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歷史的驚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實

第55章 第七章誓將天塹變通途——形形色色的橋

大渡河西岸,一支排列整齊的紅軍部隊飛速向北奔去。隊伍越走越快,嗖嗖地穿過一座又一座的山。 太陽已過正午了,這支部隊還在前進……突然,前面的隊伍停下了。 “怎麼不走了?”紅四團團長王開湘大聲問道。 “報告團長,前面有條河。”“橋呢?”團長問,地圖上標明這裡是有橋的。 “老鄉說,橋離這裡還有幾十里。”“什麼?!”王開湘心急如焚。早上接到軍團長的命令,要紅四團明晨6點到達滬定橋,現在已過中午了,還有160裡的路程。怎麼辦?繞道找橋吧,一去一回要繞大圈子,多走冤枉路不說,更重要的是浪費掉寶貴的時間,不能按時到達目的地。 王開湘與政委楊成武交換了一下眼神,果斷地下令:“架橋!”前衛連立即砍伐樹木,為架橋作準備。隨紅四團行動的軍委工兵連跑步來到河邊。工兵連連長王耀南到河邊一看,大吃一驚!只見河兩岸是刀劈一樣的陡壁懸崖,峭壁上端高入雲霄,下端直插河底。河並不寬,不足10米。

河水呼嘯著奔騰而下,吐著白浪,濺起數丈高的浪花,發出巨大的響聲。工兵連自成立以來,架過各種各樣的橋,但在這樣的地方架橋,還沒有碰到過。 “怎麼,有困難嗎?”王開湘見王耀南吃驚的樣子,焦急地問。 “峭壁架橋我們還是頭一回,過去從來沒有聽說過。”楊成武政委笑著說:“沒關係!大家一起想辦法嘛,三個臭皮匠能合成一個諸葛亮。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從無到有,有了一就有二、三、四,我們紅軍就是要創造前人未有的事業,你們說,對不對呀?”一席話說得工兵連的同志心裡熱乎乎的。獻計獻策會議就在河邊進行了。 “我認為,架這座橋最關鍵的是將人送到對岸去,然後……”一個同志說。 “河壁這麼陡,河水這麼急,誰能游過去?”另一個人問。

“水中過不去,就從空中過去嘛!”不知誰插了一句。 “空中過去?跳過去,誰有這個本領?”有人問。 大家沉默了。 過了一會,一個年輕小伙子舉了舉手說:“我有個主意……可採用'攀插架橋法'。”“攀插架橋法?”大家迷惑不解。 “楊玉寶同志,你就大膽地談談你的想法。”連長熱情地鼓勵他。 這個戰士紅著臉,慢慢地說: “首先是'插',就是在河這邊打兩排大木樁,前後相距2米,每排由兩根木樁組成,木樁與木樁之間相距1米。在兩對木樁的上下各固定一根結實的橫木,成'井'字形,前'井'高於後'井'。在後排木樁上固定一根10多米長的竹竿,在長竹竿的半腰拴上根長繩,分別朝左、右、後三個方向拉出。這樣,竹竿就算'插'好了。”“那麼'攀'呢?”“然後是'攀',一個人攀上竹竿頂,竹竿就開始彎向河對面,拉繩子的同志乘勢緩緩放鬆繩子,利用竹竿的彎度和彈力,將人巧送到對岸。”“好辦法!”大家恍然大悟。

“用這個辦法,還可以把樹幹運過去,是不是?”“對!”楊玉寶點了點頭。 “那麼,前一個'井'字架有什麼用呢?”“噢,是這樣,”楊玉寶解釋:“在竹竿向前傾倒時,前排的'井'字木架,就成了竹竿彎曲時的安全支撐點。”“原來如此!妙!”“就用這個辦法!”王耀南決定了。接著他問大家:“谁愿做攀竿的飛人?”“我去!”大家呼地一聲,全部舉起了手。 王耀南搖了搖頭:“這又不是衝鋒拚刺刀,做'飛人'是個技巧活,要體輕如燕,機智敏捷。”“楊玉寶!”有人提議。 楊玉寶身體瘦小,動作麻利靈活,而且水性好。 王耀南與指導員交換了一下意見,問楊玉寶:“怎麼樣?你當'飛人'。”“保證完成任務!”楊玉寶胸脯挺得高高的。

