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三國的小人物

第9章 崔琰:你去問問我身犯何律

大三國的小人物 邓洪卫 4249 2018-03-13
崔琰,字季珪。冀州人。 崔琰年輕的時候,很老實,很聽話。他喜歡武術,尤其是喜歡擊劍。他的劍術高明,劍法純熟,在鄉里是很有名氣的。 在一次宴會上,鄉里的領導都在座。聽說崔琰是擊劍高手,想讓他助助酒興。崔琰很聽話,離開座位,演了一趟劍,那可真是劍舞如飛,白光瀰漫,只見寒光,不見人形。 鄉里的領導擊掌叫好,說,劍法出奇,堪稱鄉里第一。 旁邊的人都鼓掌。 鄉里的領導站得高,看得遠,喜歡提點希望。他說,這個,雖然劍法出奇,但不過是劍法,如果能再學點禮樂就好了,文武雙全嘛。 崔琰很聽話。記在心裡,回去後就開始學習《韓詩》。 鄉里領導又見到他。他跟鄉里領導匯報情況,談起禮樂,滔滔不絕。鄉里領導很高興,不錯,很好。但鄉里領導在誇讚之餘,又有了新要求:文武雙全,好,但要是多參加社會實踐就更好了,外面的世界很廣闊,可以去外面闖蕩闖蕩嘛。

那時,崔琰已經到了二十九歲,仍然很聽話,帶著劍,揣著書,遍遊天下,拜名士鄭玄為師。在眾多的弟子中,鄭玄特別賞識崔琰,也特別偏愛崔琰,常常給崔琰開點小灶,多交給他點東西。出外遊獵,或出席宴會時,也愛帶著崔琰。 鄭玄常常對眾人說,我的這點東西,將來都要傳給崔琰的,也只有他能承受得起。 還對崔琰說,你哪都好,就是太聽話了,要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個性。 崔琰果然改變了不少,不再聽話,變得很有個性,能堅持己見了。 不久戰爭紛起,黃巾軍打到北海。鄭玄想帶著眾人進山避亂。有幾個弟子願意跟著去,卻只有崔琰打了退堂鼓。 鄭玄說,我最想帶你去,可你卻不去,你有什麼想法嗎? 崔琰說,沒有,我只是想家了。

鄭玄說,你瞞不過我,你其實是想在這亂世中乾一番事業。 可是你的性格,與這個亂世格格不入。我看,你適於做做學問,不適合搞政治。因為你太實在了。 崔琰說,在亂世當中堅持自己,才更有價值。我想我會堅持下去的。 鄭玄說,如果你堅持不下去倒好了,問題就在於你能堅持下去,堅持而不改變,正是你的致禍之由。 崔琰說,我願意試一試。 崔琰收拾行李回到家鄉。他沒有去諸侯那裡自薦,而是每日讀書練琴以自娛。 這期間,他去見了那個鄉里的領導。鄉里的領導對他大加讚揚:你文武全才,又能堅持己見,能乾一番大事業的資本都有了,只待選擇明主了。慎重啊,慎重! 有一天,冀州的大將軍袁紹路過崔琰的家,聽到裡面琴聲悠揚,不由得停下車仗,他自言自語地說,多年來,東征西討,戎馬倥傯,早已忘記了人間還有此天籟之音呀。

便問手下謀士許攸,這裡邊一定有高人。 許攸說,您說中了,這裡確有高人,高人卻是我的故友,叫崔琰。我今日請您走這條路,正是想讓您見見他。 袁紹說,如此,甚好。 袁紹進來跟崔琰一番暢談,出來後嘆道,冀州有如此高人,我卻不知道,失職啊。 回去後,袁紹親自帶重禮來請崔琰出山。崔琰答應了。 袁紹問,現在連年戰爭不斷,天天都有軍隊廝殺,天天都有無辜的百姓受牽連,我作為一重鎮諸侯,該怎麼辦? 崔琰說,以前荀卿曾說過:“平日不教士卒,武器不鋒利,縱使是商湯、武王也無法戰勝。”現在路有屍骨,百姓未蒙德惠,應該下令郡縣掩埋屍骨,表示心中的哀痛,追美文王的仁愛。 袁紹說,先生之言,正合我心。 按崔琰的說法去做,果然收取了不少民心。

