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北洋儒將吳佩孚:北洋兵戈之五

第22章 第二十三章蘭州城曇花一現

文縣地方很小,裝一個"大帥"漸漸感到"吃力";吳佩孚也覺得再在這裡住下去,不方便的地方更多。所以,他決定即去武都。楊撫權率部親送,駐武都的鄧錫侯部劉鳳山率隊迎接。劉鳳山又兼著武都縣的縣長,軍政一統,本想盛情歡迎,怎奈武都也是甘南一個小縣,縣城小,軍多,早無餘房,只好把吳安排在貢院巷清真寺內。於是寺院大門外又掛出了"行轅"和"八大處"的牌子,吳佩孚又開始了深居簡出、談經說道的生活。 就在這時候,在四川的鄧錫侯給他發來緊急電報,詳詳細細告訴他"九一八"事變和日本人侵略東北的情況。吳佩孚接到電報,十分憤怒,他覺得日本人欺人太甚,竟想吞了中國的東北,這是不能容忍的;另外,卻有點暗喜,他想利用日本人入侵激起的中國人民的反抗高潮,聯合各方,東山再起。

吳佩孚在清真寺召集了他的隨員,磋商了應急措施-- 吳佩孚用憤怒的口氣介紹了日本人侵略東北的情況,最後提出兩個意見,要大家去辦:一,以孚威上將軍的名義,向日本提出嚴正抗議;二,通電西北各省,聯合抗日。 沒有什麼再要商量的了,人人都看明白這不過是聲張而已,有什麼力量去行動呢!於是,只能從武都發出兩個電報。 在致各省的電報發出後,吳佩孚又先後派劉泗英、白品清、趙子賓等人赴各省聯絡。不久,即收到川甘寧青新五省十八位地方軍閥聯名請吳出來主持抗日軍事的電報。電文除積極主張抗日外,並說: 竊以吳上將軍子玉,為國元老,韜晦蜀中,幹茲數載,身雖寄乎山水,心常係於國家。際此外患危急之秋,翩然蒞隴,謝安未老,共仰東山,矧其前戍遼東,適逢日俄戰役,滿洲形勢,日本軍情,觀察靡遺,瞭如指掌,應請中央及全國袍澤民眾,一致敦請出山,主持對外軍事,為政府外交之後盾,作人民救國之先鋒。麟等志切為國,願赴疆場,馬革裹屍,雖死尤烈。國將不國,敢有他心,迫切陳詞,諸維亮登。

電報歸電報,抗日也還是遙遠的事情,吳佩孚在武都還得乾他該干的事:講經講易,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有時還寫字,畫畫。不過,這些都已經不是主要的了,他得用力抓實力。除了在路途中加封的魏成弟之外,在武都,他又委任了西和大橋的馬尚智、武都羅塘的周富銀、武都五庫的靳祿山等都為師長、司令,屬他直接領導。這些人都是地方土豪勢力,有的有槍四五百支,有的有槍七八百支,他們各霸一方,橫行霸道;有了吳佩孚的加封,就更加肆無忌憚地勒索民財,並拿出一部分供吳需用。吳佩孚在武都還組織一個"精一大道",把當地的永盛公商號經理姚慕子、舊軍中的哨官曹子佐等十多個較有影響的人收為道徒。對他們說,這個組織會救苦救難,"為什麼叫精一大道呢?《書經》有云: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執厥中,我們就是取的這個意思。"

吳佩孚每天忙忙碌碌幹這些事,兼縣長的劉鳳山很為反感:境內外的土匪多是他的對頭,剿還剿不滅,如今一個一個都成了他的頂頭上司,在他面前指手畫腳起來;那些入了"精一大道"的人物,以為有了吳大帥這個後台,也把縣長不放在眼裡了。可是,吳在武都的糧草還都得由縣里供應,劉鳳山每月還得給他送三百元零用,這個縣長就更不樂意做了。 一天,劉鳳山去見吳佩孚,想談談治安情況。劉來到清真寺,吳坐在那裡連身子也不欠一下,只對他輕蔑地點一下頭,連座也不讓。劉說:"大帥這幾日很忙?" "忙。"吳只用鼻音應酬。 "大帥最近身體還好?""好!"

