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2·終結篇

第82章 第三十五節屠戮成都

然而,殺了這些火種,卻沒起多大作用。各地再起義的烈火越燒越旺。 這些四川人,簡直是殺了一百,站起一千,前仆後繼,與他張獻忠為難。一旦那些從窮山大野裡殺出來的叛亂武裝攻向城市,城裡的居民就迫不及待地裡應外合,群起攻殺守城的張獻忠軍,歡迎那些“再起義”的隊伍。 張獻忠征戰十餘年,從未見過這樣的百姓。在其他各處,百姓對他都是俯首帖耳,戰戰兢兢,唯蜀人“忘恩負義”。他不解地問部下:“朕得蜀二年,蜀民恩之不附,威之不畏,屢撫屢叛,將若之何?”他忘了,他以前攻破一地,最長不過數月。而今他在四川據守時間如此之長,措施如此之烈,百姓們除了造反,已經沒有任何活下去的希望。 張獻忠分析各地情報,各地城池失守,城里人民做內應通風報信起了關鍵作用。這樣一想,他覺得成都城內處處都是危險。從這個城市人民的表情上,張獻忠早已讀出了他們內心的怨恨。他越想越怕,乾脆從成都城裡搬了出來,住到了當初蜀王在城外的別墅“中園”裡。

丞相汪兆齡摸透了張獻忠的心事,他說: 蜀民剽悍,臣先言之,今則然矣……而蜀人德不知懷,威不知畏,屢撫屢叛,是蜀人負皇上,非皇上負蜀人也……以臣愚意,莫若先將在城人民,盡行屠戮……此制剽悍安反側之善策也。 張獻忠深以為然。恰值大順次年(公元1645年)十一月,大西軍在漢中前線連連失利,清軍節節進川東,川南又逐漸為南明軍隊攻占。張獻忠決定,剿滅各地城市人口,以徹底消除內應。 兩名傳教士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屠戮成都的過程: 大順次年十一月(公元1645年)二十二,張獻忠打算剿洗全城居民。他事先安排好一個探子大張旗鼓地跑進城來匯報,說敵軍大隊將到,須當操練兵馬,以作禦敵之計。 第二天,張獻忠動員人馬,做出將赴戰場的姿態。他先召集各營軍官,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開了一個會,傳達了“剿洗全城,不留一人”的命令,命令說“成都百姓已暗通敵人,勾引大隊入川,故當剿滅此城居民。爾等各宜秘密準備,不得遺漏軍情”云云。眾軍官會後回營,預備明日大屠之事。

第二天,兩位傳教士見張部大軍紛紛出城,聚集在城外的空地上,尚不知他們要做什麼。不久,傳令兵來到,通知各官員並通知兩名傳教士,今天將發生大的變動,各官員應該保護好自己的家人老小,否則,出了事後果自己承擔。兩位傳教士這才猜出張獻忠想做什麼,急忙奔回寓所,想救護自己的幾個傭人。然而,傭人已經被軍人搜出帶走,他們撲了一個空。 這時,除了大西官員家屬外,城內居民都已被挨家挨戶搜出,驅趕到成都南門及東門外。利類思跑到南門城樓,安文思來到東門城樓,希望勸說站在這裡指揮的軍官先不要殺戮。兩個外國人的比比划划當然不起什麼作用,兩處已經開始殺人。 “無辜百姓男女被殺,呼號之聲,懼絕心目,血流成渠。” 開始屠殺不久,張獻忠親自率馬隊來到南門外沙壩橋邊,親自觀看屠殺場景。老百姓一見張獻忠到來,“皆跪伏地下,齊聲悲哭求赦雲:'大王萬歲!大王是我等之王,我等是你百姓,我等未犯國法,何故殺無辜百姓?我等無軍器,乃是守法良民,乞大王救命,赦我眾無辜小民'”。云云。

張獻忠絲毫不為所動,反而破口大罵四川人忘恩負義,私通敵人,自尋死路。 “隨即縱馬躍入人叢,任馬亂跳亂踢,並高聲狂吼:'該殺該死之反叛。'遂令軍士急速動刑。” 於是數万士兵齊動手,被殺之人越來越多,呼號之聲越來越稀。最後,舉目四望,只見成都城外的土地完全被屍體覆蓋,“息靜無聲”,“逐處皆屍,河為之塞,不能行船。錦繡蓉城頓成曠野,無人居住。一片荒涼慘象,非筆舌所能形容”([法] 古洛東《聖教入川記》)。 中國史書還提供了傳教士沒有提及的一個細節:張屠成都時,天陰欲雨,雷聲大作。張獻忠“怒指天曰:'爾放我下界殺人,今又以雷嚇我耶?'用砲還擊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