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長沙大會戰·1939-1942

第27章 6、請將我葬於此處

長沙大會戰·1939-1942 马正建 2560 2018-03-14
1943年11月4日,74軍57師唱著軍歌開進常德城。 小城百姓扶老攜幼站在路旁,檢閱似的看著這支隊伍的勃勃英姿,學校的師生和政府的職員則忙前跑後地幫部隊收拾住處,搬運物資。常德人熟悉這支號稱“虎賁”的隊伍,熟悉帶領這支隊伍的師長余程萬。 那是半年之前,鄂西會戰硝煙突起,57師奉命由衡山出發,行軍11天趕到常德。這時日軍已經逼近,城中百姓逃亡一空。餘程萬號令全師嚴肅軍紀,不准擅動城中老百姓一草一木。所幸那次會戰並未打到常德,居民們紛紛歸來時,士兵們在各碼頭、路口義務幫助他們運送行李。居民基本安定後,餘程萬便將部隊拉到城外河洑一帶。訓練中,部隊做到不擾民、不損壞莊稼。收穫時節,士兵們協助農民割稻脫谷。軍民相處,關係融洽,當地百姓曾敲鑼打鼓地給部隊送去一面錦旗,上書曾國藩為湘軍所作《愛民歌》中的“軍士與民如一家,天和地和又人和”。

11月9日,日軍發動攻勢時過一周,攻占常德的意圖已經明朗。 57師一面加緊構築城防工事,一面組織市民疏散。可憐百姓們有家住不得,背箱負籠、牽兒帶女,亂紛紛踏上斷腸路。真是“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57師的士兵們依舊往往返返地幫助百姓手抬肩扛地送到碼頭、路口。 11月12日,全師官兵和城中尚未走出的百姓被一紙佈告震驚。 171團3營9連上等兵劉為才為百姓送行李出城時索取兩元光洋力資,餘程萬下令將劉就地槍決。佈告稱:“大戰在即,嚴明法紀,愛護民眾,減少戰時顧慮,乃事關勝負。虎賁部隊向有良好聲譽,斷不容一二害群之馬所辱。我重申,助民疏散中,決不許接受半點酬勞,最多只能喝一杯熱水。疏散完畢後,任何人不准擅入民舍取物,本師長亦是如此。如有違犯,就以上等兵劉為才為例,就地處決,斷不姑息!”

由於作戰初期軍委會和六戰區對敵意圖判斷失誤,軍隊主力被敵向西調動,常德附近只有一個57師。薛岳原想從100軍派一個師加強常德防守,100軍軍長施中誠即電告蔣介石請示。蔣回電薛岳:“查常德方面,已有57師擔任守備,該軍(注:指100軍)無以一師開德山(注:在常德城東郊)之必要。” 11月16日後,日軍突破西起東岳觀、中為石門、東至辛家台的守軍縱深防禦,一面尋找中國軍隊追圍攻打,一面向常德逼進。待軍委會終於明白了日軍企圖,調集第10軍等部隊增援常德時,橫山勇早將第3師團等部隊橫在援軍各來路,形成了圍點打援的作戰部署。所以在數路日軍重兵逼近時,常德這座東臨洞庭,南靠沅江,在軍事上易攻難守的險城,此時更已成為一座只有一個師守備的孤城、危城。

但,這個師是虎賁。 169、170、171三個步兵團,配屬軍砲兵團、軍工兵營2連,參戰官兵8315人,一支猛虎之師。 11月15日,城防工事構築就緒,餘程萬與師司令部人員視察陣地。 按餘的思路,守城作戰分為城郊、城垣和市區三個階段。根據所掌握的全盤戰況和進攻常德日軍兵力規模,全師要盡到最大努力,並且必須做好最壞打算。 餘程萬,字石堅,廣東台山人,黃埔1期。從軍前曾就讀於廣東番禺師範和廣東鐵道專門學校,在1期同學中功底更深一些。黃埔畢業後參加北伐,因有勇有謀,成為黃埔生中第2個晉升少將軍銜的軍官(第一個是因中山艦事件而出名的艦長李之龍)。其後,他又先後進入陸軍大學第9期和陸大研究班第1期深造,這些經歷使他成為讀書最多的師級指揮員之一。抗戰爆發時他調任74軍57師副師長,參加了74軍所有對日作戰,直至1940年接替施中誠任師長,並按74軍有利於協同指揮的慣例兼任副軍長。