"大帥沒別的事我走了。""請。" --原來吳佩孚聽土匪頭子和"精一大道"徒弟們說了縣長不少壞話,他想排斥縣長,用自己的人代替。 劉鳳山也算一方"土地神",哪裡吃過這樣的釘子。臨走時便說:"吳大帥,我手下也很緊,往後這供應麼,很有困難。"走出門後,劉鳳山又氣憤地說:"你已經是走投無路的人了,還擺大帥架子,看誰再理你。" 不久,吳佩孚不得不離開武都,匆匆趕去天水。 天水為隴南重要城市,就近十縣,為隴南綏靖指揮馬廷賢所統領。馬廷賢,也是個慣靠大樹的人,本來,他的部隊已經接受蔣介石的收編,這頂"隴南綏靖指揮"的帽子還是蔣介石給戴的呢;可是,他不久前卻又參與聯名通電,要吳佩孚出來統一指揮中國抗日部隊,並且派出代表吳慶安到武都去歡迎吳佩孚來天水。

為了迎接吳佩孚,馬廷賢把吳的行轅安在天水最好的一座房子裡--大城九間樓。九間樓是一座雙層翹簷的青磚灰瓦樓房,窗明幾淨,花簇柳蔭,樓上樓下,張燈結彩。 吳佩孚到天水的那一天,馬廷賢整隊迎到郊外,然後,並駕來到九間樓。住定之後,馬廷賢說:"大帥,為了更隆重的接待你,東校場已經聚集了機關職員、學校教員、學生和軍隊等人,等會請你去訓示。" 吳佩孚連連點頭,但還是說:"是不是過於打擾了?""大家都想見見你,不打擾。" "好好,我洗一把臉,咱們就去。" 東校場是一座小型練兵場,聚集著大約三四百人,他們是被通知來聽吳佩孚訓示的。廣場北邊,搭起一座蘆席遮蓋的高高講台,講台前楣橫寫著"歡迎孚威上將軍蒞臨天水"的橫匾,台口站著兩排武裝整齊的士兵,台上放一張八仙桌,幾把太師椅子,台正面壁上懸著孫中山先生的畫像一一天水是打著國民政府的旗號,當然是遵從孫中山先生。吳佩孚在馬廷賢等人的簇擁下登上講台,他沒有入座,先打量一下會場、又看看講台。當他發現懸掛著的孫中山先生畫像時,即搖著頭對人說:"孫先生跟我意見不合"

馬廷賢一聽,心中明白了,馬上讓人把孫先生的掛像摘去。 馬廷賢說了幾句歡迎詞之後,吳佩孚上台講話,他沒頭沒腦地先講了陣子,說了一大套"有天地然後才有萬物"的道理,然後說:"現在,中國很亂,東北出了九一八慘案,你們知道麼?"吳佩孚講了東北之後,又說:"中國的南北方也亂,亂得無可收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民黨專權賣國,希望西北迴漢團結救國。我是軍人出身,願為救國犧牲一切" 講話之後,他便認真地接待各方人士。 吳佩孚在天水,頭等大事還是拉攏勢力,封官委任。只是,他掛出的招牌,卻換成了"興國軍總司令部"。他委任馬廷賢為"騎兵禁衛軍總司令"兼"隴南護軍使",委任馬部的六個騎兵團長均為師長;對於所有來到九間樓的各縣縣長、士紳、名流,都委一個"顧聞","參議"、"諮議"的名義,令他們笑嘻嘻地回去。吳在他的行轅內還有一個"桃園普渡"的組織,願入者都可以簽名參加。

吳佩孚在天水,馬廷賢天天筵席招待。但和這番盛情款待暗暗相抵的,是一批親南京分子,他們將吳的天水活動一一報告給了西安綏靖主任楊虎城,並且添油加醋地說:"吳佩孚取道甘肅、寧夏將去華北與張學良、閻錫山、馮玉祥聯合進行反蔣,吳將出任元帥。"楊虎城是西北軍的首領,他要建立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西北軍。吳佩孚入甘之後大加封官委將,楊虎城當然有"鳩占雀巢"之憂,便電報蔣介石。蔣介石對楊虎城,原本是"不多放心"的,怕他在西北勢力過大,控制不靈。所以,對甘、青、寧、新等省的事,尤其是軍權的事,盡量不讓他插手,全由蔣直接安插、委派。現在,吳佩孚在西北插足了,插足的目的,是擴大勢力,勢力擴大了,目的是推翻他蔣介石。蔣介石驚慌了,他思來想去,最妥當的辦法,當然是只有拉楊(虎城)反吳(佩孚),別無他圖。蔣當即給楊一道"派兵入甘驅吳"的命令。楊虎城也正怕出師無名,引起蔣的反感,而今有"令"了,便名正言順地派十七師師長孫蔚如以潼關行營參謀長的名義率部入甘,並令馬廷賢"立即將吳扣留"。

馬廷賢接到楊虎城的命令,犯了難:"楊虎城是我的頂頭上司,我這隴南綏靖指揮的職務是國民政府委派的,要執行上峰的命令,將吳扣留於天水,等待交付給孫蔚如。"他是軍人,執行命令是軍人的天職,抗命是要殺頭的。 可是,馬廷賢是派代表到武都把吳佩孚迎到天水來的,他又是18將領聯名請吳主持抗日軍事的通電的成員之一,"這樣扣吳,豈不出爾反爾,不講信義了!"馬廷賢也是西北一個草頭王,有他的匪氣和霸氣,但也有他的正直和江湖義氣;再說,蔣介石能否靠得住?他和西北諸將一樣,還得走走看看。拿著楊虎城的電命躇躊許久,反反复复思索對比權衡,最後,他還是拿著它匆匆向九間樓走去。吳佩孚正在寫字。待吳佩孚在紙上用了印之後,才說:"大帥,有一件急事得跟你商量。"