袁紹很高興,任崔琰為騎都尉。 後來袁紹在黎陽整頓部隊,接著進駐延津,準備攻打許昌,與曹操決戰。崔琰見了,趕緊前來相諫:天子在許昌,而百姓都希望能輔助順服天子的人。我們不如守在境內,盡忠職守,以安定海內。一方面奮發圖強,一方面等待時機。五年之內,天下可定,霸業可成。 袁紹說,我等不及了。 袁紹領大軍執意進軍官渡,與曹操決戰。結果正如崔琰之言,遭到慘敗。回到冀州不久,袁紹憂鬱成疾,吐血而亡。 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相爭相鬥,都想繼承父親的大將軍位。他們都知道要想取勝,必須得到父親的舊臣的支持。他們都想爭取到崔琰。崔琰看透了。想起當年鄭玄對自己說的話,就托疾辭謝,沒想到,袁尚見得不到崔琰,怕他跑到袁譚那去,竟然命人把崔琰關在牢裡。心狠手辣的袁尚還想把崔琰處死,以絕後患。多虧陳琳聽到消息,把他營救出來,倖免於難。

不久,丞相曹操佔領了冀州。 冀州不少舊臣都來歸附曹操,可是崔琰沒來。崔琰想,哪也不去了。跟鄭老先生學,避世了。 曹操便命手下最重要的謀士程昱請崔琰來見。 崔琰沒辦法推辭,就來了。崔琰想好了,到了曹操跟前,我一句話也不說,見個禮,就回來。 曹操一見崔琰,心裡就被震了一下子。這崔琰,體態雄偉,眉目疏朗,赤髮虯鬚,不怒自威。曹操暗挑大指,崔琰好風度! 曹操不光是讚賞,還有幾分嫉妒。敢情曹操雖然才華出眾,有治國安幫之能,可他的相貌很有些缺點。 曹丞相長得什麼樣啊?外表形狀屬於矮、短、粗型的,皮膚還黝黑,與他的內在實力極不相稱。跟崔琰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沒法比。 曹操雖然長得醜,但性格卻很獨特:不多言,好思索,不愛哭,性倔強。而且學習很用功,有戰鬥精神,才能出人頭地,成就大業。

曹操對自己的長相,也是自卑的。後來,他跟崔琰還因為長相而引出了一個小故事。 北匈奴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使者請求面見曹操。曹操對自己的相貌不自信,怕被外人恥笑了去,便想出一個主意,將聲姿高揚、眉目疏朗的崔琰召來,要他代替自己接見使者。接見時,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旁邊。 接見完畢後,曹操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印像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說:“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側捉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 後來,人們便將代替別人做事稱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謂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筆”,代人捉刀的成語由此而來! 當然,關鍵時候,曹操還是很自信的,還會自我解嘲。一次,跟馬超作戰,西涼方面的兵士久仰曹操大名,都想擠上去看個究竟。曹操哈哈大笑,仰起臉來,說,你們看吧,好好看,免費觀賞。其實,我跟你們長得一樣,兩隻眼睛,一隻嘴巴,只不過比你們多一點智慧罷了。

扯遠了,還是說說崔琰。那天,在冀州,崔琰進來的時候,曹丞相正跟文武議事呢。曹丞相高聲說,昨日我查看戶籍,冀州能征到甲兵三十萬,好消息呀。 文武說,是的呢,這下,我們的軍事力量可大大增強了呀。 丞相差矣。崔琰的腳跟還沒站穩,就高聲喝喊。他把來之前的自我叮囑都忘了。 崔琰說:今天下分崩,九州離析。百姓連年為戰爭所累,苦不堪言。明公當廣施恩惠,救其於水火之中。為何反而先要徵集甲兵,在他們的傷口上灑鹽呢! 一席話像放炮似的將在場眾人轟得面容失色,額上沁出汗珠。唯獨曹操哈哈大笑,起身離座,躬身而拜:先生遠見,曹某深為敬佩,我也正有此意,故相試爾! 然後,曹操左手拍著崔琰的肩膀,右手指著文武說,崔公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是你們學習的典範呀。

還有什麼說的呢?文武都如風吹蘆葦,伏地稱頌,丞相所言極是,我等向崔琰學習。 曹操拜崔琰為別駕從事。崔琰也不推辭,坦然受命,面無驚恐驕矜之色。 曹操的勢力日益壯大,很快升級成魏公。曹操要立嗣。為立曹丕還是曹植的事,魏公舉棋不定,傷透了腦筋。有一天,他問崔琰:我這兩個兒子,都很優秀,但曹植更出眾,我想立曹植,你看怎麼樣? 崔琰說,當立長子曹丕,因為廢長立幼,是取禍之道。 魏公曹操很佩服崔琰的做法。要知道,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呀。 其實曹植早就當面請過崔琰了。他知道崔琰跟魏公的關係不錯,請崔琰在魏公面前幫著說幾句好話。 沒想到崔琰能把曹植的話扔腦後去,幫著不沾親不沾故的曹丕說話。 魏公曹操嘆道,你真是一個公允正直不徇私情的人呀。

