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紅頂商人胡雪巖

第13章 紅頂商人(8-2)

紅頂商人胡雪巖 高阳 21263 2018-03-14
於是胡雪巖辭別張家,臨走時交代,第三天早晨一定趕回來。然後與何都司同行,先到藩司行台的馬號裡換了馬,出武林門,疾馳到拱宸橋;何都司找著相熟的軍營,換了好馬,再往西北方向行進。 一路當然有盤查、有阻礙、也有驚險,但都安然而返。下午三點鐘到了瓶窯,方始打尖休息,同時探聽左宗棠的行踪:是在往北十八里外的安溪關。 “這是條山路,很不好走。”何都司懇切相勸。 “胡大人,我說實話,你老是南邊人,'南人行船,北人騎馬'。你的馬騎得不怎麼好。為求穩當,還是歇一夜再走。你看怎麼樣?” 胡雪巖心想,人地生疏,勉強不得;就算趕到安溪,當夜也無法謁見左宗棠,因而點頭同意,不過提出要求:“明天天一亮就要走。”

“當然。不會耽誤你老的功夫。” 既然如此,不妨從容休息。瓶窯由於久為官軍駐紮,市面相當興盛,飯攤子更多;胡雪巖向來不擺官架子,親邀四名馬弁,一起喝酒。而那四名弟兄卻深感局促,最後還是讓他們另桌而坐。他自己便跟何都司對酌,聽他談左宗棠的一切。 “我們這位大帥,什麼都好,就是脾氣不好。不過,他發脾氣的時候,你不能怕;越怕越糟糕。” “這是吃硬不吃軟的脾氣。”胡雪巖說:“這樣的人,反而好相處。” “是的。可也不能硬過他頭!最好是不理他,聽他罵完,說完,再講自己的道理,他就另眼相看了。” 胡雪巖覺得這兩句話,受益不淺;便舉杯相敬;同時問說:“老兄,你跟蔣方伯多少年了?” “我們至親,我一直跟他。”

“我有句冒昧的話要請教,左大帥對蔣方伯怎麼樣?是不是當他是自己的替手?” “不見得!”何都司答說,'左大帥是何等樣人?當自己諸葛亮;哪個能替代他? ” 這兩句閒談,在旁人聽來,不關緊要;而在胡雪巖卻由此而作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他對於自己今後的出處,以及重整旗鼓,再創事業的倚傍奧援,一直縈迴腦際,本來覺得蔣益澧為人倒還憨厚,如果結交得深了,便是第二個王有齡,將來言聽計從,親如手足;那就比伺候脾氣大出名的左宗棠,痛快得多了。 現在聽何都司一說,憬然有悟,左宗棠之對蔣益澧,不可能像何桂清之對王有齡那樣,提攜惟恐不力。一省的巡撫畢竟是個非同小可的職位,除非曾國荃另有適當的安排;蔣益澧本身夠格;而左宗棠又肯格外力保,看來浙江巡撫的大印,不會落在蔣益澧手裡。

既然如此,惟有死心塌地,專走左宗堂這條路子了。半夜起身,黎明上路。十八里山道,走了三個鐘頭才到。左宗棠的行轅,設在一座關帝廟裡。雖是戎馬倥傯之際,他的總督派頭,還是不小;廟前擺著一頂綠呢大轎;照牆下有好幾塊朱紅“高腳牌”,泥金仿宋體寫著官銜榮典,一塊是“欽命督辦浙江軍務;”一塊是“兼署浙江巡撫”;一塊是“頭品頂戴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閩浙總督部堂”;一塊是“賞戴花翎”;再一塊就不大光彩,也是左宗棠平生的恨事,科名只是“道光十二年壬奪辰科湖南鄉試中式”,不過一名舉人。 再往廟裡看,兩行帶刀的親兵,從大門口一直站到大殿關平、周倉的神像前;藍頂子的武官亦有好幾個。胡雪巖見此光景,不肯冒犯左宗棠的威風;牽馬在旁,取出“手本”,拜託何都司代為遞了進去。

隔了好久,才看見出來一個“武巡捕”,手裡拿著胡雪巖的手本;明明已經看到本人,依然拉起官腔問道:“哪位是杭州來的胡道台?” 胡雪巖點點頭,也擺出官派,踱著四方步子,上前答道:“我就是。” “大帥傳見。” “是的。請引路。” 進門不進殿,由西邊角門口進去,有個小小的院落,也是站滿了親兵,另外有個穿灰布袍的聽差,倒還客氣,揭開門簾,示意胡雪巖入內。 進門一看,一個矯胖老頭,左手捏一管旱煙袋;右手提著筆,在窗前一張方桌上揮毫如飛。聽得腳步聲,渾似不覺;胡雪巖只好等著,等他放下筆,方撈起衣襟請安,同時報名。 “浙江候補道胡光墉,參見大人。” “喔,你就是胡光墉!”左宗棠那雙眼睛,頗具威嚴,光芒四射似的,將他從頭望到底,“我聞名已久了。”這不是一句好話,胡雪巖覺得無須謙虛;只說:“大人建了不世之功,特為來給大人道喜!”

“喔,你倒是得風氣之先!怪不得王中丞在世之日,你有能員之名。” 話中帶著譏諷,胡雪巖自然聽得出來,一時也不必細辨;眼前第一件事是,要能坐了下來——左宗棠不會不懂官場規矩,文官見督撫,品秩再低,也得有個座位;此刻故意不說“請坐”,是有意給人難堪,先得想個辦法應付。 念頭轉到,辦法便即有了;撈起衣襟,又請一個安;同時說道:“不光是為大人道喜;還要跟大人道謝。兩浙主靈倒懸,多虧大人解救。” 都說左宗棠是“湖南騾子”的脾氣;而連番多禮,到底將他的騾脾氣擰過來了,“不敢當!”他的語聲雖還是淡淡的,有那不受奉承的意味;但亦終於以禮相待了,“貴道請坐!” 聽差是早捧著茶盤等在那裡的,只為客人不曾落座,不好奉茶;此時便將一碗蓋碗茶擺在他身旁的茶几上。胡雪巖欠一欠身,舒一口氣;心裡在想:只要面子上不難看,話就好說了。

“這兩年我在浙江,很聽人談起貴道。”左宗棠面無笑容地說,“聽說你很闊啊!” “不敢!”胡雪巖欠身問道:“請大人明示所謂'闊'是指什麼?” “說你起居享用,儼如王侯;這也許是過甚之詞。然而也可以想像得知了。” “是!我不瞞大人,比起清苦的候補人員來,我算是很舒服的。” 他坦然承認,而不說舒服的原因,反倒像塞住了左宗棠的口;停了一下,他直截了當地說:“我也接到好些禀帖,說你如何如何!人言未必盡屬子虛,我要查辦;果真屬實,為了整飭吏治,我不能不指名嚴參!” “是!如果光墉有什麼不法之事,大人指名嚴參,光墉亦甘願領罪。不過,自問還不敢為非作歹;亦不敢營私舞弊。只為受王中丞知遇之恩,誓共生死,當時處事不避勞怨,得罪了人亦是有的。”

“是不是為非作歹,營私舞弊,猶待考查。至於你說與王中丞誓共生死,這話就令人難信了。王中丞已經殉難,你現在不還是好好的嗎?” “如果大人責光墉不能追隨王中丞於地下,我沒有話說;倘或以為殉忠、殉節,都有名目,而殉友死得輕如鴻毛,為君子所不取,那末,光墉倒有幾句辯白。” “你說。” “大人的意思是,光墉跟王中丞在危城之中共患難;緊要關頭,我一個人走了,所謂'誓共生死',成了騙人的話?”“是啊!”左宗棠逼視著問:“足下何詞以解?倒要請教!”“我先請教大人,當時杭州被圍,王中丞苦苦撐持,眼睛裡所流的不是淚水,而是血,盼的是什麼?” “自然是援軍。” “是!”胡雪巖用低沉的聲音說,“當時有李元度一軍在衙州,千方百計想催他來,始終不到。這一來,就不能不作堅守的打算;請問大人,危城堅守靠什麼?”

