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中華高歌·走近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第26章 二五一個好人的誠信人生——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楊正權

楊正權在山東威海的知名度很高——打個出租車,對司機師傅說去楊正權的“慶威水產購銷部”,不用說地址,他就會把你直接送到位於統一路的楊正權購銷部老店;有人給楊正權寫信,信封上只寫“楊正權收”,郵遞員也會準確無誤地將信送到楊正權手上。 楊正權緣何被這麼多人所熟知呢?俗話說,百姓的心裡有桿秤。楊正權是大家心裡公認的大好人。三十多年來,他做的好事無以計數,他的先進事蹟早已深入到這座美麗的海濱小城的每一個家庭。他誠信經營,幫助了數不清有困難的人。人們習慣於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好人”兩個字。 提起商人,人們總是很容易想到“無商不姦”,“在商言利”,即使有的商人做好事,也往往會被人看做是“炒作”或者“作秀”,難道市場經濟下的商人,就真的沒有高尚的道德可言嗎?楊正權的行動對這個問題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和詮釋。

吃過大虧始知“誠信”彌足珍貴 誠信是經商的第一品牌,是事業成功的保障——楊正權說。 這些年來,楊正權講誠信嚐到了甜頭,正是因為誠信使楊正權在激烈的競爭中穩立腳跟,成為行業中的“老大”。 楊正權說,下定決心搞誠信經營還得從當年沒重視產品質量而大吃苦頭說起。 1972年,楊正權高中畢業,當時正值威海駐軍到安徽六安招兵,他就報名入了伍。 入伍後不久的一天,楊正權去信箱寄信,突然發現腳下有個紙包,打開一看,是一大摞錢,他拾起來飛快地交到營部,沒有留下姓名,就離開了。後來,在集合的時候,首長一眼認出了他,在會上表揚了他並號召全體戰士向他學習。 由於楊正權表現出色,部隊領導安排他幹文書並把他確定為乾部培養對象。本來兵役期滿,楊正權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提干留在部隊,可當時正趕上部隊大裁員,楊正權被列入了復員的名單。

按理說,部隊有規定,軍人復員從哪來的回哪去,楊正權應該回安徽老家安排工作。領導覺得楊正權是塊好料,就徵求了楊正權的意見,破格把他留在了當地,分配到威海市孫家疃公社遠遙村干村黨支部書記。 村里來了個“毛頭小伙”干村支部書記,村民們心裡就犯起了嘀咕,把村子交給他能行嗎? 楊正權上任後,發現村里土地資源很匱乏,靠發展農業根本不能解決溫飽問題,沒有什麼出路,於是決定一手抓農業,一手抓副業。他抓的副業涉及建築、漁業、果業、養殖、木工等多個領域。 在那個“以糧為綱”的特殊歷史時期,抓副業很多人從思想上接受不了。他們認為,莊稼人的本分就是種好地,那些“歪門邪道”根本行不通,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隨著村里副業的順利發展,經濟效益也不斷顯現出來,村民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大夥對這個“毛頭小伙”另眼相看了。 人們發現他雖然年輕,但有思路、有魄力,辦事有板有眼,而且一心撲在工作上,為村民辦好事。 楊正權在全公社一下子成了大紅人。 公社領導發現楊正權很有經商頭腦,決定讓他去治理那個瀕臨倒閉的社辦工廠,楊正權痛快地答應了。 這個廠主要生產塑料漁網線、塑料玩具、塑料袋等塑料製品。楊正權當上了廠長走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出廠子效益不好的原因。經過分析和研究,他發現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設備落後,技術不好,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差;另一個是市場飽和,產品銷路沒有打開。 根據這個情況,楊正權決定,實行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方面,派人負責組織一班人馬在廠裡負責檢修設備,鑽研技術,開發新產品,另一方面由他自己親自跑市場,開闢銷路。

楊正權決定先處理庫存,盡可能地把庫存產品變現。他把積壓的產品有的拿去批發,有的則直接到市場上去賣。這樣一來,很有效地削減了庫存,挽回了不少損失。 楊正權了解到,還有一些次品庫存,無法銷售。原來因為設備落後,一些生產出的塑料袋厚薄不均,被客戶全部退回了,賣不出去,銷毀了也可惜,就壓下了。 楊正權在跑業務的時候,得知一個生產保險櫃的廠家需要定制罩在保險櫃外面的塑料防塵袋,這種防塵袋對厚薄的要求不高,楊正權就說服客戶買下了這批貨。光這一項就給廠裡彌補了幾十萬元的損失。 楊正權背著乾糧,走南闖北、風餐露宿,經過努力,終於打開了產品的銷路,產品一時供不應求了。 企業眼看著蒸蒸日上,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由於訂單紛至沓來,為了搶工期,急於致富的人們趁楊正權在外面跑銷路,竟偷工減料,摻雜使假,縮減生產流程……結果賣出去的大批產品慘遭退貨,眾多客戶紛紛上門討說法,這家社辦工廠的資金鍊一下子斷裂了。 大量的次品銷不出去,還欠了一大筆外債還不上,工廠陷入了瀕臨破產的境地。 楊正權無比愧疚。光注重市場和銷路,沒抓好隊伍,導致出現這麼個結果,楊正權認為自己身為廠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提出主動辭職,並且帶走了總額9萬元的債務。 親戚朋友勸他,你別犯傻了,廠子經營不善出了問題,你只是負領導責任就行了,辭什麼職啊?再說了,你就是要走,也用不著背著債務啊,人家下海都是帶走了關係帶走了技術,你怎麼還要背著債務辭職呢?

