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三國的小人物

第18章 於禁:英雄成敗皆偶然

大三國的小人物 邓洪卫 5095 2018-03-13
於禁,字文則,山東鉅平人,曹操帳下名將。 於禁八歲喪母,父親於章帶他流落江南。於禁曾經在河邊玩耍,不慎落水,被一個叫昌豨的孩子救起。於禁隨父親去昌豨家謝恩。昌豨之父昌成見於禁機靈可愛,便將他收為義子,並請於章父子一起在莊中居住。於章父子盛情難卻,便住了下來。 每天,於章都幫著昌成操持一些莊里的事。而於禁則跟昌豨一起讀書玩耍。昌豨大於禁兩歲,所以於禁尊之為兄。小哥兒倆脾性相投,都愛讀兵書,好習武藝,經常在院中以土塊排兵布陣,防攻拒守。二人進退有法,配合默契,深受於章和昌成的賞識。 有一次,昌豨用土塊擺下陣來,於禁以麥桔桿為軍,衝入陣中。左沖右突,不能取勝。於禁漸漸不耐煩了,端過一盤水來,在地上狠命一潑,土塊頓時被沖得七零八落。不僅如此,冲起的泥漿濺了昌豨一身。昌豨不禁大怒,跳起來,揪住於禁的脖領,掄拳便打。於禁也不示弱,接架相還。二人扭打在一處。於章和昌成聞訊趕來,將兩人拉開。當然,類似這樣的事還有很多,都不過是一段小插曲而已。很快,昌豨和於禁和好如初,親如兄弟一般。

時間過得急,一晃過去多年,兩個童年的小伙伴都長成了壯年,都一表人材,且文武雙全。在這些年中,於章和昌成相繼去世。臨終前,兩位父親都將二人叫到床前,說出相似的話語:願你二人互助友愛,齊心協力,共創一番事業。二人含淚點頭。 這一年,於禁和昌豨都離開昌家莊,一起來到山東投奔曹操。曹操很賞識他們,安排他們擔任重要的職位。可昌豨在曹操那裡只呆了三個月,就帶著幾個隨從不辭而別,投了袁紹。由於走得匆忙,沒有跟於禁通氣。兄弟二人分開多年,不得相見。 再相見是在官渡之戰後,昌豨又被曹操的大將張遼招降了。 於禁和昌豨一起喝了幾杯。二人都指望會在一個帳下聽命,從此不再分開。可後來,曹操殺害了昌豨的一個好朋友。昌豨很生氣。一怒之下,帶著手下人又反了。

曹操很生氣,領兵討伐昌豨,令於禁為先鋒。於禁不敢怠慢,領軍猛烈攻城,連攻多日不下,損失慘重。曹操大怒,令於禁三天之內攻破城池,捉住昌豨,否則,拿於禁問罪。於禁接令在手,一籌莫展。 於禁身邊有一員偏將,叫何秀。他對於禁說,若強攻,三日之內肯定不能成功,看來只有智取了。於禁問,如何智取? 何秀附在於禁的耳邊,說出一段話來,說得於禁眉頭舒展,喜笑顏開。 這個夜晚,於禁趁著月色,射一書信到城上,盡敘二人分別之情,並約昌豨到城下相見。 於禁心裡沒底。他不知道這個兄弟是否會買他的賬。雖然兄弟一場,可是如今都長大了,是敵人了。昌豨不會不防著他。他的心情很複雜。 城門開了,一匹戰馬在月色下飛奔而來,到他面前停住了。果然是昌豨。二人相見,感慨萬千,趕緊下馬,在地上相對而坐。

於禁說,今日此來,只為與兄長永訣。昌豨問,何出此言? 於禁說,丞相已經最後通諜,如三日內不攻破城池,將你執送到他的身邊,便要我的項上人頭。 昌豨默然。於禁說,想我們少年之時,食則同桌,寢則同席,何等快活,現在卻成了沙場之敵,刀兵相見,真讓我感傷呀! 昌豨說,不如你離開曹公,我也棄去城池,同回昌家莊,一起讀書、狩獵,安享田園,不亦樂乎! 於禁說,兄長言之有理,可我跟隨丞相近十年,深蒙垂愛,現在臨陣脫逃,豈不被天下英雄恥笑! 昌豨沉吟半晌,說,我們各自回吧,我自有道理。二人踏著如水月色,各自歸去。 第一天,城裡沒有動靜。第二天,城裡還是沒有動靜。第三天的凌晨,昌豨單人獨騎,到於禁的大營投降了。

