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朱元璋

第52章 第五節戶籍制度的前世今生

在諸多“中國特色”中,戶籍制度是濃重的一筆。 舉目當今世界各國,沒有其他國家有中國這樣嚴厲、周密的戶籍制度。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二元結構的封閉式戶籍管理模式構成了世界罕見的銅牆鐵壁,曾經把人牢牢束縛在戶口所在地上。離開了戶口本,一個人無法領到口糧,也無法找到工作。即使在戶口制度已經大大鬆動的今天,辦理戶口的程序也依然嚴格而復雜。除了畢業分配和人員調動等少數情況外,一般外來從業人員很難獲得所在城市的戶籍。 在大多數國家,公民有在自己的國家內任意遷徙的自由,並不需要公安部門的同意。農民在城裡找了份工作或者買了間房,搬家進城,立刻就成城里人,並不需要辦什麼“農轉非”。同樣,公民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也不需要辦理什麼遷轉手續。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大多數國家,一切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是平等的,並沒有“城里人”、“鄉下人”,“本市戶口”、“外地戶口”的區別。

同樣,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公安部門並無權掌握公民個人的詳盡信息,也不靠戶口來管理社會治安。比如在加拿大,唯一與戶口本類似的證件——出生證是由醫院出具,並可保留複印件,原件由個人保存。而中國的戶口由公安部門開具,並保留在該部門。 到現在為止,中國的戶籍制度仍具有其他國家戶籍制度所沒有的一系列特點:社會分割性、二元強化性、等級性、世襲性、超穩定性和功能多元性等基本特徵。 在大明王朝的戶口體系裡,人生來是不平等的,戶口有官員、普通民籍和賤籍之分。有些人生來可以享受特殊待遇,有些人生來則受歧視。比如官員人家可以享有優先做官(蔭補)的特權以及減免稅收的資格,而軍戶、樂戶和丐戶等被列為賤籍。這種等級分明的精神仍然活在當今中國,只不過被簡化成了兩大等級: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

在明代,戶口的最主要功能是為了治安,所以要互知丁業。對比之下,我們在計劃經濟體制中形成的戶籍管理制度,同樣是一個遍布各地、各行業,籠罩了一切社會成員的社會治安網絡。今天的街道基本複制了里甲的功能,派出所掌握著轄區裡所有的“丁”、“業”情況,以備政府掌握。 傳統與現代,在當今中國的各個層次交錯重疊。西服領帶早已取代了長袍馬褂,大巴和小汽車取代了馬車和轎子,一幢幢面目雷同的鋼筋水泥大廈掃蕩掉古老民居。但是,這僅僅是表象。在現代化的外衣之下,傳統中國的內核正在如幾千年前一樣安詳地、不動聲色地、可怕地靜靜旋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