"什麼事?"吳佩孚問。 "這裡有一封密電,你先看看。" 吳佩孚接過電報,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眉頭鎖了起來--"嗯,原來是楊虎城命令馬廷賢扣押我的!"吳佩孚第一個念頭便是:"要他扣押我的電報為什麼拿給我看看?"想想馬廷賢,他有點害怕了。 "有膽量的土劣辦事,常常顯示英雄氣概,馬廷賢要抓我是不是也來個明明白白壯舉?"吳佩孚身邊沒有實力,新收編的人馬他還調遣不動,果然馬廷賢動了手,他是只好束手就擒的。他想惡運真的來到了。轉念又產生了第二個想法,"馬廷賢和他的團長我都加委升官了,難道他們還會翻過來殺我?要殺不一定先對我說。說了,可能是好事"事急,吳佩孚想不得再多了,他只得挺著脖子說:"嗯,是一個很嚴厲的命令。說說你的意見吧。"

"第一,執行命令,將你扣押,轉送西安楊主任處。""能夠領多少賞?" "不知道。"馬廷賢說:"估計不會太少吧。""一個軍長?外加三十萬大洋?" "不止這個碼" "喲,會這麼多?"吳佩孚說:"也好。我在四,有兩位朋友,一位是楊森,一位是鄧錫侯。楊森盡力想幫我,力不從心,跟著我受了苦;鄧錫侯幫我由四來到甘肅,但是,正是他的隊伍在大竹繳了我的械,使我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有兵無槍的隊伍。今天,我在甘肅只有一個朋友,那就是你馬廷賢,若是我吳某人的頭顱還能為馬廷賢換來一個軍長、三十萬大洋的巨賞,也算我對得起朋友了。請便吧!" "大帥能夠這樣成全我,我會對大帥永遠感激涕零的。"馬廷賢說:"不過,我還有第二" "說說看,如果你樂意的話。""正因為想說,才來找你。""好,我願聆聽。" "送你去蘭州!到那裡該干什麼,你就去幹什麼。" "你不怕我反對你的頂頭上司楊虎城和楊虎城的頂頭上司蔣介石?" "如果你不嫌棄的話,我願追隨大帥共同幹到底!" 吳佩孚張開雙手朝馬廷賢撲過去。 "你把密電拿給我看,我就知道你不會執行!" 馬廷賢也緊緊拉住吳佩孚的手,說:"要是執行這個密令,絕不會拿給你看,你也逃脫不了!" 二人相對地笑了。 中國的西北,並不是鐵板一塊,爭地盤、爭權力之鬥爭,也在此起彼落、戰火也就接連不斷。 1931年9月,在蘭州就曾發生了一個頗令世人震驚的"雷馬事件"! 為了爭奪地盤,甘肅省保安總司令雷中田突然把寧夏省政府主席兼第七師師長馬鴻賓抓了起來,要殺了他;甘肅第四師師長高振邦則不同意雷殺馬鴻賓。否則,便堅決倒田。一場西北人的內戰在激烈醞釀之中。西北一部分迷信吳佩孚的人,均感到"雷馬事件"只有吳出面調停,才會有妥善了結。於是,便有"邀吳來蘭、調解雷馬事件"的急電給吳佩孚,使吳佩孚的北上蘭州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馮玉祥也一直很關注吳佩孚的行跡。吳佩孚在天水時,馮就有電報給他西北軍的老部下,現任甘肅保安總司令的雷中田,閭"吳玉帥現在何處?"吳佩孚天水出發北上時,雷中田又派副官長毛遵路在臨洮等候。可是,當吳佩孚在毛遵路陪同下從臨洮北上時,馮玉祥又有急電給雷,說:"堅決拒絕吳佩孚入甘。"並說:"吳到甘肅就會把蔣介石的軍隊進引甘肅。" 雷中田拿著馮玉祥的電報,心裡打起了算盤:"馮玉祥這是什麼意思?問行跡時,又不說明用意;我們去歡迎人家了,你又要我們拒絕人家入境。我們怎麼好失信拒絕呢。"於是,雷中田沒有理會馮玉祥的電報,並且又派了旅長、原在洛陽跟隨吳佩孚做過兩湖巡閱使署差遣的蔡呈祥隨同吳部先期到達蘭州的交際處長劉宜賓趕到阿干鎮去迎接吳佩孚。 1931年11月7日。 蘭州郊外水磨溝的八里窯地方,聚集著二、三百人的歡迎人群,他們在等待著孚威上將軍吳佩孚的到來。人群中有保安總司令雷中田、甘肅省政府代理主席馬文車、四師師長高振邦及一些機關單位的首領等人。那一天,風和日暖,高原的初冬卻還不顯寒涼,人們也只初上冬裝。 