連公社里的領導都說,個人背負集體企業的外債辭職,此前沒有先例,你也不必這麼做。 楊正權卻說,我帶走外債,新來的廠長就可以輕裝上陣。再說了,這個窟窿我不堵上,我會一輩子不安生。 楊正權背著9萬元債務這個“大包袱”,開始了他的“闖海”生涯。 9萬元在當年可不是個小數目啊!當時在廠裡上班的時候,楊正權這個廠長每月才掙40多元工資,9萬元無異於一個天文數字。 楊正權一個人呆呆地坐著,他愁啊,這9萬元什麼時候能還上呢?他愁得真想哭。 楊正權有時候連做夢都經常夢到背著個壓人的大包袱寸步難行。 但是無論怎樣苦,楊正權都不願對媳婦王書梅講,他覺得女人的承受能力弱,他不忍心讓媳婦跟著他擔驚受怕,他決定不管多大的困難都一個人扛。

有人說,挫折是把利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另一方面掘出了新的水源。 楊正權反复思考,他清醒地認識到,產生這個“大包袱”的罪魁禍首就是“不誠信”。 吃過大虧的楊正權,得知誠信的彌足珍貴,從那以後,他便視誠信為生命。 楊正權在解放路租了個十幾平方的小房子,賣鋼材、板材、建築材料、農副產品、糧油、水果。雖然生意也有不少小插曲,但還算順利,怎麼說還是盈利的,債務在一天天縮小。 媳婦看楊正權創業艱難,就帶上幾個人沒白沒黑地刷洗被污染的塑料,掙點錢幫著貼補家用。 3年後,楊正權正式卸掉了這個“大包袱”,債務全部還清了。 這一天,楊正權心情特別好,好像被囚禁了3年,終於獲得了自由一樣。他決定好好慶祝一下。從不喝酒的他下班回來買了一瓶啤酒。

晚飯時,他給媳婦倒了一杯,然後面帶笑容地說:“書梅,來,我敬你一杯,這些年讓你受苦了,從明天起,你就別洗塑料了。” 王書梅是個爽快人,端起杯一飲而盡。然後很納悶地說:“怎麼這麼客氣,沒什麼,不讓我干點事我還難受呢!” 楊正權想,自己整天拼命地干,錢也不拿回來,生活得那麼艱難,媳婦連懷疑一下都沒有,她是多麼單純,他任勞任怨地跟著我吃苦,我還欺騙她。楊正權覺得心裡一陣的內疚,想告訴她,可話到了嘴邊還是嚥下了。 1987年,楊正權在統一路買了一間門市房,準備經銷乾海產品。可是取個什麼名字好呢? 這一年,威海市被國家正式定位為地級市,楊正權心里高興,靈機一動,就叫“慶威”吧! “慶威”就是這麼誕生的,而且一直沿用了二十多年。誰也沒有預料到,這二十多年來,“慶威”的榮辱和這座小城緊緊連在了一起,並且為他爭得了一串串耀眼的榮譽。

楊正權的名片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好人好參,誠實守信,以德求財”。 這是楊正權在經營伊始就給自己定的目標,而且這二十多年來一直嚴格堅守。他認為把它寫入名片,是對自己的鞭策,也是為了讓別人監督。 說起楊正權做好事、講誠信的故事,威海人大都能夠滔滔不絕地羅列一大堆。 做乾海鮮的人都知道,這一行掙的是良心錢。產品的干濕度稍稍偏一點,鹽分高一點,就有大錢賺了。可楊正權認為這是不義之財,他不願意要這個昧著良心得來的“大錢”。據行家測算,僅在海米、海參經營方面,楊正權一年就少收入20萬元。 楊正權很重視產品質量,他要給消費者提供最滿意的產品。因此每次進貨都嚴格把關,按照“一摸二看三嗅四掂五捏”的程序一絲不苟驗貨,最後是抽樣剖檢,大多時候還要放到嘴裡再品一品。如果發現摻雜使假,再熟的客戶也會被毫不留情地退貨。

1998年夏天,楊正權從外面回來,發現準備退貨的一箱劣質海米拆箱了,並且少了2袋。一問才知道一幫濟南來的遊客剛剛在店裡買了12斤海米,是不知情的店員把貨拿錯了。聽說那些遊客離開後急匆匆地去趕濟南的客車,楊正權連忙帶上優質海米,拉著店員就往汽車站趕,終於找到了那些遊客,換回了海米。 遊客感動得直豎大拇指:“威海城市美,人更美,威海人就是講信譽!” 有些商家專門坑騙外地遊客,他們想,反正游客買完就離開了,也許以後再也不會來了,何不趁機撈一把。楊正權卻不以為然,他說,個人賺一點小便宜,卻丟了威海人的對外形象,這是個大誠大信問題,更馬虎不得。 好一個“大誠大信”啊! 楊正權經商多年,他不僅僅把自己當做一個商人,同時還牢牢地記著他的另一個角色——中國共產黨員。他認為自己既然作為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一員,就有責任維護他的聲譽。此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個重視誠信的人是如何達到“大誠大信”這個至高境界的,我相信這是靈魂修煉的質的飛躍。 由於誠信經營而一傳十、十傳百,楊正權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了,銷售區域也開始蔓延到全國的其他省市。 當今社會,欺詐行為比比皆是,買賣雙方之間互相有些不信任也在所難免。於是跨省市客戶做生意,就出現了先付款還是先發貨的矛盾,客戶往往擔心錢匯出了不發貨怎麼辦,或者發來了劣質貨怎麼辦,打官司嗎?不僅要生氣,時間也耗不起,人們往往採取“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或者採取“第三方收款”的方法。 而楊正權卻破了這個例,客戶總是高度信任楊正權。 有時候往往打個電話,或者發個傳真客戶就訂貨了,貨款先匯到楊正權的賬戶,然後再發貨。多年來一直如此,從沒出現任何差錯。在客戶心裡,和楊正權做生意,是一百個放心。 走進楊正權位於威海統一路上的這家老店,員工們在忙裡忙外地搬貨,斜對面是一家新店,我佯裝顧客詢問海參的價格,一個業務員操著標準的普通話熱情地給我介紹,問我是自己吃還是送人,得知是自己吃,她並不急於推薦大的、昂貴的,而是向我貼心地推荐一種小個的,她告訴我,這海參雖然不是很好看,但是發起來也有2~3倍大,而且價格很是實惠。 