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慈禧全傳·瀛台落日

第49章 第四十八節

慈禧全傳·瀛台落日 高阳 2804 2018-03-13
袁世凱打點進京以前,第一件大事是催辦貢獻慈禧太后的壽禮。這份禮早在兩個月前就已著手預備,以服禦為主,兩襲大毛袍褂,玄狐、白狐各一;一枝旗妝大樑頭的玉簪;兩枝伽楠香木鑲寶石的珠鳳;再有一枝六尺的珊瑚樹,配上紅木座子,就比人還高了。 這份壽禮,是與岑春煊的八扇琉璃屏媲美,但後來居上的卻是盛宣懷的一份。由於慈禧太后每天跟宮中“女清客”繆素筠寫字作畫,興趣正濃,所以盛宣懷投其所好,覓了以錢舜舉為首的,宋、元、明三朝九名家的手捲,配上親王永瑆所寫的扇面冊頁九本,既珍貴,又雅緻。但看上去輕飄飄地,似乎分量不夠,因而以足純金一千兩,打造了九柄如意,用獨塊紅木作架,外面加玻璃罩。這九柄如意有個名堂,叫作“天保九如”。

同時,盛宣懷又送了一份重禮,托掌印鑰的內務府大臣世續格外照應。世續格外檢點以後,關照專差,另外再備一個玻璃罩。 果然,抬進寧壽宮時,玻璃罩打碎了一面,幸而世續有先見之明,等安置停當,換上個新罩就是,否則只好不加罩子,那就遜色得太多了。 慈禧太后見過無數奇珍異寶,但這樣金光燦爛的九柄如意,卻還是平生初睹,覺得它俗得有趣,信口問了句:“是真金?” “足赤純金。”李蓮英答說:“底下有打造鋪子的字號。” “倒難為他了!”慈禧太后說:“差官也該犒賞。” 解送貢品的差官,每處賜宴一桌,犒賞二百兩。另外對三大臣另有賞賜,袁世凱是雙桃紅碧璽金頭帶,岑春煊是翡翠佩件,盛宣懷是打簧金表,都是文宗生前御用之物。

在袁世凱未進京以前,奕劻已為他作了周密的部署,直接間接地在慈禧太后面前鼓吹一種見解:袁世凱在北洋辦洋務,並不遜於李鴻章。只看日俄戰爭時,他能籠絡日本而又不遭俄國的怨恨,足見手段。又說當今辦洋務的長才,如唐紹儀、梁士詒等等,都佩服袁世凱,如果由他來當外務部尚書,一定可以得心應手。 這話說得多了,自然能夠轉移慈禧太后的想法。本來她就覺得呂海寰的資格淺了些,而外務部居各部之首,應該由重臣充任尚書,才能表示尊重各國,力求修睦的本意。因此,袁世凱在七月二十二日進京,召見了兩次以後,慈禧太后便作了決定,調袁世凱為外務部尚書,原任尚書呂海寰調為會辦稅務大臣。同一天另有一道上諭:“著張之洞、袁世凱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兩總督同時內召,連帶疆臣亦有一番大調動。直隸總督由山東巡撫楊士驤署任;湖廣總督則調趙爾巽接充,他早在三月間便授為四川總督,一直不肯到任,川督由他的胞弟,四川藩司趙爾豐署理。如今改調湖廣,遺缺由江蘇巡撫陳夔龍昇任,這一來,趙爾豐亦無須迴避,是個很妥帖的安排。 八月裡,張之洞交卸了鄂督,到京接任。宮門請安,立刻便由慈禧太后傳諭,第二天一早召見。 “張之洞是同治二年的探花。”慈禧太后對李蓮英說:“他是我手裡取中的!” 這句話中所包含的感慨少得意多,李蓮英便擺出笑容說道:“這麼說,張中堂簡直就是老佛爺的門生!” “也可以這麼說!”慈禧太后的回憶,一下子跳到四十年前,“那一榜的狀元是翁同龢的侄子,叫翁曾源,有羊角風,一發起來,人事不知,怕人得很,居然會中了狀元,也是怪事。”

“那是老佛爺的庇護,不然,有羊角風的人,一到了保和殿,看那勢派,豈有個不嚇得發病的道理?” “是啊!不過,他就是狀元,也不能做官。他那一榜,數學問好,還是張之洞。”慈禧太后眨著眼笑道,“我記得召見三鼎甲的那天,張之洞進殿差點摔一跤。他人長得瘦小,不講究邊幅,走路一跳一蹦的,有人說他是個猴相,一點不錯。” 就為了這份念舊之情,所以在召見張之洞時,慈禧太后特有一份親切喜悅的感覺。但一見張之洞頭白如銀,回想他當年的“猴相”,不由得深致感慨:“你可真是老了!” “慈聖在上操勞國事,臣何敢言老?”張之洞答說。 “你今年多大?” “臣道光十七年出生,今年七十有一。” “那比我小二歲。”慈禧太后問道:“眼睛、耳朵都還好吧?”

