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一寸河山一寸血5·歷史不死

第6章 第六章小塊頭也能做大事情(一)

在1941年的中日大會戰中,中日雙方都各有一次完胜,中方是上高會戰,日方則是中條山戰役。讓陳誠羨慕不已的第二次長沙會戰其實打得併不好,甚至起先連陳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要不是他出兵猛攻宜昌,薛岳將會輸得很慘。 這次會戰起自於1941年9月18日,進攻長沙的第十一軍由新任司令官阿南惟幾中將親自負責指揮。 常勝將軍 阿南惟幾,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第三十期,與石原莞爾是同期生,此前為陸軍省次官。 日本侵略軍司令官阿南惟幾 阿南屬於那種見過世面的軍人。別人一輩子能見上天皇一面已足夠出去吹上半天,但阿南有一段時間卻能跟裕仁天天見面——他曾擔任天皇的侍從武官,由於小樣兒整得挺帶勁,據說在皇宮裡的時候,還特招宮女們喜歡,連皇后娘娘都對他另眼相看。

這種優越感也被阿南帶到了中國。在武漢第十一軍司令部,他把兩位前任的作戰案例都拿出來翻了一下,得出的結論卻是岡村也並不比園部高明到哪裡去,毛病都差不多,那就是出兵太“散”。 園部分成三路,南北兩路都沒起什麼作用,導致中路孤軍深入,被第七十四軍打得落花流水。 岡村也分三路,應該說比園部要強一些,可並不是戰略戰術強,而是“最弱師團”小宇宙爆發,突然表現扎眼,才吸引了包括第七十四軍在內的五個軍。 阿南要想超過岡村和園部,顯然就必須克服“散”,爭取“合”。 第二次長沙會戰,第十一軍就專攻湘北一路,各部隊齊頭並進,相互策應,目的就是尋找並消滅第九戰區主力。 如果可以,阿南很希望來個突襲,可惜他做不到,雙方天天大眼瞪小眼,各地兵力突然向一個地方集中,實在很難瞞過對方的眼睛,相關情報早就飛到了薛岳的案頭。

發現日軍由三路變成一路後,薛岳也趕緊調兵遣將,不僅將本戰區兵力調往湘北,而且通過統帥部要來了四個軍加強防守。 有了這麼多部隊後,他的思路忽然變了。 老虎仔既以岳飛自命,對打勝仗就有一種比一般人都熾熱得多的渴望。道理很簡單,在民間的野史評書裡,岳鵬舉可是常勝將軍,誰聽說他吃過敗仗的? 然而,真實的戰場並不是這樣。勝利的畢竟只有一方,你胜對方就要敗,所以要想天天贏,哪有那麼簡單! 薛岳的戰績起起伏伏,似乎有一勝必有一敗,有一敗方有一勝。比如,蘭封會戰功虧一簣,萬家嶺便揚眉吐氣,南昌會戰鬱悶得說不出話,到首戰長沙就能笑上一笑。 老實說,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能做到這個樣子,乃至有百分之五十的勝率,老虎仔已足可以“軍事天才”自傲,也完全能劃入常勝將軍之列了。

他自己大概也是這麼想的。第一次長沙會戰後,在抗戰後方出現了一幕京劇。 開場後,人們看到男一號首先亮相。但見他頂盔貫甲,前有馬童引導,後有帥旗襯托,兩廂一排龍套,每人手上各執一旗,上書“精忠報國”四字。 顯然,男一號扮的應該是岳飛,可再看帥旗上寫的大字,卻不是“岳”,而是“薛”。 然後,男二號出場了。這位頭戴綸巾,手持羽扇,身著八卦衣,分明就是孔明他老人家。 觀眾全都納悶了,以為演的是,怎麼又變成了,而且岳飛還改了姓。 再仔細看節目單,才弄明白,原來這是一出玩穿越的現代京劇,名字就叫“新戰長沙”,其中岳飛代表的是薛岳,孔明代表的則是薛岳的參謀長。 外行無所謂,看看熱鬧而已,內行卻不滿意,有人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扭頭便走。