緊接著,王連長命令:“一排打木樁,二排砍竹子!”二排長吳文海轉身就要走,楊玉寶懇求連長:“讓我也去吧!我對竹子的習性比較熟悉。”“去吧!”連長點了點頭。 在不遠的地方,他們找到了竹林,一個戰士拿起刀就要砍。 “慢!”楊玉寶連忙勸阻他,對大家說:“竹子與牛羊狗兔一樣,也有公、母,大家不要砍公竹!”“哈哈哈,竹子怎麼會有公母呢?”大家一陣大笑。 楊玉寶不以為然,耐心地向大家解釋:“母竹拉力大,彈性強,不易爆裂;公竹粗壯,但拉力小,容易折斷。你們看,這根是公竹,它雖又粗又長,但不結實。這是根母竹……用來做撐竿的竹子必須是母竹。”大家一琢磨,認為小楊說得確有道理。 “是不是只要是長的母竹都可以。”有一人問道。

“不,同樣的母竹,又以靠水溝生長兩年左右的竹子最好。”大家聽了小楊的話,沿著水邊尋去。很快,找到了長10多米的理想竹竿。 “井”字架栽好了,撐竿做好了,飛越深淵的戰鬥開始了。 “上!”隨著連長的命令,楊玉寶朝手心上吐了吐唾沫,身子向上一躍,抓住撐竿,噌噌噌幾下就攀到了頂端,竹竿立刻就彎得像一張弓。 “放繩子!”後面原來緊拉著的繩子慢慢放鬆,左右兩側的繩子掌握著方向。 竹竿漸漸向河對面傾斜,小楊的身體隨著竹竿的反彈,上下跳動著。 河這邊的人緊張地註視著楊玉寶的一舉一動。 楊玉寶從容不迫,全神貫注地體會竹竿彈跳的節奏。突然他借上竹竿的彈力,機智地向空中一跳,像撐竿跳高運動員一樣,飛到了河對岸。

“好!”大家熱烈鼓掌。 王開湘團長、楊成武政委都鬆了一口氣。 接著,大家用同樣的辦法,在河對岸小楊的配合下,把兩根細杉木送了過去。待兩邊都綁結實後,又送粗杉木…… 很快,6根杉木橫搭在峭壁兩岸。工兵連又在上面橫鋪上樹枝,蓋上土。 一座橫跨深澗的峭壁飛橋誕生了。 王開湘團長一看時間,只用了2個小時。他把手一揮,大聲命令:“過橋!”紅四團的指戰員精神抖擻地過了河,直奔滬定橋而去。 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後,一舉擊潰了四川軍閥楊森部隊的堵截,窮追猛打,一直追到青衣江邊。 敵軍在青衣江上造了一座浮橋。守橋的敵軍看見紅軍衝過來,驚慌失措。 一個軍官大聲喊著:“炸橋!快炸橋!”說時遲,那時快,紅一團的戰士一個猛衝,已經來到敵軍面前。

“繳槍不殺!舉起手來!”紅軍戰士齊聲大吼。 敵軍乖乖地舉起了手,船上安裝的炸藥都沒有來得及點火,浮橋就被紅軍佔領了。 工兵連高興地踏上了浮橋,七嘴八舌議論開了。 “太好了!敵人給我們造了一座橋。”“蔣介石看我們工兵連太辛苦,就把浮橋送給我們了。”工兵連的干部更是喜氣洋洋,連長王耀南輕鬆地指揮大家拆除安裝在船上和渡口的炸藥,安排戰士加固浮橋,等待紅軍大隊人馬的通過。 正當大家愉快地忙碌時,天空中出現了6架飛機。飛機在雲層的掩護下,撲向了渡口。 “敵機!”一個戰士大叫了一聲。 在浮橋上工作的戰士想要撤離,已經來不及了。 敵機投下了幾十枚炸彈。頓時渡口響起一陣陣劇烈的爆炸聲,彈片橫飛,烈焰沖天,火光閃閃,水柱升空。

