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悲壯歷程·百色、龍州暴動紀實

第51章 搶渡武水,紅七軍被敵攔腰分隔兩部

白崇禧得知紅七軍佔領了全州,便親率一個師向全州撲襲而來。 紅七軍聞訊,即被迫撤出全州,經桂湘邊界的永安關,翻越都龐嶺,向湘南的道州(今道縣)疾進。 道州已是一座空城。城內除了沿街乞討的乞丐和少數貧民沒跑以外,商人和富人早已跑光,許多居民也都避進了山林躲藏起來。 這是何鍵的毒計!他在強令各鄉鎮政權和民團強迫群眾堅壁清野的同時,派特務扮作紅軍進行姦淫燒殺,搶劫一空。當地百姓一聽說“紅毛鬼” 來了,便四處奔逃。 紅七軍佔領道州後,為迅速消除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對紅軍的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前委派出一批有文化的同志組成宣傳隊,利用休整的時間,在道州城內和附近的村寨路口刷寫標語口號,宣傳紅軍的主張和政策,如:“打倒國民黨軍閥!”“紅七軍是為窮苦百姓打天下的隊伍!”“紅軍不拉夫、不發洋財、不強姦婦女!”“實行不交租、不還債、不納糧!”“打倒土豪劣紳,分田分地分房!”等等,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誰知才駐兩日,部隊既無法籌糧款,也未能解決禦寒冬衣,便得悉何鍵已派兵從寧遠、零陵、嘉禾三路向道州襲來。紅七軍不得不立即開拔南下,向湘南邊界的江華迫進。 時值隆冬,大雪紛飛,北風呼嘯、天氣奇寒。一日百里行軍,飢寒交困,部隊大都還穿著單衣、草鞋,有的甚至只穿平膝的短褲赤腳趕路,凍傷難忍, 淒苦不堪到了江華,部隊已疲憊至極,清點人數,一路上竟有一百多官兵被飢餓和嚴寒奪走了生命。 而江華的環境條件,比道州還要惡劣:這裡的瑤族群眾穿的是破麻爛布,吃的是稻糠野菜,家家蓬門蓽戶,人人蓬頭垢面,有的村寨連樹葉樹皮都吃光了鑑於此,紅七軍前委即決定: 一、此地不宜久留,只能再度跋涉,先向粵西北的連州(今連縣)進發,再翻越湘、桂、粵三省交界的老苗山,退至廣西邊界的賀縣桂嶺山區,尋找立足之地,獲得暫時的喘息機會,以圖發展。

二、根據需要,部隊進行輕裝,把笨重的武器如大砲等埋掉,把一些多餘的家當如大鐵鍋、鐵桶、臉盆等都送給當地群眾。 三、走不動的重傷員和重病號,盡量留在當地或設法請人護送回原籍。 部隊在江華只停留了兩天。 第三天,部隊剛集合準備出發,四面八方的湘軍和地主武裝猶如飛蝗壓野般撲襲過來。紅七軍倉促組織還擊,邊打邊撤,雖受到些損失,但終於突圍出來。 頂風冒雪,一路急行軍紅七軍於1931年1月中旬翻越老苗山,抵進廣西邊界的桂嶺山區。 桂嶺地處大山腹地,偏僻荒遠,交通閉塞,離敵人統治的中心城市較遠,有利於部隊休整。紅七軍前委原計劃在此休整一個時期,發動群眾,補充部隊。可是到了桂嶺之後,發現這裡雖然偏僻,但地主豪紳的力量強大,活動猖獗,如若桂系重兵趕來,對紅七軍將構成極大的威脅。

前委即又召集會議,作出決定: 一、桂嶺不可久留,部隊在此只作短暫休整。 二、沒收反動官僚、地主豪紳的財產,盡可能解決部隊的吃穿和禦寒問題。 三、整編部隊。此時全軍兵力還有三千五百餘人。 為了充實基層和便於指揮,前委決定撤銷師的番號,將原來兩個師的建制改編為兩個團,以主要長官兼任團長。 原第十九師縮編為第五十五團,參謀長龔鶴村兼任團長,鄧斌兼政委,下轄兩個營,共一千二百餘人。原第二十師縮編為第五十八團,總指揮李明瑞親兼團長,李謙任副團長,政治部主任許卓(陳豪人走後,許被補任此職)兼政委,下轄兩個營,共一千三百餘人。此時全軍還有六挺重機槍和三門迫擊砲。 1月19日,整編後的紅七軍由桂嶺出發,翻越鷹揚關,再次向粵西北的連州進軍。

