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幻小說 古星圖之謎

第40章 第十二章遠古軼事

古星圖之謎 程嘉梓 4567 2018-03-14
天苑四人飛船殘骸沉沒地點被海洋探測組發現之後,“鄭和號”奉命在興華島稍事休整。 島上的主人熱情地把他們安排在一座線條明快、熱帶風味頗濃的招待所裡。這座招待所在興華島的西邊,面臨大海,背靠公路,被一片枝丫交錯、密茂壯觀的麻楓桐包圍著。白天,這裡可以看到棲息在樹上的許多美麗奇異的海鳥,夜晚,這裡可以聽到海浪拍岸的歌聲。這兒簡直就是一座最美妙的自然公園。 一清早,年輕人就簇擁著方雨田到海邊上去看漁民撈梅花參。楊帆本想利用這個時間,繼續修改她的博士論文,但她看來看去總好像缺點什麼材料,自己很不滿意。她一時寫不下去,也跟方雨田走了。黃敬之覺得島上空氣特別清新,梢神大振,想在屋裡讀點書,就沒有去。他在走廊上發現任思宏的房門虛掩著,便進去坐坐。

“你怎麼不跟他們到海邊去玩玩?”黃敬之看到任思宏埋在古書堆裡,關心地問。 “難得有一段空閒的時間,我想把《 中國考古史》 盡快寫出來。”任思宏把手上的一本線裝書放到桌上。 黃敬之聽到他提起《 中國考古史》 ,立刻用深邃的目光注視著他道:“對了,在通穗新港上船時,聽你說過,關子古人是否看到過天苑四飛船的事,你已經發現了一點線索?” “這是我在研究考古史時無意中發現的。”任思宏從抽屜裡取出一本筆記本,遞給黃敬之,“經過初步研究之後,我做了筆記。有一些脫節的地方,還做了些推測、補充。請您給提提意見。”黃敬之接過筆記本,擦了擦眼鏡片,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這是發生在遠古時代的一件事。

夏天裡的一個清晨,太陽剛剛升起。一個勞動生息在我國南方沿海的黎族部落裡,有一個腰上裹著獸皮,光著上身的壯年男子,從一間極為簡陋的竹屋裡走出來,伸了一個懶腰,大口吸著清晨的新鮮空氣,抬頭仰望著天空。當這個壯年男子在東方的低空裡,看到一輪彎眉似的新月的時候,他高興地喃喃自語道: “啊,新的月牙,又一個新的月牙出來了! ” 他急忙走回竹屋,從裡面拿出了一把精心鑿成的、鋒利的石斧,走到竹屋外面山牆旁。在那兒,立著四根齊肩高的木樁。前三根木樁,每根上都有十二道深深的刻痕,在最後一根木樁上,還只有七道刻痕。那個壯年男子用左手扶生這第四根木樁,用右手拿著石斧,在原有的刻痕下面又深深地砍出一道新痕他數了一下刻痕,連這一道在內,已經有八道了。這時,又有幾個青年人走過來。他對他們說:

“從冬天天最短的那個月算起,現在己經是第八個月牙了! 啊,咱們得告訴大家準備收穫莊稼呀。” 一個青年人說道: “是啊,歷伯說得對。這已經是第四根木樁上的月份了,我們已經在這裡住了三年多啦,但哪一年的莊稼長得也沒有今年的好啊,可得好好收穫。” 原來,這位壯年男子是這個部落裡的酋長。按照慣例,掌管年份、時節以及記憶部落裡的大事,都是他的任務。所以人們稱他為“歷伯”。這個部落當時還沒有自己的文字,一切需要記憶的事情,都是靠歷伯的木刻和結繩完成的。木刻、結繩記事的方法,要比單靠口耳相傳好得多了。 當歷伯刻完木樁後,又像往常那樣,再抬頭看一看那剛升起的新月的時候,他驚異地發現,在東北方向的天空裡,有顆十分明亮的星星掛在半空。它顯然不是那顆橙黃色的啟明晨星,因為啟明晨星沒有它這麼亮,也沒有這麼白。再說,象歷伯這樣眼力好的人,甚至看到這顆亮星竟然象月亮那樣有明顯的缺!它在天空裡向西南方走得還很快哩!

