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百團大戰·利劍劃破囚籠

第18章 黃橋一役,新四軍揚威

9月間,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向駐重慶的周恩來發電,讓周以如下方針與國民黨交涉:“韓不攻陳,黃不攻韓;韓若攻陳,黃必攻韓。”這裡的“韓”,指的是國民政府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陳”是指陳毅,“黃”是指黃克誠。原來,此時蔣介石又掀反共高潮,韓德勤部欲拿兵力較單薄的新四軍下手。針對於此,八路軍第五縱隊在黃克誠的率領下,馳援新四軍。在這種形勢下,才有了上述中共中央的電報。 為了在江蘇北部建立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底,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所屬部隊由泰州以西直下黃橋。 蘇北,地處上海、南京、蚌埠、徐州側背,盛產糧、棉、鹽等戰略物質,也是日本侵略軍華中和華北兩個戰略集團的接合部。在蘇北堅持敵後游擊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黃橋,位於泰縣、泰興、靖江、如皋等縣的中心。以黃橋為中樞建立根據地,東可向南通、海門敵占區挺進,北可以與八路軍接應。黃橋周圍數縣物產豐富,人口稠密,對新四軍堅持敵後游擊戰十分有利。 為了貫徹“向東發展”的方針,陳毅、粟裕決心東進黃橋。 8月,八路軍第五縱隊東進淮海地區,從而形成南北配合,打開蘇北抗戰局面的有利態勢。國民黨蘇魯戰區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韓德勤,為保持蘇北反共陣地,企圖先消滅立足未穩的新四軍,再殲擊南下的八路軍,於是調集重兵進犯黃橋。 敵人的力量顯然比新四軍強大。但是陳毅看到,韓德勤雖然有15萬多軍隊,但派系繁多,各部隊之間矛盾很深,難以統一行動。這些軍隊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第八十九軍,該軍轄第三十三師、第一一七師、獨立第六旅、江蘇省常備第一至第十保安旅。這一部分軍隊是韓德勤的“嫡系”。第二部分是蘇魯皖邊游擊軍,下轄第一至第十一縱隊,共約3萬人,部署在泰州及其附近地區。李明楊為游擊軍總指揮,李長江為副總指揮。他們屬於地方實力派。第三部分是由國民黨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的游擊第八軍,由陳泰運指揮,名義上隸屬於李明揚和李長江,實際是宋子文系統的力量。 韓德勤憑藉自己的軍隊優勢,時時都想兼併“二李一陳”。 “二李一陳”雖然隸屬韓德勤指揮,但對韓德勤的排擠非常不滿,他們暗中聯合,反對韓德勤。因此,這些軍隊之間各懷叵測,明爭暗鬥。 陳毅和粟裕決定利用這些部隊之間的矛盾,打開蘇北抗戰的有利局面。

蘇北指揮部在陳毅、粟裕正副指揮的率領下,面對韓頑重兵來犯的局勢,堅持有理有禮有節的自衛原則,決心集中兵力,堅決粉碎韓頑的進攻。新四軍利用頑軍內部矛盾,靈活運用鬥爭策略,成功地爭取了駐泰縣(今泰州)的蘇魯皖邊游擊軍李明揚部和駐曲塘的稅警總團陳泰運部保持中立。 9月3日,韓頑兵分兩路南犯。新四軍在首戰營溪擊退韓頑進攻,進而攻取姜堰後,仍向韓頑呼籲“停止內戰,團結抗日”。韓德勤乘機提出,以新四軍退出姜堰為條件實現停戰,陳毅當即同意。 30日,新四軍撤出姜堰,由李明揚、陳泰運接防。新四軍忍讓求全,顧全抗戰大局的態度,博得各界人士的廣泛同情,進一步爭取了李明揚、李長江和陳泰運,使韓德勤更加孤立。