“自然是靠糧食。'民以食為天'。” “'民以食為天'固然不錯;如果羅掘俱窮,亦無非易子而食。但是,士兵沒有糧食,會出什麼亂子?不必我說;大人比我清楚得多。當時王中丞跟我商量,要我到上海去辦米。”胡雪巖突然提高了聲音說:“王中丞雖是捐班出身,也讀過書的;他跟我講史記上趙氏孤兒的故事,他說,守城守不住,不過一死而已,容易;到上海辦米就跟'立孤'一樣比較難。他要我做保全趙氏孤兒的程嬰。這當然是他看得起我的話;不過,大人請想,他是巡撫,守土有責,即使他有辦法辦得到米,也不能離開杭州。所以,到上海辦米這件事,只有我能做;不容我不做。” “嗯,嗯!”左宗棠問道:“後來呢?你米辦到了沒有?”“當然辦到。可是——,”胡雪巖黯然低語:“無濟於事!”

接著,他將如何辦米來到了杭州城外的錢塘江中,如何想盡辦法,不能打通糧道,如何望城一拜,痛哭而回;如何將那批米接濟了寧波。只是不說在寧波生一場大病,幾乎送命;因為那近乎表功的味道,說來反成蛇足了。左宗棠聽得很仔細;仰臉想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話來,卻是胡雪巖再也想不到的。 “你也很讀了些書啊!” 胡雪巖一楞,隨即想到了;這半天與左宗棠對答,話好像顯得很文雅,又談到史記上的故事,必是他以為預先請教過高人,想好一套話來的。 這多少也是實情;見了左宗棠該如何說法,他曾一再打過腹稿。但如說是有意說好聽的假話,他卻不能承認,所以這樣答道:“哪裡敢說讀過書?光墉只不過還知道敬重讀書人而已!” “這也難得了。”左宗棠說,“人家告你的那些話,我要查一查。果真像你所說的那樣子,自然另當別論。”“不然。領了公款,自然公事上要有交代。公款雖不是從大人手上領的;可是大人現任本省長官,光墉的公事,就只有向大人交代。”

“喔,你來交代公事。是那筆公款嗎?”左宗棠問,“當時領了多少?” “領了兩萬兩銀子。如今面繳大人。”說著,從身上掏出一個紅封袋來,當面奉上。 左宗棠不肯接紅封袋,“這是公款,不便私相授受。”他說,“請你跟糧台打交道。” 當時便喚了糧台上管出納的委員前來,收取了胡雪巖的糧票,開收據,蓋上大印,看來是了卻了一件公事,卻不知胡雪巖還有話說。 “大人,我還要交代。當初奉令採辦的是米,不能拿米辦到,就不能算交差。” “這——?”左宗棠相當困擾;對他的話,頗有不知所云之感,因而也就無法作何表示。 “說實話,這一批米不能辦到,我就是對不起王中丞的在天之靈。現在,總算可以真正有交代了!”胡雪巖平靜地說,“我有一萬石米,就在杭州城外江面上,請大人派員驗收。”此言一出,左宗棠越發困惑,“你說的什麼?”他問:“有一萬石米在?” “是!” “就在杭州城外江面上?” “是!”胡雪巖答說,“已有幾百石,先撥了給蔣方伯,充作軍糧了。” 左宗棠聽得這話便左右問道:“護送胡大人來的是誰?”“是何都司”。 於是找了何都司來,左宗棠第一句話便是:“你知道不知道,有幾百石軍糧從錢塘江上運到城裡?” “回大帥的話,有的。”何都司手一指:“是胡大人從上海運來的。” “好!你先下去吧。”左宗棠向聽差吩咐:“請胡大人升炕!”禮數頓時不同了!由不令落座到升炕對坐,片刻之間,榮枯大不相同;胡雪巖既感慨,又得意,當然對應付左宗棠也更有把握了。 等聽差將蓋碗茶移到炕几上,胡雪巖道謝坐下;左宗棠徐徐說道:“有這一萬石米,不但杭州的百姓得救;肅清浙江全境,我也有把握了。老兄此舉,出人意表,功德無量。感激的,不止我左某一個人。” “大人言重了。” “這是實話。不過我也要說實話。”左宗棠說,“一萬石米,時價要值五六萬銀子;糧台上一時還付不起那麼多。因為剛打了一個大勝仗,犒賞弟兄是現銀子。我想,你先把你繳來的那筆款子領了回去;餘數我們倒商量一下,怎麼樣個付法?” “大人不必操心了。這一萬石米,完全由光墉報。”“報效?”左宗棠怕自己是聽錯了。 “是!光墉報效。” “這,未免太破費了。”左宗棠問道:“老兄有什麼企圖,不妨實說。” “毫無企圖。第一,為了王中丞;第二,為了杭州百姓;第三,為了大人。” “承情之至!”左宗棠拱拱手說,“我馬上出奏,請朝廷褒獎。” “大人栽培,光墉自然感激,不過,有句不識抬舉的話,好比骨鯁在喉;吐出來請大人不要動氣。” “言重,言重!”左宗棠一疊連聲地說,“儘管請說。”“我的報效這批米,決不是為朝廷褒獎。光墉是生意人,只會做事,不會做官。” “好一個只會做事,不會做官!”這一句話碰到左宗棠的心坎上,拍著炕幾,大聲地說;讚賞之意,真個溢於言表了。 “我在想,大人也是只曉得做事,從不把功名富貴放在心上的人。”胡雪巖說,“照我看,跟現在一位大人物,性情正好相反。” 前半段話,恭維得恰到好處;對於後面一句話,左宗棠自然特感關切,探身說道:“請教!” “大人跟江蘇李中丞正好相反。李中丞會做官;大人會做事。”胡雪巖又說:“大人也不是不會做官,只不過不屑於做官而已。” “啊,痛快,痛快!”左宗棠仰著臉,搖著頭說;是一副遇見了知音的神情。 胡雪巖見好即收,不再奉上高帽子;反而謙虛一句:“我是信口胡說。在大人面前放肆。” “老兄,”左宗棠正色說道,“你不要妄自菲薄,在我看滿朝朱紫貴,及得上老兄識見的。實在不多。你大號是哪兩個字?” “草字雪巖。風雪的雪,巖壑的岩。” “雪巖兄,”左宗棠說,“你這幾年想必一直在上海,李少荃的作為,必然深知;你倒拿我跟他比一比看。”“這,”胡雪巖問道,“比哪一方面?” “比比我們的成就。” “是!”胡雪巖想了一下答道:“李中丞克復蘇州,當然是一大功;不過,因人成事;比不上大人孤軍奮戰,來得難能可貴。” “這,總算是一句公道話。”左宗棠說,“我吃虧的有兩種,第一是地方不如他好;第二、是人才不如他多。”“是的。”胡雪巖深深點頭,“李中丞也算會用人的。”“那末,我有句很冒昧的話請教,以你的大才,以你在王中丞那裡的業績,他倒沒有起延攬之意?” “有過的。我不能去!” “為什麼?” “第一、李中丞對王公有成見,我還為他所用,也太沒有志氣了。” “好!”左宗棠接著問:“第二呢?” “第二、我是浙江人,我要為浙江出力;何況我還有王中丞委託我未了的公事,就是這筆買米的款子,總要有個交代。”“難得,難得,雪巖兄,你真有信用。”左宗棠說到這裡,喊一聲:“來呀!留胡大人吃便飯。” 