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巴山紅旗·紅四方面軍川陝紀實

第32章 決戰序曲

萬源位於四川東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帶,地處川、陝接合部,也是進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門戶。因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有“秦川鎖鑰”之稱。 萬源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萬源縣城就坐落在這崇山峻嶺中的一個平壩上。在縣城環顧四周,群山逶迤。萬源東北部山區多為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形險要,大小洞穴密布。由於萬源地形險要又連接川陝,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敵我爭奪中,萬源曾幾度易手。紅四方面軍在反田頌堯“三路圍攻”時,就攻占了萬源。 1934年3月中旬,敵陳國樞部襲佔了萬源縣城。 5月中旬,紅三十三軍再次將陳國樞部驅逐,重新佔領萬源縣城。 起初,劉湘的“六路圍攻”部署中,並沒有將萬源作為攻擊重點。部署於此地的攻擊部隊不過是陳國樞、王三春等土匪收編的雜牌部隊。紅四方面軍也未在此部署重兵,只有紅四軍的兩個團負責鎮守萬源縣城周圍的筍子梁、花萼山和陝南邊境的隘口。到了1934年4月下旬,敵人企圖奪取鎮龍關、高鼻寨以打開通往通江的大門。但唐式遵在鎮龍關和高鼻寨戰鬥中損失慘重,在紅軍陣地前留下五千多具屍體,仍然無法越過鎮龍關。拿不下鎮龍關和高鼻寨,直取通江的計劃就無法實現。對著地圖琢磨了幾天的唐式遵決心改變計劃,取道萬源,經龔家溝、灌壩場、望星關、關壩等地由東向西進攻通江。他的這一計劃很快得到劉湘批准。劉湘的第四期攻擊計劃中,決定集中力量奪取萬源。

攻取萬源的任務交由唐式遵率領的第五、第六路執行。第五路的部隊是劉湘的二十一軍主力,有八十多個團約十萬人。再加上第六路劉邦俊二十三軍的二十餘個團,劉湘在萬源一線集中了一百多個團共十幾萬人。 敵變我變,針對劉湘的攻擊部署,徐向前、陳昌浩對紅軍的部署作出相應調整: 由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率領紅三十一軍大部,在西線憑藉小通江河的有利地形阻擊敵一、二、三、四路敵軍的進攻;由紅四軍第十師師長陳再道率領所部駐守魏家坪、草壩場一線,阻擊敵范紹增部的進攻;紅九軍、紅三十軍、紅三十三軍大部集結於萬源縣城周圍,構築工事,保衛萬源,並相機反擊敵人,為全線戰略決戰作好準備。 大戰前夕,雙方都運籌於帷幄之中。萬源城裡,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燈火日夜通明,無線電嘀嘀嘀嘀地鳴叫,參謀人員進進出出,腳步匆匆,徐向前、陳昌浩整日對著地圖研究敵情。自從敵“六路圍攻”開始以來,在超過二十多萬敵軍的大舉進攻下,紅四方面軍採取了“節節抗擊,緊縮陣地”的戰略,在消耗敵人大量有生力量的同時,近八萬紅軍邊打邊撤,先後放棄了十四座縣城,根據地已壓縮到南江以東、通江以北、萬源以西的狹小區域內,方圓已不過百餘里,受傷僅剩通江、萬源兩城,陣地收緊已經到了極限。紅四方面軍如同彈簧被緊緊壓縮到了這塊彈丸之地。為改善處境,振奮軍心,紅軍急需發起反擊,擊潰敵人的進攻。經過反復權衡,徐向前認為,西線敵人看起來有四路,但分屬不同的軍閥,互相之間不協調,猶如一個四腿方桌,打斷一條腿,桌子就要倒。經過與陳昌浩商量,徐向前決定,在西線先打一套組合拳,打亂敵人的戰略部署,伺機發動反攻。徐向前回憶:

曠日持久的戰爭,使我根據地的範圍愈來愈小,困難與日俱增。大片麥田,來不及收割,被敵人佔去。兵員、糧食、鹽巴、醫藥、彈藥有耗無補,難乎為繼,我們極為焦慮,決定從西線發起進攻。 六月中旬,我們以三十三軍第二九七團東向城口方向移動,迷惑敵人。同時,為了集中兵力,將過於突出的得胜山一帶陣地放棄,並撤出通江縣城。二九七團出動後,先後擊破陳國樞、王三春等匪部,乘勝東進,攻克城口。 城口縣地處四川陝西交界處,東北與陝西省鎮坪、平利、嵐皋、紫陽等縣接壤,南與巫溪、開縣、宣漢等縣毗鄰,西與萬源相連。紅軍的這一行動果然使劉湘產生錯覺,他以為,紅軍將由城口南出巫溪、奉節,直搗雲陽、萬縣,進入下江東,將與萬縣、夔州一帶活動的賀龍紅三軍團打通。於是急令第五路的第一、第二、第三師及第六路的廖雨辰師由通江東移至萬源附近,只留第五路的第四師在通江至鎮龍關正面,以陳蘭亭部、楊國楨部、汪鑄龍部位於鎮龍關至萬源之間。這樣劉湘的主力八十多個團十五萬人全部東移到通江至城口間二三百里長的戰線上。

敵主力東移,調動與分散敵人的目的達到,徐向前決定,在東線堅決阻擊敵軍進攻,在西線發起反攻,一舉消滅敵第一路鄧錫侯的部隊。即以東線許世友的紅九軍第二十五師堅守萬源城以南至通江城以北一帶陣地,在西線集中了十餘個團的兵力於貴民關、觀光寺之間的分水嶺地區。 部隊剛剛調整到位還沒來得及行動,6月22日,劉神仙一聲令下,東西兩線的敵軍分別向紅軍發起了猛攻,西線敵軍向駐守分水嶺的紅軍發起攻擊。總部決定,就此開始反擊。 27日拂曉,紅軍聚集於分水嶺的反攻部隊兵分左中右三路,突然向敵人發起反擊,僅一個衝鋒,右路部隊就衝入敵軍陣地,將敵兩個團包圍於官田壩,殲滅五千餘人。左、右兩路激戰一晝夜,連續突破敵人十多道陣地,直逼敵主陣地馬鹿砦。關鍵時刻,天降暴雨。

1934年,初夏的四川,雨勢來得特別猛,一連數天,天地茫茫,大雨如注。山區集雨面積大,滾滾雨水匯入谷底頓時形成山洪,肆虐的山洪如同猛獸,在山谷中隆隆作響,橫衝直撞,沖毀了道路房屋,最後全部匯入大小通江。大小通江河水頓時暴漲,渾濁的河面激流滾滾,平日里只有十幾米、幾十米的河面一下子寬達百米以上,兩岸一片汪洋。暴雨阻斷了敵人的進攻,但暴雨也打亂了紅軍的戰役進程。因為道路、房屋被沖毀,紅軍的部隊運動和後勤給養運輸都受到了嚴重阻礙,這仗沒法打了。徐向前、陳昌浩當機立斷:部隊停止反擊,撤回小通江河以東既設陣地,與敵隔河對峙。 繼上一次馬鞍山反擊戰未果後,這一次分水嶺反擊戰又是無果而終。徐向前回憶:

馬鞍山反擊戰和分水嶺反擊戰,我們試圖舉行反攻,但因條件不成熟,兵力的高度集中受到限制,未能如願。及時停止反擊,是必要的。如果不顧主觀力量和客觀條件,急於反攻,冒險蠻幹,局面就難以收拾了。 紅軍在西線反攻未成,兩軍處於對峙,敵軍東線的第五路唐式遵卻按照既定計劃向萬源發起進攻,由此打響了反“六路圍攻”以來最慘烈的大戰。 戰前,萬源周圍,唐式遵的十幾萬大軍和十餘萬人組成的糧秣運輸大軍源源不斷地從各地向萬源集結。通過無線電台的破譯和情報偵察,唐式遵的行動早被紅軍總部掌握。萬源縣城周圍各個制高點花萼山、大面山、玄祖殿、南天門的數万紅軍日夜不停地趕築工事,蘇區政府組織民眾緊急為紅軍籌運糧草。整個五六月,烽火連天的戰線出現了難得的平靜。這是暴風雨的前夜,空氣中都能聞到決戰前的緊張氣息。

