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淞滬大會戰·1937

第33章 1、血肉磨坊(一)

淞滬大會戰·1937 徐志耕 2906 2018-03-14
9月上旬,是淞滬戰場最為激烈和最為微妙的關鍵時期。兩軍的前線指揮官在貫徹大本營戰略部署的同時,不得不面對急速變化的戰場形勢,對未來的發展態勢作出準確的判斷。 在吳淞和寶山被攻陷前的9月5日,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發給南京大本營一份急電,這份急電提出的問題和對戰場形勢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淞滬作戰已越三週,敵雖增援至三師團以上,已在川沙、吳淞、張華浜等處登陸,然其活動範圍仍限於江岸狹小區域,至今仍未能打成一片,以後發展當不非易。判斷敵之意圖,最近若不得逞,勢必由國內不斷增兵,在沿江沿海繼續擴大戰鬥區域,以上海正面為頂點,南至杭州灣之海寧,西至江陰,恐將成為陣線。我軍似須有敵若增一師團,我則以二師至三師當之,始可應付裕如。大本營方面,對以後至少三個月內,敵能派出增援之兵力,諒有估計。我軍適應抗戰之兵力,諒有準備,以期為堅強持久之抗戰。至上海正面如現在第一線陣地外,並在後方構築陣地數線,甚為強固,且我36師、87、88各師及鐘松旅官兵,皆能沉著而有經驗,若兩翼無有顧慮,則持久作戰,尚有把握。謹申意見,藉貢參考……

保定軍校出身的張治中素以善於用兵勇於作戰而著稱。早在黃埔軍校和北伐時期,他為蔣介石獻計獻策,深得賞識,被蔣稱為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後來,他遊歷歐美日本,考察了國外的現代軍事,對戰略戰術更有新的見解。 張治中的判斷相當正確。接到張治中急電的第二天,大本營又接到軍統局派遣至上海的周特派員的電文。電文說他從日本方面私人關係處得到消息,上海戰爭因為海軍陸戰隊輕敵,至今陸戰隊已死傷了6700多人。當初東京的計劃是以第3艦隊在華南海口作一些牽制動作,等待華北軍事形勢發展。後來南口一線相持不下,海軍陸戰隊在上海屢戰屢敗,因此不得不變更戰略而下決心將主力投入上海戰場。現在多次砲擊都未佔領,陸軍傷亡多至兩旅,雖然已有部隊在楊林口、瀏河、吳淞等地登陸,但很難通過羅店一帶取得聯絡,前天到的兩個師團的援軍昨天已經參戰,死傷很多。明天還有兩個師團到上海,主力作戰必定在8日中午以前,還可能增兵一個飛行旅團到上海,準備大舉轟炸掩護陸軍登岸。

松井石根率領的第3師團和第11師團從川沙和吳淞登陸後,在戰役上形成了對日軍非常有利的態勢。雖然仗著空軍和海軍的支援,但在中國軍隊的猛烈抵抗下,日軍仍然顯得兵力不足。行動進展緩慢,有些部隊被迫停頓,無法達到佔領上海以北要地的目的。登陸半個月,兩個師團的傷亡人數已達4100多人。加上天氣炎熱,或連日暴雨,部隊在水濠中作戰,病員大量增加。 中國政府在上海作戰的戰略方針打破了日軍從華北進攻的意圖,從而迫使日軍不得不從華北抽調兵力增援上海的日軍。 9月7日,華北方面軍調出補充兵10個大隊、砲兵兩個中隊,工兵兩個中隊和野戰重砲一個大隊、高炮五隊增援上海派遣軍。同時,日本軍部下了最大的決心,又增調台灣旅團和第9師團、第13師團和101師團及配屬部隊。

台灣旅團4300人9月14日在川沙登陸後,立即從羅店向大場進攻,可是遇到了中國守軍第15集團軍的重兵防禦,只好再退回羅店,等待從日本開來的增援部隊。 由於日軍在沿江各點登陸成功,並將增援大軍發起總攻,中國軍隊的兵力部署作了相應的調整。從這時起,中國軍隊從8月23日開始的反登陸防禦戰轉入了以防守為主的陣地戰。自然,防守的目的是等待反攻。 以羅店為中心,中日兩軍在長江岸邊的這片沖積平原展開了寸土必爭的陣地戰。 為了與吳淞登陸的日軍取得聯絡,羅店北面的瀏河鎮連日激戰。 長江口的瀏河,素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是滬太路上的重鎮,南接上海,北連太倉,是上海與江甦的交界線。沿江一線,北是楊林口、七丫口,南是石洞口,是長江沿岸的重要登陸點。 1932年的淞滬之戰,日軍的白川大將率部增援後,於3月1日,調動10000多日軍進軍瀏河,先以重砲轟擊,繼而施放煙幕,19路軍寡不敵眾,登陸日軍在七丫口乘虛而入,迅速向腹地推進。當88師宋希濂的部隊趕來增援時,敵機20多架低空轟炸,把中國援軍的汽車連人炸得人仰馬翻,終於迫使19路軍從上海撤退。