照官場中的規矩,長官對屬下有這樣的表示,聽差便得做兩件事,第一件是請客人更換便衣;第二件是準備將客人移到花廳甚至“上房”中去。 在正常的情況之下,胡雪巖去拜客,自然帶著跟班;跟班手中捧著衣包,視需要隨時伺候主人更換。但此時只有胡雪巖一個人,當然亦不會有便衣;左宗棠便吩咐聽差,取他自己的薄棉袍來為“胡大人”更換。左宗棠矮胖;胡雪巖瘦長,這件棉袍穿上身,大袖郎當,下擺吊起一大截,露出一大截沾滿了黃泥的靴幫子,形容不但不雅,而且有些可笑。但這份情意是可感的。所以胡雪巖覺得穿在身上很舒服。 至於移向花廳,當然也辦不到了。一座小關帝廟裡,哪裡來的空閑房屋,閩浙總督的官廳,簽押房與臥室,都在那裡了。不過,廟後倒有一座土山,山上有座茅亭,亦算可供登臨眺望的一景;左宗棠為了避免將領請謁的紛擾,吩咐就在茅亭中置酒。 酒當然是好酒。紹興早經克復,供應一省長官的,自然是歷經兵燹而無恙的窯藏陳釀;菜是湖南口味,雖只兩個人對酌,依然大盤長筷,最後廚子戴著紅纓帽,親自來上菜,打開食盒,只是一小盤湖南臘肉。不知何以鄭重如此? “這是內子親手調製的,間關萬里,從湖南送到這裡,已經不中吃了。只不過我自己提醒我,不要忘記內子當年委曲綢繆的一番苦心而已。” 胡雪巖也聽說過,左宗棠的周夫人,是富室之女;初嬪左家時,夫婿是個寒士。但是周夫人卻深知“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左宗棠,才氣縱橫,雖然會試屢屢落弟,終有破壁飛去的一日;所以鼓勵慰藉,無怕不至。以後左宗棠移居岳家,而周家大族,不會看得起這個脾氣的窮姑爺。週夫人一方面怕夫婿一怒而去,一方面又要為夫家做面,左右調停,心力交痤,如今到底也有揚眉吐氣的一天了。 這對胡雪巖又是一種啟示。左宗棠如今尊重週夫人,報恩的成分,多於一切,足見得是不會負人,不肯負人而深具性情者,這比起李鴻章以利祿權術駕馭部下來,寧願傾心結交此人。 因此,當左宗棠有所詢問時,他越發不作保留,從杭州的善後談到籌餉,他都有一套辦法拿出來,滔滔不絕,言無不盡。賓主之間,很快地已接近脫略形跡,無所不談的境地了。 一頓酒喝了兩個時辰方罷。左宗棠忽然嘆口氣說:“雪巖兄,我倒有些發愁了。不知應該借重你在哪方面給我幫忙?當務之急是地方善後,可是每個月二十五、六萬的餉銀,尚無的款,又必得仰仗大力。只恨足下分身無術!雪巖兄,請你自己說一說,願意做些什麼?” “籌餉是件大事,不過只要有辦法,凡是操守靠得住的人,都可以乾得。”胡雪巖歉然地說,“光墉稍微存一點私心,想為本鄉本土盡幾力。” “這哪裡是私心!正見得你一副俠心義腸。軍興以來,杭州被禍最慘,善後事宜,經緯萬端,我兼攝無篆,責無旁貸,有你老兄這樣大才,而且肯任勞任怨,又是為桑梓效力的人幫我的忙,實在太好了。”左宗棠說到這裡,問道:“跟蔣薌泉想來見面了?” “是!” “你覺得他為人如何?” “很直爽的人。我們談得很投機。” “好極,好極!”左宗棠欣然問道:“地方上的一切善後,總也談過了?” “還不曾深談。不過承蔣方伯看得起,委託我的一個小小錢莊,為他代理藩庫;眼前急需的支出,我總盡力維持。”“那更好了。萬事莫如賑濟急;如今有一萬石米,在軍需民食,能維持一兩個月,後援就接得上了。再有寶號代為支應藩庫的一切開銷,扶傷卹死,亦不愁無款可墊。然則杭州的賑濟事宜,應當馬上動手。我想,設一善後局,雪巖兄,請你當總辦,如何?” “是!”胡雪巖肅然答說:“於公於私,義不容辭。”“我就代杭州百姓致謝了。”左宗棠拱拱手說,“公事我馬上叫他們預備,交蔣薌泉轉送。” 這樣處置,正符合胡雪巖的希望。因為他為人處世,一向奉“不招忌”三字為座右銘;自己的身分與蔣益澧差不多,但在左宗棠手下,到底只算一個客卿,如果形跡太密甚至越過蔣益澧這一關,直接聽命於左宗棠,設身處地為人想一想,心裡也會不舒服。現在當著本人在此,而委任的劄子卻要交由蔣益澧轉發,便是尊重藩司的職權;也是無形中為他拉攏蔣益澧,僅不過公事上小小的一道手續,便有許多講究;只見得做官用人,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樣想著,他對左宗棠又加了幾分欽佩之心;因而厚意替他多做一點事,至少也得為他多策劃幾個好主意。心念剛動,左宗棠正好又談起籌餉,他決定獻上一條妙計。這一計,他籌之已熟;本來的打算是“貨賣識家”,不妨“待價而沽”。這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相當的酬庸,他是不肯輕易吐露的;此刻對左宗棠,多少有知遇之感,因而就傾囊而出了。 “籌餉之道多端,大致不外兩途,第一是辦釐金,這要靠市面興旺,無法強求;第二是勸捐,這幾年捐得起的都捐過了,'勸'起來也很吃力。如今我想到有一路人,他們捐得起,而且一定肯捐;不妨在這一路人頭上,打個主意。”“捐得起,又肯捐,那不太妙了嗎?”左宗棠急急問道:“是哪一路人?” “是長毛!”胡雪巖說,“長毛盤踞東南十幾年,搜括得很不少;現在要他們捐幾文,不是天經地義?” 這一說,左宗棠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對,對,請你再說下去。” 於是胡雪巖為他指出,這十幾年中,頗有些見機而作的長毛,發了財退藏於密;洪楊一旦平定,從逆的當然要依國法治罪。可是叛逆雖罪在不赦,而被裹脅從逆的人很多,辦不勝辦。株連過眾,擾攘不安,亦非大亂之後的休養生息之道;所以最好的處置辦法是,網開一面,予人自新之路。 只是一概既往不咎,亦未免太便宜了此輩;應該略施薄懲。願打願罰,各聽其便。 “大人曉得的,人之常情,總是願罰不願打;除非罰不起。”胡雪巖說,“據我知道,罰得起的人很多。他們大都躲在夷場上,倚仗洋人的勢力,官府一時無奈其何,可是終究是個出不了頭的'黑人',如果動以利害,曉以大義;反正手頭也是不義之財,捨了一筆,換個重新做人的機會,何樂不為?”“說得是。”左宗棠笑道,“此輩不甘寂寞,不但要爬起來做人,只怕還要站出來做官。” “正是這話。”胡雪巖撮起兩指一伸,“像這種人,要捐他兩筆。” “怎麼呢?” “一筆是做人;另外一筆是做官。做官不要捐嗎?”左宗棠失笑了,“我倒弄糊塗了!”