接著我問,要是送人呢?那姑娘還是滿臉笑意地說,我可以向您推薦三款,您再根據要送什麼人而定,當然,我們店里海參的質量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這個姑娘笑容那麼燦爛,她的娓娓道來,讓人覺得心裡很溫暖,業務很熟,訓練有素。我想,如果我是一個想買海參的顧客,走進“慶威”,定能滿意而歸。 俗話說,吃小虧賺大便宜。楊正權是個肯吃虧的人,他常說吃虧是福。 2006年冬天,遠近聞名的黃渤海野生刺參在市面上出現了斷檔。而楊正權有先見之明,在產量多的時候,多納入了不少庫存。知情的人都說,楊正權這下可以發大財啦,不僅不愁銷路,而且可以高價拋售。 這一天,有個同行老王來登門拜訪,他支支吾吾地說不成句。 楊正權說:“老兄,有什麼話就說出來,看看我能不能幫上忙。” 老王說:“說實在的,我還真說不出口,做生意不就圖賺錢嗎?滿以為去年海參豐收,今年供貨沒問題,我們5家同行就提前簽訂了一個刺參購銷合同,誰知今冬刺參突然斷檔,貨供不上了。問題是裡面還有兩個外商的合同。現在如果貨供不上,不僅要承擔高額的賠償,而且我們的信譽也全完了。” 楊正權認真地聽著,然後說:“別著急,我這兒還有貨。” 老王說:“如果你願意撥貨給我們,我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我們願意以市場價購買,這筆單子我們不掙錢了。” 楊正權說:“做生意的人都說同行是冤家,我可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同行是朋友,是親戚。親戚朋友遇到困難,哪有不幫的道理?這批貨我還是按進價給你。” 老王一時感動地不知道說什麼,楊正權說,這是我們威海的信譽,是我們整個行業的信譽,我也有義務維護,你就別客氣了。 這件事在業內一直被傳為佳話。由這件事,我再一次想起了楊正權的“大誠大信”。 多年來,楊正權每年年終都要請同行吃飯,把同行們聚集在一起搞聯歡,互相切磋,毫不吝嗇地傳授經營之道,真把同行當成了親人。 因此楊正權被同行們尊稱為“老大”,他們說這是個尊稱,他們很敬重老楊,遇到大事也願意和他商量。他們認為,無論按年齡,按資歷,按品行,楊正權都配得上。 楊正權後來成為一個慈善家,絕非偶然,這得從他的童年說起。因為他的童年是在善良無私、助人為樂精神的浸潤下長大的。 1952年,楊正權降生在安徽省六安市一個農民的家庭。在楊正權童年的記憶裡,最刻骨銘心的就是家裡太窮,吃不上飯。那時候沒東西吃,連樹皮都剝光了,剛剛記事的楊正權餓得睡不著,哇哇大哭,母親就端來一碗涼水說:“娃,喝碗水肚子就飽了,快睡吧!”鄰居家大嬸聽到楊家的孩子號啕大哭,送過來半碗糙米。家裡就是窮成這樣,自己的孩子都養不活,母親還收養了2個孤兒。記憶中家鄉經常發大水,爸爸在大水中撈到的糧食總是分成若干份分給鄰居。 楊正權幼小的心靈,就是在那艱苦歲月的錘煉下萌生了對困難群眾深切的同情。 楊正權上初中那年,正趕上社會上掀起學習雷鋒的熱潮,那一年,楊正權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發生了變化。 他決心向雷鋒同志那樣做好事。那時候他每天放學後都要幫助五保戶挑水、掃地、洗衣服,刷鍋、洗碗、拾柴禾,乾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無論自己的生活多麼拮据,楊正權都會省出自己的干糧分給生活更困難的同學。 16歲那年,已經持續做了幾年好事的楊正權,作為青少年學雷鋒典型,在六安專署的大禮堂,面對近千人講述了自己學雷鋒的先進事蹟。 從那時起,楊正權就下定決心,要像雷鋒那樣做一輩子好事。 楊正權用生命履行著自己的諾言。從16歲算起,至今已經做了40年好事。難怪人們稱他為“好人楊正權”呢! 楊正權深深地愛著自己的故鄉,故鄉的一草一木都牽動著他的心。 當年,當卸掉了9萬元公家的債務這個大包袱,自己的企業有了盈利以後,楊正權想到了捐贈。 1992年,家鄉遭遇洪澇災害,房屋倒塌,村民的生活陷入了絕境。楊正權得知後,心急如焚,果斷地寄去10萬元,相隔不到一個月,又湊了30萬元匯往家鄉,支援家鄉抗災。 從那以後,楊正權的捐贈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1999年,楊正權聽說威海環翠區泊於鎮侯家小學條件特別艱苦,決定去看看。他找到當時的校長劉昌良,說明來意。 劉校長一臉的愁容,他嘆了口氣說:“我們學校每年的財政撥款是200萬,而教師們的工資就不止200萬,哪還有錢再上教學設備,改善教學條件呢?就是這樣,教師們的工資還經常發不下來呢!看到孩子們學習條件這麼艱苦,我也很著急啊!”楊正權發現40出頭的劉校長由於操心,過早地長出了白髮。 “別著急,我們再想想辦法。”邊說著,楊正權決定去參觀一下校舍。 走進一間教室,孩子們正在上計算機課,10幾個孩子圍著一台陳舊的老式電腦,幾個個子矮的同學被擠在後面踮著腳也看不見。 校門外,山坡下,2個孩子正在踉踉蹌蹌地提水。 “我們學校建在山坡上,飲水成了大問題,這些孩子每天都輪流到山下提水。” 走了一圈下來,楊正權立即決定,給學校購買20台電腦,並出資打一眼機泵井。 不久後,電腦如期送進學校,引來孩子們一片歡呼。 甘甜的水井打好了,在機泵井“剪彩”那天,劉校長緊緊握著楊正權的手說:“吃水不忘打井人,孩子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從今以後,你就是我們的名譽校長。” 