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浪淘沙李鴻章

第13章 第七章(1-1)

大浪淘沙李鴻章 高阳 6905 2018-03-14
同治元年六月左宗棠終於從安徽進入江浙,由衢州而嚴州,沿著一條山明水秀的富春江,逐步進展,到第二年初春,已抵達離杭州不到一百里的富陽了。 杭州對岸的紹興、蕭山,這時已由從寧波方面打過來的常捷軍、常安軍這兩支洋將德克碑和铥樂德克所統率的部隊所收復。整個浙江,已收復了四分之三,但最富庶的浙西,亦就是杭、嘉、湖三府,仍舊在太平軍手裡。 同治二年三月,左宗棠升任閩浙總督、官位比李鴻章來得高,但處境比李鴻章來得艱苦。那時的李鴻章已攻下蘇州、無錫,照道理說,應該攻常州一路打到南京,但那一來便要跟“曾九帥”——曾國荃爭功了。李鴻章深通宦術,不肯幹這得罪曾氏兄弟的傻事,卻以為左宗棠不妨欺侮,所以近水樓台派翰林出身的劉秉璋收復浙江的平湖、乍浦、海鹽,又派程學啟由吳江進攻嘉興。浙西膏腴之地盡入淮軍之手,不但接收了太平軍的大批輜重,而且以江蘇巡撫的身分,派委了浙江的州縣官。將一個閩浙總督兼署浙江巡撫的左宗棠,幾乎氣出病來。

只是徒恨無用,唯有收復失地,方能收復職權,所以左宗棠由嚴州馳赴前線親自督飭主攻杭州的浙江藩司蔣益灃,全力進攻。其時杭州的長毛,增強西面的餘杭為犄角之勢,連營四十餘里,調集重兵防守。這一番部署相當高明,因為杭州與餘杭聯結一氣,官軍就無法合圍,杭州仍舊可以獲得接濟——接濟來自餘杭北面的嘉興與湖州,只要守得好,有一兩年可以支持。 因此,左宗棠一心打算,要衝斷餘杭與杭州的通路,化一線為兩點,就像下圍棋一樣,再也做不成兩隻眼,而成了兩粒孤子。無奈長毛深溝高壘,而官軍又只能在西、南兩面著力,幾番接仗,雖有斬獲,無補大局。 於是有熟悉浙西地形的人獻議,認為官軍應該繞出餘杭西北,攻取一處名叫瓶窯的地方。其地在餘杭以北,德清以南,當東西苕溪交匯之處。而且有兩條陸路通往浙江的兩座名山,正北一條,通莫干山,西北一條通天目山。如果占領了瓶窯,嘉湖兩郡的接濟受阻,杭州和余杭的糧路一斷,長毛軍心動搖,不戰自潰。

這是好計,但依實際情況來看,卻近乎紙上談兵,因為長毛的重兵,就齊集在瓶窯一帶,官軍繞道進攻,眾寡懸殊,而且勞師遠役,勝負之數,不卜可知。左宗棠起先興奮,細一籌算,不覺廢然而歎,依舊是採取了逐步進逼,破得一壘,即有一分進展,最後水到渠成的堅實戰法。 在硝煙迷漫的激戰中,一年將盡。這天駐紮在湧金門外的蔣益灃大營,忽然來了個年輕人求見,自道姓張,有緊要軍情,要見“藩台”。 守衛的把總,見這姓張的人,長得很漂亮,眉宇之間,是個公子哥兒的模樣,心中有了好感,便為他通報,而且替他說了好話,因而蔣益灃立刻接見。姓張的是一介老百姓的身份,卻長揖不拜,同時要求摒人密談。 蔣益灃是個老粗,先命人搜了他的身子,確實查明未曾暗藏凶器,方始與他單獨談話。

“敝姓張。有一通公文,先請藩台大人過目。” 蔣益灃接過公事來一看,上面有“江蘇巡撫部堂”的大印,便很注意了。看完了才欣然問道:“原來賢父子是大大的忠臣,埋伏在杭州為官軍做內應,那太好了!請問,今天是不是有什麼好消息帶來?” 此人就是小張,他確有好消息帶來,這個好消息不在杭州,但與杭州密切有關。他先問道:“大人可曉得海寧的長毛頭目?” “曉得啊!不是什麼'魏王'蔡元龍嗎?” “是!”小張答說:“蔡元龍早已想棄暗投明。我亦很下了一些功夫了。現在到底把他說動了,決定獻城投降。” “好極,好極!”蔣益灃大為高興,“海寧一投降,嘉興跟杭州的通路就斷了。他果然真心投降,我請巡撫出奏,保他做大官。”