於禁很高興,拉著昌豨進了大帳,擺下酒席為昌豨接風。 偏將何秀偷偷地靠近於禁,說,將軍下一步應該怎樣做呢? 於禁說,我想親自將昌豨送到曹公那裡,請曹公諒解呀! 何秀搖頭,將軍差矣,如果你將昌豨送到丞相那裡,丞相會很為難,因為昌豨屢次背叛丞相,丞相深恨之,可又不能殺掉他,怕落一個害賢之名呀! 於禁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何秀說,很簡單,您應該殺掉昌豨,將其首級獻與丞相,既解了丞相心腹大患,又能表現將軍的執法嚴明,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 於禁搖頭,這是小人所做的事,我不屑為之。 當天夜裡,何秀偷偷地摸到昌豨的帳中,對昌豨說,將軍有什麼打算嗎? 昌豨說,如果丞相寬容於我,我當與於將軍攜手並肩,為之拼殺疆場,萬死不辭。

何秀搖了搖頭,你已經沒有機會了,你數次造反,丞相很生氣,他已傳下密令,讓於禁將軍割下你的首級見他,可於將軍念及舊情,不忍加害,於將軍好生為難呀! 昌豨瞪圓雙眼,沉默半晌,說,也罷,我就成全於賢弟吧!又說,本來我可繞開於禁,直接去降曹公,之所以降於禁賢弟,完全是為了讓他立功呀!說著,喝了一口酒,拔出寶劍,自刎了。 何秀提著昌豨的首級來見於禁,說,昌豨自覺無顏去見丞相,已經自刎了。 於禁抱著昌豨的人頭,放聲大哭。 次日,偏將何秀將昌豨的首級裝在一隻匣子裡,送到曹操的大營,說,昌豨向於將軍投降,於將軍不徇私情,斬其首級獻與丞相。 曹操很是感慨。他對身邊的謀臣賈詡說,如果昌豨直接來降我,又是什麼樣的結局呢?賈詡說,您一定會寬容他,委以重任。曹操說,是啊,這樣的人才,我十分愛惜,但於禁能嚴於執法,真有大將軍之風,令人敬佩。於是,曹操厚葬了昌豨。也因為這件事,他更加看重於禁。

公元某年,蜀將關羽領兵包圍樊城。曹操派於禁率七軍去解樊城之圍。大軍在樊城外罾口川紮營,不料時值秋季,江水猛漲,一夜之間淹沒七軍。被困在一隻小船上的於禁,面對一片汪洋,對身邊的偏將何秀說,四十年前,昌豨曾救我於水中,後我又潑了昌豨一盆水,這滔滔大水,難道不是昌豨對我的報復嗎? 遂對著大船上按劍而立的關羽,拱了拱手,投降了。 曹操聽說於禁投降,對賈詡說,你還記得昌豨嗎?賈詡說,記得。曹操嘆道,昌豨數次反我,最終悔悟,卻被於禁所殺,而於禁跟隨我三十年,忠心耿耿,戰功卓著,最終卻投降了別人,難道這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賈詡說,是啊,人皆有命,成敗在天,就這麼回事吧! 於禁一生最為露臉的事兒,是他宛城之戰後的“在亂能整”。

“在亂能整”,這可是曹操表揚於禁的話語。什麼意思?就是說,在情況緊急的兵亂之時,能夠整兵堅壘,一致拒敵。曹操緊跟著還讚歎一句,雖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啊! 宛城之戰,曹操的情況確實非常危急。本來,張繡已經投降了。可後來曹操霸占了張繡的嬸嬸鄒氏,張繡氣不過,反了。這一反不要緊,曹操措手不及,落荒而逃。正逃著呢,有幾個青州兵攔住他。什麼是青州兵呢?青州兵,就是曹操把收降的一部分黃巾軍改編而成的軍隊,歸夏侯惇統領。 這幾個青州兵異口同聲,丞相,不好了,於禁反了。曹操大吃一驚。這可真是雪上加霜呀!這時候,夏侯惇、許褚、李典、樂進等人都到了。曹操說,於禁反了,你們快整頓兵馬迎戰。 這邊曹家將領準備迎戰於禁,那邊於禁正忙著安紮營寨,挖掘戰壕,準備迎戰張繡的追兵。果然,剛準備好,張繡領兵來了。於禁率兵奮勇而出,一番激戰,大敗張繡。看著張繡的敗兵跑遠了,於禁才來見曹操。