“視力稍差、耳聰如昔。” “你這比王文韶、鹿傳霖強得多了。”慈禧太后說:“王文韶當差很謹慎,我本來也不願意讓他退出軍機,只因為他的耳朵實在聾得厲害,沒法子,只好准他告老。你跟他常有來往吧?” “王文韶家住杭州,歲時令節,常有書信往來的。” “衣服新的好,人是舊的好。這趟調你進京,可不是讓你養老!好在你的精神還很好,你要替國家盡力。” “是!只要有益於國,臣不敢以衰邁而有所諉避。” “如今外患總算平了下來,可是內憂還在。革命黨到處鬧事,你看該怎麼辦?” “茲事體大,不是片刻之間,可以回奏得清楚的。”張之洞緊接著說:“不過,有一句話,臣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 “你說!”

“滿漢畛域,務當化除。臣記得與前督臣劉坤一會奏,整頓國事辦法十二條,其中'籌八旗生計'一節,意在消融滿漢隔閡。”張之洞略停一下,高聲念他奏摺中的警句:“'中國涵濡聖化二百餘年,九州四海,同為食毛踐土之人。滿、蒙、漢民,久已互通婚嫁,情同一家,況今中外大道,乃天子守在四裔之時,無論旗漢,皆有同患難,共安樂之誼。'如此休戚相關,禍福與共,何可自分畛域?” “朝廷並沒有成見。”慈禧太后從容說道:“我記得你四年前進京召見的時候,也說過這話。所以,以後定新官制,不分滿缺、漢缺。再如陸軍官制,都統、參領亦不是專由旗人來當,像新軍將領段祺瑞、王士珍他們,都加了都統的銜。這不是朝廷不存成見的證據?”

慈禧太后振振有詞,倒不是有意辯駁,而張之洞卻為她堵得氣結!他心裡在說:朝廷是這樣子化除滿漢畛域,實際上是進一步排漢。以前六部分滿缺、漢缺時,猶是對等的局面,如今則滿多漢少,而猶說不存“成見”,這話也太令人不能心服了! 慈禧太后見他只是喘息,並無別話,當他累了,便又體恤地說:“你下去休息吧!以後天天見面,有什麼話,慢慢再說。” 張之洞尚欲有言,慈禧太后已吩咐太監,只好跪安退出。軍機處已派了二班的“達拉密”易貞,在宮門迎接,請到軍機處接事。 “不!”張之洞說:“我得先到內閣到任。” 易貞不想第一次見面就碰了個釘子,但亦只有賠笑,再次請示:“那麼,請中堂的示下,是不是明天接手?” “再看吧!”

這就更讓易貞詫異了!入軍機是多少人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事,而張之洞彷彿視之為“嚼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其故安在?倒必得打聽一番。 軍機章京與內廷奏事太監,常有交往,所以易貞很快地打聽到了,原來奏對時與慈禧太后為了滿漢之見,言語似乎不甚投機,因而有此意興闌珊的模樣。 易貞是河南商城人,與袁世凱同鄉,以此淵源頗見親密,回到軍機處,悄悄相告其事。 袁世凱亦很詫異,覺得張之洞的脾氣發得沒有道理。 “他是什麼意思呢?莫非對兩王不滿?”他問。 “只怕不是不滿,是略有輕視之意。” “這可不好!”袁世凱低聲說道:“你不必再提這件事了,傳到兩王耳朵裡,徒生意見。你明白我的意思不?” “是,明白!”

“張中堂還是住白米斜街?” “是的。” “回頭我去拜他。”袁世凱喚著易貞的別號說:“丞午,請你關照同人,等張中堂接事以後,不要提滿班朋友如何不中用的話。” “其實,”易貞笑道:“就不說,張中堂也知道。” “那是另一回事。你只聽我的話就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