幾分鐘後,煙霧漸漸消去。江中漂滿了破船板、棕繩,浮橋已不見踪影。 工兵連10多個戰士在敵機的轟炸下犧牲。 “可惡的飛機!”大家憤憤地咒罵著。 王耀南和同志們懷著極端的悲痛,掩埋了戰友的屍體,又趕緊搶建浮橋。 上級見工兵連傷亡慘重,立即從各部隊抽掉了30多名水性好和會篾工的戰士補充工兵連。 大家紛紛跳入水中,搶回漂在江中的船板、繩索等,還派人沿河搜尋船隻…… “重新架橋!”王耀南看到材料準備得差不多了,發出命令。 工兵連剛開始忙碌,6架敵機又從東面飛來,一會兒就傳來“嗡嗡”的聲音。 “大家散開!隱蔽起來!”敵機又一陣狂轟濫炸。 這次由於發現得早,人員傷亡不大,但材料卻損失慘重。以後,每隔一段時間,敵機就來掃射、轟炸一次。

“怎麼辦呢?”王耀南焦急萬分。紅軍大部隊已經到了,岸邊聚集的人馬越來越多了,大家都等著過江。而敵機頻繁轟炸,沒辦法架橋啊! 紅軍首長也十分著急,要求工兵連趕快拿出辦法來。 方案一個又一個地提了出來。 有的人提出:“白天敵機轟炸,咱們就夜間架橋。”許多人站起來反對:“敵人已經知道我們的意圖了,即使夜間造好了橋,白天也會被敵機炸毀。”又有人提出:“這個渡口已經處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下了,我們應該另外選擇架橋點。”不少人搖頭:“敵人已摸清我軍渡江的企圖,整條青衣江都已成了他們空中監視的重點,其他渡口怎能不被敵機發現?”方案一個個被否定,大家被難住了,感到束手無策。 “難道我們工兵連就真的拿不出辦法來?”王耀南大聲喊著。