“他不在乎做大官,要帶兵,就是這麼一個條件。” 這個條件,蔣益灃卻答應不下,“帶兵?”他躊躇著說,“那得巡撫作主。” “我懂了。”小張年輕爽直,開門見山地說:“無非怕他詐降,帶了兵會倒戈。是不是?” “你明白就好了。”蔣益灃說:“蘇州克復以後,淮軍跟長毛是怎麼鬧反的?你總知道!” 李鴻章、程學啟殺降一事,幾乎通國皆知,小張如何不知道? “太知道了!”他說,“大人,你是帶兵的,膽子不能小,毒蛇咬一口,見了繩子都怕。姓蔡的不是條毒蛇,是條繩子。 這條繩子撿起來,可以派上大用場。你不要錯過機會,埋沒我們的苦心,還有兩三年的苦功。 ” 這幾句話說得很有力量。蔣益灃不能不動心,也不能不問——要問的話很多,先後最要緊的問起:“你說他有大用處;是什麼用處?”

“他可以替大人去打仗,由海寧往北,打桐鄉、打嘉興、打湖州。”小張問道:“大人,你看看地圖就明白了;你現在就少這樣子一支兵。” 蔣益灃是初次入浙,由衢州溯江北上;對於杭州以北的地理,實在不甚了了。所以聽從小張的建議,真的取了張地圖來看。這一看,才覺得小張的話有分量。 地圖中所看出來的形勢非常明顯。以杭州為中心,向西延伸到餘杭,為太平軍堅守的防線,阻斷官軍,不得越省城而北,向東就是錢塘江,海寧在北岸,再往東就是已落入左宗棠所謂的“蘇軍”手中的海鹽與乍浦。 “這才真正叫做鞭長莫及!”小張指著地圖說,“大人,你的軍隊要到海寧,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繞過長毛的陣地,大兜大轉,由天目山腳下過來,先往西,再往東。'城頭上出棺材',大可不必。再一條是水路,由蕭山下船,渡過一條錢塘江就是。這條路很方便,兩個時辰就到,可惜,大人,你的水師是幾條'搭漿貨'的木船,經不起長毛在岸上一炮。”

話說得很直率,即令是粗魯不文的蔣益灃,也感到有些刺耳。可是不能不承認他的分析,直截了當,說中要害,覺得受益良多。 “大人,我再說一句,我是浙江人,當然幫我們浙江的官軍。如果大人三心兩意,為了我們浙江早早光復,那就只好便宜人家了。” 蔣益灃一楞,細細體味了一會,才覺察出他的話中大有深意,急急問道:“怎麼叫'便宜人家'?” “便宜淮軍,便宜江甦的李撫台了。”小張說道:“姓蔡的就近向海鹽那面投降,還方便省事得多。” 這是個忠告,也是個警告,一下打到了蔣益灃的心坎裡。 想想海寧的長毛向淮軍獻了城,向南北兩面夾攻嘉興,嘉興一下,西克湖州,席捲杭州以北的一片沃土,那一來李鴻章的聲勢還得了?

“好囉,好囉!聽你的。”蔣益灃緊握著小張的肩頭,兩眼瞪得老大地想了好半天,問出一句話來:“老弟!我怎麼知道是條繩子,不是毒蛇?” 小張微微一笑:“我當押頭,自願押在你這裡。如果姓蔡的是毒蛇,反過來咬你一口,我一條性命就奉送了。” 有這樣明快堅決的表示,蔣益灃再無懷疑,同時也對小張另眼看待了,喚人來吩咐預備上好酒食款待。兵荒馬亂,人煙蕭條,那裡來的上好食物?六畜多的是野狗,只是野狗吃積尸滿地的人肉,雙眼發紅,其形如狼,不堪供膳,更難奉貴客。最後只好殺了一匹馬,燉馬肉、炒馬肝,一共湊了八樣,卻都是一樣的味道。不過紹興早已克復,好酒卻不難覓,把杯深談,蔣益灃自然要作進一步的探索。 “姓蔡的本名蔡元吉,這一次歸順過來,想要恢復本名。

