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巴山紅旗·紅四方面軍川陝紀實

第12章 儀南戰役

“巴山秘密協定”使得紅四方面軍避免了腹背受敵的被動處境,得以集中全力對付川軍,放手向南發展。 紅軍在川陝的發展令蔣介石寢食不安。雖然消滅紅軍是蔣介石的終極目標,他一路對紅軍圍追堵截,但紅軍到了四川後,他卻投鼠忌器,猶豫遲疑。在中國數省軍閥中,蔣介石對四川軍閥尤為頭疼,四川軍閥,對內鉤心鬥角,你爭我奪,以鄰為壑,大打出手;對外抱團取暖,堅持“川人治川”,絕不允許蔣介石染指川政。 川軍內訌,客觀上減輕了紅四方面軍在軍事上的壓力。但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各類生活物資的缺乏尤其是鹽的缺乏,已成為部隊和蘇區老百姓亟待解決的問題。 鹽是生活中重要的物資,生活在今天的人對於鹽的感覺非常平淡,但在上個世紀30年代,在貧窮落後的中國,鹽是極為重要的也是極為珍貴的物資。俗話說:“三天不吃鹽,走路打閃閃。”生動地說明了食鹽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的鹽分為兩類,一類是海鹽,一類是礦鹽。四川的鹽是礦鹽,礦鹽的生產要從地下幾百米深的井裡抽出鹵水,經過瀝水、熬水等過程再熬製成鹽,工序很複雜。南部是四川主要的產鹽大縣,有近萬口鹽井,“南部不產鹽,淡死巴州人。”控制了鹽井,就控制了當地的經濟命脈。當時的四川,食鹽貴到每兩一塊銀圓。而當時一塊銀圓可以買三斗大米(四十五斤),或可以買三十斤豬肉,或夠一兩個人生活一個月。鹽價如此昂貴,炒菜用鹽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有的地方鹽甚至可以作為貨幣來流通,足見鹽的貴重。一家有了幾斤鹽,就足以富甲一方。四川的貧苦百姓一年四季都吃不到鹽,紅軍部隊也沒有鹽。川陝蘇區內僅有通江的幾口鹽井產鹽,產量甚低,無力滿足廣大軍民的最低需要。食鹽成了川陝蘇區軍民最緊缺也是最急需的物資。軍民的生存受到了威脅,蘇區的發展壯大也無從談起。

1933年6月,田頌堯“三路圍攻”失敗後,其部隊大部撤至嘉陵江以西,只在江東的廣元、蒼溪、閬中、儀隴、南部等地區部署部分兵力駐守。徐向前、陳昌浩決心乘勝發起儀(隴)南(部)戰役,奪取南部縣境內的鹽井,以解決蘇區缺鹽的嚴重困難。 徐向前對儀南戰役是這樣描述的: 南部縣是四川著名的產鹽區,鹽井很多。奪取南部的鹽井,是我們發起這次戰役的原因之一。川陝根據地已發展到二百多萬人……不解決吃鹽問題還了得!鹽,關係到群眾的切身利害,關係到紅軍的戰鬥力,關係到根據地的生存和鞏固,當時是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 儀隴是一座有幾百年曆史的古城,嘉陵江繞城而過。城區裡幾條街道呈井字形分佈在嘉陵江畔,城內石板鋪路,街道狹窄,房屋連成一片,街沿河勢,巷隨宅轉,蜿蜒古樸,曲折幽深。縣城建在半山坡上,城牆厚而堅固。

儀隴和南部縣兩縣位於蘇區西南、嘉陵江以東地區,是田頌堯部的防區,田部主力已退到嘉陵江以西休整,江東只留部分兵力,第五路和獨立師共六個團在廣元,二師四旅在廣元附近,第三路三個團在蒼溪,三師五個團在蒼溪煙峰樓至南部雙山埡一線,第一路四個團在儀隴的興隆場、日興場一線。 為了獲取食鹽,四方面軍總部決心多路突擊,幾處制敵,迫使西岸田頌堯主力不敢貿然渡江援應,以便集中主力一部,迅速圍殲儀隴、南部之敵。進攻部署為: 紅九軍擔負這次戰役的主要任務,從巴中以西的恩陽河地區向儀隴、南部進攻;紅三十軍一部向蒼溪方向逼近,紅三十一軍一部向廣元方向進擊,配合九軍行動;紅四軍在江口、洪口場等地箝制楊森、劉存厚的部隊。

