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湘西大會戰·1945

第33章 6、兵民是勝利之本

湘西大會戰·1945 龚晓虹 3654 2018-03-14
湘西會戰,國民黨軍隊嚐到了民眾支持的甜頭。在戰爭環境裡,軍隊根本不可能包攬一切,如敵後破壞敵人交通線,偵察敵情,救護傷員,運送糧食、彈藥,當嚮導等等事宜,老百姓大有用武之地。在某種意義上說,軍隊是魚,老百姓是水,魚兒離不開水,軍隊離不開老百姓。 在這一點上,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做得漂亮,甚至把軍隊與老百姓的關係推到了極致,堪稱世界軍隊的楷模。共產黨的軍隊本身就來自於中國的老百姓,他們把自己稱之為人民子弟兵。在整個八年抗戰的過程中,他們始終堅持全民抗戰的路線,放手發動群眾,武裝群眾,不斷壯大人民群眾的武裝力量,使日本侵略者葬身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1945年初,共產黨領導的敵後各解放區,經過1944年的局部反攻和整風、生產運動,在軍事、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已擁有9000多萬人口,200多萬民兵。八路軍、新四軍部隊發展壯大到七十八萬人。這就為開展更大規模的攻勢作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毛澤東在1944年底,發表了《一九四五年的任務》的演說。他提出全國唯一的任務是配合同盟國打倒日本侵略者。解放區軍民的任務是消滅敵偽,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八路軍、新四軍要開展更大規模的攻勢作戰,把一切守備薄弱的在我們現有條件下能夠攻克的淪陷區,全部化為解放區,迫使日軍處於極端狹窄的城市與交通要道之中,被我們緊緊地包圍著。等到各方麵條件成熟了,就將敵人完全驅逐出去。 當日本駐中國派遣軍發出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實施“一號作戰”命令時,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進攻,河南、湖南、廣西相繼失守,正面戰場屢屢失利,短短的幾個月裡失地數千里,喪師數十萬。日軍佔領地區民生凋敝、民怨沸騰、民變蜂起。而在敵後戰場,八路軍、新四軍集中優勢兵力向敵軍守備薄弱的地區進攻,著重打擊與消滅偽軍,並相機奪取日偽合守和日軍單獨守備的薄弱據點。

八路軍、新四軍繼續開闢黃河北岸的豫北、晉南新區,發展豫東及豫西解放區,打通華北與華中的聯繫,積極圍攻深入八路軍、新四軍根據地內的敵人孤立據點和縣城,徹底粉碎日軍的分割和封鎖,向平漢鐵路東側和魯西地區的日軍展開重點進攻,把敵人壓縮到最狹窄的地區和戰線上。 這一年最為活躍的敵後戰場要數晉冀豫魯地區。 1944年,日軍為加強其太平洋防禦和向國民黨正面戰場進攻,從晉冀魯豫地區周圍抽走了一些部隊,敵人的守備力量減弱。於是八路軍129師抓住這個機會,在晉冀魯豫積極開展春季、夏季攻勢,使抗日根據地連成大片,解放區同解放區之間的聯繫更加暢通。晉南、豫北、豫東新的解放區局面打開,群眾得到廣泛發動,建立了人民武裝,成立了各級抗日民主政權。

八路軍129師這個期間作戰的主要特點是:規模大、攻勢猛,行動統一,指揮集中,戰役的持續性與戰鬥的連續性增強。民兵、自衛隊大規模地參戰,擔負起戰場勤務和後方支援工作。 八路軍在敵人大後方的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在晉冀魯豫進行了大小戰鬥2300多次,攻克日偽據點2800多處,收復縣城28座,殲滅日偽軍37800多人,有力地支援了國民黨湘西戰場,使岡村寧次司令官不能抽調兵力,支援湘西戰場,致使參加芷江作戰的日本軍隊不僅得不到物資援助,更得不到兵力的補充。 在湘西會戰最為激烈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而國民黨也正在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國共兩黨都在為最後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作最後的努力。中國的抗日戰爭處在最後勝利的前夜,蘇美英等同盟軍已打到德國本土,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戰場上連續失利,日軍在中國的佔領區日益縮小。

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解放區軍民,在黨的七大精神鼓舞下,為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展開了更加猛烈的對日作戰攻勢。解放區在迅速擴大,人民軍隊的武裝力量也得到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七大會議結束時,人民軍隊已有91萬人,民兵220多萬人,自衛軍上千萬,建立了遍及華北、華中、華南的19個解放區,人口達9550多萬人。 八路軍、新四軍開闢的解放區,處於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日軍所佔領的中國大多數的城市、交通線和海岸線,都在八路軍、新四軍和共產黨領導的地方武裝的包圍之中。 在這個時期,凡八路軍、新四軍對日作戰取得勝利,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都會看到沿途群眾敲鑼打鼓、熱烈歡迎的場面。解放區的人民群眾得到解放,無比歡欣鼓舞,報名參加八路軍、新四軍的青年無比踴躍,可以說盛況空前。