曹操說,聽說你反了呀!於禁跪拜在地,說,我哪裡能反呢?是青州兵掠殺百姓,大失民心,我才懲治他們,以正軍法。 曹操說,那你為什麼不先來跟我分辯,而是先下寨呢?於禁說,分辯事小,拒敵事大! 曹操大笑,好一個“分辯事小,拒敵事大”呀!於是就說出“在亂能整”那番話來。不僅口頭表揚,還有物質獎勵,賜金器一套,並加封於禁為益壽亭侯。 獎勵完了於禁,曹操回過頭看夏侯惇。夏侯惇可是青州兵的統帥呀!那些青州兵作亂,夏侯惇逃脫不了乾系,按現在的話說,在這場事件中,夏侯惇負有重要的領導責任。曹操向來以執法嚴明著稱。現在,他不能輕易饒了夏侯惇,遂吩咐一聲,將夏侯惇推出,斬首。 於禁趕緊上前,說,這並不完全是夏侯惇將軍的過錯,而是青州兵劣性不改。況且,如今是戰爭時期,先斬大將,於軍不利,請丞相明察。

也罷,看在於將軍的面子,就饒了你吧。曹操怎麼能殺夏侯惇呢?夏侯惇可是自己的兄弟呀!但死罪免去,活罪難饒,重責五十軍棍,戴罪立功。 乒乒乓乓,一頓棍子,打得夏侯惇咬緊牙關。刑畢,軍士們將他抬回大帳,夏侯惇的牙還緊咬著。 他的兄弟,曹仁、曹洪、夏侯淵等人來看他,見他還“嘎嘎”地咬著牙,就問,兄弟,還疼嗎?夏侯惇從牙縫裡嘣出兩個字,不疼。又問,那怎麼還咬著牙呢?夏侯惇又從牙縫裡嘣出兩個字,我恨! 夏侯惇說,我手下軍士不就是掠殺幾個普通百姓嗎?搶一些錢財嗎?他於禁犯得著這樣大做文章嗎? 是啊,夏侯淵立即接上說,你們看他在丞相面前那通白話,什麼“分辯事小”,什麼“拒敵事大”,好像就他是能人,別人都是吃乾飯的。