他說,“照此看來,我得趕快向部裡領幾千張空白捐照來。” “是!大人儘管動公事去領。” “領是領了。雪巖兄,”左宗棠故意問道:“交給誰去用呢?”胡雪巖不作聲,停了一會方說:“容我慢慢物色好了,向大人保薦。” “我看你也不用物色了,就是你自己勉為其難吧!”“這怕——。” “不,不!”左宗棠揮手打斷了他的話,“你不必推辭了!雪巖兄,你遇見我,就容不得你再作主張。這話好像蠻不講理;不是的!足下才大如海,我已深知。不要說就這兩件事,再多兼幾個差使,你也能夠應付裕如。我想,你手下總有一班得力的人;你儘管開單子來,我關照蔣薌泉,一律照委。你往來滬杭兩地,出出主意就行了。” 如此看重,不由得使胡雪巖想起王有齡在圍城中常說的兩句話說:“鞠躬盡痤,死而後已。”便慨然答道:“既然大人認為我幹得了,我就試一試看。” “不用試,包你成功!”左宗棠說,“我希望你兩件事兼籌並顧。浙江的軍務,正在緊要關頭上,千萬不能有'鬧餉'的活把戲弄出來。” “是。我盡力而為。”胡雪巖說,“如今要請示的是,這個捐的名目。我想叫'罰捐'。” “罰捐倒也名副其實。不過——。”他沉吟著,好久未說下去。 這當然是有顧忌;胡雪巖也可以想像得到,開辦“罰捐”可能會惹起浮議,指作“包庇逆黨”。這是很重的一個罪名。然而是否“包庇”,要看情節而定;與予人自新之路,是似是而非的兩回事。 他心裡這樣在想,口頭卻保持沉默;而且很注意左宗棠的表情,要看他是不是有擔當? 左宗棠自然是有擔當的;而且這正也是他平時自負之處。他所考慮的改換名目;想了好一會,竟找不出適當的字眼,便次定暫進先用了再說。 接著,又有疑問:“這個罰捐,要不要出奏?”他問,“你意下如何?” “出奏呢,怕有人反對,辦不成功;不出奏呢?又怕將來部裡打官腔,或者'都老爺'參上一本。”胡雪巖說,“利弊參見,全在大人作主。” “辦是一定要辦;不過我雖不怕事,卻犯不上無緣無故背個黑鍋,你倒再想想,有什麼既不怕他人掣肘,又能為自己留下退步的辦法。” “凡事只要秉公辦理,就一定會有退步。我想,開辦之先,不必出奏;辦得有了成效,再奏明收捐的數目,以後直接諮部備案,作為將來報銷的根據。” “好!准定這樣辦。”左宗棠大為讚賞:“'凡事只要秉公辦理,就必有退步。'這話說得太好了。不過,你所說的'成效'也很要緊;國家原有上千萬的銀子,經常封存內庫,就為的是供大征伐之用。這筆巨款,為賽尚阿之流的那班旗下大爺揮霍一空;所以'皇帝不差餓兵'那句俗語,不適用了!如今朝廷不但差的是餓兵,要各省自己籌餉;而且要協解'京餉'。如果說,我們辦得有成效的稅捐,不准再辦;那好,請朝廷照數指撥一筆的款好了。” 這番話說到盡頭了;胡雪巖對左宗棠的處境、想法、因應之道亦由這番話中有了更深的了解。只要不是傷天害理,任何籌餉的辦法,都可以得到他的同意。 胡雪巖在左宗棠行轅中盤桓了兩天,才回杭州。歸來的這番風光,與去時大不相同;左宗棠派親兵小隊護送,自不在話下,最使他驚異的是,到了武林門外,發現有一班很體面的人在迎接,一大半是杭州的紳幹,包括張秀才在內;其餘的都穿了官服,胡雪巖卻一個都不認識。此外,還有一頂綠呢大轎,放在城門洞裡;更不知作何用處? 胡雪巖頗為困惑,“是接我的嗎?”他問何都司。 不用何都司回答,看到劉不才和小張;胡雪巖知道接自己是不錯的了。果然,小張笑容滿面地奔了上來。一把拉住馬頭上的嚼環,高聲說道:“這裡前天晚上就得消息了!盼望大駕真如火旱之望雲霓!” 是何消息?盼望他回來又為何如此殷切?胡雪巖正待動問,卻不待他開口;首先是一名武巡捕在馬前打躬,同時說道:“請胡大人下馬,換大轎吧!” “是這樣的,”小張趕緊代為解釋,“這是蔣方伯派來的差官;綠呢大轎是蔣方伯自己用的,特為來伺候。”“是!”那名武巡捕打開拜匣,將蔣益澧的一份名帖與一份請柬遞了上來,“敝上派我來伺候胡大人;特為交代,本來要親自來迎接,只為有幾件緊要公事,立等結果,分不開身。敝上又說:“請胡大人一到就會個面,有好些事等著商量。 ”這一說胡雪巖明白了,小張所說的“消息”,是指他奉委為善後局總辦一事;大家如此殷切盼望,以及蔣益澧立等會面,當然是因為“萬事莫如賑濟急”,一切善後事宜,都待他來作了決定,方能動手興辦。 領會及此,他覺得不宜先跟蔣益澧見面。但此刻的蔣益澧。 ”等於一省長官,這樣殷勤相待,如果不領他的情,是件很失禮的事;必得找一個很好的藉口才能敷衍得過去。他的心思很快,下馬之頃,已想好一套說詞,“拜煩回复貴上,”他說:“我也急於要進見,有好些公事請示。不過,這幾天來回奔波,身上臟得不成樣子;這樣子去見長官,太不恭敬。等我稍為抹一抹身子,換一套乾淨衣服,馬上就去。貴上的綠呢大轎,不是我該坐的;不過卻之不恭,請你關照轎班,空轎子跟著我去好了。 ” 於是先到張家暫息,將善後應辦的大事,以及要求蔣益澧支持的事項,寫了個大概,方始應約赴宴。 相見歡然,蔣益澧當面遞了委札;胡雪巖便從身上掏出一張紙來,遞了過去,上面寫的是:“善後急要事項”,一共七條: 第一、掩埋屍體,限半個月完竣。大兵之後大疫,此不僅為安亡魂,亦防疫癘。 第二、辦理施粥,以半年為期。公家撥給米糧,交地方公正紳士監督辦理。 第三、凡糧食、衣著、磚瓦、木料等民生必需品類,招商販運,免除厘稅,以廣招徠。 第四、訪查殉難忠烈,採訪事蹟,奏請建立昭忠祠。 第五、賊營拔出婦女,訪查其家,派妥人送回。 第六、春耕關乎今年秋冬生計,應盡全力籌辦。第七、恢復書院,優待士子。 “應該,應該!”蔣益澧說,“我無不同意。至於要人,或者要下委札,動公事,請雪翁告訴我,只要力之所及,一定如命。” “多謝薌翁成全浙江百姓。不過眼前有件事,無論如何要請薌翁格外支持。”胡雪巖率直說道:“弟兄們的紀律一定要維持。” 蔣益澧臉一紅,他也知道他部下的紀律不好;不過,他亦有所辯解:“說實話,弟兄們亦是餓得久了——。”“薌翁,”胡雪巖打斷他的話說,“餉,我負責;軍紀,請薌翁負責。” 蔣益澧心想,胡雪巖現在直接可以見左宗棠,而且據說言聽計從;倘或拿此事跟上面一說,再交下來,面子就不好看了。既然如此,不如自己下決心來辦。 於是他決定了兩個辦法:一是出告示重申軍紀,違者就地正法;二是他從第二天開始,整天坐鎮杭州城中心的官巷口,親自執行軍法。 這一來,紀律果然好得多了。