那天,鎮上的領導也都來到了這所學校。鎮領導硬要留楊正權吃飯,楊正權卻悄悄地離開了。 回來的路上,多少年從不唱歌的楊正權哼起了《誰不說俺家鄉好》,他在享受著奉獻給他帶來的喜悅。 楊正權深戀著他的家鄉,也熱愛著威海這個第二故鄉。現在,楊正權已經是三個學校的名譽校長,每當“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孩子們都爭著來邀請楊正權和他們一起過節。 楊正權不僅愛孩子,還關心著福利院裡的老人們,他也是福利院的常客。 平常日子,楊正權總不忘給老人們送去食品和娛樂用品。新年來了,楊正權帶來了價值萬元的上好布料,還帶來了一位好手藝的裁縫。穿上新衣服的老人們,見到楊正權心裡樂開了花。 2005年11月2日,威海市環翠區羊亭鎮河南村鑼鼓喧天,到處拉著橫幅,他們難以抑制心中的喜悅,從這一天開始,他們將永遠告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了,能不興奮嗎? 原來楊正權出資18萬、捐贈水泥10噸,給這個村修好了村路。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河南村的村民們送給楊正權一首詩,並立碑誌銘:“水泥整十噸,無私來奉送。薦舉大好人,便是正權兄。捐款十八萬,河南齊稱頌……” 與此同時,楊正權還捐款14.5萬元,為橋頭鎮東澗村安裝自來水,為盤川夼村修繕河堰,改造村貌…… 2007年,楊正權拿出全部可調用的資金10萬元,開設了“楊正權慈善基金總會”,成為威海開立此項個人賬戶的第一人……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多年來,楊正權早已把幫助別人當做最重要的、也是最快樂的事情。他總是抓住各種機會尋找需要幫助的人。 田秀英是他2008年去省裡開會時認識的。 田秀英,是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馮杭村村民。山東省道德模範,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 在一次意外的火災中,田秀英3歲的兒子被大火燒成重傷,兒子麵部扭曲變形,雙手重度致殘,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田秀英用強力鬆緊帶裹住兒子的四肢,讓他練習走路;把筆綁在兒子的兩隻手上,一筆一畫地教他寫字。在田秀英的努力下,兒子生活完全能夠自理,不僅能夠像正常的孩子一樣上學,而且成績優異,2009年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錄取為碩士研究生。田秀英還在家裡開通了“蔡媽媽”熱線,熱心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而喪失生活信心的人提供無私援助。曾幾次把燒傷的孩子帶回家,為他們聯繫醫院會診、整容,進行心理治療,使其重拾信心、重返校園。 楊正權對田秀英的事蹟非常佩服,會後,他問田秀英生活上有沒有困難。 田秀英說:“現在生活還過得去,只是兒子治療和上學花銷很大,家裡房子太破根本沒錢修,交個女朋友帶回家就吹了。” 楊正權說:“買一套房子需要多少錢?” “8萬就夠了。”田秀英說。 “好,你給我一個賬號,回去後我給你匯8萬。” 幾天后,回到老家的田秀英收到了8萬元,當他把厚厚的錢放在婆婆面前時,婆婆頓時就呆住了,半天沒說出話來,直問媳婦是不是搞錯了。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的人?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不久,田秀英打來電話,告訴楊正權,房子買到了,兒子也找好了女朋友。婆婆說全家要親自來感謝恩人,並且還要給他塑個雕像。 楊正權謝絕了。對田秀英說:“不要再說感謝的話了,能夠幫助你我很快樂,你們過得好,就是給我的最好回報。” 楊正權就是這樣尋找各種機會幫助困難的人,常年如此,樂此不疲。 據統計,他在全國各地資助的特困生已發展到800餘名,常年資助100多個孤寡、特困戶,幫扶3所學校並且常年幫扶2所敬老院,資助11個貧困村莊修路、建橋,改造校舍;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楊正權動用了生意正常運轉的流動資金,一湊再湊,湊出18萬元捐上,這還不過意,又和災區的2名貧困學生牽線,每年提供助學金。 只要有慈善活動,總有楊正權的身影,人們都叫他“捐款專業戶”。對於這個稱呼,楊正權說,有人說這是個戲稱,有人說這是個美稱……美稱也罷戲稱也罷,人生如戲,但願有生之年,我能唱好我的人生大戲,不假唱、不假演,始終尚德守信,誠實做人。 楊正權覺得,一味地捐錢給生活困難的人,只能解一時之難,要想讓他們長期脫貧,必須讓他們擁有賺錢的能力。 楊正權說,這些年事業上也沒幹出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來,值得欣慰的是,買了七八處門市房。 這些門市房楊正權不干別的,專門用來出租。承租者的身份必須是下崗或困難職工,而且要雇用下崗失業人員才行。如果符合這兩個條件,房租就會很低。 楊正權就是要用這種方式幫助那些下崗失業人員。 按說,房子租出去房租拿到手,房東可不必操別的心。