這血的教訓,張治中應該是記得的。可是由於戰線太長,兵力不足,他只派劉和鼎的江防部隊56師守衛這一線,拉開戰幕時,川沙口和瀏河鎮都只有一個營的守軍。 日軍故伎重演。 8月23日,松井石根在指揮第3師團從吳淞口、張華浜大舉登陸的同時,指揮第11師團的大部從中國守軍兵力薄弱的川沙口和瀏河鎮一線登陸,與5年前的戰術完全一樣。部分日軍登陸成功,搶占了羅店。 羅店的佔領,意味著戰場重點的轉移。好在只是小部的日軍登陸,張治中急令劉和鼎部嚴加防範。第二天,2000多日軍又向瀏河登陸,敵人的海軍炮火向沿岸的中國守軍猛烈轟擊,56師師長劉尚志親自率領援軍到陣地督戰,中國守兵頑強抵抗,打退了一次又一次的登陸衝鋒,血戰整天,斃敵400多人,56師營長以下官兵傷亡300多人。

瀏河正面的敵人屢次進犯,大都沒有得逞。守軍沿著瀏河東西兩岸構築堅固的陣地,與敵人形成對峙膠著的狀態。長江沿岸的江防部隊利用沿岸的大堤構築主陣地,在堤外的沙灘上根據潮水漲落情況構築了不少散兵坑以及輕重機槍工事,還在敵人可能登陸地帶拉起鐵絲網等設置各種障礙。 8月27日,瀏河附近楊林口、七丫口一線停泊敵艦28艘和兩艘輸送艦,還有10多艘民船及小火輪。從下午開始,艦艇的火砲不斷向岸上發射,徹夜未停。日軍在企圖登陸時,經常先以砲艦集中火力,由飛機指示目標,向中國守軍的陣地施行猛烈轟擊。等炮火稍停,敵人便從艦上分乘登陸汽艇或者民船在煙幕的掩護下向岸邊前進。 中國守軍摸到了規律後,在砲火猛烈時只留少數士兵觀察監視,其餘的部隊全部進入工事隱蔽。等到炮聲稀疏,眼見登陸的敵兵接近岸邊,一聲令下,萬彈齊發。 56師還配備了6門山炮,可以直接瞄準敵人艦艇。瀏河一帶,敵軍大舉登陸的有5次,平時艦艇忽多忽少,零星砲擊日夜不停。除有小部偷襲成功外,大部敵軍始終未能登岸,中國守軍擊沉擊毀汽艇民船達幾百隻,斃敵500多人,守軍以少勝多,僅傷亡官兵150餘人。

9月5日,日軍大舉進犯。長江沿岸,艦艇列陣,從川沙口至瀏河一線,每里地一艘一線排開。瀏河炮火激烈,全日不停,日軍大有捲土重來之勢。汽艇民船,蜂擁登岸。守軍沉著應戰,連續擊退登陸之敵。 不甘退守的日軍又向七丫口衝鋒,9架敵機先行轟炸之後,日軍利用退潮後的淺灘,大隊步兵再次反攻。 1000餘人的日軍拼死登岸,守軍用機槍和手榴彈猛擊,沙灘上血跡斑斑,屍首累累。潮水般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反撲,漸漸地,他們失去了信心。 10天后,日軍又集中兵力大舉進犯。在隆隆怒吼的砲聲中,濃霧般的煙幕鋪天蓋地,一片迷濛,敵軍如潮似水地波浪式向岸邊推進。這時,守軍的一個堡壘被日軍的砲彈擊塌,轟隆一聲,13個士兵全被埋在裡面。

面對隱隱約約的大隊日軍,潛伏在工事裡的守軍聽到一聲號令:“打!”便如猛虎下山,奮勇躍出戰壕,衝到灘頭。立足未穩的敵軍面對排山倒海的中國軍隊居高臨下地衝來,便倉皇掉頭,不知所措。手榴彈和槍彈像雨點般地掃去,日軍猶如趕下河的鴨子,除大部死傷外,其餘的登上汽船,慌張逃命。 以56師為主的瀏河守軍,打退了日軍多次登陸進攻,在自己的陣地上寸土不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