他也是湖南人,湖南嶽陽。 ”小張突然問道:“從前海寧營的王都司,大人知道不知道? ” 蔣益灃知道個王都司,名叫王錫馴。由於作戰不力,為左宗棠一本嚴參,奉旨革職查辦。王錫馴怕丟腦袋,一直不敢到案,左宗棠亦因為他人在浙西,而且軍務倥傯,緝拿不到,也就擱在那裡再說。類似情形各地皆有,都要等時局平定了,再算總帳,不足為奇,蔣益灃聽小張忽然提到此人,便即答道:“這個王都司,我沒有見過;只知道他不敢露面。莫非,莫非他投到長毛那裡去了?” “不是,不是!現在這個時候,哪裡還會有人投長毛?大人正好弄反了,蔡元吉肯投降,王都司的功勞不小。要知來龍去脈,不能不從他身上說起。” 小張提到王錫馴,就又不能不再提一個人:孫祥太。原來王錫馴也是“門檻裡”的,丟了官又要查辦,走投無路,便悄悄去投奔孫祥太。由孫祥太結識了松江老大,由松江老大又結識了朱大器。其時正當阿巧姐慘死以後,朱大器心情灰惡,懶於進取,直到第二年,也就是同治二年春天,方始重振雄心,一面擴充他自己的事業,一面邀約孫祥太,而且將小張也請到上海見面,會同孫子卿和松江老大,一起商量,按照原定的計劃,分頭進行,設法幫助左宗棠軍隊,光復浙江。

事後閒談孫祥太無意間提到王錫馴,說他跟蔡元吉是小同鄉,從小交好,咸豐四年,太平軍過岳陽,蔡元吉被裹脅東下,由小兵當到“朝將”。王錫馴則投了湘軍,積功升官,派到浙江署理海寧營都司,如今丟官,幸虧有孫祥太可以依靠,不然,他會投到蔡元吉那裡去。 蔡元吉是譚紹光手下的大將。朱大器心想,能夠通過王錫馴的關係,將蔡元吉拉了過來,豈不甚妙?這樣想停當了,便托孫祥太再約王錫馴到上海,直陳所見,認為是王錫馴將功折罪的良機,勸他極力進行。 王錫馴欣然依從。但像這樣的情況,決不宜操切從事,他必須等待機會,而機會難得。因為蔡元吉本隨譚紹光在上海作戰,不久就轉調蘇州,想跟他見一面都難,哪裡還談得到勸降? 機會終於接近了,蔡元吉調守海寧,而且封了“王”。王錫馴便喬裝改扮,回到舊遊之地,跟蔡元吉見著了面。