可楊正權不一樣,為了讓創業者盡快把店開起來,可把他忙壞了,幫助承租者辦理營業執照,工商、稅務、防疫等各項手續,都成了他的分內事。 那年,兒子大學畢業還沒找到工作,有了自己創業的想法,想讓父親把租出的店鋪收回,可楊正權堅決地拒絕了。他認為,兒子是學經營管理專業的,大學畢業工作暫時沒找到,但總比下崗職工容易找,如果收回店鋪,至少造成20多名下崗職工重新失業,他們沒有什麼特長,好不容易開個小店,怎麼能隨便收回呢!最終,這個天平並沒有向著兒子傾斜。 楊正權授人以漁,總是以自己吃虧為前提。 2007年,石家莊的一位經銷商老杜打來電話,他的語氣中帶著著急和不滿:“楊總,你還記得我從你那兒進的魷魚絲嗎?怎麼這麼短的時間就變質了,還沒過保質期啊!你看是不是得賠償損失啊?” 楊正權放下電話,就動身去了石家莊。 來到老杜店裡一看,楊正權立刻就明白了,原來,這位新入行的經銷商把原本應該冷藏的產品放在常溫倉庫裡了,所以才變了質,屬於保管不當造成的損失。 楊正權不動聲色地給他退了貨,然後說:“變質是因為你的貨沒有冷藏,我知道你剛開業,資金緊張,這個損失我給你認下了。” 接著,楊正權便耐心細緻給他講解乾海產品的鑑別、儲存方法和經營策略。 臨走,老杜緊緊拉著楊正權的手說:“楊總,你這不是虧了嗎,這讓我怎麼好意思呢!” “老杜,這筆貨款還是小事,我這次專門來的目的是要幫著你順利地把店開起來,你的銷路好了,我就不虧了,好好乾,有問題隨時告訴我。” 有這麼一天,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嫗一屁股坐在了楊正權位於統一路的購銷部門前,邊向裡張望邊說:“是好人楊正權的店鋪吧?” 王書梅急忙走出來。 老嫗理了把散亂的頭髮說:“我討飯討到你們門上了。你是誰呀?” 王書梅說:“我是楊正權的老婆。” 老嫗端詳了一眼王書梅:“大妹子,你長得四方大臉,一看就是個好人。” 王書梅見老人可憐,給了她50元錢。 中午吃飯時,王書梅就多買了一個盒飯給老嫗。 老嫗看了一眼:“大妹子,都說你家有錢,可吃得也不咋地。” 王書梅笑了笑,便端著盒飯進屋吃去了。 從這以後,每天這個時候老嫗都準時而來。 王書梅也每次都是到點了就送上熱騰騰的飯菜,再外加50元錢。 這樣過了5天,老嫗這天說,“大妹子,我要走啦,算算你給我的錢是250元,我這不成了二百五了嗎?你這是不是故意罵我啊?” 王書梅一聽這話便來了火,要是當年,自己也是水滸中孫二娘般的人物,豈能受這般氣,可現在已是名人的老婆了,怎麼也要講文明。 王書梅心平氣靜地說:“大姐,我看你身體還很好,為了討口飯,天天下跪磕頭,咱也不欠人的,咱的頭磕得咋就這麼不值錢?你去開個廢品收購點咋樣?” 老嫗說:“我沒有本錢呀。” 王書梅說:“我知道你沒有。” 說著摸出一個信封:“這3000塊錢先拿去,不夠再說。” 老嫗一時怔住了。 幾年以後,老嫗又來了,千恩萬謝,說自己不再給人磕頭了,廢品收購點也辦起來了。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力致力於某一事業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楊正權花費了全部力量和精力致力的事業,不是他的購銷公司,而是他的慈善事業。他的終極目標不是創造財富,而是幫助有困難的人,是奉獻社會,知恩必報。楊正權說,這仍是他的“大誠大信”的題中應有之意。 20多年來,楊正權上繳國家稅金六百萬多萬元,而他的捐贈加起來也突破了六百萬萬元。 這兩個六百萬萬,對大中型企業來說,也許是九牛一毛,但對小本經營的楊正權來說,也是個天文數字了。 不管怎麼說,在一些人看來,楊正權算是個有錢人了。可這個有錢人對自己卻很“摳門”,生活相當節儉。 楊正權的節儉是得益於他老媽的言傳身教。 記得有一年楊正權帶著妻兒回老家過年,發現家裡只准備了一些小魚,就去市場上買了幾條大魚回來,還買了一斤茶葉。 母親見了很不高興,她說:“小魚不是魚嗎?有魚吃就不錯了。那些茶葉錢能買多少種子呢?快拿去退了吧!” 楊正權只好遵從了母親,從那以後,他的生活更加節儉了。 楊正權捐出去或借出去的錢,從不記賬,兩口子之間也從不細問,但是自家花錢,卻精打細算,省了又省。 他家附近菜市場賣菜的人都認識他,看到他老遠就跟他打招呼,楊正權在菜市場的“斤兩計較”是人人皆知的,他們不理解,為什麼楊正權這麼有錢還“分角必爭”,他總是買最便宜的菜,而且還要把價格殺到最低。所以市場上和他打過交道的都說他是“老摳”。 不僅如此,楊正權和老伴的衣著也很簡樸。衣服都是十幾年前的老樣子,而且是地攤上花十幾元、幾十元淘來的,只要不破,很少再去買新的。今年,老伴終於穿上了一件漂亮的紅毛衣,據說還是剛過門的兒媳婦給買的。 楊正權有一雙穿了多年的“古董”皮鞋。 一天,一個店員好奇地問他:“楊總,您的皮鞋上怎麼多了一塊?” “哦,那是我找修鞋匠打了個補丁。” 之後的幾年裡,楊正權的皮鞋只要破了,就去打補丁,每次打完了補丁,至少可以再穿上半年。終於,楊正權再次找到修鞋匠的時候,修鞋師傅不干了,他說:“我修了三十多年的鞋,大部分人都來掌鞋底,很少有來補鞋面的,你的鞋面補丁太厚了,已經沒處下手了,根本縫不動。這鞋真的修不了了。” 無奈,楊正權這才買了一雙新鞋。 一個資產上千萬的“富翁”,把一雙鞋穿到了沒法修的地步才換了雙新的,聽起來實在是匪夷所思,可這就是楊正權。一雙舊鞋子與兩個“六百萬”的取捨,不正是折射出了一種崇高的人性的光輝嗎? 王書梅說,我們家吃飯很簡單,連要飯的都不好意思來了。 2001年冬天,一個外地老太太到店門口來要飯,看到他家開店,覺得可能挺有錢,吃得一定不錯,結果發現他們每天都吃包子稀飯,有時吃個盒飯,自己要來的也就是這些。