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反右派始末

第14章 舉世震驚的匈牙利事件

反右派始末 叶永烈 1864 2018-03-14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蘭的動盪,激發了匈牙利的動盪。 波蘭在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日的政局大變化,人稱“波蘭的十月革命”。 就在三天之後——十月二十三日,匈牙利風雲變幻,數千大學生湧上首都布達佩斯街頭,舉行示威遊行,聲援正處於蘇聯重壓之下的哥穆爾卡,引發了著名的“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共產黨的領袖原是拉科西。一九四四年,流亡在蘇聯的拉科西隨蘇軍一起來到匈牙利,成為匈牙利工人黨(共產黨)書記,後又兼任部長會議主席。拉科西是斯大林的忠實追隨者,“匈牙利的斯大林”。這樣,在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衝擊下,他於一九五六年七月下台,改由格羅繼任,政局開始動盪。 這時,一位哥穆爾卡式的人物,在匈牙利迅速贏得群眾的支持。此人名喚納吉,是一位經歷曲折的匈牙利共產黨人,六十歲。他早在一九一八便加入共產黨,參加過蘇聯紅軍。從一九二九年至一九四四年,他在莫斯科工作。當蘇聯軍隊把德國軍隊趕出匈牙利,他回國參加政府工作,先後擔任農業部長,內務部長,國民議會議長。一九四八年,他成為匈牙利共產黨政治局委員。但是由於他支持農民的福利,批評強制實行斯大林的農業集體化政策,於一九四九年被撤職。

一九五三年,在斯大林去世之後,納吉出任匈牙利政府總理。任職兩年之後,由於他希望匈牙利擺脫蘇聯的控制,被迫下台,還被開除了黨籍。然而,在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之後,納吉像哥穆爾卡一樣,日趨活躍。 當匈牙利爆發支持哥穆爾卡的大遊行,不言而喻,納吉被推舉為這一潮流的領導人物。 局勢的劇變,是那樣迅猛,出人意料:十月二十三日上午,參加遊行的人大約數千。中午,布達佩斯電台急急播出內務部公告,宣布禁止任何公眾集會和遊行。這一公告的作用適得其反,越來越多的人湧上街頭。到了下午,參加遊行的人驟然增至十萬之眾。 傍晚,位於多熱·捷爾吉街上的斯大林銅像四周,聚滿了人。這尊斯大林銅像,高達二十五米,重達數百噸。在絞車、拖車和切割槍耀眼的火舌夾攻之下,銅像被推倒,拉到拉科齊街和納吉克魯克街交叉口,砸成了一塊塊。

入夜,八時,第一書記格羅在布達佩斯電台發表講話,要求控制局勢,保持安定。 遊行者高呼“要納吉,不要格羅”,沖向電台。八時四分,電台響起第一聲槍。布達佩斯陷入了大混亂。不久,電台被示威者佔領。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翌日舉行緊急會議,決定免去格羅的職務,由卡達爾·亞諾什任第一書記,而納吉則被任命為政府總理。另外,中央委員會還決定,請求蘇聯出兵。 當一百多輛蘇聯坦克出現在布達佩斯,使混亂的局面越發混亂。 十月二十七日,布達佩斯各報急出號外,刊載納吉主持成立“民族政府”消息,他出任總理。 納吉政府派出代表團,於十月三十一日與米高揚為首的蘇聯政府代表團在布達佩斯舉行談判。

納吉提出四項條件: 一、立即撤回蘇軍; 二、匈牙利退出華沙條約; 三、匈牙利重新確立多黨制政權; 四、準備自由選舉。 蘇軍決定暫時撤退,由布達佩斯城裡退到城外飛機場。 就在米高揚和納吉進行談判的時候,赫魯曉夫在莫斯科召開蘇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團會議,確定匈牙利事件的性質是叛亂,是反革命。赫魯曉夫說:“納吉雖然是個共產黨人,但是他的話已不再代表匈牙利共產黨。他僅僅代表他自己極一小部分回來幫助反革命勢力的逃亡者。” 赫魯曉夫問華沙條約部隊科涅夫元帥:“如果我們指令你恢復匈牙得的秩序並擊潰反革命,需要多少時間?” 科涅夫略加思索,答道:“三天,不會再長。” 就這樣,經過三天的準備,到了第四天——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四日,星期日,清晨五時,匈牙利索爾諾克電台響起了卡達爾的聲音,宣讀剛剛成立的匈牙利工農革命政府的號召書:

“我們應當制止反革命分子的橫行霸道!行動的鐘聲敲響了!……” 卡達爾敲響的是什麼行動的鐘聲呢? 布達佩斯街頭正響起蘇軍坦克的轟鳴聲——二十萬蘇軍長驅直入匈牙利!納吉政府當即垮台。 納吉和他的十五位追隨者在匆忙之中,躲入南斯拉夫大使館,請求政治避難。 南斯拉夫是當時社會主義陣營中惟一不聽命於蘇聯的國家——早在斯大林時代,鐵托總統便顯示了他的獨立性。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中,曾回憶斯大林說過的一句話:“我只要動一動小指頭,鐵托就會完蛋,他就會倒台。”不過,斯大林曾動了好多回“小指頭”,鐵托還是鐵托,依然是南斯拉夫總統。 納吉敗走麥城,匈牙利事件畫了句號——從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四日,整整十三天。上萬匈牙利人死於這一事件,成為當時全世界關注的中心。

後來,納吉被引渡到羅馬尼亞,又重新押回匈牙利,受到審判。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六日,納吉在布達佩斯被處以絞刑。在離開這個世界之際,他喊出了這樣的口號:“獨立的、社會主義的匈牙利萬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