下面一片寂靜。過了好久,沉默才被打破。 “橋造在水面上,敵機總會發現,如果我們把橋造到水下去,敵機還能發現嗎?”一個戰士說。 此言一出,空氣馬上活躍了起來。 “真是個大膽的設想!”“好主意!讓敵機成為睜眼瞎子。”也有人擔心:“自古以來橋都是架在水面上的,哪有架在水下的?在水下怎麼架橋?”這種懷疑立即遭到反駁:“古人沒有試過,我們紅軍就不能試一試?我們工兵連就是專門造別人沒造過的橋,創古人沒有創造過的業績。”王耀南也連連說:“好!好!造水下橋是防止敵機偵察的唯一辦法。”過了一會,他又說:“到底怎樣造水下橋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出謀獻策…… 王耀南召集幹部開了會,分了工。 副連長馮志湘把手一揮,說:“一排跟我走,繼續在原渡口造浮橋。”“什麼?還要造浮橋?這不是送靶子給敵機炸嘛……”一排戰士在下面嘀嘀咕咕,滿臉不高興。 副連長聽了哈哈大笑:“原渡口修橋有什麼不好?我們一造浮橋,敵人就以為我們還要在那裡渡江,就不會注意別的地方,這樣可以麻痺敵人,掩蓋我們架設水下橋的意圖,這就叫'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原來是這樣,哈哈哈。”一排戰士恍然大悟。 “不過,大家要動動腦子,假戲要真唱。大家有什麼好點子嗎?”大家七嘴八舌,提了許多點子。 王耀南和指導員帶領二排和三排到上游選擇架橋點,設法用竹排架設水下橋。 新的架橋點很快就選好了,它距原渡口約6里地,周圍樹木叢生,山上有好幾片竹林。 三排走後,王耀南開始考慮架橋的事。他想:架設水下橋的關鍵是讓作橋面的竹排既不露出水面,又不能沉到河底,而且上面還要能承載一定重量。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只有通過試驗才能心中有數。 他和二排長賴如波等商議了一下,指揮大家扎了一個竹排,編了10多個竹簍。然後把竹排拖進水里,把裝滿石頭的竹簍沉入河底。再把竹簍上的篾繩拴在竹排上,把竹排拉到水面下1尺深的地方。 經過反複試驗,王耀南發現,每個竹排下系6個竹簍、每個竹簍裝100斤石頭時,效果最好。這時竹排能固定在原處,不會左右移動,而且浮力大。 晚上,架水下橋開始了。 二排長賴如波帶著幾個水性好的戰士拉著篾繩,跳入水中,奮力向對岸游去。游到對岸後,這邊的人把竹排拴在二排長他們拉著的篾繩上,竹排中載著二三隻裝滿石頭的竹簍。準備妥當後,一聲口哨,河這邊的人使勁地推竹排,河那邊的人拚命拉竹排。拉過去一隻竹排就把它對齊擺正,把裝滿石頭的竹簍沉入河中,使竹排沉到水面下1尺深的地方。 這天夜裡沒有月光,岸上、江面上漆黑一團。為了不暴露目標,連里規定不准點燈,大家只好摸著黑幹活。 天黑問題還不大,最使人難熬的是江水太冷。江水是由山上流下來的雪水匯聚而成的,冰涼刺骨。大家在水里作業,凍得手腳麻木,渾身直打哆嗦。 但沒有一個戰士叫苦。 工兵連從夜幕降臨,一直工作到東方欲曉。第二天晚上,他們又跳入水中繼續作業。 在二排三排夜裡悄悄地架水下橋的時候,一排白天正在大張旗鼓地佯作造浮橋。他們扎了許多草人,給他們穿上衣服,把他們立在江中,從遠處望去,真像有人在河中修橋。敵機飛來時,一排故意暴露目標,引誘敵機轟炸,…… 3天后,一座水下竹橋造好了。整個橋用了20多個竹排,兩個相鄰的竹排之間又搭上一排竹子,用篾繩紮緊,連成一體。從稍遠處看,江面上碧波萬頃,沒有一點橋的痕跡;走到近處低頭往水中看,水下竹橋朦朦朧朧,忽隱忽現,如一條水下蛟龍。 紅軍大部隊開始過江了,他們乘著夜色,挽起褲腿,踩著水,悄悄地登上了水下竹橋,一個接一個地迅速通過青衣江。為了使部隊夜間能安全過橋,工兵連在橋的兩側每隔一段就插上一根竹子,竹子稍稍露出水面,每個竹子的頂端插上幾根點燃的香。香火的光很微弱,敵軍在遠處看不見,而在橋上通過的紅軍戰士卻能看得見。 紅軍連續走了3個晚上,全部過了青衣江。當工兵連最後告別青衣江時,敵機仍在原渡口狂轟濫炸哩。 工兵連在草地上行軍已經4天。