吳佩孚乘著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來到人前。吳佩孚下馬和大家相見,一一握手,略事寒喧,即到為他佈置好的行轅休息。人們驚訝地看到,吳佩孚的蘭州行轅,除高掛五色旗外,大門口卻懸起了"慈航普渡"的木牌! 蘭州,這座皋蘭山北麓的中國"天心"城市,自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州以來,還算富庶,穿心而過的黃河,滋潤著這片沃土。而今,竟是西北軍閥爭奪的中心,戰禍兵劫的中樞。吳佩孚來到這個地方,突然變得沉寂起來,連歡迎他的場合也多不願去,很少和外界接觸,除了向中、小學生作了一次"禮義廉恥"的演說之外,他從不在大小集會出面。五十六歲的吳佩孚,似乎業經看透了自己的"天命",知道自己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不能再有"八方風雨會中州"的盛世了。吳佩孚在蘭州的活動,多由參謀長張方嚴、政治處處長劉泗英通過雷中田的旅長蔡呈祥周旋。 蔡呈祥是個頗為乾練的人,在洛陽時,他同張方嚴的關係就比較密切。這幾個人往往商談最多的,自然首先是"雷馬事件"如何解決? 一天,吳佩孚把蔡呈祥請到行轅,問他"雷馬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來?蔡說:"雷總司令認為馬主席侵犯他的地盤了,便趁著馬來蘭州的機會,扣押了他;結果,是高(振邦)師長把他看押起來的,高師長卻同總司令的觀點又不一樣,這就帶來了麻煩了。" 吳說:"西北地大荒蕪,邊界問題歷來交錯難分。當前形勢很亂,西北各家生存問題不在爭地爭權,而是團結對外。團結十分重要呀!" 蔡說:"大帥對解決此事,有何具體想法?" "我想請你和佐民(即參謀長張方嚴)出面,代表我同雷、馬二位磋商,互相讓步,以和為貴。 "談什麼條件呢?"蔡呈祥說:"事情已經鬧到這種地步,空說恐怕不行。" "當然不能空口白說了。"吳佩孚說:"請雷總司令將馬主席釋放了;馬主席將佔下的永登地方讓出來,改住河西。" 蔡呈祥說:"現在不僅僅是雷、馬兩家的事,還有個高振邦。雷、高這兩個人意見分岐頗大。" "我知道了。"吳說:"關鍵在雷。可以多同他談談。" "雷總司令這個人性情倔強,剛愎自用。大帥能夠同他當面談談,我想事情就會順利解決。" "好,我馬上就請雷總司令。" 吳佩孚是打著調停"雷馬事件"到蘭州來的,無論多大困難,他得把這件事辦成。調停不成,他便寸步難行了。所以,他不惜一切努力,去辦這事。 雷中田被吳佩孚請來了。 "蘭波(雷中田字蘭波),你的為人,盡人皆贊,子玉極為敬佩。與子寅(馬鴻賓字子寅)的事,我作主,你們二位均讓步,握手言和。如何?" 雷中田本無和解之意。現在,吳佩孚出面了。吳佩孚是上將軍、打著帥旗,是個國中有影響的人物,威信很高,他能對此事出來說項,自然面子不小。再說,監視馬鴻賓的權限又控制在高振邦手中,高是不同意扣馬的,自己也有力不從心處,真有些無可奈何。所以,他便順水推舟,給了吳佩孚一個厚厚的人情。 "玉帥,你的精神我很受感動。站得高,看得遠。這個馬子寅太欺人了,總以為自己的腰桿硬,可以為所欲為。現在,既然玉帥出面了,我怎麼能不聽玉帥你的呢!" "雷馬事件"得到和平解決了,馬鴻賓獲自由那一天,吳佩孚在他的行轅備辦了筵席,除請雷馬二位之外,還請了各方頭面人物共同慶賀。只是,在馬鴻賓講話時,雷中田卻頗為動怒地轉過臉去。 "雷馬事件"的和平解決,雖然馬鴻賓並沒有退出永登(因為河西被青海馬麟部所佔,他們不同意馬鴻賓部移駐),但吳佩孚卻贏得了好名聲。吳佩孚很高興,他馬上派政治處長劉泗英並讓他以四川省代表的名義和青海、寧夏、新疆等省代表協商,達成共同意見,不久,即發出了"擁護吳佩孚為五省聯軍總司令"的通電。 吳佩孚在蘭州,終於取得了堂而皇之的頭銜:五省聯軍總司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