1月21日,紅七軍開進距離連州城六十里的東陂,得知城內有民團憑堅固守,還強迫老百姓集中在城內和炮樓裡不許出來。紅七軍前委經權衡利弊,並根據龔鶴村的建議,決定不打連州,還是北上湖南宜章一帶,因為三年前朱德、陳毅等在那裡領導了宜章起義。經分析,認為那裡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且地勢險要,利於生存。 1月23日,紅七軍轉向北進,途中經星子圩鎮,時聞前往湖南境內已有湘軍重兵布防,不可冒進,遂又折返連州。 紅軍掉頭南返,引起連州守敵萬分驚恐,乃放火燒城,企圖阻擋紅軍。紅七軍速組織突擊隊與守敵一邊激戰,一邊入城救火,使得連州城沒有全部毀於烈焰。 紅軍此舉,大大地感動和教育了連州市民。眾多市民和商人主動籌款籌糧,慰勞紅軍。當地的教會醫局也在紅軍崇高精神感召下,將百餘名紅軍傷病員接納住院免費治療(這批傷病員治癒後,大部分經香港地下黨組織送入中央蘇區)。同時,紅七軍發動群眾斗地主、惡霸,沒收其浮財分給貧苦民眾。

紅七軍在連州休整七天,補充了彈藥、馬匹、藥物、衣被等,又籌足了四萬現洋,而且有二三百貧苦青年參加了紅軍。斯時斯地,不僅人人穿上了新衣,而且每人發了兩塊銀元,隊伍也擴充了。大家笑逐顏開,士氣大振! ——此時覷來,這支艱苦貧困、篳路藍縷的隊伍,看上去大體又像個樣子了。 此時,紅七軍的總部署還是想北進到湘南地區,在那里站穩腳跟,補充隊伍,建立一塊立足之地。因此決定,再度掉頭北上。 1月28日,紅七軍撤出連州,與來襲的粵軍和民團激戰兩天,退至星子圩,於1月底抵達廣東乳源縣境梅花村(今屬樂昌縣)。 時值殘冬初春,臘梅花盛開的季節。梅花村坐落在湘粵邊界南嶺山脈之中,是一個擁有上千戶人家的大村寨,離湘南宜章只有百里之遙。

得知紅軍到此,中共廣東省樂昌縣委宣傳部長穀子元接受地下黨組織的委派,前來和紅七軍聯繫。穀子元帶來了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緊急通告等文件。 看了中央的這些文件,紅七軍前委才知道,原來早在去年的9月,也就是紅七軍在河池會集之時,黨中央已經批判了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停止了組織全國總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計劃”。 啊!一切都釋然了,一切都明白了,一切都水落石出雲開見日!這一切的一切都令紅七軍全體壯士扼腕痛首,悲憤填膺: 從1930年9月到1931年1月,這個時間上的差距,竟使紅七軍輾轉數千里,被桂、湘、粵軍閥圍追堵截,晝夜於飢寒困苦之中突襲奔命,不但丟失了革命根據地,而且兵力銳減三分之二!

這麼大的責任,這麼大的損失,這麼大的差誤,回想起來,怎不能不令人深感震撼!深感遺憾! !深表痛嘆! ! ! 然而,逝者已逝,無可挽回,也沒有時間去挽回。 鄧斌在梅花村召集前委開會,決定:部隊在梅花村一帶發動群眾,擴充紅軍,在湘粵邊小北江(即武水一帶)創建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 殊不知,這一地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湘、粵軍閥為爭奪地盤在此連年征戰。三年前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餘部曾在此舉行過湘南暴動,佔領了宜章縣城,與來襲的湘軍許克祥部五個團以及桂軍、粵軍重兵展開激戰。暴動失敗後,朱德、陳毅率領餘部和湘南農軍向贛南井岡山地區轉移,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隨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全軍約一萬人)。幾個月前,朱、毛紅軍(紅一方面軍)也在執行“立三路線”的命令攻打長沙時多次出入湘南。所以,無論是湘軍還是粵軍、桂軍,都十分警惕地註視著這一地區。