昨天他們就斷糧了,大家到處找野菜吃,草地上部隊很多,野菜也挖不到,他們只好餓著肚子,拖著沉重的步子,披著滿身的露水,踏著泥濘前進。 突然前面出現一條河,擋住了部隊的去路。 “工兵連,上!搭個便橋!”軍團首長命令。 王耀南來到河邊一看,河並不寬,只有八九米,但流速很快。在這樣的河上架橋,若是平時,對工兵連來講,簡直是太容易了。可是這裡是茫茫無際的草地,除了爛草、爛泥外,找不到一戶人家,尋不著一塊木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大家已餓了2天了,如果去找材料,就會材料沒找到,人已先餓死。再說,大部隊能等待那麼多天嗎? 想到這裡,王耀南眉頭皺了起來。 戰士們一聽要在草地上架橋,都驚呆了,一個個張大眼望著王耀南,那意思是在說:路都走不動了,怎麼還能架橋? 王耀南的心情更加沉重。一沒有力氣,二沒有架橋材料,怎麼架橋呢? 但轉過來一想:沒有橋,紅軍就過不了河、走不出草地,就不能北上抗日…… 橋,太重要了!一定要解決橋的問題,即使豁出命來,也要為部隊開通道路。 他一握拳頭,展開了動員:“架橋是我們工兵連的神聖職責!現在嚴峻的考驗來了!誰是好漢,誰是孬種,就要拿出來比量比量!谁愿意架橋的,現在就站出來!”大家稍微猶豫了一會,就有五六個人站了出來。 “我是共產黨員,我願意!”他們異口同聲。 “我是團員,我也願意!”又站出了10多個戰士。 …… 一會兒,全連人員都站了出來。 “連長,怎麼幹呀?”戰士們問。 王耀南想了一會說:“先要摸摸情況,這河有多深,水底怎麼樣,流速有多大。”一聽說要試水,戰士們爭著要去。 王耀南看了大家一眼,說:“不用爭了。小馬,你個子高,你先下。”小馬一聲沒吭,脫了衣服,慢慢下到水里。水漸漸沒到他的腰部、胸…… 河水猛烈地衝撞在他的身上,他身體左右搖晃。一股激流向他衝去——岸上的人大喊:“站穩!”喊聲還沒有落地,小馬一個踉蹌,倒在水中。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還好,小馬不愧為連里有名的“浪里白條”,他順水勢一個翻身,又站了起來。可是好景不常,他剛挪動一步,又栽倒在水里。小馬掙扎了一會,又抬起頭。 小馬一連被沖倒五六次,終於走到了對岸。他一下子就躺倒在草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 “小馬都很難徒涉過河,看來非得在河面上架一座橋了。”“是啊,應該架一座橋,可是木頭、竹子呢?”忽然後面傳來聲音:“對,橋是應該架的,但是,不是架木橋、竹橋,而是架鐵絲橋。”大家回頭一看,原來是三排長賴忠清。 王耀南一聽十分高興,忙說:“賴排長,快把你的意見說給大家聽聽。”三排長清了一下嗓子,慢條斯理地說:“剛才小馬過河時,我發現河水並不深,最深處也不過淹到脖子。最主要的問題是河水太急,人站立不住,要被沖倒。如果我們在河面上拉幾根鐵絲,給過河的人當扶手,就不會被河水沖走了,每個人都可以安全過河了。”王耀南一拍大腿:“啊呀,你這個排長,怎麼不早說呢?”賴忠清紅著臉說:“我也是剛才想出來的。”“好吧,我們就開始架鐵絲橋吧!”工兵連隨身帶著鐵絲、細繩、螺桿等器材。連長一聲令下,鐵絲抬到了河邊。 “小趙、小李,你們兩人把鐵絲拉過去!”連長命令。 他倆迅速跳入水中,手拉著鐵絲向對岸趟去。 快到河中心了,一股急流對准他們的胸膛撞來,他倆打了個趔趄,險些被水沖走。要是平時,他倆早就把鐵絲穩穩噹噹拉過去了。可是現在不行,他倆已兩天粒米未進,渾身上下沒有一點力氣。 終於,鐵絲被拉過去了。 數根鐵絲筆直地橫在河面上,草地鐵絲橋就這樣架好了。 王耀南用他那佈滿老繭的手拉著它,從河裡走了過去,又拉著它走了回來。 “沒問題,可以驗收了。”他高興地說,然後就向首長報告。 首長走到河邊一看,連聲讚歎:“奇蹟啊奇蹟!幾根鐵絲就解決了過河問題。看來什麼困難也難不倒工兵連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