西線分水嶺反攻未果,紅軍只能在東線的萬源做文章了。如果敵人奪取萬源,則意味著紅四方面軍將被徹底擠出四川,花了兩年時間建設的川陝根據地將不保,紅四方面軍將再次失去根據地依托,處於無根據地作戰態勢,戰略上將處於極為被動的局面。 以四川軍閥劉湘為主對川陝蘇區的“六路圍攻”與以蔣介石中央軍為主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幾乎同時進行。這是蔣介石反革命集團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央蘇區和川陝蘇區同時進行的兩場戰略絞殺或稱之為戰略決戰。劉湘等四川軍閥本身就是蔣介石反革命軍事集團的組成部分,劉湘等四川軍閥對紅四方面軍與川陝蘇區的“六路圍攻”和蔣介石反革命集團對中央蘇區和中央紅軍的“圍剿”,都是共產黨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的組成部分,紅四方面軍的反“六路圍攻”,不僅直接與傾巢出動的川軍作戰,同時也牽制了蔣介石中央軍以及陝西、甘肅等周邊眾多敵軍,有力地策應和配合了中央蘇區和其他蘇區的鬥爭。紅四方面軍的反“六路圍攻”和萬源決戰,實質上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農紅軍與蔣介石反革命集團的生死大搏殺。從戰略和歷史的角度看,萬源決戰成敗不僅事關川陝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更是事關中國革命全局。關鍵時刻,徐向前提出要“沉著冷靜,審時度勢,毅然決然'聚三軍之眾,投於險地',實行萬源決戰防禦”。要在萬源防禦的同時,集中全部力量,給敵人以致命一擊。因此,萬源成為雙方志在必得的戰略要地。

由於具有如此多的戰略因素匯集在這場戰役之中,由於雙方的主力全部集聚於此進行大決戰,使得萬源決戰成為“六路圍攻”中雙方會戰規模最大,戰事最為慘烈,敵軍死亡人數最多、失敗最慘,紅軍戰果最大的一場戰役。在中國革命歷史上,萬源決戰是紅四方面軍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大規模戰略決戰的第一次,開了中國國內革命戰爭中大兵團決戰並獲全勝的先河。 如果說反“六路圍攻”如同一部宏大的音樂交響曲,那麼萬源保衛戰則是這部交響曲中的最高潮和最強音。 由於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現實,反“六路圍攻”和萬源決戰對紅四方面軍全體指戰員和川陝蘇區全體民眾的意志、毅力、膽略、智慧都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嚴峻考驗,戰場上的血與火、生與死鍛造了紅四方面軍“不勝不休”的鐵血軍魂,進一步堅定了根據地軍民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為中國革命武裝力量建設留下極為寶貴的光榮傳統和精神財富。據統計,參加萬源保衛戰的開國將帥計元帥一人、大將一人、上將十四人(其中1955年授銜上將十名,1988年授銜上將四名)、中將三十五人、少將二百五十二人。

徐向前在其回憶錄中對萬源決戰作了分析和評價: 反六路圍攻,是我們在四川打得最艱苦的一個戰役。在紅四方面軍的歷史上,也可以說是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戰果最輝煌的一個戰役。 在反“六路圍攻”中最有決定意義的是萬源一帶的決戰防禦。假如萬源失守,我軍就有被壓出川北的危險。敵人拼了死命,我們也拼了死命,“這是關係川陝革命根據地生死存亡的一場血戰,不拼命不行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