善後事宜,亦就比較容易著手;只是苦了胡雪巖,一天睡不到三個時辰,身上掉了好幾斤的肉,不過始終精神奕奕,毫無倦容。 左宗棠是三月初二到省城的;一下了轎,約見的第一個人就是胡雪巖。 “慘得很!”左宗棠臉上很少有那樣沮喪的顏色,“軍興以來,我也到過好些地方;從沒有見過杭州這樣子遭劫的!以前杭州有多少人?” “八十一萬。”胡雪巖答說。 “現在呢?” “七萬多。” “七萬多?”左宗棠嗟嘆著;忽然抬眼問道:“雪翁,不說八萬,不說六萬,獨說七萬多;請問何所據而云然?”“這是大概的估計。不過,亦不是空口瞎說。”胡雪巖答道:“是從各處施粥廠、平糶處發出的'籌子'算出來的。”“好極!”左示棠大為嘉許,“雪翁真正才大心細。照你看,現在辦善後,當務之急是哪幾樣?” “當務之急,自然是振興市面;市面要興旺,全靠有人肯來做生意;做生意的人膽子小,如果大人有辦法讓他們放心大膽地到杭州來,市面就會浴量,百姓有了生路,公家的釐金稅收,亦會增加。於公於私,都有莫大的好處。”“這無非在整飭紀律四個字,格外下功夫,你叫商人不要怕,儘管到杭州來做生意。如果吃了虧,准他們直接到我衙門來投訴;我一定嚴辦。” “有大人這句話,他們就敢來了。”胡雪巖又問,“善後事宜,千頭萬緒,包羅太廣;目前以賑撫為主,善後局是否可以改為賑撫局。” “不錯!這個意見很好。”左宗棠隨即下條子照辦;一切如舊,只是換了個名字。 賑撫局的公事,麻煩而瑣碎,佔去了胡雪巖許多的功夫;以致想見一次左宗棠,一直找不到適當的時間。 這樣遷延了半個月,專折奏報克復杭州的折差,已由京里回到杭州,為左宗棠個人帶來一個好消息,“內閣奉口諭:閩浙總督左宗棠自督辦浙江軍務以來,連克各府州縣城池。茲復將杭州省城、餘杭縣城攻拔,實屬調度有方。著加恩賞太子少保銜;並賞穿黃馬褂。”此外,蔣益澧亦賞穿黃馬褂;“所有在事出力將士,著左宗棠查明,擇優保奉。” 消息一傳,全城文武官員,夠得上資格見總督的無不肅具衣冠,到總督行轅去叩圓。左宗棠穿上簇新的黃馬褂,分班接見,慰勉有加;看到胡雪巖隨著候補道員同班磕頭,特為囑咐戈什哈等在二堂門口,將他留了下來。 等賓僚散盡,左宗棠在花廳與胡雪巖以便服相見。一見少不得再次致賀;左宗棠自道受恩深重,對朝廷益難報稱,緊接著又向胡雪巖致歉,總克復杭州有功人員報獎,奏稿已經辦好,即將拜發;其中並無胡雪巖的名字,因為第一次保案,只限於破城將士,以後奏保辦理地方善後人員,一定將他列為首位。 胡雪巖自然要道謝,同時簡單扼要地報告辦理善後的進展,奉“以工代賑,振興市面”八個字為宗旨,這樣一方面辦了賑濟;一方面做了復舊的工作。左宗棠不斷點頭,表示滿意。然後問起胡雪巖有何困難? “困難當然很多,言不勝言,也不敢麻煩大人;只要力所能及,我自會料理,請大人放心。不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今已經三月下旬了,轉眼'五荒六月”;家家要應付眼前。青黃不接的當口,能夠過得過去,都因為有個指望;指望秋天的收成,還了債好過年,大人,今年只怕難了! ”一句話提醒了左宗棠,悚然而驚,搓著手說:“是啊!秋收全靠春耕。目前正是插秧的時候,如果耽誤了,可是件不得了的事! ” “大人說這話,兩浙的百姓有救了。” “你不要看得太容易,這件事著實要好好商量。雪翁,你看,勸農這件事,該怎麼樣做法?” “大人古書讀得多,歷朝歷代,都有大亂;大亂之後,怎麼幫鄉下人下田生產,想來總記得明明白白?”“啊,啊,言之有理。”左宗棠說,“我有,這方面是漢初辦得好,薄太后的黃老之學,清靜無為,才是真是與民休息。 就不知道當今兩宮太后,能否象薄太后那樣? ” 胡雪巖不懂黃老之學,用於政務,便是無為而治;也不知道薄太后就是漢文帝的生母。不過清靜無為、與民休息這兩句成語是聽得懂,便緊接著他的話說:“真正再明白不過是大人!要荒了的田地有生氣,辦法也很簡單。三個字:不騷擾!大人威望如山,令出必行,只要下一道命令,百姓受惠無窮。” “當然,這道命令是一定要下的。雪翁,你且說一說,命令中要禁止些什麼?” “是!”胡雪巖想了一下答說:“第一、軍餉的來源是釐金、是殷實大戶的捐獻,與種田的老百姓無干。今年的錢糧,想來大人總要奏請豁免的;就怕各縣的'戶書'假名追徵舊欠。那一來,老百姓就嚇得不敢下田了!” “那怎麼行?”左宗棠神色凜然地,“若有此事,簡直毫無心肝了,殺無赦!” “第二、怕弟兄們抓差拉夫。” “這也不會。我早就下令嚴禁;徵差要給價。如今我可以重申前令,農忙季節,一律不准騷擾,而且還要保護。”左宗棠問道:“還有呢?” “還有就是怕弟兄們殺耕牛!” “那也不會,誰殺耕牛,我就殺他。” “大人肯這樣衛護百姓,今年秋收有望了。至於種籽、農具,我去備辦;將來是由公家貸放,還是平價現賣,請大人定章程。好在不管怎麼樣,東西早預備在那裡,總是不錯的!”“不錯,不錯。請你去預備,也要請你墊款。”左宗棠說道,“除了錢以外,我這裡什麼都好商量。” “是!”胡雪巖答道:“我是除了錢以外,什麼事都要跟大人商量,請大人做我的靠山。” “那還用說,要人要公事,你儘管開口。” “有件事要跟大人商量。湖州府屬的絲,是浙北的命脈;養蠶又是件極麻煩的事,以蠶叫'蠶寶寶',嬌嫩得很,家家關門閉戶,輪流守夜,按時餵食,生客上門都不接待的。如今蔣方伯正帶兵攻打湖州,大軍到處,可能連茶水飯食都不預備;可是這一來,蠶就不能養了。還有,養蠶全靠桑葉,倘或弟兄們砍了桑樹當柴燒,蠶寶寶豈不是要活活餓死?”“噢!”左宗棠很注意他,“我平日對經濟實用之學,亦頗肯留意;倒不知道養蠶有這麼多講究。照你所說,關係極重;我得趕緊通知蔣薌泉,格外保護。除了不准弟兄騷擾以外,最要防備湖州城裡的長毛突圍亂竄,擾害養蠶人家。”“大人這麼下令,事情就不要緊了!”胡雪巖欣慰地說,“江南是四月裡一個月最吃重,唱山歌的話:'做天難做四月天',因為插秧、養蠶都在四月裡,一個要雨,一個要晴。托朝廷的鴻福,大人的威望,下個月風調雨順,軍務順手,讓這一個月平平安安過去,浙江就可以苦出頭了!”“我知道了,總想法子如大家的願就是。”說到這裡,左宗棠眉心打了個結,“倒是有件事,雪翁,我要跟你商量;看看你有沒有高招,治那一班蠹吏!” “蠹吏”二字,胡雪巖沒有聽懂,瞠然不知所答。及至左宗棠作了進一步的解釋,才知道指的是京里戶部與兵部的書辦。 “戶部與兵部的書辦,盼望肅清長毛之心,比誰都殷切;在他們看,平了洪楊,就是他們發財的機會到了。正月廿一,曾老九克了天保城,金陵合圍,洪秀全已如釜底遊魂。李少荃的淮軍,攻克常州,亦是指顧間事;常州一下,淮軍長驅西進,會合苦守鎮江的馮子材,經丹陽馳援曾九,看起來可以在江寧吃粽子了。” “沒有那麼快!”胡雪巖接口便答。 這一答,使得左宗棠錯愕而不悅:“何以見得?”他問。 胡雪巖知道自己答得大率直了。左宗棠有句沒有說出來的話:“莫非論兵我還不如你?因而很見機地改口:“大人用兵,妙算如神,我何敢瞎議論。不過,我在上海那兩年,聽到看到,關於李中丞的性情,自以為摸得很透。常州如果攻了下來,他未必肯帶兵西進;因為,他不會那麼傻,去分曾九帥一心想獨得的大功。 ” “啊!”左宗棠重重一掌,拍在自己大腿上,“你也是這麼想?” “只怕我想得不對。” “不會錯!”左宗棠嘆口氣,“我一直也是這麼在想,不過不肯承認我自己的想法;我總覺得李少荃總算也是個翰林,肚子裡的貨色,雖只不過溫熟了一部詩經,忠君愛國的道理總也懂的,而況受恩深重,又何忍辜負君父滅此大盜,以安四海的至意?如今你跟我的看法不約而同,就見得彼此的想法都不錯。論少荃的為人,倒還不致巴結曾九;只為他老師節制五省軍務,聖眷正隆,不免功名心熱,屈己從人。至於他對曾九,雖不便明助,睹底下卻要幫忙,助餉助械,盡力而為;所以金陵克復的日子,仍舊不會遠。” “是的。這是明擺在那裡的事;江寧合圍,外援斷絕,城裡的存糧一完,長毛也就完了。照我看,總在夏秋之交,一定可以成功。” “那時候就有麻煩了。你先看著這個——。” 說著左宗棠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厚甸甸地,總有十來張信箋;他檢視了一下,抽出其中的兩張,遞了給胡雪巖。這兩張信箋中,談的是一件事;也就是報告一個消息。說兵部與戶部的書辦,眼看洪楊肅清在即;軍務告峻,要辦軍費報銷,無不額手相慶。但以湘淮兩軍,起自田間,將領不諳規制,必不知軍費應如何報銷?因而有人出頭,邀約戶兵兩部的書辦,商定了包攬的辦法,多僱書手,備辦筆墨紙張;專程南下,就地為湘淮兩軍代辦報銷。一切不用費心,只照例奉送“部費”即可。在他們看,這是利人利己的兩全之計,必為湘淮兩軍樂予接納,所以不但已有成議,而且已經籌集了兩萬銀子,作為“本錢”,光是辦購置造報銷的連史紙,就將琉璃幾家紙店的存貨都搜空了。 “這個花樣倒不錯!”胡雪巖有意出以輕鬆的姿態,“不過這筆'部費'可觀。我替殉節的王中丞經手過,至少要百分之二。” “就是這話羅!”左宗棠說,“我要跟你商量的就是這件事。我前後用過七千萬的銀子,如果照例致送,就得二十萬銀子。哪裡來這筆閒錢,且不去說它;就有這筆閒錢,我也不願意塞狗洞。你倒想個法子看,怎麼樣打消了它!”“打消是容易,放句話出去擋駕就是。可是以後呢?恐怕不勝其煩了!軍費報銷是最嚕囌的事,一案核銷,有幾年不結的。大人倒仔細想一想,寶貴的精神,犯得著犯不著花在跟這些人打交道上頭?” “不!”左宗棠大不以為然,“我的意思是,根本不要辦報銷。軍費報銷,在乾隆年間最認真;部裡書辦的花樣也最多。不過此一時,彼一時,那時是'在人簷下過,不敢不低頭';如今我又何必低頭?戶部也沒有資格跟我要帳!” 這話說得太霸道了些。誠然,湘軍和淮軍的軍費,都是在地方自籌,戶部並沒有支付過;但在地方自籌,不管是釐金、捐募,總是公款,何致於戶部連要個帳都沒有資格?胡雪巖不以左宗棠的話為然,因而沉默未答。 “雪翁,”左宗棠催問著,“有何高見,請指教!”這就不能不回答了,胡雪巖想了一下答道:“那不是大人一個人的事。” “是啊!不過事情來了,我可是脫不了麻煩。”“就有麻煩,也不致於比兩江來得大。” 這一說,左宗棠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策動曾相去頂?”他問。 這是指曾國藩,他以協辦大學士兼領兩江總督,也算入閣拜相,所以稱之為“曾相”;胡雪巖正是此意,點點頭答說:“似乎以曾相出面去爭,比較容易見效。” “我也想到過,沒有用。曾相憂讒畏譏,膽小如鼠;最近還有密摺,請朝廷另簡親信大臣,分任重責。你想,他怎麼肯不避嫌疑,奏請免辦報銷?何況時機亦還未到可以上折的時候?” “難處就在這裡。”胡雪巖說,“軍務究竟尚未告竣,貿然奏請免辦報銷,反會節外生枝,惹起無謂的麻煩。”“可是消弭隱患,此刻就得著手。倘或部裡書辦勾結司員;然後說動堂官;再進而由軍機奏聞兩宮,一經定案,要打消就難了。” 胡雪巖覺得這番顧慮,決不能說是多餘;而且由他的“書辦勾結司員”這句話,觸機而有靈感,不暇思索地答說:“既然如此,不妨在第一關上就拿書辦擋了回去。”“餵,餵!”左宗棠一面想,一面說,“你這話很有意味。然而,是如何個擋法呢?” “這等大事,書辦不能做主;就如大人所說的,得要勾結司官。司官給他們來盆冷水,迎頭一澆;或者表面上敷衍,到緊要關頭,挺身出來講話,只要有理,戶部堂官亦不能不聽。”“話是有理。難在哪裡去找這麼一位明大體、有膽識的戶部司官?” “不一定要明大體、有膽識。”胡雪巖答說,“只要這位司官,覺得這麼做於他有利;自然就會挺身而出。”“著!”左宗棠又是猛拍自己的大腿,“雪翁,你的看法,確是高人一籌,足以破惑。”略停一下,他又說道:“聽你的口氣,似乎胸有成竹;已經想到有這麼一個人了。”“是的。就是杭州人。” “杭州人,”左宗棠偏著頭想,“在戶部當司官的是誰?我倒想不起來了。” “這個人是鹹豐二年的進士,分發戶部,由主事做起,現在是掌印郎中了。他叫王文韶;大人聽說過此人沒有?”左宗棠凝神了一會,想起來了:“似乎聽人提起過。”他問,“他的號,是叫夔石嗎?” “正是。王夔石。” “此人怎麼樣?很能幹吧?” “很能幹,也很圓滑;人緣不錯。加以戶部左侍郎沈桂芬是他鄉試的座師,很照應這個門生,所以王夔石在戶部很紅。”“既然人很圓滑,只怕不肯出頭去爭!”左宗棠說,“這種事,只有性情比較耿直的人才肯做。” “大人見得是。不過,我的意思不是鼓動王夔石出頭去力爭,是託他暗底下疏通。我想,為了他自己的前程,他是肯效勞的。” “何以見得?雷翁,請道其詳。” 照胡雪巖的看法,做京官若說不靠關係靠自己,所可憑藉者,不是學問,便是才幹。