曹仁、曹洪也憤憤不平! 從那以後,夏侯惇、夏侯淵等人都對於禁冷眼相看,遇到什麼事,也不配合。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其他將領面前說於禁的壞話,挑唆其他將領與於禁的關係。其他將領不願得罪夏侯兄弟,就疏遠於禁。這樣一來,於禁在曹營中就很孤立。 公元××年,曹操派於禁率七軍去解樊城之危。不料,襄江水漲,突發大水,七軍瞬間皆被沖斷,淹沒水中。於禁看到千軍萬馬在水中沉沒,岸上的軍兵都手足無措,驚慌異常,一時心如刀割,暗忖:我死不足惜,可是這些兵卒是無辜的,又想到自己在曹家眾將面前的冷遇,如果逃回許昌,必定被曹家眾將羞辱,最後投降了關羽。消息傳到許昌,曹操大為驚訝,於禁跟隨我三十多年,一向忠義,為何會投降呢?夏侯惇等人皆冷笑,於禁為人,最無信義,只不過善於偽裝罷了!曹操嘆息不已。 於禁降後,關羽親自前來探望,解掉綁繩說,將軍受驚了。 關羽當年曾降過曹操,與張遼、徐晃、於禁等人關係不錯。關羽說,此戰非將軍之過,實乃天助關某,今後,我為荊州主帥,你為副帥,一起破敵。於禁搖頭,敗軍之將,怎敢妄自稱大,我跟隨曹公多年,一向忠義,正如將軍你忠於漢中王,雖歷經千辛萬苦,矢志不改,如今我進退兩難,只願在你的牢獄之中思過了。 關羽無奈,只得將於禁押在荊州大牢。 不久,吳將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從牢中放出於禁。 那時的於禁已經鬚髮皆白,面容憔悴。呂蒙也想勸降於禁,於禁不從。吳主孫權為了聯合曹魏,遂將於禁送到許都。 那時,曹操已死,曹丕即位,正在大宴文武,聽說於禁求見,便問文武,該當如何?夏侯惇說,先王對他不薄,他卻貪生怕死,變節投降,可先讓他去鄴郡拜謁先王高陵,再作主張。曹丕點頭,親自來見於禁,說了一些寬慰的話,又讓於禁去鄴郡。 夏侯惇立即命人到高陵屋內畫上幾幅圖。於禁到了高陵,到陵屋內一看,只見屋內滿是圖畫,皆是白浪滔天中,關羽勝利、於禁投降的場面。於禁羞愧難言,對著曹操的墓室,拜了三拜。 然後,發病而死。 曹丕帶著夏侯惇等人到了鄴城,看到於禁死了,便命人將於禁的屍體抬出去。夏侯惇還命人多取些水來,將陵屋反复沖洗乾淨。 千萬不要污了大王的眼目。夏侯惇恨恨地說。 於禁小傳於禁(?—221),曹操時期外姓第一將。早期隨鮑信起兵討黃巾,後來又一起歸附曹操,被任為軍司馬。從此跟隨曹操四處征戰,屢建功勳。曹操徵張繡失利,大軍潰散,唯獨於禁臨危不亂,且戰且退。路遇青州兵四處搶劫,被於禁追殺後就去告發於禁叛變,於禁先紮下營寨才去見曹操,曹操問他怎麼不先來解釋,於禁認為分辯事小,拒敵事大,曹操對於禁堅毅沉穩的作風大加讚賞,封他為益壽亭侯。後來在敗呂布、破袁紹等大小戰役中,於禁等五良將都輪流任先鋒和後拒,成為曹軍將領中的骨幹精英。曹操曾經因惱怒朱靈而想撤掉他的兵權,就派於禁去辦,於禁手執文書僅帶數十騎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在曹軍中就是這樣地令人畏懼。官至左將軍,假節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包圍曹仁,於禁率軍救援,漢水氾濫,七軍被淹,於禁放棄抵抗而被俘,關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龐德卻不屈被殺。後來關羽被孫權所破,於禁獲釋而到了吳國,直到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才被送回魏國,那時他都已經鬚髮皆白,面容憔悴,見了皇帝淚流滿面。曹丕下旨,認為於禁兵敗是洪水暴發所致,而不是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並引用春秋時名將荀林父孟明視的事例來安慰他。後來命於禁去高陵祭拜曹操,並預先在陵中畫有他戰敗降敵而龐德不屈的圖畫,於禁見到後,慚愧發病而死。謚為厲侯。 北宋孔平仲詩《於將軍》長安遣兵百勝強,意氣何有漢中王? 七軍之心俱猛鷙,虎兜插翼將翱翔。 睥睨荊益可席捲,白帝城高如堵牆。 秣馬蓐食朝欲戰,雷聲殷殷山之陽。 沉陰苦雨十餘日,漢水溢出高騰驤。 倉黃不暇恰步伍,攀緣蹙踏半死傷。 計窮豈不欲奔走?四望如海皆茫茫。 鼉鳴魚躍尚恐懼,萬一敵至誰敢當? 邀看大船載旗鼓,聞說乃是關雲長。 蒙衝直繞長緹下,勁弩強弓無敵者。 雖有鐵騎何所施?排空白浪如奔馬。 將軍拱手就縶縛,咋舌無聲面深赭。 捷書一日到錦城,只輪不返截西行。 將軍疇昔負朋友,若此昌豨猶得生。 循環報復雖天意,壯士所惜唯功名。 曹瞞相知三十年,臨危不及龐明賢。 歸來頭白已憔悴,泣涕頓首尤可憐。 高陵畫像何詭譎?乃令慚痛入九泉。 淯水之師勇冠世,英雄成敗皆偶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