韓德勤自恃兵多糧足,傾其主力第八十九軍和獨立第六旅共1.5萬餘人,分三路從海安、曲塘一線南犯,並以李明揚、陳泰運部及五個保安旅分置左右兩翼配合作戰,妄圖聚殲黃橋地區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鑑於決戰不可避免,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決心集中兵力,採取積極防禦,誘其深入,於運動中殲滅韓頑的戰法。以第三縱隊堅守黃橋,以第一、第二縱隊隱蔽集結於黃橋西北的顧高莊、橫巷橋一帶,待機出擊。 黃橋決戰是驚心動魄的。 10月1日,韓德勤的部隊齊頭並進,向黃橋攻擊前進。黃橋外圍新四軍的警戒分隊進行了一定的抵抗以後,主動撤退。陳毅的意圖是誘敵深入,掩護主力集結。韓德勤果然上當,繼續命令頑軍向黃橋前進。陳毅坐鎮徐莊,泰然自若。粟裕到黃橋前線指揮。

10月3日,韓德勤的部隊進抵黃橋外圍。八路軍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黃克誠率領縱隊主力馳援黃橋作戰,開始南下阜寧、鹽城。 10月4日,敵第三十三師經分界向黃橋東北進攻。第一一七師在野屋基、何家塘一線進攻黃橋,獨立第六旅也從高橋北面進攻黃橋。槍聲一響,蘇北各種勢力都密切注視著黃橋決戰的勝負。 陳毅分析了全局情況,決定先從獨六旅下手,迅速殲滅敵人。 獨六旅是韓德勤的主力。當其先頭部隊接近黃橋時,後尾脫離高橋,3000多人形成一路長蛇陣。前線指揮員粟裕根據陳毅的決斷,採取“黃鼠狼吃蛇”的辦法,指揮部隊激戰3小時,全殲該旅3000多人,中將旅長翁達被迫自殺。接著,新四軍第一、第二、第三縱隊將敵第三三師和第八十九軍軍部包圍於黃橋以北地區。這路敵人人多武器好,戰鬥很激烈。陳毅向黨中央和葉挺、項英報告的電報中說到,黃橋“空前惡戰”,“攀登屋頂頑固抵抗拼刺刀七八次”,“我一、二、三、四、九各團進攻兇猛,刺死敵官兵在千名左右,敵膽始寒”。

6日凌晨,戰鬥基本結束。敵第八十九軍軍部及第三四九旅大部被殲,軍長李守維中將在逃跑時被敵兵擁入河中淹死。韓德勤見大勢已去,率殘部千餘人逃回興化。李明揚、李長江、陳泰運更不敢輕舉妄動。 黃橋一戰,陳毅指揮新四軍殲敵11000多人,乘勝連克海安、東台。 14日,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第五縱隊在東台縣白駒鎮與陳毅、粟裕指揮的新四軍部隊勝利會師,從而基本完成了八路軍、新四軍協同開闢蘇北的戰略任務。 11月,遵照中央軍委指示,成立了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葉挺為總指揮,陳毅為副總指揮。 黃橋決戰大捷,陳毅欣喜地賦詩一首: 黃橋決戰期間,地方黨政機關動員群眾支前參戰,組織擔架隊搶運傷員;千家萬戶趕做當地特產“黃橋燒餅”,車推擔挑從四面八方送往前線,對取得黃橋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當時,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戰地服務團的戲劇主任李增援、作曲家章枚、黨支部書記林琳(女)和編劇王於耕(女)在黃橋鎮上一個小飯店吃燒餅、喝豆漿,見群眾如火如荼的擁軍支前熱潮,十分感動。李增援拿起一塊燒餅說:“黃橋燒餅黃又黃,黃黃燒餅慰勞忙。”林琳、王於耕接著你一句、我一句地說:“燒餅要用熱火燒”,“軍隊要靠老百姓幫”,“同志們呀吃個飽”,“多打勝仗多繳槍”!餐畢,王於耕、林琳囑李增援將歌詞完稿(共6段)交章枚譜曲。 《黃橋燒餅歌》很快就問世了,在廣大指戰員和人民群眾中傳唱,和黃橋戰役勝利的喜訊一起傳向四面八方。當年,陳、粟首長也都很愛唱這首歌。

幾十年後,一些新四軍老戰士在北京聚會,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葉飛興奮地說:“章枚,唱《黃橋燒餅歌》!”章枚起立,用帶有廣東鄉音的普通話和蒼勁的聲音引吭高歌:“黃橋燒餅黃又黃”,老戰士們擊拍唱和:“黃黃燒餅慰勞忙……”歌聲把他們帶回到青年時期血與火的黃橋戰場。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