不能平靜,她決定用行動來幫助這個苦難的家庭。她聯繫了“美國微笑列車”分部、國際愛嬰醫院——武漢市第161中心醫院,讓小惠免費接受了手術治療。同時,她讓義工社的同學一屆一屆地接力將小惠扶養成人,直至小惠到18歲…… 2008年4月17日,譚之平榮膺“湖北省自立自強優秀大學生”稱號時獲得5000元獎學金。她將獎金分成三份:一份捐給一位重病的同學,一份作為義工社的基金,最少的一份留給自己補貼生活。 譚之平還把幾千人的義工大軍按“項目”分成若干小組,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定期活動。四川汶川大地震後,義工們採取義演、義賣報紙等方式為災區捐款,湖北職院義工社鄧彬、孫輝赴四川地震災區為災區兒童提供心理諮詢志願服務。 2010年,湖北職院義工社王大軍、閆春艷、屈騰飛赴上海服務世博會。 “如果沒有職業教育、沒有孝文化的熏陶就沒有我的今天,我的成功離不開許許多多人的幫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比如義工社,我們大學生要帶動更多的人去做,給社會帶來積極的作用。現在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報社會。”譚之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楊春平家是譚之平“結對”幫扶的殘疾家庭。楊春平腿部殘疾,妻子和兩個兒子都是弱智殘疾人,生活過得非常艱難。譚之平經常到楊春平家看望,補貼其生活家用,鼓勵楊春平創業,並幫他申請和辦理了一個報刊亭,使他們走上了自強自立之路。楊春平的“愛心報亭”還接納了兩名殘疾人就業。 2008年5月18日,譚之平還把楊春平全家接到湖北職院,參加湖北職院義工社與孝感市殘聯聯合舉辦的全市“牽手殘疾人走進殘奧會”的運動會,楊春平全家感動得熱淚盈眶。 採訪楊春平時,他正在和被他關愛、安置的殘疾朋友打理著報刊亭。這個不到10個平方的小小的報刊亭,既是楊春平維繫一家四口生計之所,也是楊春平傳播愛心、傳承孝文化的“孝心接力”之地。 報刊亭地處孝感市區的後湖遊樂園門口的街頭,來來往往的人比較多。楊春平擺放了一個打氣筒,給路人提供免費的服務;他還修鞋、配鑰匙,方便群眾。如果誰看中了什麼書沒錢買,他免費送;誰打電話沒有錢,他全免。他要把這種愛心像接力棒一樣一個一個地傳遞下去。 一天,一位女學生來到楊春平的報刊亭給母親打電話,電話裡哭著說錢包被盜了,沒有錢回家了。楊春平聽見後忙上前安慰她,並掏出100元錢給這個女生做路費。女生感激不已,掏出身份證做抵押,說等父母從外地打工回來有錢了就還給他。楊春平執意不要。 作為一個殘疾人,不靠政府、不靠社會,自強自立,奉獻愛心,無不讓人敬佩。當筆者問及他的動力何在時,楊春平說:“是譚之平孝老愛親、感恩社會的精神感染了我,是湖北職院義工社的感恩之心影響了我。我要將孝心、愛心傳遞下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孝心、愛心是一個和詣社會的靈魂和基礎! 無獨有偶。下崗職工陳福橋更是一個傳奇性的“愛心”人士。他從2007年11月開始至今,收養了27名智障者,借款20多萬辦起了可容納40名智障者的托養中心——“福橋智親陽光家園”,他要開啟這些智障者智慧的心門。而陳福橋也是在譚之平及湖北職院義工社的影響下走上社會公益這條路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譚之平用她的大愛、大孝度量著感恩之路! 弘揚孝文化:時代楷模影響一座城一代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良好的公眾形像是這個時代的名片。 譚之平的事蹟見諸媒體後,社會各界紛紛給她來信來電。她每封信必復,每個電話,無論她多忙也要認真解答,她的每封回信,每個電話,就是一粒粒感恩的種子,植入更多同齡人的心田,把孝道、自強、創業、感恩的精神在神州大地傳播。 小到小學生寫作文稱“學習譚大姐,爭做自強不息的學生!”大到幾十歲的老人,學習譚之平,弘揚中華傳統孝文化。 國家教育部向全國各地教育工作部門和各高等院校發出通知,號召全國青年學生向譚之平同學學習。 鑑於譚之平是當代大學生的優秀代表,為了深入學習譚之平的先進事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全國各大專院校積極開展向譚之平同學學習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譚之平,這個80後大學生,將以孝老愛親、自立自強、感恩奉獻的精神,影響著一代青年人…… 胡英軍是孝感市“十大感動孝感人物”、他也是“十大孝子”提名獎獲得者之一。他既是湖北職院義工社副社長、武漢城市圈志願者聯盟副秘書長,又是湖北職院的校園作家,也是校報記者團的團長。自加入義工社以來,胡英軍虛心學習師姐譚之平,積極參加義工社和志願者的活動,在報刊上公開發表了200多篇以中華孝文化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成為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的“感恩文學”的代表人物。 向峰、康龍飛都是醫學院義工社的負責人。在師姐譚之平的帶動下,每逢節假日,他們帶上水果和糕點,分別去看望和照顧福利院的爺爺奶奶和空巢老人,並為他們量血壓檢查身體,宣傳保健知識…… 隨著湖北職院義工社的影響不斷擴大,武漢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學生紛紛來到孝感,學習義工社的活動經驗,並加盟武漢城市圈志願者聯盟。 