儀隴古隸屬梁州,南朝梁設置儀隆縣,以縣西儀隴山得名。儀隴縣城坐落在金城山。自隋朝建縣築城起,迭廢迭修,規模不斷擴大,至今,城高牆厚,縣城易守難攻。城南不遠處有一山名馬鞍山,守敵一個團部駐紮在此。徐向前決定,以紅九軍四個團的兵力,首先掃清儀隴之敵,目標是儀隴縣城以東的日興場等外圍據點,然後再攻取南部。二十七師師長王學禮率八十一團和二十五師的七十三團攻敵左翼,二十五師師長許世友率七十四、七十五團分兩路向興隆場外圍突擊敵右翼。徐向前專門交代,此次攻擊儀隴,定要全殲守敵。特別要注意切斷儀隴與南部守敵潘文華部之間的聯繫通道和儀隴到閬中守敵劉漢雄部之間的通道,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儀隴地形險要,易守難攻,為減少傷亡,徐向前、陳昌浩找來了曾在這里當過地下黨交通員的吳瑞林,向他詳細了解了儀隴的地勢特點,並派他帶領一個六十人的小分隊直插儀隴和南部的邊界,在總攻開始前,搶占要道黃石林,斷儀隴之敵退路,阻南部增援之敵。

8月11日,夜色如漆,在吳瑞林的帶領下,小分隊乘夜色出發,走過三十里山路到達黃石林張爺廟,未費一槍一彈,將睡夢中的敵人全部擒獲。為防止被俘之敵逃跑報信,吳瑞林想出一個絕招,將所有俘虜身上綁一枚手榴彈,手榴彈的拉線全部集中到一起由守衛戰士拽著,誰要是逃跑,引起手榴彈爆炸幾十名敵軍都將自尋死路。看到掛在身上的手榴彈,被俘敵軍老老實實地擠成一團坐在地上,誰也不敢亂動。小分隊接著一鼓作氣,乘勝佔領儀隴南部的馬鞍鎮和製高點馬鞍山,掐斷了儀隴與南部的通道。 8月12日,“奪鹽”之戰開始。許世友率二十五師七十四、七十五團從巴中向儀隴前進。 8月的太陽如同火爐烤炙著大地,氣溫上升到攝氏三十七八度,全副武裝的戰士們一個個口乾舌燥,汗流浹背,但誰也沒有因此而放慢腳步,不見首尾的部隊如同滾滾洪流向前運動。前衛營報告:“尹家鋪發現約一個團的敵人。”

“打掉它!”許世友毫不猶豫地下達出擊命令。 七十四團團長潘幼卿立即率全團如猛虎般地向敵人撲去。這場遭遇戰只打了大半個小時,殲敵兩百多,殘敵向閬中方向潰逃。許世友並不戀戰,部隊打掃完戰場,連口氣也沒歇,繼續向前運動。 13日,部隊攻擊前進,一口氣拿下興隆鎮、中壩場、迴龍場等地。左翼王學禮率二十七師連克福臨、大風、來儀等地。幾天之內,儀隴外圍之敵全部被肅清。紅軍左右兩翼如同兩把鐵鉗將儀隴縣城緊緊地夾住。 8月22日,圍城部隊分別向儀隴縣城的東門、南門、西門發起猛烈攻擊。守敵李煒如部依托堅固的城牆,又在山腰上建了大量的明碉暗堡,配置了立體火力,迫擊砲、輕重機槍組成綿密的火網,紅軍戰士雖然勇敢不怕死,但缺乏攻堅重武器,戰士們一次又一次的衝鋒,都因為傷亡太重而退下,看到一批批倒在衝鋒路上的戰士,許世友又氣又急,牙咬得咯咯響。黃昏時分,中共川北特委派遣的地下黨員朱代慶來到前線,送來了地下黨繪製的《儀隴城要圖》。