歷伯當酋長以來,還從來不曾見到過天空中出現這麼明亮的星星呢,甚至從老人那裡,也沒有聽說過這類事情,他迅速回到住處,拿出根繩子,在上面打了一個結,掛了起來。從此以後,他每天觀察天象時,都要看看這顆最亮的星星有沒有出來。 時間飛逝著。歷伯竹屋山牆旁的木樁已經不是四根,而是十六根了!在這一年的秋天,莊稼長得特別好。歷伯感到自己年邁體衰,堅決要讓位。部落裡的人再三勸阻不成,已商定在今晚推舉新酋長。傍晚,人們聚集在村邊的一個小山崗上,圍坐在一堆篝火旁。老酋長坐在當中,身前放著塊木板,木板上畫著一隻猛獸。這猛獸頭上生著兩隻角,耳上長著硬如劍戟的硬毛,兇猛得很。這就是像徵他們部族的“圖騰”。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一顆十分明亮的星帶著耀眼的青白色從東北方緩緩升起,慢慢穿過長空,向南方的大海裡落下去。

歷伯擺擺手,示意大家靜下來。人群安靜了,他懇切而又真誠地向大家說: “我釘了一個又一個木樁,自己的年齡長了一歲又一歲。我年邁啦,身體也不行啦,還是另外推選一位新酋長吧。前些時候和大家說啦,今天晚上讓大家聚到這裡來,就是要推舉一位比我年輕的,有能力的新酋長。” 山崗上鴉雀無聲。這位老酋長看了看坐在斜對面的一個壯年,接著講道: “我要向你們推荐一位新的酋長,這就是我們的農叔。他精力充沛,身強力壯。他能說、會刻、識數,是我們部落裡最有學問的人。他是一個種莊稼的好手,又懂節令,還善於打獵。我看他當酋長是很合適的。不知各位父老、兄弟、姐妹、子弟有什麼意見,請提出來。” 在場的人,七嘴八舌議論著,男女老少都表示贊成老酋長歷伯的意見。

歷伯說完,大家都站起來歡呼著,把農叔簇擁到老酋長附近。老酋長拿起那塊畫著猛獸的圖騰,邁著蹣跚的步子,把它鄭重其事地交給了農叔。農叔接下了這塊圖騰,向老酋長,向周圍的人們作揖行札。 老酋長對新酋長語重心長地說:“今後,曆法就交給你管了!” 新酋長推舉出來了,人們歡樂地跳起了慶賀的舞蹈。 那顆走得很快的亮星又出現了。不一會,人們發現,那顆星越來越大,越來越耀眼,瞬即像一團火球,把夜空照得通明。它劃破長空,向西邊大海衝了下去。 部落裡的人驚慌了,向四面散去。 為了永遠記著這件事,農叔找出那根記著十二年前亮星出現的繩子來。現在,這根繩子上除了有一個表示亮星出現的大結外,還有歷伯逐年加上去的十二個小結。這每一個小結代表一年,也就是說亮星出現了十二年。這會兒,農叔又在那根繩上依次打了兩個大結,頭一個結表示那穎亮星的隕落,後一個結表示他在這一天被推選為新酋長。

過了幾個月之後,有本族外部落人到農叔部落裡來,順便談起在幾個月以前,他們部落裡有人在南方大海裡的一個小島上,看到有一顆亮星落入西邊海中,在西海上像一條船一樣漂浮著。他們甚至看到了有幾個神仙從裡面出來!傍晚,在海岸上,還能看得到從這條船上射出耀眼的光芒,最亮的時候,連日月之光都顯得暗淡了。 農叔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把那根已經打了三個大結,十二個小結的繩子拿出來,在下面又打了一個新的大結。 又過了幾個月,農叔部落的五個姑娘要嫁到北邊黎族的另一個部落裡去。臨行前,農叔拿出一根繩子,照著那根舊繩子的樣子,打了一個大結,十二個小結,接著又打了三個大結。他把這條打了結的新繩子交給了要出嫁的姑娘們,並對她們說:

“你們要牢牢記住這件事,把這個消息帶到你們丈夫的部落裡。” 姑娘們謝了自己的酋長,踏上了去北方的艱辛路程,把消息帶到了她們丈夫部落裡。後來,這消息又傳到更北面的部落裡,亮星落海的事就這樣一步一步、一年一年地在黎族人的各個部落之間傳播開來。後來,甚至遠在長江流域的黎族部落也都知道了這件事。 十幾年之後,長江洪水暴漲,淹沒了許多黎族人的村落。有一位黎族老人被洪水沖走了。只是因為他撈到了一棵樹樁,才倖免於死。他被沖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位好心的炎黃族壯年酋長,把他搭救起來,收留了。 在一間簡陋的茅屋外面,這位壯年酋長穿著粗布衣裳,正在和黎族老人談心。黎族老人很感激他,從自己身上掏出一根有四個大結、十二個小結的繩子:

“這是十七年前的事了…… ” 這位壯年酋長掐指算了一下,自言自語道: “十七年前正好是帝堯登位三十年啊。” 那黎族老人接著把這個故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農叔就任酋長的那一年,有一條巨船從天上落到西海,在海上漂浮著。晚上,船上燈火齊明,忽明忽暗。亮的時候,連日月也變得暗淡無光了。這條巨船在天上已經繞行了十二年,落水之後還有人看到仙人從裡面出來呢。” 酋長聽了很感興趣,擺擺手關照手下的人道: “帶他吃飯去吧!” 黎族老人走後,酋長把管史料的老頭找來,要他把這件事記載下來。當時,居住在中原的炎黃族文化比較發達,已經有了自己的陶器文字,它是一種比甲骨文還要早得多的原始文字。因此,在他們的部落裡,已經有專人做文字記載工作。

不一會,那個管史料的老頭找來一隻大陶罐的陶坯,用石刀在上面熟練地刻寫著,把剛剛聽到的飛船落海的故事記載在陶坯上。寫完,這個陶坯被送到窯上乾燥、燒製。 公元281年,也就是西晉武帝年間,汲郡有一個叫不凖的人,在盜挖戰國魏襄王墓時,得到竹書好幾十車,合計有十幾萬支竹簡。這批竹簡,全是用漆寫的古體蝌蚪文,當時的人已很少有認識這些字的。這件事很快報告到晉武帝那裡。 晉武帝急於要知道,這批用古體文字寫的竹簡,上面到底記載了什麼?於是,他召見了著名的學者衛恆,命令他整理竹書,翻譯古蝌蚪文,改寫成當時通行的楷書。 由於這些竹簡早已散亂,加上字意難辨,所以整理、翻譯工作進行得很慢。直到衛恆死時仍未完成。後來,經荀勗、束晳、和嶠等人繼續進行,才得以完成。 在整理翻譯工作快要結束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 那天,荀勗的助手對這批已經整理出來的竹簡,進行最後的校對。在搬竹簡的時候,發現竹簡架的最下一層角落裡,還有十幾支竹簡。取出一看,竟然是遺漏下來未經整理的。幾天之後,荀勗的助手已經整理出它們的次序,譯出原文,便拿著這些竹簡去找荀勗。 荀勗接過竹簡,只見上面寫著: “週穆王遊四海。一日,行至大江中游某地,有一學者前來獻古陶罐,罐上盡刻遠古文字不可辨。學者自稱認識古文,週穆王令其譯之,學者當即照讀如流。古文曰: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槎從天而落,浮於西海,有仙人出沒。夜裡燈火通明,亮光忽大忽小,大時日月之光如暝。落海前,已在天上周遊十二年矣!” 荀勗拍案叫奇,連連讚嘆不已。助手徵求他的意見:“你看這一部分還編不編進去?” “這麼精彩的記載,怎麼能不編進去呢?”荀勗興致勃勃地說。 “要編的話,應該編進《穆天子傳》 才好。不過,它已經編完了,再往裡穿插也很困難。” “那不要緊,以前我們還有幾個遺漏的段落,正可以和它編到一起,另列一個《穆天子傳補遺》 ,不是也很好嗎!” “高見,高見! 就這麼辦吧。” 又過了許久,這十幾萬支出土竹簡全部整理、翻譯完畢,他們把《穆天子傳補遺》 和《竹書紀年》 、 、《國語》 、《穆天子傳》 等十六部書,用好幾十輛車運到了朝廷圖書館保存。 八、九十年以後,有一個叫張頡的晉朝人,他是當朝史官的助手。有一天,他在朝廷的圖書館裡看到了晉武帝時荀勗等人整理、翻譯出來的戰國竹書抄本。他對竹書《穆天子傳補遺》 中關於天上巨槎落海的事特別感興趣,便把有關段落抄錄下來,帶回家去。後來,他的一些朋友都看過他所抄錄的筆記。 “這就對了!”黃敬之驚喜地說,“我從晉朝人王嘉著的《拾遺記》中找到一篇記載,講的正是堯三十年時有一艘飛船濺落大海的事。但只知道作者王嘉和一個叫張頡的人過從甚密,並不知道它的由來,所以我一直不曾公開宣布過。” 任思宏聽說他找到的線索和黃教授的發現銜接上了,非常高興,他說: “這太好了,王嘉著的《拾遺記》您帶來了嗎?我想看看。” “昨天晚上老方借去看了。” 午飯後,任思宏和方雨田說要看一下《拾遺記》,方雨田便回房間去取。過了好半天,方雨田滿頭大汗地來了: “我在房間裡都找遍了,也沒找到。不知叫我放到哪兒去了。” “你別著急,一會兒定下心來再說吧。”任思宏安慰著他,心裡不知怎麼忽然想起,方雨田那次看錯船票日期、誤了報到日期的事,不由得暗暗地笑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