這時的長毛,只要是稍為有些腦筋的,都有一個“搞不出什麼名堂”的感覺。所以王錫馴不必花太大的功夫,就將蔡元吉說服,決定歸順。他沒有什麼條件,只求保命、活命而已。活命要錢,他私人的聚積,當然要讓他帶走。除此以外,他不想做官,更不想帶兵。 於是王錫馴興沖衝由間道回上海,去向朱大器作進一步的接洽。誰知就在這時候,傳來蘇州克復,李鴻章殺降的消息。王錫馴跌足嗟嘆,孫子卿、松江老大、劉不才和小張面面相覷,都認為功敗垂成,有此血淋淋“八酋駢誅”的前車之鑑,蔡元吉是一定改變意向了。 “不然!”只有朱大器的看法不同,“唯其如此,姓蔡的只有一條路走:向浙江方面投降。這個道理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他向松江老大問道:“五哥,你陪我走一趟。好不好?” “到哪裡?” “到海寧。我們不上岸,在船上跟姓蔡的碰頭。” “只怕姓蔡的當做鴻門宴,不肯來!”孫子卿插嘴進來說。 “有辦法。不過要委屈王都司,在那里當個押頭。” “對!我陪王都司一起押在那裡。”劉不才問王錫馴:“怎麼樣?” “這一定可以。不過,船呢?”王錫馴說,“這一帶的海面上,現在戒嚴。老百姓的船,根本就過不去。” “這你放心。”孫子卿說,“我來動腦筋。” 孫子卿在王錫馴未提到船以前,便有成竹在胸。常捷軍的一部分還駐紮在紹興一帶,他們的給養自行採辦,常有船直接到上海。孫子卿也跟常捷軍做過交易,可以領得到旗幟文書,證明是常捷軍的採辦船隻。船到錢塘江,不泊南岸泊北岸,就是海寧,方便得很。 這個計劃一說出口,沒有人不贊成,不過朱大器指定仍舊要用沙船。一共只有五、六個人,輕舟往返,既快又省事,何以要用沙船?問朱大器,他笑笑不肯回答;只說“將來自有道理”。 *** 兩天功夫,一切安排停當。第三天揚帆出海,折而往西,經玉盤洋入海灣,過海鹽、澉浦不遠,就到海寧了。 上岸的是王錫馴跟劉不才,持著蔡元吉所發的一紙文書,很容易地見到了他。果不其然,蔡元吉的態度大變,冷峻中帶著濃重的疑忌,王錫馴為劉不才引見時,他連正眼都不看一下。 “老蔡,我知道你心裡想的什麼?人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這次我們一共來了六個人,朱觀察跟他的好朋友都在一條船上。這種天氣,萬一翻了船,統通送命!老蔡,你想,這樣冒險是為了什麼?就是要拿真心給你看。” 這最後一句話將蔡元吉說動了,臉色便也緩和,“那,你說!事情怎麼樣?”蔡元吉問道:“你換了我,請你想想看,我還能跟著你們去嗎?” “你一定要跟我們走。”王錫馴說,“其中的道理,我說不透澈。你跟朱觀察見一面好不好?” 談到朱大器為什麼不能上岸跟蔡元吉見面,而要他下船相會?這是很難圓滿解釋的一大疑問。王錫馴躊躇難答之際,劉不才卻有急智,搶先開口了。 “蔡老哥,這一層要請你原諒。朱某人相信你蔡老哥,然而要防一著。防什麼?防你這裡有奸細,於他不利。” 蔡元吉勃然變色,“奸細!”他戟指問說,“哪裡來的奸細?” 劉不才聲色不動,慢吞吞地答道:“蘇州來的人。” “你說是李鴻章有奸細混在這裡?” “我不敢說。不過朱某人不能不防。” 這句話將蔡元吉搞糊塗了,“你們要防李鴻章?那,”他不知道怎麼才能達意?想了好一會才吃力地問王錫馴:“到底怎麼回事?你是替誰來跟我接頭?” “他是替浙江來接頭。”劉不才搶著回答:“閩浙總督放了什麼人?想來你總知道!左制台委託朱某人,朱某人託了我們老王,是這樣一條線,才能交上你老哥。至於蘇州方面來的人,為什麼朱某人要防?這話說來就長了。最好請你下船去談,朱某人原原本本一說,你老哥就明白了。” “你是說,”蔡元吉問道:“左宗棠跟李鴻章爭功不和,所以你們兩方面形如水火?” “也不是什麼形如水火。反正打到仗就要爭功。總而言之一句話,跟朱某人見一面,於你老哥的關係極大,千萬不要自誤。” “是的。”王錫馴平靜地接口,“我為什麼邀了這位劉兄來? 他是朱觀察的至親,走馬換將,連我一起留在這裡。我們三個人的性命拴在一起,你如果遇險,我們兩個人隨你部下要殺要剮!你還不相信嗎? ” 蔡元吉聽得這話,臉色完全變過了,平矜去躁,變得異常和善,“好的!”他平靜地說:“我也用不著客氣,准定走馬換將。我怎麼去?” “我們送你到海邊,你坐小舢板過去,我們仍舊回你的營盤。”