當翰林靠學問;當司官就要靠才幹。這才幹是乾濟之才,不在乎腹有經綸,而是在政務上遇到難題,能有切切實實的辦法拿出來。至少也要能搪塞得過去。王文韶之所長,正就是在此。 可是,做京官憑才幹,實在不如憑學問。因為憑學問做京官,循資推轉,處處得以顯其所長;翰林做到兼日講起注官,進而“開坊”升任京堂,都可以專折言事,更是賣弄學問的時候。也許一道奏疏,上結天知,就此飛黃騰達,三數年間便能戴上紅頂子。而憑才幹做官。就沒有這樣便宜了! “為啥呢?因為英雄要有用武之地。做部裡司官,每天公事經手,該準該駁,權柄很大;準有準的道理,駁有駁的緣故,只要說得對,自然顯的的才幹。可是司官不能做一輩子;象王夔石,郎中做了好多年了,如果升做四品京堂,那些鴻臚寺、通政司,都是'聾子的耳朵',沒有它不像樣子,有了它毫無用處。王夔石就有天大的本事,無奈冷衙門無事可做,也是枉然。”胡雪巖略停一下又說:“司官推轉,還有一條出路就是考御史;當御史更是只要做文章的差使,王夔石搞不來。而且他也不是什麼鐵面無情的人;平時惟恐跟人結怨,哪裡好當什麼都老爺?” “我懂了!”左宗棠說,“王夔石是不願做京官,只想外放?”“是的。外放做知府;做得好,三兩年就可以昇道員。”胡雪巖笑笑說道:“做外官,就要靠督撫了!”這一下,左宗棠一心領神會,徹底明了。因為做外官靠督撫,沒有比他更清楚的。清朝的督撫權重,京官外轉府道;督撫如果不喜此人,從前可以“才不勝任”的理由,奏請“請京任用”,等於推翻朝旨。乾隆初年,雖曾下詔切責,不准再有這樣的事例;可是督撫仍舊有辦法可以不使此人到任,或者奏請調職。至於未經指明缺分,只分省候補任用的,補缺的遲早;缺分的優瘠,其權更操之督撫。 因此可以想像得到,王文韶如果志在外官,就必得與督撫結緣;而能夠設法搞成免辦平洪楊的軍費報銷,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機。因為這一條,湘港將領,無不感戴;而天下督撫,就眼前來說,兩江曾國藩、閩浙是左宗棠自己、江蘇李鴻章、直隸劉長佑、四川路秉章、湖廣官文、河南張之萬、江西沈荷楨、湖北嚴樹森、廣東郭嵩燾,哪一個都花過大把銀子的軍費;能夠免辦報銷,個人要見王文韶的情,等他分發到省,豈有不格外照應之理? 想到這裡,左宗棠心頭的一個疙瘩,消減了一半,“王夔石果然是能幹的,就得好好抓住這個機會,普結天下督撫之緣。”他又回想了一下胡雪巖的話,發現有件事令人驚異,便即問道:“雪翁,你到京里去過沒有?” “還不曾過去。” “那就怪了!你沒有上過京,又是半官半商,何以倒對京官的推遷升轉,如此熟悉?” “我本來也不懂。前年跟王夔石在上海見面,長談了好幾夜;都是聽他說的。” “原來如此!不過能說得清源流,也很難得的了。”左宗棠又問:“你跟王夔石很熟?” “是的。”胡雪巖又說,“不過並無深交。” “看你們談得倒很深。” “有利害關係,談得就深了;交情又另是一回事。王夔石沒有什麼才氣,也沒有什麼大志,做人太圓滑,未免欠誠懇。我不喜歡這個人。” 左宗棠覺得胡雪巖這幾句話,頗對自己的胃口;同時對他的本性,也更為了解,確是個可以論大事、共患難的人。因而不斷點頭,表示心許。 “大人的意思是,”胡雪巖問道:“讓我寫封信給王夔石,請他從中盡力?” “是的。我有這個意思。不過,我怕他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四處去瞎撞木鐘,搞得滿城風雨,無益有害。”“他一個的力量,誠然不夠;不過事情的輕重,他是識得的。他的本性也是謹慎小心一路,決不致於飛揚浮躁,到處瞎說。大人這樣說,我信上格外關照,叫他秘密就是。”“能這樣最好。”說到這裡,左宗棠向左右吩咐:“拿'縉紳'來!” 縉紳是京師書坊刻的一部職官錄,全名叫做“大清縉紳全書”。由“宗人府”開始,一直到各省的佐雜官兒,從親王到未入流,凡是有職銜的,無不有簡歷記載。左宗棠索取縉紳,是要查戶部的職官。 翻到“戶部衙門”這一欄,頭一行是“文淵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倭仁”。左宗棠頓時喜孜孜地說:“行了!此事可望有成。” “喔,”胡雪巖問道:“大人參透了什麼消息?”“這倭相輥蒙古人。他家一直駐防開封;所以跟河南人沒有什麼兩樣。河南是講理學的地方,這倭相國規行矩步,雖然有點迂,倒是不折不扣的道學先生;先帝對此人頗為看重,所以兩宮太后亦很尊敬他,能得此老出頭說話,事無不成之理。” “那末,”胡雪巖問道:“這話可以不可以跟王夔石說?”“這些情形,王夔石比我們清楚得多。說亦可、不說亦可。”左宗棠又說,“這倭相國與曾相會試同榜;想來他亦肯幫幫老同年的忙的。” “既然如此,何不由大人寫封信給曾相;結結實實託一托倭中堂?” “這也是一法。我怕曾相亦在道學氣,未見得肯寫這樣的信。” “是!”胡雪巖口裡答應著,心中另有盤算。茲事體大,而不與自己相干。甚至左宗棠亦不必太關切;天塌下來有長人頂,曾氏弟兄所支銷的軍費比左宗棠所經手的,多過好幾倍;要辦軍費報銷,曾氏弟兄,首當其衝,自然會設法疏通化解。如今自己替左宗棠出主意,不須太起勁;不求有功,先求無過,最為上策。 這樣轉念,步子便踏得更穩了,“為求妥當,我看莫如這麼辦,先寫信透露給王夔石,問問他的意思,看看能不能做得到?要做,如何著手;請他寫個節略來!” “這樣做再好都沒有。可是,“左宗棠懷疑地問,“他肯嗎?”“一定肯!我有交情放給他。” “你不是說:你們沒有深交嗎?” “放交情”是句江湖上的話,與深交有別,左宗棠不懂這句話,胡雪巖便只好解釋:“我是說,王夔石欠下我一個人情在那裡;所以我託他點事,他一定不會怕麻煩。”“那就是了。此事能辦成功,與你也有好處;曾相、李少荃都要見你的情。”說罷,左宗棠哈哈一笑。 這一笑便有些莫測高深了。胡雪巖心想,大家都說此公好作英雄欺人之談;當然也喜歡用權術。他說這話,又打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哈哈,莫非有什麼試探之意在內?繼而轉念,不管他是不是試探?自己正不妨藉此機會,表明心跡,因而正色說道:“大人!我跟王夔石不同,王夔石是想做官上頭飛黃騰達;我是想做大生意。