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沒有看見這一點。自以為有美國的支持,有美式裝備的400萬正規軍的支撐,認為100多萬的共產黨軍隊自不量力。其實在這支隊伍的後面,還有數百萬的民兵和人民群眾上千萬的自衛隊。當然這在蔣介石眼中,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罷了。 在抗日戰爭最後大反攻的階段,最能體現人民群眾的威力。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各解放區迅速掀起了參戰熱潮。在共產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號召下,民兵以縣為單位組織起來,開赴前線。他們擔負起八路軍、新四軍各種戰鬥的後勤工作,就拿第129師來說,跟隨他們後面的民兵,就不下45萬之多。這還不算運輸和後勤大軍。 當時正值秋收農忙季節,但廣大群眾仍然組織起來踴躍支前。兒童團配合民兵自衛隊站崗放哨,盤查路條,維持根據地的秩序。婦女參加秋收、秋種,為部隊碾米磨面,趕製鞋襪,組成救護隊,看護傷員。

共產黨在解放區振臂一呼,一個空前規模的參軍運動在全國19個解放區開展起來了。在“參加勝利軍”、“為父母兄弟姐妹報仇”、“保衛抗戰勝利果實”的號召下,民兵成班成排成隊地集體參加了八路軍、新四軍,出現了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爭相參軍的動人場面。 這些是國民黨軍隊永遠都做不到的。在湘西戰場,國民黨的防守軍還在抓丁、買丁、捆丁,這同踴躍參加八路軍、新四軍形成鮮明的對比。兵民是勝利之本,這是永遠都顛覆不破的真理。怪不得陳毅元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是人民群眾用擼搖出來的。 這些話如果說給蔣介石以及他的那些將領們聽,他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只有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相信,因為這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親自參與實踐而獲得的真知。

當今世界,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科技如何發達,軍事力量如何強大,都必須順應歷史潮流,順應民心向背。任何違背世界人民意願,膽敢發動戰爭的核大國、超級大國,即使國力再強,武器再好,終究逃不脫世界人民對他的懲辦。今日世界的主題,依然是和平與發展。世界人民嚮往和平,這是世界歷史的潮流。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世界人民對和平的嚮往。 兵民是勝利之本,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一條經驗總結。日本是個小國,但是它又是一個軍事強國。中國是一個大國,但它是一個弱國。弱國對強國,必須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才能抵擋住強國的入侵。 國民黨片面抗戰的路線,不能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只有堅持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路線,動員全國民眾起來,打一場人民戰爭,才能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堅持人民戰爭,既要重視正規軍的建設,又要不斷加強地方武裝和人民武裝力量的建設。在戰爭過程,要深入群眾、宣傳群眾、放手發動群眾。群眾覺悟起來了,就要積極幫助他們武裝他們。共產黨的八路軍、新四軍就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創造性地把主力軍、地方軍、民兵、自衛隊和廣大人民群眾緊密組織起來,即以地方武裝和部分主力軍為骨幹,以民兵、自衛隊為基礎,由縣、區、鄉、村統一領導各種武裝和廣大群眾,把軍隊與地方戰勤工作密切結合,從而在黨的領導下,把一切抗日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形成全力以赴的人民戰爭,局面就大為改觀,陷日軍於中國軍民的重重包圍之中。 然而遺憾的是,共產黨八路軍所做的這些事,國民黨往往嗤之以鼻,根本瞧不起,他們甚至嘲笑共產黨不干正經事。這就是國民黨的愚蠢之處,他們不看看,自己的軍隊來源於什麼。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都知道,打了敗仗去河南,河南人口密集,這就是兵出自於民的道理。

共產黨實行這種主力軍、地方武裝和民兵、自衛隊三結合的方法,不僅有利於主力軍的發展,而且可以很快提高地方軍的軍政素質,而廣大民兵和群眾自衛隊,則成為地方軍、主力軍雄厚的後備力量。 主力軍、地方軍、民兵和自衛隊的群眾武裝相結合,這有利於發揮各自的優越性,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八路軍就是這樣,在執行外線或較大兵力的作戰任務時,地方部隊和民兵則可以執行內線任務,堅持本地域鬥爭,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同日軍周旋,配合主力粉碎敵人的圍攻和封鎖。一旦形勢惡化,主力軍可部分實行地方化,形勢好轉,馬上又可轉化為主力軍。這是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開展鬥爭的絕招。這些國民黨軍隊是學不會的。他們不能把自己融入人民群眾之中。

在湘西會戰中,雖說國民黨軍隊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但他們仍然沒有積極主動地去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把群眾變成配合主力作戰的特殊力量。國民黨軍隊放不下國軍的架子,往往有種自豪感,國軍就是國軍,地方武裝就是地方武裝,兩者劃分得清清楚楚,不能混淆。 表面看在對付日軍時,是一個戰壕里的人,但從思想上、感情上卻是格格不入,所以他們已然脫離了人民群眾這個兵源之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