十幾天之後要飯的突然不來了。 有一天,楊正權遇到她,她開口就說:“知道我為什麼不去了嗎?沒想到你們家吃得真不怎麼樣,還比不上普通人家吃的,我也不好意思去了。” 上大學的兒子回來探家,楊正權夫妻倆覺得兒子好容易回來一趟,就去市場買了2只螃蟹。 吃飯的時候,懂事的兒子,剝開螃蟹遞給媽媽,媽媽擺了擺手說:“我們在家經常吃,你都吃了吧。” 兒子打趣地說:“怎麼可能呢?誰不了解你們啊!” 後來,楊正權嘆了口氣對我說:“我們兩口子確實不捨得吃,當時為了省錢,就只給孩子買了2只,還沒捨得給孩子買個活的。” 楊正權說:“我們就是這樣,再有錢,也不捨得亂花,掙點錢不容易,我要把錢花在刀刃上,把錢用在真正需要它的地方。” 楊正權夫妻的行為是最好的教材,他們的心血也沒有白費,兒子從小就知道節儉,從不亂花一分錢,直到上大學,自己的開銷都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最讓兩口子欣慰的是,兒子從上大一開始,就知道從自己有限的生活費里省出一部分,資助生活困難的同學。 由於楊正權的“好人”事蹟越來越多,越傳越遠,2002年,他被評為威海市“尚德守信,奉獻社會的好市民”,而且他在威海市迄今仍是這個稱號的唯一獲得者。 在“慶威”新店的一角擺滿了獎杯和獎狀,有“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退伍軍人”、“全國學習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個人、”“全國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省市級榮譽更是數不勝數。櫃檯的上方懸掛著楊正權領獎時,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合影的大幅照片,楊正權說,掛這些照片是對自己的鞭策和激勵。 楊正權說,我的奉獻是那麼微不足道,黨和人民卻給了我這麼巨大的榮譽,這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很多人都在看著,如果事情做不好,就會給黨和領導抹黑。 按理說,“老摳”這個詞是個貶義詞,而楊正權卻並不反感,因為通過“老摳”換來了“捐款專業戶”這個稱號,楊正權覺得值。 “摳門”的好人楊正權,不斷地做著他的大方事,而且希望能夠一直不間斷地做下去。 楊正權做好事和別人不一樣,有的人捐完錢就萬事大吉,他說好事要做就做到底。很多情況下,他按照自己的標準要把一件好事“做好”,往往需要經過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 楊正權一家曾經長達二十年從不間斷地資助一個女孩。 這個女孩叫徐慧,她的父母有四個孩子,其中三個女孩,一個男孩。在她上小學的時候,因為父母身體不好,沒有收入,家裡的房子也破舊不堪,生活非常困難,夠了年齡還遲遲不能去上學。楊正權知道後,就每年給她學費,供她上學,直到她師範畢業參加工作當了老師,楊正權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了。 誰知2年後,徐慧打來了電話:“楊叔,我想繼續讀書深造,你看……” “好事啊,年輕人就是應該有這份上進心,錢上如果有困難我幫忙!” “我考上研究生了,可是學費太貴了,4萬元,拿不起。” 楊正權馬上給徐慧匯去了學費。 期間,徐慧打來電話:“楊叔,別人都有電腦,可是我沒有,學習不方便。” 楊正權又買了電腦寄去。 研究生畢業後,徐慧和男朋友去了美國深造。後來,他們夫妻二人回國後說要去探望楊正權,結果楊正權又為他們寄去了路費…… 有人看不過說:“老楊,你也太好說話了,只要張口你就給,管她二十多年了,結了婚還要管啊,沒完了是吧?” 楊正權笑了笑說:“人家孩子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我,她是信任我,把我當最親的人啊!我能不管嗎?我相信,她總會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的。” 還有這樣一家三口,曾被楊正權幫助了十幾年。 2003年,楊正權看到媒體報導,環翠區張村鎮的郭秀珍一家生活非常困難。丈夫因癌症去世,留下一個患了腦癱的女兒和正在上學的兒子,生活的重擔壓在了郭秀珍一個人身上。郭秀珍起早貪黑靠蒸包子、蒸饅頭賣維持生活。 楊正權見到郭秀珍時,一陣心酸,常年的勞累,已經讓這個40來歲的女人過早地衰老了,他看上去像個老太太,弓著腰,頭髮花白,滿臉愁容,溝壑叢生。床上還躺著一個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的女兒。 這些年她都是怎麼過的啊!楊正權默默地塞到她手心裡一個紙包。郭秀珍慢慢地打開,是2萬元錢!她攥著這個紙包激動地哭了起來,這些年從來都沒有人認真地關心過她的生活,一時間,百種滋味湧上心頭,她越哭越泣不成聲了。 楊正權說:“別難過,以後有什麼問題我們一起解決。你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孩子們還指著你呢,你可要好好保重啊!” 以後,楊正權經常來看望他們,每年都不忘給她送來1~2萬元,讓她購買和麵機,整修房子,還扶持她開了個小商店。楊正權一直幫到她的兒子大學畢業才舒了口氣。 兒子大學畢業後,問題又來了,工作找不到,孩子又來找楊正權。 