魏公對崔琰更加信任。有什麼事都問崔琰。他覺得崔琰說實話,不糊弄他。 魏公手下的人都說,崔琰是魏公的紅人啊。 誰能想到,崔琰這樣的紅人,也會從天上一下子跌到地下呢。問題出在一個叫楊訓的大臣那裡。 魏公也要進步,他不能老停留在魏公的位置上踏足呀。他想再上個台階,稱王。 這很正常,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啊。 於是,魏公就成魏王了。楊訓不甘寂寞,覺得時候到了。他上表稱頌魏王功高德盛。話說得太過了,反而讓人生疑。連魏王也覺得楊訓話裡有話。雖然全篇褒揚之詞,但暗含譏諷之意。魏王很不高興,想問罪楊訓。 崔琰立即表示反對。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表章沒毛病,是你們的心理有毛病。 見沒人答聲,崔琰就又說了一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

崔琰的意思是說,時間會證明楊訓的表章是正確的。但魏王卻理會錯了。魏王認為崔琰是說,時間使他變得這樣狐疑猜忌了。 魏王很不高興,心想,這崔琰也太囂張了。不行,得讓他清醒清醒。魏王說,看來你是不想為官,想為奴呀。本來想嚇唬嚇唬崔琰,讓他認個錯兒。沒想到崔琰叩頭謝恩,昂首下殿去了。 魏王看著崔琰的背影,心想,這傢伙,夠“哏”的呀。 晚上,魏王氣消了,覺得崔琰平時表現還是不錯的。不能將人一棍子打死。他想跟崔琰溝通溝通。他換上便裝,獨自一人向崔琰的家走來。老遠就見崔府門前停著許多車馬。魏王覺得奇怪,就像狗一樣悄悄地扒著門縫向裡面看。隱隱約約看見院子當中圍著好多人,正中間坐著的正是崔琰。只見崔琰沉著臉,正在向眾人發表演講。講什麼呢?魏王上了點年歲,耳朵發背,沒聽清。但瞧那意思,肯定是在罵誰呢?魏王想,甭問呀,白天我把他貶為官奴,他不服氣呀,現在肯定是當著眾人發牢騷呢。再看那些聽眾,不少都是朝中大臣,一個個低眉順耳,唯唯喏喏。魏王的心忽冷忽熱,氣哼哼地回去了。 這天夜裡,魏王失眠了。他想,崔琰的威望太高了。被貶為官奴還有那麼多人去看他,聽他指手畫腳。還有這些文武也太沒原則了。轉念一想,這也不能怪他們呀,是自己當眾多次發出“向崔琰學習”的號召的呀。 天一亮,眼睛通紅的魏王就起來了。他讓一個門人給崔琰送去一條白綾。 崔琰見了,就全明白了。但崔琰對這個門人說,你去問魏王,我身犯何律? 門人懾於崔琰的威嚴,出去了。一會兒又回來了,對崔琰說,魏王說了,你犯了誹謗罪,昨晚,你在大庭廣眾之下辱罵他。崔琰說,昨晚,我並沒有辱罵魏王呀,我是訓教朝臣們在我離開之後,要恪盡職守,不得三心二意。門人又一溜小跑回去告訴魏王。 魏王聽了,想,真是自己的心理出毛病了。可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去了,他對門人甩下一句話。門人趕緊跑回崔府。發現崔琰已經把自己懸在白綾上了。門人想,不管如何,魏王的話還是要傳達的。門人就對掛著的崔琰說,魏王說了,你嘴裡沒有罵他,可他怎麼能知道你沒在心裡罵他呀? 你說呀,你怎麼能證明你心裡沒罵他呢! 當然,這些話,崔琰聽不到了。如果他聽到了,該怎麼回答呢? 崔琰臨死前,不知想沒想到那個鄉里的領導。鄉里的領導讓他慎重擇主,他慎重了嗎?應該是慎重了。可又能怎麼樣呢? 有些事,是後來的人敷衍上去的,不足為信。識人,識一時易,識一生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