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2·終結篇

第61章 第一十四節陝北青年張獻忠

明末農民軍的著名領袖張獻忠,雖大名鼎鼎,我們對他本人的了解其實很少。史家的筆墨都消耗在張的“殘酷好殺”上,關於其他事蹟,勾稽所得,寥寥無幾。 我們所能確切知道的,是他出生於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正是萬曆皇帝的消極怠工愈演愈烈趨於極致的年代,明王朝的滅亡已在此時埋下伏筆。此時歐洲經過文藝復興和宗教革命,正處於與中國擦肩而過超越中國而去的前夜。 那一年,除了這位後來農民起義領袖的誕生,世界上並沒有其他太重要的事情發生。如果努力搜索,還可以列出勉強可算做大事的幾件:英國的莎士比亞在那一年寫出了經典之作《麥克白》;德國的開普勒在《蛇夫足下的新星》一文中記載了超新星的爆發;歐洲人在此年東渡尋找黃金和香料時,首次發現了澳大利亞;也是在這一年,巧克力飲料的配方開始在西方流行。

張獻忠是延安人,黃土高原上裹著白羊肚手巾面孔黧(li)黑兩頰坨紅一笑露出一口潔白牙齒的陝北青年。應該會唱幾句信天遊,至於水平如何,就不好說了。 出身當然是貧苦了。祖上是軍籍,也就是職業軍人,那個時代軍人是被人瞧不起的賤業。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到父親這一輩好不容易脫身出來,做了個走鄉串寨賣些針頭線腦的小販。母親則在農閒時節,織炕席到集上去賣,補貼家用。從小應該捱過餓,受過凍,吃過苦,受過地主家的孩子欺負。這都是很保險的推測。 據說是和李自成一樣,張獻忠被爹媽強扭著脖子送進私塾讀過兩年書。 無奈天性和書本不親,坐不住。在私塾兩年,和同學打了無數的架,大字卻沒記住幾個,父母無奈,只好任他放他的羊,任由他成天和村子裡的半大後生們廝混。

在陝北定邊,民風剽悍,人們農閒之餘,愛舞刀弄棍,不只為防身,也是一個娛樂。張獻忠於此道頗有天分,練得也投入。他天性爽快,膽大。 “身材魁梧,剽勁果俠,聲如巨雷,面目微黃”,朋友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黃虎”。 野史說他,“陰謀多狡”,“及長,益無賴”。很快他就打遍四鄰八鄉無敵手,成了年輕後生里“有號”的人物。 農村文化生活貧乏,沒事時,只能糾集幾個同樣好勇鬥狠的朋友,到鎮上的小酒館,像裡那樣,切上二斤熟牛肉,打上兩角濁白酒,吃得酒酣耳熱,吹吹牛,“教量些槍棒”,說些“江湖上好漢們的勾當”,“賣弄胸中許多豪傑的事務”。回來捎半斤殘酒,順路偷隻雞,偷幾把蠶豆,找個人家賭上一宿,第二天回家挨老媽一頓痛罵,這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