楊正權找到建設集團,希望給學建築設計專業的孩子謀個職位,可人事部經理直搖頭:“我們現在不需要人,金融危機,我們現在企業不景氣,本來就超員了,還想減員呢!” 楊正權找到老總,很誠懇地對他說:“我和這個孩子非親非故,他家裡非常困難,姐姐腦癱不能自理,母親身體也不好,這孩子很懂事,他會感恩的,我給他作擔保,如果他幹得不好,你就來找我。” 總經理被眼前的這位頗具知名度的“好人”打動了,立刻把人事部經理叫來,對他說:“楊正權有愛心,我們怎麼能沒有?” 小伙子很快就上班了。他果然表現很好,很敬業也很能吃苦,後來幹上了項目經理,成了公司的業務骨幹。 俗話說,面由心生。我每次見到楊正權的時候,總是看到他在笑,他的笑容蕩漾在他的每個表情中,他在敘述的時候,他的眼神中好像都含著笑意。雖然因為疾病,他的臉變得很瘦削,我還是願意和別人一樣用這個詞形容他:慈眉善目。 看到他神采奕奕、總是笑瞇瞇的樣子,誰會想到他曾經是個胃癌患者呢? 楊正權從小就落下了嚴重的胃病。成年以後,胃病時時侵擾,他就仗著自己年輕,不覺得怎樣,吃點胃藥就能挺過去。 可是,有一天,他終於挺不過去了。 2001年夏天,楊正權的胃病又犯了,他熟練地拿出胃藥吃上。可是不管吃什麼藥,都得不到一點緩解,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流下來,劇烈持續的胃疼讓他幾乎休克。楊正權不願讓妻子擔心,瞞著她自己踉踉蹌蹌到了醫院。 化驗結果出來了,醫生看了看,眉頭擰成了大疙瘩:“你就是楊正權啊,早就听說過你!你得的是比較嚴重的胃潰瘍,必須立即做手術,病歷不能給本人,讓家屬盡快來醫院拿吧!” 威海是座沿海旅遊城市,夏天遊客多,正是店裡最忙的季節,妻子脫不開身,兒子在外地讀書,親戚們都在老家,誰也來不了。 “家裡沒人來,我先拿回去吧!” “不行,讓家屬來,是為了引起重視,你的胃病不能再拖了,要盡快做手術,要是延誤了手術時機,後悔都來不及。如果沒人來,就先放在這。”醫生很堅決地說。 楊正權獨自在走廊裡踱步,步子越來越慢。他反复思忖,該不是胃癌吧!這個“癌”字一出現,楊正權立即打了個冷戰,不,一定不是!我怎麼會是胃癌呢?我才這麼年輕,兒子還沒成年,還有那麼多需要我常年資助的人,我絕對不能得這種病。可是,胃潰瘍為什麼不讓看病歷呢? 肯定不是什麼好病!想到這兒,楊正權一屁股呆坐在椅子上,眼淚奔湧而出。 楊正權住院了,要做手術。這個消息不脛而走,人們紛紛趕來看望,讓醫生護士們感到震驚的是,來看楊正權的人多到上千人,這些人中除了領導、朋友,大部分是楊正權曾經幫助過的人,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恩人姓名,是看了電視採訪才被認出的,所以見到他很激動,又是哭,又是笑,拉著手怎麼也說不完,病房裡一時人聲鼎沸。為了維持病房的安靜,醫院不得不限制探病時間。人們送來的花籃、營養品擺滿了病房,後來病房放不下了,乾脆往走廊上擺。醫生和護士們從來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其中許多人在猜測,這個特殊的病人到底是個什麼人物,他的級別到底有多高呢? 楊正權對妻子王書梅說:“你一定要記好來看我的人的名字,等我出院了,好去謝謝人家。” 手術結束了,楊正權的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二。 這一天,門開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走進來,原來是區個私協會辦公室主任程秀玲。 楊正權想禮貌地坐起來,可是刀口巨大的疼痛讓他一動也不能動,他歉意地說:“我剛做完手術,起不來,對不起了啊!”楊正權臉色蠟黃,聲音微弱得讓人幾乎聽不到。 病房里頓時鴉雀無聲,程秀玲的心裡酸酸的:“不用不用,都什麼時候了還客氣。” “快過年了,一年一度的資助特困戶活動快開始了吧?今年我還得帶頭捐,就捐一萬吧!”楊正權虛弱得似乎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嘴角卻帶著一絲微笑。 程秀玲終於忍不住哭出聲來:“老楊,我是專門來看你的,不是來讓你捐款的。今年的捐款你這個病號就別參加了,你的病也需要花大錢呢!” “我是個黨員,要帶這個頭,病號捐款才更有示範意義嘛!” 楊正權看她還沒同意,於是從被子裡顫顫巍巍地伸出還插著針頭的手,緊緊握著她:“就算你幫我這個忙,每年都捐,今年怎麼就不捐了呢?做好事要做到底啊!捐了這個款就了了我的一樁心事,要不然就成了我的心病了。”說完,楊正權累得直喘粗氣,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好吧。”程秀玲看拗不過他,只好依他了。 在場的護士當場就落淚了,楊正權得的是癌症,他是個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下了病危,寫了遺囑的人啊!如今他還正在忍受著術後刀口巨大的疼痛,這樣生死攸關的時候還在想著捐款,這是怎樣的一個病號啊! 手術後,醫生通知他去化療。 楊正權趁著醫生不在,跑去看化療記錄,裡面有這樣的醫囑:胃癌,胃大部切除,化療。當楊正權看到病例的一剎那,卻出乎意料地平靜,因為這些日子,他已經猜得八九不離十,當時拍片子顯示胃所謂的“潰瘍”只有米粒那麼大,怎麼會切除三分之二呢!再說單純的胃潰瘍是不需要大面積手術更不需要化療的。 從醫生辦公室出來,楊正權的心裡反而很平靜,因為他早就有思想準備,他想,面對現實吧,如果我死了,倒也問心無愧,可是很多事就不能辦了,我還要再掙很多很多錢,還有那麼多的人在等著我幫助呢!