紅七軍駐紮梅花村的消息,很快被廣東軍閥陳濟棠所知。陳濟棠速與何鍵謀劃,認為紅七軍“流徙千里,四面受制,虎落平陽,不難就擒”。即以湘軍粵軍聯手,南北夾擊,企圖將紅七軍在此一舉殲滅。 2月3日晨,紅七軍得到情報:粵軍鄧輝部約一個團兵力從連州追來。前委認為,敵軍只有一個團,正是殲滅敵人的大好機會。乃決定在此與敵決戰。 當日中午,敵我雙方發起攻勢。仗一打響才發現,敵人的兵力絕非一個團,而是一師之眾,其中兩個團是由樂昌方向開來的。 錯誤的情報導致了錯誤的決定,錯誤的決定導致了失敗。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激烈而殘酷的一場惡戰,殲敵一千餘人,紅軍傷亡七百餘人。 當晚,粵軍加緊攻勢,後援部隊源源而來。紅七軍遂於黃昏撤出戰鬥,向梅花村東南山區轉移梅花村戰鬥,紅七軍損失甚鉅,原第二十師師長李謙、第五十五團團長章健等英勇犧牲,原紅七軍參謀長龔鶴村、第五十九團團長袁振武、第五十八團營長李顯等身負重傷。全軍幹部損傷過半,兵力只剩兩千餘人。

—— 對於梅花村一仗,鄧小平記憶深刻。 1992年他到廣東視察時,還曾感慨地提起在廣東的昔日戰鬥經歷。他萬分惋惜地說:在梅花村一仗中,犧牲了許多重要的干部,比如李謙!比如……他的聲音哽咽了。 他在1931年3月間再次回上海向黨中央匯報,請示工作時,在寫給中央的《七軍工作報告》中說:鑑於在梅花村一帶建立蘇區的計劃不能實現,決定速出樂昌,向江西前進,找到蘇區作一相當時期之休整。部隊出發前,經與地方黨組織商定,龔鶴村、袁振武、李顯等傷病員暫留在當地休養,並將二百餘支槍、兩門迫擊砲及一些馬匹留給了當地游擊隊和群眾武裝。為加強指揮,前委決定由李明瑞兼任第五十五團團長,張雲逸直接指揮第五十八團。

2月5日,紅七軍撤到樂昌東南的楊溪(今屬乳源縣)渡口,旋即開始東渡武水(北江上游)。 武水河寬水深,不能徒涉,而渡口的船隻已被粵軍和民團收繳燒毀,企圖將紅軍堵殲擊於武水西岸。紅七軍速派人四下尋找船隻,僅在江潭灣蘆葦叢裡找到漁民們匿藏的兩隻小船,只好分批漕渡。因船少人多,搶渡十分緩慢。 當日黃昏,鄧斌、李明瑞率第五十五團和第五十八團一個多連共一千五百餘人剛剛渡過武水東岸,由韶關、樂昌南北兩面的粵軍乘汽車趕來堵截。紅七軍第五十五團和第五十八團一個多連處於粵軍兩面夾擊的不利境地,情境十分險惡。 轟——轟——轟噠噠噠噠噠噠 敵人先用迫擊砲轟炸和機槍掃射來封鎖渡口。兩隻渡船被砲彈擊中碎裂,未來得及下船的人群紛紛落進血紅的江水里……渡口邊的沙灘上,馱馬嘶鳴狂奔,紛亂的灰色的人群不顧一切地沖向江岸,佔領有利地形向敵人還擊 鄧斌和李明瑞的心頭頓生起一種被嘲弄和被激憤的怒火:敵人偏偏這個時候趕來堵截! “張軍長他們已無法過江” “敵人的企圖是要分割殲之於我” “只好各自為戰了!” “而我們也不可在此久守待斃!” “那就邊打邊向仁化撤!” “好吧,一切聽天由命!” 殘陽如血。奔流的武水被槍彈的起一陣陣怒嘯。渡口邊的河灘上,橫陳著馬匹和戰士的屍體。黝黑的沙灘,在鮮血的浸潤下瑟瑟發抖,水浪波波拍動,發出颯颯低吟——這是唱給不屈者們殉難的安魂曲,蒼涼、悲壯、雄渾、沉悶,充溢天地之間,欲把死者喚醒! 李明瑞指揮部隊給粵軍以打擊後,衝出一條血路,即向仁化方向撤退 張雲逸率領的第五十八團主力和軍直屬隊等非戰鬥人員共六百餘人,被粵軍阻於武水西岸。他們眼睜睜看著東岸的部隊與敵殊死廝殺,戰友們一個個倒下,卻真格是“隔岸觀火”,無力能助。並且,敵人的後援部隊已開始調轉方向,向他們撲襲而來。河面完全被敵火力封鎖。 至此,紅七軍在武水被敵攔腰分隔為兩部,相互失去聯絡,音信全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