王錫馴說,“不過你要好好替我們找個舒服的地方。你跟朱觀察見了面,可能會跟他談一個通宵,那一來我們卻要在這裡住一夜。這麼冷的天,睡的地方不舒服,會搞出病來。” 蔡元吉沒有任何表情,喊進一個衛士來囑咐:“把這兩位送到陳家花園去住。挑那裡頂精緻的地方安置。這兩位有什麼交代,你告訴他們,一定要照辦。” 陳家花園就是有名的“安瀾園”,乾隆南巡,曾四次臨幸其家,因而有種荒誕不經,卻頗令人聳動的傳說:乾隆皇帝原是陳家的骨血,世宗有個妃子“裝假肚皮”,到足月應該臨盆時,抱陳家新生嬰兒以為子,就是乾隆。當然,這是乾隆皇帝好揮灑翰墨惹來的是非。安瀾園中有兩方御筆的匾額,一方叫“愛日堂”,一方叫“春暉堂”,凡此都是人子慕親之語,而居然由天子賜題臣下,其中必有深意,以致附會出這樣一個荒唐的傳說。 當然,王、劉二人先要送蔡元吉到海邊,也就是塘邊—— 乾隆年間所築的一道石塘,防波擋潮,使得一方生民能夠安居樂業。小舢板就係在塘邊,蔡元吉下了船,直往避風的海灣駛去,松江老大在沙船上瞭望,發現小舢板,關照朱大器和孫子卿一起起船頭上來迎接。 賓主四人素昧平生,忽然商談這樣關於多少人禍福的大事,那就不同平常的會晤,無須客套。朱大器等蔡元吉上了船,自己報名,松江老大與孫子卿亦然如此。 “我是蔡元吉。兩位令友,安置在陳家花園,請放心。” 聽這一說,便知蔡元吉並無惡意,朱大器自感欣慰,將客人延入中艙,等敬煙奉茶,隨帶的男僕退出以後,首先表明:“艙中就是我們四個人,不相干的人,不會過來偷聽。蔡爺,我們要不要擺起香燭來發個誓,彼此同船合命,禍福相共?” “不必了。只要老兄能夠把我心裡的疑心取消,我自然就听你們的。” “這話很實在。發誓賭咒亦不見得靠得住,程某人不是跟那'八位'焚香盟誓,還有洋人做見證嗎?” 這就是朱大器高明的地方,深知蔡元吉最大的疑心,無非蘇州殺降那件事,所以不等他開口,使得蔡元吉即時就有這樣一個想法:此人跟程學啟不同! “蔡爺,兩軍對陣,我死你活,打仗也好,講和也好,第一要講利害關係。感情是假的,賭神罰咒更加是騙人的花樣。 我們在這種天氣,冒險到這裡來,就因為有一種把握,利害分明,於你蔡爺有利無害。只要說清楚了,你自然知道該走怎麼樣一條路?剛才聽你的話,跟我們的心思一樣。這就一定談得攏了。 ” “老兄這幾句話,透澈痛快。好的,我們就開門見山談吧!” “是!”朱大器說:“不過有一層,我要言明在先。話要說得深,說得真了,聽起來就有點刺耳,而且平常的語氣也是改不了的,你們稱官軍叫'妖',我們叫你們是'長毛',等下衝口而出,並非有心,你不要生氣。” “不會。請放心。” “那好。我先請問蔡爺,你如果不肯過來,那麼總有個打算,先有個看法。譬如說,相信你們的'天王'撐得住,李秀成能夠解南京的圍?” 蔡元吉搖搖頭,只答了一個字:“不!” “這就要談打算了。不肯過來,是不是預備跟官軍死拚呢?” “那沒有啥意思。無非老百姓吃苦!” “所以為了百姓願意過來!蔡爺,你這是陰功積德的好事。 我們一定幫你。 ”朱大器緊接著又說,“實在也是幫百姓,幫我們自己。再說句實話,蘇州那件事一出來,最著急的是我們幾個。 ” “為啥?” “只為你一定會大起戒心,好好一件大事,就此談不成功。 其實情形完全不同。如果蔡爺你是向江蘇方面接頭,過去以後會有什麼變故,我不敢說,至於投到浙江方面來,我可以拿身家性命,保你一定如意。這就是利害關係不同的緣故。 ” 利害不同,決於形勢各異。朱大器先為蔡元吉抽絲剝繭地指出李鴻章和左宗棠的處境,正好相反,李順左逆,處逆境的亟望外援,杭州以北的嘉湖兩郡,明明是浙江的疆域,而左宗棠可望而不可即,坐視李鴻章越俎侵權,卻只有乾著急。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如果有人能在他鞭長莫及之地為他出力,收復浙江疆域,排拒蘇軍入侵,豈非是左宗棠所求之不得。 “這就是所謂利害相同。蔡爺,左制軍非重用你不可。而江蘇李中丞呢,他有的是兵,沒有你照樣能打仗,讓你帶了兵,他反倒要防你,利害發生衝突,事情就不妙了。再說,程學啟殺那八位的時候,重兵密布,預先防範,如果左制軍要殺你,請問他辦得到辦不到?要派多少兵來警戒?這些兵能派得過來,他杭州亦早就攻下來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