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幻小說 類人

第29章 後記

類人 王晋康 899 2018-03-14
有兩種小說的作者只能謙虛地自稱為第二作者。 一種是歷史小說,因為它的第一作者是歷史,是時間。時間衝去了瑣碎和平庸,凸現和濃縮了事件、情節、人物和性格,歷史小說作家只需有足夠廣博的歷史知識,和足夠敏銳的目光,挑選出精彩的素材,他的小說就有了百分之六十的成功。 另一種小說是科幻小說。它的作者是上帝(客觀上帝),是科學,是科學所揭示的自然的運行機理(它們是三位一體的)。科幻作家只需有足夠的智力去理解這些機理,有足夠敏銳的目光去發覺科學的震撼力,他的成功就有了百分之六十的把握。所以,科幻作家應該把百分之六十的稿酬獻給上帝。 科學發展到今天,已經超出了多數民眾的理解力,以至於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成了高高在上的宗教。但我們篤信“這個”宗教而不信仰其它的宗教,為什麼?因為科學所揭示的是真理,放之宇宙而皆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來計算150億光年外星體的運動,DNA的簡潔構成甚至超過上個世紀最堅定的科學信仰者的期待。充分發展的技術能夠變成魔法,而上帝的魔術正逐漸被人類還原成技術。各民族的先民們曾創造出上帝造人或女媧造人的神話,那是人類對自身秘密最原始的探索。僅僅幾千年後,人類已經可以用體細胞核來激發出一個真正的生命!我想,如果真有一個大能的上帝,他也會掩面長嘆,甘心讓出自己的王位。

這部小說描寫了兩種未來的技術,人造生命和群體智慧。它們稍顯遙遠一些,也許會被某些人看做是囈語。不過作者可以向你保證,它們一定會變成現實:人造生命可能在幾百年內實現,分散的電腦智力會以某種方式整合成一種文明或智慧。那時,人類何以自處?人性會怎樣變化?被作家們謳歌了千百年的人類之愛還能否存在?沒有人能完全準確地料知。作者在文中表現的,只是個人的一些探索而已。而且,為了與今天人們的理解力相銜接,書中很多描寫是過於保守了。 科學使人睿智,使你把握自然運行的脈搏,洞察歷史的走向。可惜,很多中國人對科學比較隔膜,不能體味科學和思維王國的樂趣。我們的主流作家善於向後看,向腳下看。他們對過去和現實的思考很深刻,很可貴。但一個民族若只有這樣的目光,則未免顯得過於遲鈍和短視。但願這篇小說能夠讓讀者稍稍抬一下目光,如此,作者就滿足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