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中國人還會不會餓肚子

第3章 三、吃飯問題,中國的第一大難題

吃飯問題,是維繫世界和平與人類發展的核心問題,而對於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國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的第一大難題。 翻開中國的歷史,我們很清楚地看到,中華民族是一個飽經飢餓磨難的民族。在悠悠歷史長河裡,由於社會動盪、戰爭頻繁、天災人禍,絕大多數中國人食不果腹,長期在飢餓的折磨中掙扎。糧食短缺,是所有封建王朝都未曾解決的問題。 現在的中國人,似乎沒有像我們的父輩們那樣關心自己的吃飯問題,而這又確實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認真關心的問題。解放40多年來,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政府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以至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不僅基本上解決了12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還開始由吃飽向吃好的階段逐漸轉化了。

但是,我們並非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中國糧食生產與消費的不穩定以及糧食生產與人口發展的不平衡,仍然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 ——因為我們是一個有12億多人口的大國! 12億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12億人站在赤道上,可以繞地球50多圈;12億人張開嘴巴,每天要吞下78萬噸糧食,堆起來是一座巍峨的糧山,相當於一個糧食基地縣近100萬畝糧田一年生產的糧食總產量;每天要吃掉4.7噸豬肉,需要屠宰生豬100萬頭;每天要喝掉3.6萬噸酒,相當於1.5個杭州西湖的水……假如這些東西都用解放牌卡車拉,要20多萬輛。一輛連一輛排下去能從北京排到南京。 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來說,我們的負擔太沉太重了!一天吃掉一座糧山,這還不包括每天消費的豬肉和酒所耗的糧食,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感受到吃飯問題的壓力。

40多年前,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認為,國民黨政府在大陸上失敗的“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它沒有使中國有足夠的東西吃”。這固然有失偏頗,但我們從中足可以看到糧食問題的嚴重性。 這位洋人還不無自信地斷言:“一直到現在沒有一個中國政府使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中國共產黨也解決不了自己的吃飯問題。” 歷史的事實卻使艾奇遜的預言破產。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解決中國人的溫飽問題放在第一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終於擺脫了飢餓的陰影,除了4000多萬貧困人口外,絕大多數中國的人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逐漸向在吃好的階段轉化。聯合國人口問題專家把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這一壯舉稱之為“奇蹟中的奇蹟”,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中國現象”。

雖然目前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用擔心餓肚子,但我們不能不關心中國的糧食。從1993年開始出現的糧食生產滑坡、糧價大幅度上漲的風波,已給我們這樣一個剛走出飢餓陰影的人口大國拉響了警報。 1993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為45644萬噸,比上年僅增長3.1%,而我們增加了1346萬人口,糧食的增長量還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需要量。 1994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為44450萬噸,反而比1993年減少了1200萬噸。 1995年後,我國的糧食產量才逐漸走出低谷,向前發展。 1995年為46662萬噸,1996年首次突破50000萬噸大關,達到50450萬噸,人平糧食佔有量也首次達到402公斤,站在了400公斤的“小康線”上。 1997年又有所回落,糧食總產量49250萬噸,人均佔有糧食398公斤。 1998年預計糧食總產能達到49500萬噸,即使如此,人均糧食佔有量仍在400公斤以下,遠低於世界平均500公斤的水平,與美國的人均糧食佔有量1329公斤、加拿大1717公斤、澳大利亞1838公斤相比,更是相距甚遠。雖然我們現在出門有米買,餐餐有飽飯吃,絲毫感受不到糧食短缺的跡象,但從全國總體來看,從人口的急劇增長與耕地逐年減少的矛盾來看,吃飯問題,仍然是中國的第一大難題!

吃飯問題,不僅僅是糧食生產問題,它還包括糧食的消費與糧食的流通。有人以為只要有了糧食的生產,就會自然而然地有糧食的消費,這顯然是幼稚的。實際上足夠的糧食生產與合理的糧食消費之間還隔著一條鴻溝,能夠把兩者連接起來的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糧食的流通。全面考察中國的糧食問題,最大的危機不僅在於糧食生產的困難與糧食消費的劇增,更重要的還有糧食流通的障礙。恰恰這是一個一直被我們忽視的方面。 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裡,人們可以種糧吃飯,種棉穿衣,而在今天高度文明發達的社會裡,沒有商品的交換與流通,世界就不成其為世界了。在流通的商品中,糧食是最重要也最特殊的一種商品。因為它不僅直接關係著人們的生存,而且影響著國家的穩定與安全。因此,即使是美國、英國等西方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把糧食牢牢地掌握在政府的手裡,把糧食當作一種戰略物質來進行管理。

作為有著12億多人口的中國,沒有完善與健全的糧食流通體制,不僅將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糧食消費,更重要的是將製約著我國的糧食生產。 1994年的糧食風波,便是一個最好的教訓。 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流通,這是解決中國吃飯問題的關鍵所在! 1998年3月19日,新當選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記者招待會上推出了“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的施政綱領。其中五項改革的第一項便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他指出:“由於糧食庫存龐大,政府財政補貼也相應增加,我們必須針對這個問題進行糧食購銷體制的改革。”4月底,新一屆政府組成後召開的第一個會議,便是全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會議,從此拉開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大幕。 5月,朱鎔基親自到安徽、吉林考察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情況。 11月,朱鎔基總理再次主持召開全國糧食流通體制改座談會。一年之內就某一項工作連續召開兩次全國性的會議,這在中國還是不多見的。朱鎔基幾乎是苦口婆心地反復向中國人宣傳這樣一個觀點:“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是完全放開的。我國有12億多人口,9億多農民,保持糧食生產和流通的穩定至關重要。如果實行糧食收購、價格、市場'三放開',在糧食多的時候,各類企業和私商糧販不會積極入市收購,或者壓價收購農民的糧食,將會造成市場糧價下跌,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進而影響農業和糧食生產的發展;在糧食少的時候,各類企業和私商糧販都直接到農村搶購糧食,甚至'囤積居奇',將會導致糧價暴漲,城鎮居民難以承受,並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這兩種情況我們都經歷過了,而且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今天,各級幹部千萬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為此,朱鎔基堅定地說:“糧食流通體制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緩。”

但是,至今還有相當多的人沒有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糧食生產的困難所在,沒有清醒地認識到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義之大。在他們的心目中,街頭巷尾佈滿了糧店,大大小小的糧店堆滿了糧食,商店裡琳瑯滿目的各種精美食品任你挑選,飯店里香氣撲鼻的各種美味佳餚任你品嚐,我們何愁區區一個吃飯問題? 填飽肚子後就忘記餓肚子,這恰恰就是危機所在。 如果你耐著性子讀完這本書,從一組組枯燥但卻具有說服力的數字裡,看看我國的糧食生產、消費和流通,或許你也會感受到,中國在吃飯問題上的困難和壓力是巨大的,因而也會像關心中國的房改和機構改革一樣關心中國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要知道,吃飯問題永遠是人類生存最首要的問題。 我們不能不關心自己的吃飯問題,不能不關注中國的糧食生產、消費和流通。無庸諱言,糧食,是人類的一塊心病,更是中國的一大難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