因為自己照照鏡子,不像做官的材料。所以曾相跟李中函見不見我的情,我毫不在乎;他們見我的情,我亦不會去巴結他們的。如今,我倒是只巴結一個人!”談到這裡,他有意停了下來,要看左宗棠是何反應? 左宗棠當然要問;而且是很關切地問:“巴結誰?”“還有誰?自然是大人。”胡雪巖說,“我巴結大人,不是想做官,是報答。第一、大人是我們浙江的救星,尤其是克復了杭州;飲水思源,想到我今天能回家鄉;王雪公地下有知,可以瞑目,不能不感激大人。第二、承蒙大人看得起我,一見就賞識,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不巴結大人巴結誰?”“言重,言重!你老哥太捧我了。”左宗棠笑容滿面地回答。 “這是我的真心話。大人想來看得出來。”胡雪巖又說,“除此以外,我當然也有我的打算,很想做一番事業,一個人如果要想有所成就,一半靠本事;一半靠機會。遇見大人就是我的一個機會;當然不肯輕易放過。” “你的話很老實,我就是覺得像你這路性情最投緣。你倒說與我聽聽,你想做的是什麼事業?” 這一問,很容易回答;容易得使人會覺得這一問根本多餘。但照實而言,質直無味;胡雪巖雖不善於詞令,卻以交了嵇鶴齡這個朋友,學到了一種迂迴的說法,有時便覺俗中帶雅。好在他的心思快,敏捷可濟腹笥的不足;此時想到一個掌故,大可藉來一用。 “大人總曉得乾隆皇帝南巡,在鎮江金山寺的一個故事?” 左宗棠笑了。笑的原因很複雜,笑的意味,自己亦不甚分明。不稱“高宗”或者“純廟”,而說“乾隆皇帝”是一可笑;乾隆六次南巡,在左宗棠的記憶中,每次都駐駕金山寺,故事不少,卻不知指的是哪一個?是二可笑;“銅錢眼裡翻跟斗”的胡雪巖,居然要跟他談南巡故事,那就是三可笑了。 可笑雖可笑,不過左宗棠仍持著寬容的心情;好比聽稚齡童子說出一句老氣橫秋的“大人話”那樣,除笑以外,就只有“姑妄聽之”了。 “你說!”他用一種鼓勵的眼色,表示不妨“姑妄言之”。胡雪巖當然不會假充內行,老老實實答道:“我也不曉得是哪一年乾隆皇帝南巡的事?我是聽我的一個老把兄談過,覺得很有意思,所以記住了,據說——。” 據說:有一次乾隆與金山寺的方丈,在寺前閒眺,遙望長江風帆點點;乾隆問方丈:江中有船幾許?方丈答說:只有兩艘,一艘為名;一艘為利。 這是揚州的鹽商,深知乾隆的性情,特意延聘善於鬥機鋒的和尚,承應皇差的佳話。只是傳說既久,變成既俗且濫的一個故事;胡雪巖引此以喻,左宗棠當然知道他的用意,是說他的事業,只是“做大生意”圖利而已。 然而,他沒有想到,胡雪巖居然另有新義,“照我說,那位老和尚的話,也不見得對。”胡雪巖很起勁地舉手遙指:“長江上的船,實在只有一艘,既為名,亦為利!”“噢!”左宗棠刮目相看了,“何以見得?” “名利原是一樣東西。”胡雪巖略有些不安地,“大人,我是瞎說。” 這比“既然為名,亦為利”,企求兼得的說法,又深一層了。左宗棠越感興味;正待往下追問時,但見聽差悄悄掩到他身邊,低聲問道:“是不是留胡老爺便飯?”“當然。”左宗棠問道:“什麼時候了?” “未正!” 未正就是午後兩點,左宗棠訝然,“一談談得忘了時候了。”他歉然地問,“雪翁,早餓了吧?” “大人不提起,倒不覺得餓。” “是啊!我亦是談得投機,竟爾忘食。來吧,我們一面吃,一面談。” 於是午飯就開在花廳裡。左宗棠健於飲啖,但餚饌量多而質不精;一半是因為大劫以後,百物皆缺,亦無法講求口腹之欲,席中盛饌,不過是一大盤紅辣椒炒子雞。再有一小碟臘肉;胡雪巖知道是左宗棠的周夫人,遠自湖南寄來的,客人非吃不可,而且非盛讚不可,所以下箸便先挾臘肉。 臘肉進口,左宗棠顧不得聽他誇讚週夫人的賢德,急於想重拾中斷的話題,“雪翁,”他說,“你說名利原是一樣東西,這話倒似乎沒有聽人說過;你總有一番言之成理的說法吧?”“我原是瞎說。”胡雪巖從容答道:“我常在想,人生在世應該先求名、還是先求利?有一天跟朋友談到這個疑問,他說:別的我不知道,做生意是要先求名,不然怎麼叫'金字招牌'呢?這話大有道理,創出金字招牌,自然生意興隆通四海,名歸實至。豈非名利就是一樣東西?” “你把實至名歸這句話,顛倒來說,倒也有趣。”左宗棠又問,“除了做買賣呢?別處地方可也能用得上你這個說法不能?” “也有用得上的。譬如讀書人,名氣大了,京里的大老,都想收這個門生,還不曾會試,好像就注定了一定會點翰林似的。” 說到這裡,胡雪巖記起左宗棠數上春官,鎩羽而歸,至今還是一個舉人,所以聽見人談中進士、點翰林,心里便酸溜溜地不好受;自己舉這個例,實在不合時宜。好在他的機變快,就地風光,恰有一個極好的例子可舉。 “再譬如大人。”他說,“當年我們遠在浙江,就听說湖南有位'左師爺',真正了不起!大人名滿天下,連皇上都知道,跟貴省的一位翰林說:叫左某人出來給我辦事。果不其然,不做官則已,一做便是撫台。從來初入仕途,沒有一下子就當巡撫的;大人的恩遇,空前絕後。這也就是名歸實至的道理。” 這頂高帽子套在左宗棠頭上,頓時使他起了與天相接之感,彷彿在雲端裡似的,飄飄然好不輕快!不自覺地拈著花白短髭,引杯笑道:“雖蒙過獎,倒也是實情。一介舉人而入仕便是封疆大吏,這個異數,老夫獨叨,足令天下寒儒吐氣!雪翁,來,來,我敬你一杯!” 就這杯酒交歡之間,左宗棠與胡雪巖的情誼又加深了;深到幾乎可以推心置腹的地步。因而說話亦越發無所隱諱顧忌。談到咸豐曾向湖南一位翰林表示,“叫左某人出來給我辦事” 時;胡雪巖問說,這位翰林可是現任廣東巡撫郭嵩燾? “正是他!”左宗棠的聲音不自覺地高了,似乎有些激動似的。 這使得胡雪巖不免困惑。因為他曾聽說過,郭嵩燾救過左宗棠;對於己有恩的故交,出之以這種的異樣口吻,聽來真有些刺耳。 左宗棠也是善於察言觀色的人;而且心裡也有牢騷要吐,所以很快地接下來問:“他跟我的淵源,想來你總知道?”“知道得不多。” “那麼,我來說給你聽。是鹹豐八年的事——。” 咸豐八年春天,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貪縱不法,又得罪了勢焰熏天的“左師爺”,因而為左宗棠主稿上奏,嚴劾樊燮,拜折之時,照例發炮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