天道酬勤,道義撫善。 2009年10月9日,香港銅鑼灣集團董事長陳智被譚之平的先進事蹟所感動,來孝感投資,並向湖北職院義工社、武漢城市圈志願者聯盟捐贈感恩文化基金10萬元;12月22日,湖北省孝感市消防支隊聘請全國道德模範譚之平為消防形像大使…… 在鮮花、掌聲和各種“光環”的籠罩下,譚之平很低調,她把榮譽歸功於所有感恩社會的老師和同學:“同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行孝道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職業教育給了譚之平成長的機會;孝文化的熏陶促進了譚之平的全面發展。譚之平是在中華孝文化熏陶下茁壯成長起來的優秀大學生,是孝感一大批感恩典型中的傑出代表。她孝親愛老、自強自立、感恩奉獻,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 共青團湖北省委副書記陳正祥評價說:“影響更多青年樹立奮鬥精神、去感恩社會,正是樹立譚之平典型的意義所在。” 湖北職院書記張盛仁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我更看重的是,譚之平由一個社會青年回歸課堂,追求知識,積極進取,感恩奉獻,非常難得。成千上萬的打工族一般都結婚生子,沒能回到學校,而譚之平回到了學校。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教材,體現了教育的責任;通過譚之平現象,反映了職業教育的優越性,體現了終身教育的需求!如果千千萬萬的打工族能像譚之平那樣回到課堂、終身學習,那麼這個社會、全民族的素質就大大提高了。” “溫家寶總理曾經說過,'職業教育'是面對人人的教育,面向全社會的教育。客觀地說,實現構建終身教育的社會,是時代的需要。” 當談及譚之平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問題時,張盛仁認為說:“譚之平自強自立。她自立(回歸課堂學習知識)、自強(打工、創業)、自助(不給社會添麻煩)。當時她家庭困難,我個人提出每個月給她300元的生活補貼,她堅決不要,她說不給別人添麻煩,她要靠自己。她回歸課堂,是對自己人生價值的昇華;她對困難的態度是自強自立;她背繼母上學的義舉,讓社會組合家庭反省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關係,引導組合家庭更加和諧。” 張盛仁介紹了湖北職院思想品德教育“8+2”模式,即“感恩、責任、忠誠、奉獻”八字品格教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意識教育。他說學校已舉辦十屆“感恩之星”暨“孝老愛親楷模”等評選表彰活動,以引起企業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開展學習道德楷模活動,引導公民見賢思齊、道德接力,將孝文化發揚光大。 三峽大學電力職業學院楊建國同學的一篇《譚之平事蹟給我們的啟示》無不讓我們產生共鳴、讓當代大學生受到啟迪—— 譚之平從單純的敬老孝親拓展到了感恩社會回報社會,這是她的事蹟之所以值得全體青年學生學習的根本所在…… 今天,我們學習譚之平,就是要倡導“自強不息、創業就學”的進取精神;“直面困難、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孝親敬老、回報社會”的傳統美德;“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的頑強毅力。讓我們每一位在校大學生都能成為有德、有識、有為的新時代接班人,這是國家、社會、親人對我們的期盼。 目前,譚之平的動人事蹟已經在全國大學校園里傳頌開了,許多大學生來信來電與她一起探討人生的意義、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對這些問題,譚之平的回答是:“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給自己提升價值和給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她希望大學生們從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中汲取養分,珍惜大好時光,朝著理想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她說:“大學時期是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我們應努力鍛煉自己,提升自己,有志者事竟成,堅持就是勝利!” 譚之平以樂觀打動人,以愛心感染人。湖北職院義工社常務副社長、武漢城市圈志願者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李夢婷說:“譚姐雖有過苦難的經歷,卻富有孝心、愛心和感恩之心。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她一下拿出500元捐給災區,在她的帶動下,義工社共捐款53萬元給四川地震災區。” 湖北省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北職院院長助理田壽永說,譚之平和湖北職院義工社、武漢城市圈志願者聯盟的事蹟,深化、拓展了中華孝文化的當代內涵,是中華孝文化最新的實踐樣本。 