這張圖將儀隴城內的街巷道路標註得清清楚楚,哪座建築上有暗堡,哪處十字街口有火力點,都一一作了標記。許世友興奮地一拍桌子:“太好啦,老朱仝志,你真是及時雨!” 許世友對政委陳海松說:“我軍今天攻打東、南、西三個方面,地形的確對我們進攻有利,但是,根據老朱的情報來看,這也恰恰是敵軍防守的重點部位。北門因為地形險要,坡高岩陡,又有金城寨這個險要作依托,敵人料定我們不會從北門發起進攻,估計防守兵力不會多。現在我們攻擊受阻,如果硬打,傷亡太大。敵人認為我們不會從北邊打,老子就偏要捅他的屁股眼。今天晚上,正面堅持佯攻,老子出奇兵偷襲金城寨。金城寨得手,就等於將儀隴城拿下了!” 當夜,朱代慶帶路,七十五團團長韓東山帶領部隊悄悄向金城山側後迂迴,利用夜色隱蔽在坡岩下。這裡雖然坡陡岩高,但荊棘叢生,葛藤密布,既便於隱藏,又利於攀緣。第二天拂曉,正面部隊向敵人發動佯攻,敵人還以猛烈的砲火。就在正面打得不可開交之時,七十五團的勇士們攀藤附葛,從背面登上金城山,然後居高臨下殺進金城寨。這裡的敵人不多,因為沒有受到攻擊,都很閒散,有的甚至在抽大煙。紅軍突然出現,打得這幫敵人雞飛狗跳,從北面的山坡上向城內狂奔。七十五團的戰士們乘勢尾隨潰敵從北門追進儀隴城裡。潰兵進城,城內守敵頓時陣腳大亂,正面攻擊部隊乘機發起猛攻,內外夾擊。敵軍招架不住了,投降的投降,潰逃的潰逃。 23日上午九時,紅軍攻下了儀隴縣城。當天下午,紅九軍立即按照徐向前的部署向南部攻擊前進。儀隴到南部不過百里,沿途的要道馬鞍和黃石林已經被紅軍控制,紅九軍兩個師七八千人如同鋼鐵洪流直撲南部,田頌堯部的兩個團一觸即潰,紅九軍在兩天之內進占盛產食鹽的洪山、三合、碑院地區,控製鹽井九十餘口,繳獲食鹽十餘萬斤。那些堆積如山的鹽,在紅軍戰士們的眼裡就是金山、銀山。許世友曾回憶:“大批鹽井的佔領,對於保障根據地軍民的食鹽供應,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具有重要意義。當時,根據地內食鹽奇缺,有的農民甚至終年吃不到一粒鹽。當我們佔領了鹽井時,那種興奮的心情難以形容,真比發現了神話中的寶窟還高興。”

紅三十一軍一部向廣元方向進擊,攻占廣元城東南要地柳林子,兵臨廣元城下,並以一部兵力向陝南寧羌發展。紅三十軍一部亦進抵蒼溪城郊,與敵對峙。 儀隴、南部戰役前後不過半個月,紅軍共殲田頌堯部三千餘人,繳獲槍一千餘支,蘇區擴大到儀隴縣全境及廣元、昭化、蒼溪、閬中、南部等縣直至嘉陵江東岸地區,徹底解決了蘇區軍民的食鹽供應,完全實現了戰役企圖。徐向前談到儀南戰役時說: 我們這次戰役,要取得在軍事、政治、經濟上的勝利,就是說軍事上向前推進,消滅保安隊和鹽警武裝……政治上對楊森採取談判解決玉山場、鼎山場,而要繼續打田頌堯,爭取時間買鹽和採鹽;經濟上我們要採用多種交易手段,收買我們急需的鹽巴、布匹、藥品等方面的物資。

鹽到手了,但是要將這十餘萬斤鹽和其他物資運回通、南、巴根據地成了大問題。陳昌浩以徐、陳二人的名義給張國燾和川陝省委書記周純全寫了一封信,要求後方務必動員和組織力量及時搶運。 經過動員,川陝省委組織起了一支六百多人的運鹽隊,紅軍也派出馬匹和人力參與運鹽,一時間,從後方到前線,崎嶇的山路上,絡繹不絕地走著運鹽大軍。南部縣離巴中根據地有百多里,一路上全是高山密林,沒有道路,運輸隊用背簍背著沉重而又金貴的鹽,艱難地在深山老林裡跋涉。途中,背上的鹽被運鹽工身體的熱量融化,鹽水與汗水一起從背上往下流,鹽工的身上積起白花花的一層鹽鹼,很多人的肩、背、腿都被鹽鹼腐蝕,先是紅腫,然後流出血水,潰爛的傷口再遭鹽水流過,疼痛難當。就是這樣,大家仍然堅持將寶貴的鹽背到根據地。南部的鹽徹底解決了川陝根據地吃鹽的問題,穩定了軍心民心。

除了繳獲的鹽外,紅軍還控制了南部的很多鹽井。南部縣的反動鹽主逃跑時,對採鹽設備進行了大量的破壞,他們燒毀鹽房、曬棚、鹽車、井架、水筒,挖毀鹽井,砸毀鹽灶,有的還在鹽井內投沙石,破壞鹽井生產。紅軍控製鹽井後,立即組織當地的鹽工搶修,很快恢復了鹽井生產,鹽井由原來的兩千多口發展到八千多口,月產鹽達七十多萬斤。這些鹽和繳獲的鹽共有上百萬斤,成為儀南戰役最大的戰利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