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2·終結篇

第13章 第一十三節鞭子底下出順民

朱棣製造的駭人聽聞的殘酷,並非完全是盛怒之下喪失理智的結果。就像流氓們殘害他人並非僅僅是為了取樂,流氓們行凶,往往是炫示自己有加害於人的能力,從而獲得別人的懼怕。在能夠利用道德面具的時候,朱棣絕不會露出他的犬齒。然而,在雄辯和謊言遮擋不住的部位,他只剩了暴力這一種選擇。極致的殘酷能削減抵抗力,美國人對廣島和長崎的核屠殺引起了日本當局迅速的投降。一個更為人熟悉的例子,蒙古人的屠城使更多的城市不戰而降。 不論怎麼解釋,怎麼宣傳,他篡位者的面目都無法遮掩,所以與那些認死理的儒臣們辯論,他注定是輸家。在道義上被剝光了衣服的朱棣,最後的手段只能是屠殺。毫無節制的屠殺,有效地瓦解了反對者的勢力,使更多的觀望矜持乃至不滿者迅速拋棄了猶豫、廉恥和義憤,無條件地站到了他的旗幟之下。事實上,除了被他殺掉的那些人,剩下的建文遺臣們為他賣起命來都是誠惶誠恐,竭盡全力。暴力能有效地鞏固君主的統治。

如果朱棣讀到馬基雅維里的《君主論》,他一定會撫掌大笑,感嘆英雄所見略同。馬氏一針見血地指出:“君主進行鬥爭必須既像人又像獸”,“如有必要,君主應隨時拋棄傳統道德”,理由是“令人畏懼要比受人愛戴更安全”。 朱棣和建文帝的命運對比有力地證明了馬氏結論的正確性,雖然馬氏在寫這本書時並不了解神秘的東方歷史。建文帝確實寬厚仁慈。對大臣們,建文帝從來都是禮貌有加,溫文爾雅。對百姓們,他不斷減輕賦稅,甚至還要實行井田,以平均田地,造福於民。結果在燕王大軍節節南下的時候,各省居然沒有一個官員率兵勤王!對敗軍之將李景隆,他不但不殺,反而委以重任,命他守衛金川門(位於南京城北),結果李景隆第一個開門迎降。

人民寧肯辜負一個自己愛戴的人,也不會違背一個自己畏懼的人。這是人的本性。確實,正是恐懼鞏固了朱棣的權力,特別是當權力沒有足夠的道義基礎時,當利益這根韁繩不能把人們引上為他所用的方向時,朱棣就會毫不猶豫地舉起暴力的鞭子。他發現,鞭子往往比韁繩還管用。翻檢明成祖那些血淋淋的記錄會發現,他在製造這些暴行時肆無忌憚,絲毫不擔心因此而激起反抗。他深知,中國百姓幾千年來已經習慣了在暴力面前馴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