著名學者、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玉堂說:“譚之平的事蹟令人感動,令人震憾。她的事蹟有四個鮮明的特徵,即孝老與自立相統一、孝親與創業相統一、孝親與自強相統一、孝親與感恩相統一。譚之平的人生軌跡反映了職業教育的本質: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人人都可走向成功。”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張昌爾就譚之平事蹟作出批示:譚之平同學曲折求學、孝老愛親、自強不息的事蹟令人感動,彰顯了中華傳統美德,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也作出批示:“譚之平的這種精神應發揚光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曾就譚之平的先進事蹟作出了重要批示:“譚之平對待困難、對待人生的態度,對廣大青少年是很好的教材。” “譚之平現象”得到了全社會的肯定和讚揚,但如何讓孝感湧現出更多的譚之平呢? 湖北職院與湖北省孝文化研究會,每年舉辦以中華孝文化為主題的文學創作研討班,湧現出了以周曉杰、胡英軍等為代表的大學生作家群。 “感恩文學”成為中國文壇的“新銳”。 湖北職院與湖北省孝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的“感恩之星”暨“孝老愛親楷模”評選表彰活動在文化守望中堅持了十年,在每年的評選表彰活動中,湧現出了魏迪仁、余漢江、譚之平、胡英軍、許明亮、李夢婷等1000多名“感恩之星”、200多個感恩先進集體。魏迪仁老師先後榮獲孝感市“孝老愛親楷模”、“十大孝子”、“孝感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中國好人”榮譽稱號;余漢江榮獲全國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楷模”等稱號;全國自強模範田子君是湖北職院德育輔導員;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張建順也是湖北職院德育輔導員。 正是有了成千上萬個魏迪仁、余漢江、譚之平、張建順、胡英軍這些堅實、具有感召力的孝文化傳承者,“中華孝文化名城”才更具品牌意義。 中共孝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欒春海在接受采訪時,闡述了打造“中華孝文化名城”的品牌戰略思想:“孝感是孝文化的發源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是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孝文化的發揚光大。所以打造'中華孝文化名城'品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抓理論研究,推進傳統孝文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推進孝文化與旅遊業的融合;以傳統節日為契機推進孝文化的社會宣傳;已舉辦了六屆的孝文化節成為了“百姓的文化盛宴、市民的藝術大餐”;“大力發展孝文化產業……” 採訪中,欒部長熱情地邀請筆者屆時參加擬定於2010年重陽節前夕,在孝感舉辦的以“孝行孝感”為主題的孝文化節活動。他向筆者透露,中央文明辦擬同時在孝感舉辦“身邊的好人”頒獎晚會。 中共孝感市委書記黃關春指出:“中華孝文化的傳承、弘揚,在社會轉型時期,對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和積極的意義。” 黃關春,這位讓孝感面貌煥然一新、積極推行孝文化的市領導,以領導者的風範,意味深長道:“弘揚中華孝文化,打造'中華孝文化名城'品牌,把孝感建設成為武漢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是我們的責任、義務和願景!” 對連續兩屆的全國道德模範的採訪,我都是帶著使命和感動去完成的。感謝中國作協、中宣部及中央文明辦給予我以信任和走近模範的機會。採訪過程中,我的心始終被他們那種義膽忠肝感動著。說起來,我與譚之平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處。我也是一個踏著鄉間小道的泥濘、來到武漢追夢的女孩,不同的是,我走的是一條更加曲折的文學之路。在這條蜿蜒曲折的小路上,我歷經了諸多的坎坷和磨難,所以,在採訪譚之平的時候,我似乎能感受到她的心跳和脈搏,如果說心有靈犀,倒不如說惺惺相惜,因為相同的命運把我們的心靈連在了一起。我能自強不息、自學成才,從一名農家女成長為一名記者、編輯、作家,也是心中始終有份不滅的自信,那就是譚之平所說的“當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時,我的信心就累計起來了,對未來的恐懼就減少了,離成功也就不遠了”。現在回過頭去,我發現,我的生活雖然充滿了五味,但我的人生更有了色彩! 譚之平用她柔弱的肩膀挺起了家庭的脊梁,用愛心鑄造了孝義的輝煌,用回歸校園、追求知識的精神感染一代人;而我要用手中的筆,真實記錄人生,忠實感受生活,書寫出生命的激越,奉獻給我的讀者朋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