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朱元璋

第39章 第三節農民的四大理想

為了判斷朱元璋到底有沒有背叛農民階級,我們必須首先判明什麼是農民階級的社會理想。 我們不能想像,那些追隨朱元璋起義的農民們懷抱著革命理想。作為自然經濟時代的小農,他們的夢想不可能“超越歷史階段”,不可能超越農民們既渴望平等,又迷信權威的矛盾心理。歸結幾千年來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們的社會理想,無非以下幾點: 第一,在他們的理想社會裡,必須有一個嚴厲、公正、說一不二的明君,高高在上,殺伐決斷,慷慨地向農民身上潑灑陽光雨露。這個明君應該強大威嚴,洞察一切,任用忠臣,摒棄奸佞,像父親一樣賜予他們紀律與安寧。這個明君又應該仁慈無比,輕徭薄賦,像母親一樣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在災害年份及時救濟他們。

第二,這個社會應該是一個平均主義的社會。 “平均”是農民們最大的理想,也是歷次大型起義的口號。作為一個弱勢群體,農民們懦弱、自私又善良。他們受夠了別人的欺凌,最知道受人欺負的滋味,因此,每個人的土地和財富大體平均,誰也不必遭受嫉妒心的折磨,就成了他們千百年來的對理想社會的描述。在孔夫子那裡,這個農民理想就被文縐縐描述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句話的最佳白話文解釋應該是“我不怕日子窮,就怕別人不和我一樣窮。我不怕東西少,就怕別人比我多”。 第三,作為平均主義的補充,這個社會又應該等級鮮明。天在上,地在下,父為尊,子為卑。 “權威主義”的人格結構決定了農民們強烈渴望等級明確、秩序井然的穩固不變的社會。農民們的“平均主義”是小農內部的平均主義,他們從來沒有期望過全社會所有成員一律平等,那樣“長幼不分、尊卑不明”的自由競爭的社會狀態是他們所不敢想像的,他們認為那一定會帶來混亂。他們絕對贊成一個社會要有“尊卑上下”,絕對贊成上面賜給他們嚴明的紀律。他們認為,這樣社會才能“四海昇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君正臣良”。

第四,作為社會最底層的農民,除了害怕天災之外,最害怕無非是三種人:一種是貪官污吏層層盤剝,一種是豪強大戶以強凌弱,另一種是地痞流氓為非作歹。因此,農民們衷心期望在這個社會裡,文武百官能清正廉潔,地主大戶能善良守法,地痞流氓能被消滅淨盡。換句話說,農民們期望能夠得到“公平和正義”,以使“人人辛苦力田,個個盡忠守職,男重賢良,女務貞潔”。 在朱元璋之前,還沒有哪個皇帝能實現農民們的全部夢想。即使是那些經歷了農民起義烈火洗禮的開國帝王們,也不過是在開國之初能做到幾年輕徭薄賦而已。更多的帝王是在登上王位的第一天即與地主和官僚沆瀣(xie)一氣,聯起手來魚肉最底層的廣大人民。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