我一定要配合醫生好好治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出了院,楊正權應該在家休養半年,可是他術後第五天就忙著張羅籌備慈善活動。 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調養,楊正權得了手術後的腸粘連,再次住進了醫院做手術。 歷經兩次手術,原本160多斤的漢子瘦成了110多斤。楊正權卻很樂觀,他說:“和我一起做手術的人大部分都不在了,有的手術後只活了一年,能活到三年的都寥寥無幾。真是託了大家的福,大家都叫我'好人楊正權',我就真成了好人了,成了健康的人了。” 一次,一個多年不見的親戚從外地回來見到王書梅,不無惋惜地說:“你老頭動手術多少年了?聽說是癌症,現在……”言外之意是想問楊正權的病情現在怎樣了。 “我老頭好著呢,2008年還去參加了奧運火炬傳遞呢!” 如今,楊正權距離做手術已經近10年了,他的身體像他的事業一樣越來越有活力。 有人向他取經,他說:“要把金錢和名利看淡,不要著急上火,每天保持快樂的心情,疾病就會遠離你。寬容地面對一切,生活將給你更多。” 其實,楊正權夫妻倆身體都不好,妻子王書梅也因為積勞成疾,患上了肩周炎等多種疾病。有時候陰天下雨手都抬不起來。有人實在看不過,就對他說,你和老伴都快60歲的人了,身體又不好,掙的錢夠花就行了,還拼什麼命?不如退休享點清福算了! 楊正權卻認為,我雖然動過手術,可現在不是好好的嗎?社會上有那麼多需要幫助的人,我不能袖手旁觀。我要努力工作,用我的雙手創造更多的財富好幫助需要我幫助的人。為社會、人類的真正和諧做出自己的微薄貢獻,這是我最大的心願和快樂。 有些話別人說了,可能會給人唱高調、矯揉造作的感覺,或者像豪言壯語,而出自楊正權之口,卻變得那麼順理成章,自然流露,令人嘆服。 “死裡逃生”後的楊正權,更加珍愛生命。他要用有限的生命做好永無止境的慈善事業。他深知:生命的意義在於給予,而不是索取。正因為擁有了這麼堅定的信念,楊正權才有了為之奮鬥的力量和決不動搖的勇氣。 楊正權把誠信經營比作小誠小信,而他的慈善事業則就是大誠大信。 如果說,無私奉獻是最高貴的品質,而把奉獻當做一種責任,不為了回報的奉獻,更是值得欽佩,就像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從不要求什麼回報一樣。 楊正權就是甘做樹根的人。他捐款給生活困難的人,有的受捐人執意要打借條,說日後生活寬裕了一定要歸還。楊正權借條拿到手就馬上撕毀,他說,捐款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不是藉錢給別人,錢捐出去從沒想到要讓別人還或者回報,所以藉條留著一點用也沒有。 楊正權有一次到大學裡講課,有學生問他:“你現在有錢了,都奉獻給了社會,可是明天你窮了怎麼辦,沒想過給自己留點後路嗎?” 楊正權說:“商場如戰場,創業容易守業難,今天的富翁,很有可能明天變成窮光蛋,這樣的例子也不少。我也怕受窮,不過我有數,一方面我有固定資產,另一方面因為誠信經營,我的企業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破產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我從小是過窮日子長大的,所以知道受窮是什麼滋味,所以我要盡力幫助別人脫離貧窮。” 說起捐款,楊正權對大學生們說,捐款也不能盲目地捐,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第一,要樹立正確的財富觀,物質上富有的人,精神上不一定富有,對待貧富要有一顆平常心。第二,要有能夠創造財富的能力。要在保證自己生活的前提下,不能有外債。第三,必須是合法所得,經營不能偷稅漏稅。第四,捐款要不圖回報,不能作秀,要解決實際問題。 楊正權的一席話,引來了台下雷鳴般的掌聲。 楊正權覺得少數人的力量還是有限的,一人幫千人很難,可是千人幫一人就很容易了,社會上有很多有錢人,要是大家都有強烈的做慈善事業的意識就好了。 王書梅說:“最近看到別人中獎,為什麼我們就不能中獎呢?”聽了這話我嚇了一跳,她接著說:“我要是中了500萬,就把它全捐了,幫助有困難的人。”話音剛落我們都笑了。 當我問起楊正權今後的打算時,他信心滿懷地說,下一步我決定投資建廠,整合資源,擴大企業的規模,使企業步入快車道。現在我每年捐一百萬,以後企業發展了,我還要捐一千萬,這就是我的目標。 有人說,楊正權是個擁有上千萬資產的富翁,事業成功的企業家;有人說他是“捐款專業戶”,樂善好施的慈善家;還有人說他是個甘於吃虧,永不變色的共產黨員…… 楊正權說,我願意做個好人,而且要做一輩子的好人。共產黨員首先就該是個好人。 是的,楊正權是個名副其實的好人。 在威海,如果提起“好人”,當地人就會用濃濃的膠東話說:好人吶!是說楊正權吧! 這些年,“楊正權”已經成了“好人”的代名詞。 遺憾的是,如今“好人”在有些人眼裡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並不時髦的詞彙。當今社會,恰恰缺乏的不就是像楊正權這樣的好人嗎?我們期待著這樣的好人越來越多。 這可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希望,更是社會得和諧之根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