報界一查,才知道這個雷人劇竟然是薛岳自己讓人編的,於是議論紛紛。老虎仔臉上掛不住,便推說是參謀長在瞎搞,參謀長一臉委屈,說這是得到長官同意的…… 笑不出來了。現代京劇演不下去的同時,戰役的功過成敗也不得不打上個大問號。 衝動是魔鬼 薛岳很清楚,第一次長沙會戰雖然被宣傳成“長沙大捷”,然而勝得實在很勉強。岡村寧次固然沒有能擊破第九戰區的任何一支部隊,可他反過來也未能擊破對方任何一支成建制武裝,雙方互有傷亡,只是在第十一軍撤退時,第九戰區才撿到了便宜。 沒能撈到大戰果,與採取的戰略戰術是密切相關的:主力“逐次抵抗”,邊打邊退,等第十一軍主動後撤時再返身追擊,當然殺不了人家的大龍,只能抓些小魚小蝦了。

這次兵力足夠,完全可以打得狠一點。 薛岳的最新部署是,先在新牆河一線“持久防禦”,等第七十四軍等其他強力軍團到來後,再像上高會戰那樣美美地打它個大勝仗。 這一戰術奏效的前提是必須前面能守住,老虎仔對此信心十足,因為新牆河的守軍是第四軍,在薛岳看來,那是一道鐵閘。 前有“老鐵軍”把門,後有“新鐵軍”上陣,到時候把日軍這麼一圍,那戲演起來指定好看了。 人一沖動,魔鬼就會上身。老虎仔光顧看著自己的碗樂,他沒想到別人吃飯用的已不是碗,而是盆子。 此次,阿南所使用的兵力超過以往任何一次。 岡村進攻長沙,雖說使用了六個師團,但裡面相當一部分都是以旅團為單位,充其量只能算支隊,而園部進攻上高,更是小氣得要命,從頭到腳只投下去兩師一旅團。

中條山戰役說明,沒有大投入就不會有大產出,空手套白狼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阿南採取捨棄部分據點的辦法,一口氣抽調四個師團,另加五個支隊,同時他還參照南昌會戰的經驗,空前加強了特種配備。 由於湘北的道路遭到破壞,日軍特種部隊的集結很費勁,足足花了半個月的時間,但是完成之後,立刻露出崢嶸。 在新牆河北岸,光砲兵就有二十六個大隊,相當於四個以上砲兵旅團,全部砲兵接近步兵的一半以上。南昌會戰時,岡村動用火砲一百七十門,阿南集結的火砲差不多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三百三十二門! 炮群齊射之後,南岸的守軍陣地已是一片狼藉,到處是滾滾濃煙以及被炸死炸傷的人。 在特種兵的使用上,阿南比岡村更勝一籌。在湘北一線,他不僅使用了砲兵、坦克兵、航空兵,還首次出動了傘兵。這些傘兵從天而降,突然從後方對第四軍形成威脅。

新牆河正面,不過才二十公里的範圍,一下子堆這麼多步兵和特種兵,老鐵軍也受不了。 南昌會戰的情景再次重現。 9月18日上午,第四軍陣地就遭到突破,形勢急轉直下。 在察覺到對手陣勢很大,可能遠遠超過以往規模之後,薛岳立即命令東面幕阜山區的部隊發動側擊。 這是早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就曾使用過的戰術,即將大部隊保持在日軍進攻的側面,在防止對方迂迴的同時,通過側擊來尋機反包圍。 重新出招後,前線戰況出現緩和,日軍的侵略攻勢也慢了下來。 薛岳很高興,認為自己這一掌正擊中對方的要害,然而他錯了,錯在電令已經被阿南截獲並破譯出來。 正面的緩和,並不是幕阜山區的部隊側擊造成的,相反,那是因為阿南臨時改變作戰計劃,從正面抽出兩個主力師團,拿去進攻幕阜山區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