他任師長之後帶部隊打的幾仗,還沒有一次像這樣既孤軍作戰,又係全局勝負于一身。 視察中走到一處山岡,餘程萬對身旁的人說:“這一戰假如我犧牲了,你們之中倖存的人,請將我的屍骨葬於此處。” 11月18日,日軍先頭部隊已進至城郊57師前進陣地附近,戰爭用槍聲敲響常德的大門。餘程萬命令各部進入戰鬥位置,同時發布長達3千餘言的作戰公告,以道義和軍法飭令全師官兵,要求每一名虎賁將士都要以必死的決心保衛常德、完成任務。公告說: 無論敵寇對我們施以如何大的壓力,我們唯一的答復是血、是死、是光榮! 各級官佐及兄弟們呀!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革命事業成功的時候,我們應不放鬆每一個最危險的局面,因為那正是挽救國家危運,發揮自我前途的絕好機會!

我們要與常德共存亡,用我們的血肉換得整個國家的生機,以最大的犧牲的決心,與日寇戰至最後的一個人,最後一顆子彈!有虎賁在,常德一定存在! 我們尤應認清生與死的界限,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保衛常德,爭取國家民族的獨立及自由而戰死,雖死猶生。我們的名字會寫上歷史,我們的父母妻子也會得到光榮,享到優厚的撫卹。假如因意志動搖、臨陣退縮、作戰不力而受連坐法懲處,被督戰隊就地槍決,那死便是國家的罪人,民族的敗類……我決定此次作戰,每個達成任務的官兵各晉升一級,且另有政府的褒揚與獎賞。 我知恥有勇的官兵呀,我們要為國家爭一口氣,要為領袖爭一口氣,危難顯精忠,現在正是你們殲敵建功的時候了! 大戰將臨,軍委會電令第六、九戰區迅速以就近部隊趕赴常德增援。

王耀武將唯一在大包圍圈內的施中誠100軍63師的188團撥給餘程萬指揮。 餘即將該團部署於常德東南5公里,沅江南岸的製高點德山。這是守軍萬不得已時渡沅江撤退的唯一通路。餘程萬再三叮囑團長鄧先鋒,務要死守。 1943年11月20日,日軍68師團由東向西、116師團由西北向東南,形成了對常德的大包圍。城郊之戰全面展開。 虎賁:賁,發音與字義皆同“奔”,勇士之稱。 《書·(牧誓)序》:“武王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與受戰於牧野。”《孔穎達疏》:“勇士稱也。若虎之賁走逐獸,言其猛也,皆百夫長。”《戰國策·楚策一》:“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粟如山。”周朝時,保衛王宮、王門之官,官名“虎賁”。漢平常時改為虎賁中郎將,領猛士數千,平日守衛王宮,亦領命作戰。

74軍設代號時,軍部和各師代號擬稿均報蔣介石過目,蔣皆稱讚,後又說:“虎賁最好。” 上至師長,下至士兵,全師人員都在軍裝左臂佩戴一個巴掌大小、上窄下寬標誌,上印“虎賁”二字。對受軍法懲處的官兵,第一項便是扯去這個標誌。 這是一種氣、一種勢,是這支部隊、這個群體的精神追求,亦是歷經百戰的官兵們為自己爭得的榮譽。縱觀這支部隊的歷史,應說:虎賁最輝煌的歷程是抗日戰爭,最顯虎威的作戰是常德之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