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朱元璋

第24章 第七節借刀殺人,建立權威

渡江攻占採石、太平,朱元璋邁出了通往帝業的第一步。不過,太平處於元軍四圍之中,因此要鞏固這個新攻下的城市必然還要經過一番波折。朱元璋進入太平城不久,就被元“義軍”(主動站出來鎮壓起義的民間武裝)元帥陳野先率數万大軍包圍。 破解圍城,朱元璋已經經驗豐富,指揮如意了。他和湯和二人親率精兵出城迎戰,而派徐達等人率大軍從另一城門出發,繞到敵後,乘敵人的注意力全部被朱湯二人吸引時從背後突然襲擊。陳野先兵敗被俘。 陳野先所率雖然不是元朝的正規軍,但是威名久著。朱元璋早就聞聽陳野先的勇猛能戰,這次見到這位敗軍之將長得魁梧英發,極想讓他成為自己的左右手,遂全力勸降,並宰白馬烏牛,祭告天地,和他結為兄弟。陳野先的兩萬部下都歸朱元璋所有。

朱元璋的威信進一步提高,兵力進一步擴大。在他人看來,形勢一片大好,朱元璋卻敏銳地意識到,他面臨著深刻的危機。 朱家軍錶面上發展迅速,如同發麵饅頭一樣膨脹了數倍。然而過快的發展也埋下了隱患,那就是內部並沒有形成真正的融合統一。這支軍隊存在著三個權力中心:一個是朱元璋,一個是郭天敘、張天佑,第三個則是陳野先。 郭天敘、張天佑二人雖然表面上對朱元璋言聽計從,但內心深處對郭家軍變成朱家軍一直心有不甘。況且兩個人在名義上地位高於他,因此在軍隊中總是一股離心力量。特別是對於那些郭子興的嫡系舊部,這兩個人的號召力其實是大於朱元璋的。大敵當前之時,這種離心力不大看得出來,但是一旦危險遠去,他們勢必要和朱元璋爭權奪利。

更為直接的隱患是陳野先。朱元璋對陳野先寄予很大希望,以為此人可以成為他的左膀右臂,然而不久,他就失望了。他發現陳野先表面上信誓旦旦,但實際上根本瞧不起他們這些農民軍,認為他們成不了大事,暗地裡還和元軍保持密切接觸。那麼,如何處理陳野先部這兩萬人,就成了個棘手的問題。 投入起義軍之後,朱元璋經歷了無數次的義軍內部鬥爭。他深刻認識到,只有建立起強有力的一元化集權領導,才能達成隊伍的真正統一。而要建立一元化領導,就必須消滅多核心。 經過長時間的反复思考,一個大膽的計劃在朱元璋的頭腦中形成了:以藉刀殺人之計,神不知鬼不覺地除掉郭張二人。 攻占太平之後,朱元璋下一個計劃就是攻取集慶。這個城市是他渡江作戰的最大目標,也是他天下藍圖中未來根據地的核心。能否攻占此城,關乎他天下大計的成敗。按理說,這場戰爭朱元璋應該派出最精銳的部隊,親自掛帥,精心組織,要求必勝。但是朱元璋卻不按常理出牌,派出了一支奇怪的組合:一支由郭天敘、張天佑帶領,另一支由陳野先帶領。一個由東,一個由南,兩路夾擊集慶。

說奇怪,一是這兩支軍隊都不是他的嫡系;二是朱元璋通過安插在陳野先身邊的奸細,已經掌握了陳野先與集慶城內元軍勾結,準備裡應外合、擊敗朱軍的消息,卻“姑許之”,仍命他帶兵與郭、張二軍一起進攻集慶;三是朱元璋居然沒有把如此重要的情報告訴郭張二人。 朱元璋的用心因此也就一清二楚了。龍鳳元年(公元1355年)九月,兩路大軍出師,郭張二人積極用命,率領東路人馬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元將設在城外的營壘,直趨東門,準備第二天發起進攻。陳野先也到達南門,並且當天傍晚設酒宴請郭張兩位元帥。郭張二人毫無防備,高高興興應約前去,結果被陳野先抓住殺掉。陳野先與元軍內外夾攻,紅巾軍被打個措手不及,敗退溧陽。從此,郭子興的舊部全歸朱元璋指揮,他成為這支隊伍名副其實的都元帥,郭家軍徹底改名為朱家軍。

朱元璋借刀殺人之計操作得實在高明,他以損失幾萬軍隊和攻城戰役徹底失敗為代價,來清洗兩位並非迫在眉睫的對手。這種看似不合情理的安排將他的計謀遮蓋得完全不露痕跡。在他看來,用這樣巨大的代價來換取自己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無疑是值得的。 郭張二人死後,朱元璋只剩下了一個隱患:郭子興的小兒子郭天爵。 朱元璋分兩步處理這個人。在郭張二人死後,他以體恤故主的姿態,讓年紀不大的郭天爵做自己的二把手,“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不過天爵年紀太輕,只是一個牌位,並不管事,只是為了把他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控制他的活動自由。到了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朱元璋的權威已經徹底鞏固下來,人們已經把郭子興忘掉之後,他找了個小小的藉口,以郭天爵“怨望”、“謀叛”,將之逮捕殺掉了。

通過代價巨大的清洗,朱元璋的一元化集權領導終於建立起來了。朱元璋帶領這支被他融為一爐的軍隊,於第二年二月一舉攻下了集慶,將之改名為應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